《《克和千克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和千克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背景与导读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编排上力求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基础上,从具体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并认 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 1千克=IOOO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 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 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2、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 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 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 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与思考,我们发现这节课不但要把生活与数 学紧密联系,更在尝试将生活与数学有效地联系,因此,我们在本节课里,致 力于精心搭建一座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1 .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并认 识质量单位。2 .通过精心设计的、有效指导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 表象,从而建立观念。3 .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
3、,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 间的关系。4.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片段与反思片段一:熟悉情境出发认识质量单位师: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生:买过零食生:买过洗衣粉生:买过水果师:说说你是怎样购买水果的?生:选好水果后,给售货员拿到秤上去称,知道多重后再付钱。师: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 作单位呢?生:用克作单位生:用千克作单位生:用斤作单位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 了什么?生:他们找到了一壶豆油,是用千克作单位;还找到了一包饼干是用克作 单位的。师:看看数
4、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师: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师: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 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 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反思:人教版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单元主题图,它是对一 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体的概括。之前,我们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图中物 品包装上的质量标示作为克和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引子,没有得到学生的共 鸣。之后我们反思再挖掘,发现这幅图蕴含着两层意思:它不仅只是为了呈现 出生活中所常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
5、和千克,更是想联系生活实际揭示质量单位 的产生,从而体现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读了教材后,我们重新设计:通 过谈话导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介绍购买水果的过程,从而体会质量单位产 生的必要性和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了解 国际上通用的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样导入,让学生倍感亲切, 兴趣盎然;深刻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片段二:精心设计有效指导形成1千克观念(1)师:1千克有多重呢? 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2)掂一掂师: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生齐:想!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
6、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生在小组内轮流静静感受)师: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生齐:记住了。(3)找一找师: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 (边说边出示):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 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2.找出大约重1 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 好。)明白要求了吗?生齐:明白了!师:那赶紧开始吧!(生在小组内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师:请每位
7、小组长来汇报:你们认为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生1:我们认为这袋鸡精和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各小组长汇报)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袋鸡精约重1千克,你们 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发现包装上有质量标示,写着1千克。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还发现大部分小组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质量标识, 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边演示边说):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盐,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 多重。师:你会对比着来掂,真棒!不过你们掂得准不准我可得验证一下。老师 想请盘秤来帮忙。看这儿,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生:用千克作单位的。师:对!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一?(重1千克)生:表示重1千克。师
8、:那指针指向2就表示一一?生:那就表示重2千克。师:好,那咱们来验证一下!1、2小组都是西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师:果然是大约1千克,你们估得真准。像这样大的一个西瓜约重1千 克。3、4小组都是香瓜,请你们拿上来验证一下。(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师:是1千克,你们也估对了。像这样大的一个香瓜大约重1千克。第5小组你们是什么水果?也拿上来验证一下。(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师:看,像这样的4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第6小组呢?什么水果?拿上来验证一下。(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师:原来,这样的3个梨大约重1千克。第7、8小组没有水果,但是他们有一筒面,他们认为是1千克,请来验证 一下
9、。(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师:果然,这样的一筒挂面也约重1千克。你们找得可真准。刚才有的小组认为这袋大米也约重1千克?你们认为呢?那咱们也来验证 一下。(由小组代表上台验证)生: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师:还有这袋绿豆,你们怎么没有选呢?生:感觉比1千克轻!师:那咱们也来验证一下。(由学生代表上台验证)师:果然比1千克轻!哪些小组找对了?你们找得还真准,请小组长和保管员轻轻收回物品。(4)说一说:师:刚才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约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约 重1千克呢?生:两瓶啤酒大约重1千克。分页代码生:(边比划边说):这么大的一小壶约重1千克。生:一大袋糖约重1千克。反思:1.认识质量
10、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 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 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 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 1千克的观念。特别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对比着掂”让学生进 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 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2.适当的指导是学生活动有效性的保障。起初,我们提供了很多物品让学 生通过掂来感受,却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经过思考和尝试,我们发现必须保 证体验活动的有效性!
11、因此,我们在材料的准备和活动方法的指导上下了番功 夫:(D在材料准备上:例如在感知1千克的设计中,有的材料比1千克重, 有的比1千克轻,有的和1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 1千克的印象;又例如在找重1千克的物品这一活动中,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 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质量标示,使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 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2)在活动方法指导上:不论是掂一掂,还 是找一找,我们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活动方法的指导,掂一掂时静静的体会,并 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找一找时让他们的可爱学伴数学小精灵告诉大家“活动 提示”;教师对活动过程中表现好的小组及时肯定和有针对性地表
12、扬。通过这 些精心的设计和指导,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学生建立了 1千克的质量 观念。另外,因为1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 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 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片段三:通过操作演示具体感知关系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多少克?生:500克师:一袋盐500克,那两袋盐合起来多少克呢?生:IoOo克师板书:1000克师:我们用秤来称称看。大家还记得这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吗?生:千克作单位。师: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数字几?生:指针指到数字L师:那就是几千克?生:就是1千克。板书:1千克师:同样
13、的两袋盐,包装上用克作单位时是IOOO克,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称 时是1千克,(指着板书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千克和IoOO克相等师:对,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了 IOOO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 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生跟读反思:关于1千克二IoOO克这个环节有的老师认为这本来就是人们为了方 便约定俗成的一个规定,可以直接揭示给学生;有的老师则认为应该通过实际 操作或者演示操作加深印象。我们讨论过多次,最后采用了演示操作的方法帮 助学生具体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实际教学中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把抽 象的质量单位用实在的生活物品表象演示出来让学生更
14、能体会和感知,从而加 深对克和千克之间关系的印象。片段四:运用形成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资料图片出示)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同学们,2克重,相当于什么 呀?生: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生:真轻呀!师:是呀,那得多轻呀。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IOO千克。100千克相当什么呢?生:相当于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师:它的一个蛋就约重1500克。1500克相当于什么呢?生:相当于1袋1千克的洗衣粉加1袋500克的盐!生:相当于三袋500克的盐!生:可真重呀!反思:这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质量观念和进行了巩固练习后的一个环节, 当
15、看到物品的质量后,学生能用“相当于两枚2分的硬币”、“相当于100袋 1千克的洗衣粉”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己经把1克和1千克的感觉深深 的记在了心里,说明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活动是有效的,说明我们前面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已经能够用这种质量观念来解 决实际问题了。其实,在本环节之前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已经能用这些方法来 选择物品合适的单位了。我想从实际生活到数学知识,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生活问题,这应该就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吧!而我们正是在精心为学生搭起一座 生活与数学的有效桥梁!三、点评与拓展今天我们看到了生活与数学有机联系的课堂;看到了一个朴实却有效的数 学课堂。
16、实施新课程以来,人们再次提出了 “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 化”、“学校数学应向生活数学回归”等口号,生活、活动成为数学课程改革 中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如何把这两者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有效,是我们值 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今天汪老师的课堂上关注着这两点并切实地将这两点落 到了实处。关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1 .通过亲切的谈话让学生重温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 经验,帮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即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也让学生深 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具体的生活物品相联系,把不直观不具体的数学知 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
17、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 动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3 .在学生把质量单位与生活表象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并运用形成的质量 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 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关注体验活动的有效性:学习材料的选择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看到本节起始课,除了在相应 环节中出示了各种秤的图片外,汪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称量活动,只 把一个台秤请进了教室,且是用于对各小组同学找出的1千克物品的验证及对 1千克二IoOO克的演示上。这样做更让我们明确了老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 让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观念,知道1千克二IOOO克。而对
18、物品的估量应该是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知经验后完成的,因此并没有让秤出现在教室。同时也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常规课堂。对于学生小组活动的材料上,汪老师采 用的是“供料学习”,并且在材料准备上精心设计:有的材料比1千克重,有 的比1千克轻,有的和1千克一样重,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1 千克的印象;学习材料里有的在外包装上有质量标示,有的没有质量标示,使 学生学会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种方法来找,体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体验的方法指导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曾经“热闹”的课堂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思考,反思过后我们高呼:“还数学课堂一丝宁静。”今天,我们高兴得看 到汪老师的活动课堂动中有静,孩子们的体
19、验活动安静有序。这源于老师对学 生活动有效性的关注,对学生体验方法的指导。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数学小 精灵的“活动提示”、“静静感受”等的语言指导、对有序活动的针对性表 扬老师正把体验的方法巧妙地、不动声色地渗透给学生,从而提高了学生 活动的有效性。相信长此以往,学生活动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都知道生活与数学有联系,在它们之间我们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桥 梁!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加与减”教材分析:“买电器”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 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 上,进行简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0、为出发点,正 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拟定教学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创 设买电器这一情景,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 验,在各种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性问题的解决中,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的合 作交流中,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情分析:一年级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既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 础,又适合对学生学习本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教材通过学生熟悉 的买电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产生计算的 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生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和在动手操作
21、中, 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发现和交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本单元的 教学中,教师只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就可以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 算。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 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 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整 百、整十数的加减。教学难点: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
22、设生活情境,引发价格竞猜。1 .展示淘气新家,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淘气最近搬了新家,请看这是淘气家漂亮的新 房子。(多媒体展示)师:这么宽敞漂亮的新房子,你觉得还缺点什么呢?(学生会说出与课题有 关的话题,这时教师再导入新课)师:今天他们一家人准备到商场买电器,咱们也跟他们一起去瞧瞧。【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 性、活动性为一体,而精炼的导语能很快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过来,为 此,我设计了淘气家买了新房子,要去“鑫鹏购物广场”家电超市买电器的引 入语,与学生生活贴近,不仅具备亲切感,同时能很快的切入主题,顺利过度 到下一环节。(板书主课题
23、:买电器)2 .商品价格竞猜,发展学生数感。(多媒体出示四种电器图: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师:想知 道这四种电器的价格吗?现在我们就来猜一猜。洗衣机的价钱是个整百数,它在400和600之间。(500元)电冰箱的价钱是9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一个数。(960元)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人民币的价钱。(800元)电风扇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是2,十位和个位数都是0。(200 元)学生猜出电器的价格,教师在相应的电器图片下标出价格。【设计意图】价格竞猜是本节课的“兴奋点”。通过创设“猜价格”的游 戏活动,既复习旧知,又能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同时又能很好地培养学 生的数感。二、提
24、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算法。1 .多角度提问题。师:看着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生1: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一共要付多少元?生2: 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机便宜多少钱?生3:买1台电风扇和1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生4: 1台电冰箱比1台洗衣机贵多少钱?生5: 1台电冰箱和1台洗衣机相差多少钱?【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让学生就买电器的情境图提出 了很多关于加减法计算的问题,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不可能逐一解决,于是, 我“告诉”孩子们,淘气家最需要的是电视机和洗衣机,从而自然的筛选了一 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2 .动手操作“明理”,交流“知法”。(1)教师出
25、示例题,学生明确任务。分页代码(师出示):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一共花多少元?生:500+800师:那我们应该怎样算“500+800”呢?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2)学生自主操作,形成算理表象。(3)展示多样算法,总结归纳方法。(交流多样化的算法)生1: 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所以500+800=1300, (好,我们用计数器来演示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计数器师:看来,你认真思考了。好,谁还愿意来说生2: 5+8=13,所以500+800=1300 (你也很会动脑筋)生3: 800+200=1000, IooO+300=1300 (你结合了我们一年级学的凑十法)【设计
26、意图】问题提出了,筛选了,就产生了解决的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很简单,就是要计算出500+800等于多少?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 化,同时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将“简单问题复杂 化”,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思考不一样的算法,并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 说出来。(4)体会算法最优化师:我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同桌交流一一 下。(5)小结:师:不管用什么方法口算,其实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减”。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板 书子课题)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出了整百数的加法,你还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呢?
27、【设计意图】为了体现有价值的数学,我在学生找到了很多算法之后,回 到先前提出的若干问题里面,重新选择一个,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初步巩固了算法。3 .自由选择习题,初步巩固算法。师:请你们自由选择一题,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口算。三、巧设娱乐情境,灵活解决问题。(课件显示)师:买完了电器,淘气分厂感谢大家,决定带大家一起去智乐园玩。1 .我来帮助你。2 .我是智多星。3 .我是神枪手。4 .我是游戏高手。5 .我是会计师。师: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淘气的爸爸、妈妈已经买完了电器,把家布置 好了,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她的新家。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一节课的注意
28、力集中时间较短,为了保持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创设轻松愉快的氛 围,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使学 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四、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师:这节课学了什么新内容,你有什么新收获?(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总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回顾和反 思,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五、课堂作业:书上54页1、2题。板书设计:买电器一一整百、整十数口算加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爸爸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元?500+800=1300(元)答:共花1300元。教学过程:书本54
29、、55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5。目标预设:1 .经历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减法计算 方法,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2 .通过学习,能够归纳出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 良好的计算习惯。3 .感受三位数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会算三位数减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连续退位减法中十位是多少减多少。教学工具:小黑板、计数器图片教学内容: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喜欢看书吧!前两天,老师作了一项调查,知道咱们班有很 多同学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班谁读得书最多?(根据学生回
30、答出示)“我们班*读了 85本书,XXX读了 64本书。”根 据这两个信息,你们能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一般会提出这样四种问题:(1)两人一共读了多少本书?(2) *比 XXX多读了多少本书?(3) XXX比*少读了多少本书?(4) XXX再读几本书 就和*一样多了 ?由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课 堂气氛活跃,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师:刚才我们有三个问题都是用减法做的,你会列式吗?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独立演算,集体核对。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三位 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二、自主探究1 .探究例1。
31、(1)调查中,老师从图书馆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咱们班去年借书185本, 今年借书335本。根据这个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个作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怎 样列式?(板书:335-185=)再次活用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他们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 妙和无所不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2)学生们列竖式尝试 笔算。(学生汇报)(3)用计数器演示,讲解算理。个位上5减5得几?十位上3减8不够怎么办呢?(指名说说。)引导学生明白:十位上3减8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十位上拨10是13, 13减8得5,百位退1后是2减1得1)并说明:退1可以在上面点一点退位 点。追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为什么百位
32、上是2减1,而不是3减1?(4)我们算对了吗?怎么验算?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 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2 .教学例(连续退位)分页代码(1)通过调查,老师还知道:咱们二年级借书最多的是二(1)班,今年借 书410本。结合这条信息,你又知道了什么?二(1)班比咱们班多借多少本书,可以 怎样列式?先由学生们尝试计算(2)指名依次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算法。提问:十位上是()一8,为什么?用计数器来验证3 .归纳总结。(1)例题的两个竖式用竖式怎样算的?与上节课学习的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揭示: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笔算退位减法。(
33、2)谁来说一说,我们该如何笔算三位数的减法?三、巩固训练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们练习,指名三人板演。可以在原来的竖式再算一遍的方法来检 查。(2)讲评:第一题十位上是怎样减的?百位上呢?百位上为什么一个也没有?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用小黑板出示。(2)分析错误原因第一题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指出:一般在退位时要点退位点,计算到 这一位时,不要忘记已经退去的1,被减去要比原来少1。第二题错在哪儿?怎样算错的?指出:算到哪一位不够减时,一定要从前一 位退1,而不能用这一位上的减数被减减数。3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1组。学生们独立解答、交流。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
34、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 性和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 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巩 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 哪儿?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体验成功的乐 趣。五、作业反思:本课教案时,我为了较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侧重了以下几方 面:1 .注重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 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
35、性高 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2 .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两位数退位减法的 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 难点,通过比对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3 .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计数器演示、同桌互讲等多种方 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护了学生自 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4 .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巩 固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 相帮助的精神。教学内容:义务教
36、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生 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L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 之间的关系。3 .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4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L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5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 之间的关系。6
37、 .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7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通过观片,创设情境,体会生活中有大数。老师:同学们,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很特别的礼物,你们想不想一起 看一看?紧接着播放纪录片北国温泉的片段,出现一系列大数。老师:看完北国温泉的简介,同学们心里面在想什么呢?觉得咱们的北国 温泉怎么样呢?学生脱口而出:很美!游客很多!老师:北国温泉风景独具风格,在刚才的片中用到的一些大数就说明了这 一点。刚才片中出现的一些数,只是我们生活中的大数的一个实例,象这样的 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课前都
38、调查到了哪 一些大数?学生:很兴奋地走上讲台(有的已经提前将用数码相机拍到的照片、录像 储存到老师的课件中),介绍:我这是在爬山,那儿的台阶一共有1999级!我 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多人!我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学生兴奋地说完后,老师及时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二、引导探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1 .设疑老师依次出示大正方体模型、小正方体模型问:这是什么?请你估一估这 个大正方体大约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众说不一时,问:你能用什么办法才能准确地知 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2 .探究组织学生分6小组进行学具操作。每组准备10条长方体(每条里面含10 个小正方体)、
39、一个大正方体。老师:每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请进行小组合作,把这100个小正方 体摆在一起,与大正方体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这100个小正方 体刚好是大正方体的一层;有的说一面有100个,大正方体有6个面,一共是 600个;有的说这个大正方体里面应该是IOOO个小正方体,不是600个,你漏 了中间的芯了等等。3 .验证老师:到底谁的发现更准确,想不想验证一下呢?借助课件演示:出示一 层是100个、二层、三层、十层,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 个,刚好和教师出示的大正方体模型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 方体的模型。(板书:千)4 .感受一千的实例在学生对一千有了初
40、步的概念之后,老师及时将10本数学书(一本约100 页)一本一本地摞起来,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并及时进行爱读 书、爱学习的思想教育。紧接着播放本校小学生(约一千二百人)做广播操的 场面,让学生感受约一千人的场面究竟有多大,使学生对一千到底有多大有了 更深刻地认识。(学生在观看时,特别投入,不时地发出一声声惊叹!哇!这 么厚!这么多人,我在哪儿?)在学生观看完后,紧接着提出一个让学生 进行逆向思考的问题:如果把这一千二百人排成方阵进行广播操比赛,每100 人站成一个方阵,要站成几个方阵?同时为后面的发展题(估算今天大约来了 多少个听课的老师?)做好铺垫。5 .认识万,并感受一万的实例以
41、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演示课件,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 是一万。(板书:万)紧接着选播介绍万人大会堂、万里长城的电影片段,让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一万有多大,并及时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 育。三、练习设计在这一练习巩固环节中,为了再一次掀起课堂的学习高潮,我在课件中做 了如下设计:每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作为奖励,大屏幕将会播放一小段电影 片段,学生在欣赏实景的同时,又再一次感受到大数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整个练习设计分三个层次,由易到难:1 .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2 .比一比:东方明珠电视塔相当于几个新建高层的高度?珠穆朗玛峰相当 于几个鼎
42、湖山的高度?3 .估算:用刚才分方阵的方法,估算一下今天大约来了多少个听课的老 师?四、课堂总结老师:同学们,你瞧!今天我们很高兴地认识了两个比“百”更大的的数 位:“千”、“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许多多比万还要大的数,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生活中调查,你将会有新的发现!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9页的涂一涂:(题目做了一下变动)用水彩笔涂一幅你最喜欢的 图案,然后数一数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方格,要求既要好看,更要好数。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万千百十个十个千是一万十个百是一千一万里有十个一千一千里有十个一百教学目标1 .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回顾。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3 .让学生
43、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体会自己的进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计算技能训练及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整理与复习“,复习一下同学们所学的知 识。玩中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1)看教材85页两幅图。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想到了哪些数学知识?a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b教师和学生共同整理问题并加以解决。学中做我的成长足迹。回顾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1.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与收获,请你自己说一说。(1)我最满意的一件作品(2)我最满
44、意的一次数学活动(3)我自己发现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分小组到前面展示、汇报。做中得i .完成教材86页练习1、2、3题。ii .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收获。【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 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3 .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折、画、拼、评 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 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
45、学生的创造思维。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 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锐 角和钝角。教学难点:能分辨锐角和钝角。【教具、学具的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彩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场去玩吗?说一说游乐场里有哪些游乐项 目?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到角吗?谁来说说看?(生说师画)师:彭老师从游乐场内选取了 6个角。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这6个角里,有你熟悉的老朋友吗?它们是谁?名字叫做什么?怎样判断?二、细心比较,引出新知。剩下的角你能根据大小把它们
46、分成两类吗?分分看。1、指名汇报分类结果,你把它们分成一类的原因。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2、比较验证:(指4名学生上台验证)师总结: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字叫做锐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今 天,我们就和锐角、钝角来个亲密接触!(板书课题)3、提问:锐角有什么特点?钝角有什么特点?闭着眼睛想一想,画一画什 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4、猜一猜,他是谁?5、在我们生活中,角无处不在。彭老师出示图片,小朋友齐声说说你找到 了什么角。(衣领、吸管、剪刀、梯、红领巾、五角星、红领巾、三角板)三、师生互动,巩固概念。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下面彭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下面 有4关需要你们开
47、动脑筋、共同闯关,有信心吗?等我们爬上高峰看看有什么 惊喜等着我们。1、判一判,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规则:锐角女生起立,直角静坐不动,钝角男生起立。师总结:眼睛看不出来就用直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完成数学书第39页第2 题。2、画一画,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_(1)说一说怎样画角?(2)齐读画角的方法。(3)独立画角。(4)展Zj O3、做一做,用活动角做一个角。(1)学生跟老师一起玩角,怎样让角变大,怎样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 么?(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2)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关系。分页代码角是可以变化的,如打开书、关上书的过程。4、折一折,同桌合作,用一张没有角的纸折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1)怎样折锐角、怎样折钝角?(2)用锐角扎扎自己的手心,再用钝角扎扎自己的手心,感觉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