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4808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监测.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监测,赤水市人民医院刘永芳2011年4月12日,概述,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现行全国范围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同时,开展对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监测,是为了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控制相关疾病乃至消灭这些疾病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一、麻疹病例的

2、报告与处理,(一)责任单位和职责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病例报告、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2、县级及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为麻疹病例监测医院。,(二)工作内容与要求:1、病例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城镇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网络直报,天网络直报的向发病地区疾病控制机构寄出报告卡。强调病例报告团的及时、敏感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国际GBI5983-1995的诊断标准,运用掌握的医学知识,仔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并详细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史,做出初步诊断后,尽快进行网上首报,以利于疾病控制部门在第一时间调查和处理。,2、标本采集每

3、例麻疹疑似病例发病714天或出疹3天以上采集血标本,进行麻疹抗体测定,结果出来后尽快在传染病直报网上显示,如医院无条件开展此项检测,请与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联系,不得让病人自行外出送检。,3、诊断为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应严格按呼吸道传染病诊治要求进行分诊、转诊或进入传染病房隔离治疗,不能任其活动造成麻疹传播。4、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机构做好每旬主动监测工作。,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一)、目的:及进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疫苗衍生病毒循环,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二)、责任单位和职责1、各级各类医疗单位承担病例报告工作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例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2、县级及县级

4、以上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为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的医院。,(三)、工作内容与要求1、AFP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医护人员发现AFP病例应立即告知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医生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AFP病全例是一群具有急性驰缓性麻痹的综合征,而非脊髓灰质炎病人,不需要传染病网络直报上报“脊髓灰质炎”(除确诊的脊髓灰质炎),AFP病例包括: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3、横贯性脊髓灰质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

5、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10、肌病(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2、采集双份合格粪便麻痹14天内采双份粪便标本,要求每份8克以上,双份间隔时间为2448小时。采集后随即贮放于医院冰箱冷冻格中,双份采集后由医院防保人员将粪便标本用冷藏设备送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10天对有关科室按要求进行AFP主动监测工作。,三、流行

6、性脑脊髓膜炎的监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在我国一直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急性传染病。,1、流脑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流脑病例后,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医护人员发现流脑病例应立即告知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医生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标本种类:适宜的检测样品为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血清及鼻咽拭子等。病例的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中检出脑膜炎奈瑟菌可直接作为确诊依据。,四、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携带乙

7、脑病毒的蚊虫叮咬人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以高热、惊厥、昏迷、抽搐为主要表现,严重者致死,部分病例留有后遗症。,贵州省是乙脑高发省份之一,多年来,发病一直位居全国前几位,时有暴发疫情发生。2005年我省乙脑报告病例数占全国乙脑报病总数的1/5,2006年占1/4,成为全国乙脑的重疫区。我省的乙脑监测工作起步不久,2006年乙脑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初步建立了省、地级乙脑实验室监测网络,但还存在合格标本采集率低、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强、网络实验室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并不断完善省、地、级实验室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合格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提高报告病例的实验室确诊率非常重要。,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乙脑病例后,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医护人员发现流脑病例应立即告知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医生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五、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或人员发现新生儿病例后,城市12小时内、农村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医护人员发现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应立即告知医院防保科,由防保科医生电话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