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74492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9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十加几十几》教学设计.docx(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过程。2、会口算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操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 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 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808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竖式中满十进一 的道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

2、组交流、集体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木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二比较几个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 系。让学生体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计数器、教学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加整十的算过程。2、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加法。过程与方法:引导

3、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 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38-4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 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经历数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与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图片、每个学生准备50个扣子或50颗豆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44-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

4、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经历几个十和几个一和起来是多少 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 精神。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隐含规律,能自己确定简单的排列规律。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经历发现事物中有规律的现象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学具卡片。教学过程: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

5、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教材第38-40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 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活动经历数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估计意识与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图片、每个学生准备50个扣子或50颗豆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数IOO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计数器表示的数。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符号正确比较。会用语言描述两个或几个两位数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

6、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 系。让学生体验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验答案的不唯一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计数器、教学图片。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3页认识三角形、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

7、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计数器使学生认识个位,十位、百位,了解个位、十 位上数表示含义,会正确读、写IOO以内的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体验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 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建立数感,能积极参与学习,形成独立思考 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每人一个计数器,(学具)幻灯片(分片)数位、数字卡片。教学过程: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0页认识长方形、

8、正方形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2、能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名称。3、体验长方形、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 学。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教学具准备:积木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识认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 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

9、切联系,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具:语数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8页“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习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

10、介绍图 中小朋友的位置吗?学生的介绍略。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 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 吗?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教师:为什么?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 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 位置的决定。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要求学生这样想

11、,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 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己有相关知 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一一 “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 水平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 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区 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习上、下的必 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习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 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二、教学例2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

12、起来的?需要 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 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 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 你的邻居?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XXX,楼下住着XXX”来介绍自己邻居 家的位置。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 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学生:像。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

13、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 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 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学生:是的。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 他动物的位置。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 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 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

14、一个意思,有了 “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 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 只动物的位置。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能主动参 与学习过程;二是把课内学习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 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习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 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 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

15、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 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三、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0页第2题中的书柜图。教师:刚才同学们会用上和下来介绍小动物的位置了,现在你能用上和下 来介绍柜子里的书吗?指导学生用上和下来介绍书柜里的书。教师:儿歌上面有哪些书?谜语下面呢?学生回答略。教师:下面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放书和本子。把数学作业本放在数学书的 下面,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语文书的上面是语文作业本。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放。教师:放好了吗?首先检查你们放的几本书是竖着叠放的还是平着摆放 的?学生:是竖着叠放的。教师:为什么要竖着叠放而不平着摆放呢?学生:因为教师要求

16、上、下摆放,上、下摆放的物体应该是竖着叠放的。教师:现在你知道放在最上面的是什么?放在最下面的是什么?再用上和 下说一说各种书和各种本子所在的位置。学生相互说后,抽学生汇报。在黑板上贴出如右图所示的楼房图。教师:最近新修了一幢楼,老师买的是2楼2号(教师在2楼2号写上自 己的名字),王大爷买的房子在老师买的房子的下面,张大叔买的房子在老师 买的房子的上面,请你在这幢楼中找出王大爷和张大叔的房子,并说一说你是 怎样找的。学生回答略。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并会口算。2了解竖式与算理的联系,进一步

17、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经历几十减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 建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 仔细、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纸片或小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767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在教师指导 下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

18、准备:图书室或教室图书角、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字开花的游戏,巩固练习这一单元的学习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主动思索,在游戏中说出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1一100的数位顺序表、豆粒、红花。教学内容:教材第48-4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填写IOO以内的数目表,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 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数的排列顺 序。情感

19、、态度、价值观探究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 作能力。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IOO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会用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关系。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 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培 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验答案的不唯一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图片。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

20、年级下册36页折、剪、拼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折剪、拼的过程,加深对圆形的感性认识,感受图形之间 的联系。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硬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白 纸。教 学 过 程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5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情 境中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上、下、 左、右、前、后等描述指定的某物体的

21、位置。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欣赏、交流等活动,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教具准具:挂图,歌曲“弯弯的月亮”。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4、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 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 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 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具准

22、具:“龟兔赛跑”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 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 安排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教师不 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 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 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 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采用引

23、导学 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研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1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2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善于与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1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 必要性。2 .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师:动物学校新买来一些课桌,小白兔回家后高兴地告诉了妈妈,兔妈 妈问:“你们买的课桌有多长呀

24、?我给你做个新桌套吧”小白兔摇摇头说:“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问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说:“我也不 知道,咱们去量量吧。”可是该怎么量呢?2、同学们,如果小白兔去问你,你能用什么方法量出课桌有多长呢?(二)合作交流,认识厘米1.说一说(1)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 多长。(2)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结果是多少?生1:我用手量的,这样是一,有5多长。生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那么长。生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3师:(表情惊讶地)为什么量的是同一张桌子,可是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因为

25、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结果就不同。(4)师:(兴奋地点了点头)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标准不一样,所以量的结 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铅笔量结果会怎样?生:(争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铅笔量结果就一样。(5)师: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 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呢?生:尺子。(投影出示直尺。)2、观察尺子(1)请你把尺子拿出来,认真观察直尺,与同桌说一说在尺上你发现了什 么秘密。(学生手拿直尺与同桌同学边认真观察边交流。)(2)学生汇报:(教师请学生到黑板前指着投影上的直尺汇报。)(a师:谁知道,“小道道”是什么?生:是刻度。b生1:尺上还有数字,有O, L 2

26、, 3, , 0表示尺子的头。(这时候教 师规范学生的说法:。表示起点。)c生2: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一样长。)3、认识一厘米(1)教师指着直尺介绍: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如:刻度 0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2)想一想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厘米?(同时,教师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学生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1厘 米的长度,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长约1厘米;有的豆芽长约1 厘米)(3)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还有哪些数字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刻度12 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0ll之间的长 度也是1厘米)(4)你能用手比划出2厘米的长度吗?

27、 在尺上哪些数字之间的距离是2 厘米。?(学生用手先比划出1厘米长的一段,再增加同样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 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计得是否准确。)(5)估计3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离是3厘米的一段。(6)你能估计一下这根小棒的长度吗?两人一起试着量一量。同桌交流说 说怎样量的。汇报:学生演示。(有的学生从O量起,有的学生从1量起)讨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后总结出测量方法:(1 )先把一端对准O刻度;(2)读出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数值。)(三)在活动中巩固新知L测量长度,填写下表。估计测量数学书()cm()cm铅笔()cm()cm食指()cm()cm2 .任意选

28、择你喜欢的一样东西进行测量。(测量中,学生逐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学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长 度时,尺子不够,大家想办法,一名学生拿尺子,另一名学生做标记,这样一 步一步地测量,最后再算总的长度。)3 .量易拉罐一周的长度,看谁的方法最好。(1)有的学生转动易拉罐用尺子量。(2)有的学生把易拉罐压瘪了量。(3)有的学生想把直尺压弯了量,但是一使劲,尺子折了。(4)有的学生借助绳子量。(四)评价师:下课的铃声就快响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说给大家听?评价一下这 节课的表现好吗?(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直尺,学会了测量。师:那能说说是怎么测量的吗?生2:我更加理解,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9、,我非常喜 欢上数学课。生3:我觉得XX同学这节课表现非常突出,她善于动脑,勇于发表不同 的见解,我今后应向她学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过程。2、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减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2、会口算整

30、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 探索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 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经历规 律的发现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 生活中“数、形”的美。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教学准备:

31、挂图、教学图片、积星卡、磁力板、磁力卡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第41-43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正确的数出IOO以内的各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数100以内的数 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习惯,体验数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结合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习惯。学习方式:观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教学准备:图片 扣子 花生米。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Copyri

32、ght?2006-2022 新教案网 xinjiaoan. com 版权所有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7677页,第七单元加与减 (三)(IOo以内数的连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 学生初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的再创造,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 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强调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并让学 生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运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同时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学生

33、分析:学生刚学完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运算,并在上学期己经学习了 20以内 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对于连加并不陌生,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一 定的基础。100以内数的连加要计算出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前面的 学习中学生对算法多样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探究算法 的多样化。教学目标:1、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100以内数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 计算。2、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多 样化。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 数学学习的乐趣。重点:通过引入连加的实际问题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连加

34、的计算 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你们过得开心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 笑笑那天进行了一次“套圈游戏”的小比赛,老师把比赛的情况纪录下来了, 你们想看吗?(想)那请小朋友们在看的同时,用你们手中的统计表(课前发 给学生)来记录他们的得分,好吗?(板书课题:套圈游戏)由于“连加”的计算过程单调、趣味性不强,而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 因此,变书上的静态图表为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做小裁判参与游戏之中, 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注意力进入关键环节的学习。二、体验估算1、师:观察套圈过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2、师

35、:请同学们看看统计表里的数据,你估计笑笑和淘气两个人谁赢了? 你是怎样估计的?(学生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时,教师抓住较好的估计方法进行引导。)此环节旨在借助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估算的方 法解决套圈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流中不仅使 学生体会可以有不同的估计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渗透估计的策略性,同时将初 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三、探究算法1、独立思考,探索算法。(1)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进行了估计,结果都是推测淘气获胜了。怎样 才能知道我们估计的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比较两人的总分数就可以知道谁输谁赢了,(2)生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1)三次

36、比赛结束时,淘气共得多少 分?(2)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共得多少分?(3)师:这两个问题怎样列式呢?生列式,师板书:(1) 24+29+44=(2) 23+30+41=(4)学生尝试计算算式(1),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交流算法。小学教学设计网-师: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小组里的伙伴们,说一说你们的算法有什么不 同?3、学习连加法竖式写法。(1)小组长汇报组内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口算方法及几种不同的竖 式方法。(可能出现分两步列,写两个加号画一条横线,写两个加号画两条横 线,写一个加号画一条横线等竖式写法。)(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出连加竖式写法。强调书写方法、注意事 项。4、完成算式(2

37、)的计算。师:三次比赛结束时,笑笑共得多少分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算一算。全班交流:(1)算式的得数。(2)计算方法。5、得出结论。师:通过大家准确的计算验证,我们知道比赛的结果是什么?(淘气赢 了)。【这部分教学活动旨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平台,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算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的过 程,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教师又在尊重个体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公认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在逐步调整和运用准确的计 算来检验猜想的过程中,发展了运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四、实践应用1、我们也来玩套圈游戏怎么样?课件出

38、示更多的小动物图片,每次在心中圈下3种喜欢的小动物,并算一 算得多少分。每人可圈两次。(小动物下的分数包括一位数、两位数,任选三 个数加起来均不超过100。)2、小丽也参加了这个比赛,她前两次共得了 70分。请你猜一猜她可能套 中了哪两种小动物?如果小丽三次套中了1 0 0分,她第三次套中了哪个小动物呢?3、完成书中练一练第3题。师:套圈游戏其实也算是一项体育活动。你知道2008年在我国北京要举办 哪一项世界级的体育活动吗?(奥运会)师: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训练,争取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2000年和2004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获奖牌情况。 (课件出示统计表)(

39、1)先估计一下,哪年获得的奖牌多?(同桌交流估算方法)(2)请男生计算2000年获奖情况,女生计算2004年获奖情况。(学生独 立计算后全班交流反馈。)(3)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4)估计一下我们国家在2008奥运会上会得多少块奖牌。【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已掌握的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 法,并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 多样性。】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说一说这节课上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收获?2、今天我们进行了三个数的连加法计算,课后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算 一算四个数、五个数的连加,好吗?反思:本课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40、验出发,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套圈游戏 引入10 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通过有关估计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渗透估算意 识,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探索和掌握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验 算法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打好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 0以分页代码内数的连加运算及10 0以内数的加法运算,已经具备了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在本册教材中也从 第一单元开始就不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逐步使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估算 实际上是借助和综合运用了前面所学估算的技巧

41、,从多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合理的估算,体现估要有标准、估要有依据。对于连加计算方法的探究,学生在学习1 0 0以内数的加法中早已接触。无论是从计算形式上还是具体的计算方法上学生都可借助旧有学习经验来独立 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如购物算价钱、套圈比赛的 生活经验,这些都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本节课对计算方法的探究 学习。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思考问 题的角度也不相同。教学中在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算法多样化的 同时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对方法一一掌握,要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 决问题。当学生选择不同方法计算时又会出现计

42、算错误的现象,同时还有的学 生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而想出无本质区别的方法。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清方 法的优劣,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也要为学生提 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通过设计一些提高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让 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不同的发展。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首先以 生动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求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 主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因此,通过问 题情境“谁会赢”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为学生的思考留下充分的空 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在新知

43、探索中,我又通过 不同的形式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算法多样化,并能尊 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 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思维,同时也使其掌握IOO以内的连加 运算的方法。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时,还是没有完全让每个学生释放 出自己的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 断尝试与改进。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 法和减法(一)德复习”。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单元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 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得认知结构。2

44、、经历模仿整理到自主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方法迁移的能力,体验数学 学习的乐趣。3、通过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学生经历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扫除计算障 碍,提高计算能力。4、通过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升学习自信。教学过程:一、知识整理(-)IOO以内加法的有关知识整理出示题卡:25+8 39+40 36+7 39+4、63+4、47+30、50+16 21+6 42+3师:谁能给这9道算式来分分类?一生上台分类:25+8、36+7、39+4、63+4、21+6、42+3分一类,这些都是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39+40、47+30、50+16分一类,这些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师根据生

45、的分类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25+8、36+7、39+4、63+4、21+6、42+3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这6道算 式,能不能再将他们分分类呢?同桌先互相交流一下。生汇报:25+8、36+7、39+4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 进1;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到十。师根据生的回答修改板书,边写边说明:像25+8、36+7、39+4这3题算的 时候个位相加都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的,我们叫它们为进位加法;而像 63+4、21+6、42+3这3题算的时候个位相加还没

46、到十,叫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25+8 36+7、39+4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63+4 21+6 42+3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39+40、47+30、50+16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对“100以内的加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回顾 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的相关知识跟加法这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怎样对“100以内的减法”进行回顾和整理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 成,有信心吗?(二)100以内减法的有关知识整理出示减法:12-4 80-30、34-8 17-9、79-7099-8、26-3生四人小组讨论、整理生反馈:减法有两位数减一位数的:12-4、34-8、17-9、99-8. 26-3,也 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80-30、79-70O其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有的个位就够减 T: 99-8、26-3,有的个位不够减:12-4、34-8 17-9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减法”不退位减法:99-8 26-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12-4、34-8. 17-9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整十数):80-30、79-70师:这就是我们第六单元学习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