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58239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标准.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严重不良反应判定评价标准,河源市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站,主要内容,严重不良反应的定义及标准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1)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评价标准(2)严重皮肤粘膜损害判定评价标准(3)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4)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5)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尚未发布),严重不良反应的定义及标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

2、号)2011年05月04日 发布,定义 是外界某种抗原和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互相作用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立即反应,导致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多脏器损伤,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程度,依机体免疫反应强度、用药途径等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通常突然发生且很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表现:往往是过敏性休克最早且最常出现的征兆,包括有一过性皮肤潮红、瘙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

3、膜充血、水肿等。,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喘鸣、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表现:常可见血压迅速下降,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或脉压差小于20mmHg。病人还出现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然后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正常成人 收缩压110-130 舒张压60-80mmHg,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意识障碍、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等。,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

4、判定标准 1、血压下降为必需指标,再伴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表现的1-2个指标即可判定;2、报告情况符合血压诊断标准,同时临床过程描述中有抗过敏治疗经历,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3、报告人认为是过敏性休克,而现有病例报告信息无明确证据反驳的,不良反应名称可归纳为“过敏性休克”,如不良反应过程描述欠缺多,请报告人追踪原始病例,补充报告情况。,临床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鉴别诊断感染性休克:有感染中毒的表现心源性休克:有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病史低血容量性休克

5、:有严重失血或水、电解质紊乱病史神经性休克:有脑、脊髓损伤史血管迷走性晕厥:注射后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冷汗,甚至晕厥,平卧后立即好转,无皮疹和瘙痒、血压下降等,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 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1.用药与过敏性休克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本病大都在用药过程中发生,多数患者在首次使用30分钟内发生症状,也有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数天后发生。2.过敏性休克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说明书中已有的、文献中已记载的、WHO数据库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已有的。3.停药后,经过对症治疗反应消失或减轻。4.

6、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5.过敏性休克无法用并用药物的相关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肯定:符合1-5条;很可能:符合1、2、3、5条;可能:符合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一、过敏性休克判定评价标准,二、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评价标准,过敏样反应定义 依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现有数据信息,由过敏性或非过敏性机

7、制引起的,累及多个系统、引发患者诸多症状,而其临床表现类似于过敏反应的药品不良反应。,“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标准 1、患者表现类似于过敏性休克,但药品不良反应过程描述里无或达不到休克血压指标的严重不良反应;2、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且必须含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或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3、患者出现累及三个(含)以上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且需要抢救或者住院治疗才可恢复的严重不良反应。注:如不属于严重过敏样反应,不良反应名称按具体症状填写。,二、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评价标准,主要临床特点:1.皮肤粘膜表现:有一过性皮肤潮红、周围皮痒、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重者可发

8、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出现鼻、眼、咽喉粘膜充血、水肿等。2.呼吸系统表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窒息感、发绀等。3.心血管系统表现:病人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可发展为四肢厥冷、发绀、脉搏细弱、心动过速及晕厥等。4.神经系统表现: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5.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严重的可出现血性腹泻。,二、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基本同过敏性休克),二、严重过敏样反应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1,典型过敏性休克,典型病例2,典型病例3,晕厥,典型病例 4,典型病例5,三、严重皮肤粘膜损害判定评价标准,概念皮肤粘膜不良反应

9、是指与使用药品有关的皮肤和粘膜的损害。,三、严重皮肤粘膜损害,常见药疹1)中毒性红斑2)荨麻疹3)多型渗出性红斑 4)结节型红斑5)皮肤脉管炎6)紫癜7)剥脱性皮炎和红皮病8)光敏反应9)固定性皮疹,中毒性红斑:这是一种常见的药疹,发病较急,以面部、胸部、上臂和股部显著,呈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红斑,压之褪色。初起为孤立性小红斑,迅速扩展,融合成片,颜色由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有瘙痒、刺痛或灼热感,严重者可波及全身,黏膜亦可受累,可有发热,头痛和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荨麻疹: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起病较急,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自觉剧烈瘙痒、

10、灼热感。部位不定,可泛发全身或局限于某部。,结节型红斑:由药物引起皮肤皮下脂肪小叶间隔以及粘膜组织的急性炎症性型皮肤损害,常侵犯双下肢膝以下小腿内侧,也可侵及小腿外侧、膝以上大腿、甚至侵及上肢,头面部少见。表现为肢体双侧对称性或鲜红色、或暗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性损害,压痛明显,一般不痒。,28,紫癜:凡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都能引起紫癜,如奎宁、奎尼丁,虽然有些药物不引起血小板紫癜,但能损害毛细血管脆性者,也可造成紫癜。,29,固定性皮疹:较易识别。其特点是先有局部瘙痒,继而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颜色为鲜红或紫红色,具水肿性,发作愈频色素愈深,愈后可见遗留色素沉着。此皮疹与其他疹状明显的区别在于,每

11、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一般地说,固定性药疹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此药疹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第一次用药后420日内发生,如重复用药,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则会在24小时内发生,而敏感者则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发生。,30,多形渗出性红斑:它是一种皮肤粘膜病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又称之为多形红斑。由于本病有渗出这一突出的表现特点,为此应称之为多形渗出性红斑更为确切,常见于四肢伸侧,呈泡疹,严重者出现口腔、咽喉、眼、尿道、阴道等处粘漠,又名斯-约综合征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呈红斑、斑丘疹、丘疹、水疱、大疱、紫斑和风团等,但以斑丘疹和红斑为最常见。典型损害色泽为内紫外红,中央可出现水疱。外观

12、甚奇特,个个皮疹境界清楚,宛以靶状形态,此乃所谓虹膜样皮损。,31,三、严重皮肤粘膜损害,重症药疹主要包括:1.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 2.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临床特点:起病急,皮疹多于1-4 d发病,皮疹累及全身;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色或紫红色斑片,迅速出现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均伴发热,体温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内脏器官常有不同程度受累;病情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诊断要点:符合、条者。,患者,男,45岁,4月20日患者因“尿酸高”于外院就诊,给予口服别嘌醇。4月29日患者出现乏力,畏寒,双眼不适等症状。自服退烧药及局部用滴眼剂,

13、症状未见缓解,并与4月30日起前胸开始出现红斑,双手心出现红斑基础上的松弛性水疱,伴高热,体温最高达40度。就诊外院,体温控制不佳,且皮疹渐累及全身。5月4日皮科查:患者全身弥漫暗红色斑疹,红斑基础上可见樱桃至核桃大水疱,最大直径达7cm,疱壁薄,松弛,疱液呈黄色,部分水疱破溃,以躯干部为主的皮疹大面积融合,表皮松解。躯干、耳后、上肢可见散在糜烂面,口、眼、生殖器粘膜糜烂,双眼睑水肿,唇可见糜烂、结痂,双手肿胀,尼氏症(+)。5月3日 尿常规:尿胆原3+,蛋白质微量。生化:ALT 120 U/L,AST 101 U/L,ALB 32g/L;5月5日 生化:ALT 171 U/L,AST 80

14、U/L,ALP 98 U/L,GGT 123umol/L,TBiL 20.7umol/L,DBiL 11.2TBA 7.2umol/L;停用别嘌醇,给予甲强龙、美平静滴,血浆1400ml分4天静滴,外用百多邦、炉甘石洗剂,红霉素眼膏、氯霉素眼水。,典型案例,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临床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病程长,一般超过1个月;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皮疹波及全身,表现为全身红斑、潮红、大片脱屑;病情重。诊断要点:符合、条者。,患者,男,34岁,因“高尿酸血症”于3月1日起口服“别嘌醇片”,每次0.2g,每天3次。连续服用20天后,全身初见皮疹,类似麻疹,并开始发热38,后升

15、高至40.7。患者在外院一直以“病毒疹”治疗,后出现全身皮肤脱落,尤以面部严重,并有红肿。遂到我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谷丙转氨酶为285IU/l,肝功能异常,诊断为:剥脱性皮炎。停用“别嘌醇片”,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得宝松”7mg肌内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1g静脉滴注、“富马酸酮替酚片”2mg口服、“美卓乐片”8mg口服抗过敏,“易善复胶囊”口服护肝。连用7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连用14天后全身(特别面部)不再脱皮,红肿消褪,皮肤仅有少许发红,体温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典型案例,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临床特点:可有流感样前驱症状躯干

16、、四肢可见红斑、水疱、大疱、糜烂;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如乏力、白细胞升高、关节肌肉疼痛等),以及肝肾等内脏损害;眼、鼻、口腔及外生殖器等粘膜糜烂;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道、消化道、肾脏等内脏。诊断要点:符合、条者。,患者,女,56岁,11月20日在外院体检发现“尿酸增高及血脂高”,给予“别嘌呤醇0.2gQd、辛伐他汀20mgQd”口服治疗,12月12日开始出现口腔及口唇糜烂及疼痛,13日出现少量躯干红斑,无明显瘙痒,遂停服药物,但未到医院就诊,后皮疹渐泛发增多至颜面、上肢,15日来我院就诊,查体:颜面、躯干、四肢见泛发对称性米粒至甲盖大小的红斑、斑丘疹,部分中央见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水疱和糜烂,

17、呈靶形损害;双球结膜轻度充血,未见糜烂,见少量黄色干燥分泌物;上下唇肿胀,其上糜烂,见黄色脓性及血性分泌物;头皮见不规则淡红斑。考虑为别嘌呤醇引起的重症多形性红斑。建议住院治疗。入院后停用可疑药物,并予“美能、甲强龙、贝复舒滴眼液、复方甘草酸苷”对症治疗,症状有所好转,目前正在观察治疗中。,典型案例,三、严重皮肤粘膜损害,判定标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严重皮肤粘膜损害: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3.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4.不良反应名称填写为重症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红皮病)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但不良反应过程描述中缺乏关键性文字的;5.

18、其它符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诊断标准的皮肤粘膜损害:可引起死亡,或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或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或需住院或使住院时间延长的皮肤粘膜损害。,三、严重皮肤粘膜损害,关联性评价1.皮肤粘膜损害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关系:皮肤粘膜损害要符合各型药疹的发病特点;2.说明书、文献或国家中心数据库支持该品种药物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3.停药后,皮肤及粘膜的损害减轻或消失;4.再次使用后出现同样的皮肤粘膜损害;5.反应可排除合并用药、患者原有疾病病情的进展以及其它治疗的影响。肯定:符合1-5条;很可能:符合1、2、3、5条;可能:符合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1-5条;待评价:

19、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概念是指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病人,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损害是常见的肝病之一,约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例的2%-5%,占成人“急性肝炎”住院病例的10%,药物性肝衰占所有急性肝衰患者的10%-52%。法国学者Sgro 等对81301人研究三年认为,每10万用药者中大约有11-15人发病。,临床特点大多数病例在发病初期有食欲

20、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腹痛、搔痒感等现象,也有的发热关节痛、皮疹等过敏反应症状。均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4-8周。可分为:肝细胞型 淤胆型 混合型,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诊断标准使用正常剂量药物过程中,出现(1)连续2次检测ALT40U/L(谷丙转氨酶 正常值上限),或/和TB1ULN(总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或单次检测ALT2ULN(正常值上限2倍)或TB2ULN(正常值上限);符合上述2项内容之一的即可定义为肝损害。,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严重程度分级(以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为主要指标,可以加上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白蛋白等其他指标)(1)轻度肝损害:ALT异常伴1ULNTB5ULN

21、;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2)重度肝损害:ALT10ULN,伴5ULNTB10ULN(正常值上限),病人出现明显肝损害症状和体征。(3)肝衰竭:为必须条件。胆红素平均每天上升17mol/L或总数大于10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40%;症状进行性加重,极度乏力、厌食、呕吐;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包括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判定标准1一般病例:严重程度分级轻中度肝损害;2严重病例:严重程度分级重度肝损害和肝衰竭3其他无详细描述的病例,应尊重报告人的意见,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1合理的时间关系:首次用药服药开始后5-90天内及离最后一次

22、用药15天以内、再次用药服药1-15天内出现肝功能障碍;但用药期间5天内或停药后4周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也不能完全排除时间关系。2怀疑的药品类型:已知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3停药或减量后,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的标准:停药后30天内ALT或/和TB降低50%。4再次使用后再次激发肝损害。,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这些因素常包括:原患有各类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等其他肝脏疾患;在相关时间内服用其他有肝损害的药物;可能累及肝脏的原发性疾病;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

23、过敏性疾病史或饮酒史。肯定:符合上述15条。很可能:符合上述1、2、3、5条。可能:符合上述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患者,女,14岁,因甲癣服用里素劳0.2g,1次/日,连服20天。服用10天时感腹涨不适,随后出现明显腹涨、纳差、乏力、巩膜、皮肤黄染、尿黄近20天,并逐渐加重入院,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检查肝功能,TB:1218umol/L,DB:546.1

24、umol/L,ALT:89u/L,HCV阴性,PT:81.1s,PTA:23%,HBsAg阴性,经保肝、支持、输血浆治疗等10余天,病情好转。复查肝功TB:350umol/L,PT及PTA正常。,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7岁,因恶心、乏力、腹胀10余日伴皮肤、巩膜黄染入院。患者1月前因银屑病服用克银丸,每次100粒(10),每日3次。服药10余日后自觉恶心、乏力、腹胀、纳差,继之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尿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既往患银屑病1年余,病情轻,一直未治疗。体检:36.4,20次/min,78次/min,BP110/70kPa。皮肤粘膜黄染,巩膜黄染。实验室

25、检查:谷丙转氨酶1084 U/L,谷草转氨酶428 U/L,-谷氨酰转肽酶157 U/L,碱性磷酸酶256 U/L,乳酸脱氢酶157 U/L;乙肝表面抗原(-),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抗丙肝病毒抗体(-),尿胆红素(+),尿胆原(+),总胆红素73.0mol/,1分钟胆红素18.1mol/。,四、肝损害判定评价标准,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概念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见药物性肾损害疾病种类1急性间质性肾炎(1)用药史:出现肾损害2周内使用过怀疑药物。(2)全身过

26、敏表现:表现为皮疹、药物热、高嗜酸粒细胞血症等。出现上述任一条则临床可判定为过敏表现。(3)肾损害表现: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尿钠排泄增加。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血尿、无菌性白细胞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酸中毒(肾小管酸中毒)。当(1)(3)全部符合时可临床诊断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当仅符合(1)和(3)时,高度疑诊急性间质性肾炎。当确诊困难而临床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

27、表现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而肾小球正常。,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2急性肾小管坏死(1)用药史:出现肾损害一到数天内使用过可疑药物。部分病人可发现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例如与输液过程相关的寒战、发热、黄疸、进行性贫血、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升高、血清或尿液中出现高浓度血红蛋白。(2)肾损害表现: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常伴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比重下降、尿钠排泄增加。尿常规检查阴性或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蛋白尿和血尿不明显,此可以与肾小球疾病鉴别。出现上述或则临床可判定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28、。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崩解、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肾小管内管型形成。,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3慢性间质性肾炎(1)药物使用史:发现肾损害前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使用过可疑药物。(2)肾损害表现: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尿比重下降、肾性尿糖、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尿液检查发现蛋白尿和血尿。一般尿蛋白量不超过2g/d,血尿为镜下血尿。血液化验发现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的贫血。符合上述并可除外其他慢性肾脏病者可临床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

29、炎。当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导致诊断困难且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协助诊断。病理表现为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肾小球相对病变轻微。,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肾损害不良反应判定标准1 急性肾损害:在48小时内血清肌酐上升0.3mg/dL(26.5umoL/L)或上升50%;或尿量少于0.5mL/KgHr持续超过6小时。2 慢性肾损害: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清肌酐进行性缓慢上升。3 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无菌性白细胞尿4 尿量异常: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5报告人认定

30、为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条件1急性肾衰竭(1)血清(血浆)肌酐增加到基线的3.0倍以上,或4mg/dL(354umol/L)且急性上升0.5 mg/dL(44.2 umol/L)(2)尿量降到小于0.5 mL/KgHr达到24小时或无尿达到12小时。(3)因急性肾损害需要住院治疗。(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判定为重症急性肾衰竭。,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条件2慢性肾损害(1)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2)血清肌酐值大于等于1.5mg/dl(133umol/

31、L)持续超过3月(3)需要长期口服药物以纠正慢性肾衰竭的代谢异常。(4)需要任何形式的肾脏替代治疗。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者,即判定为慢性肾损伤。,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判定条件3少尿或无尿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12小时完全无尿。4报告人认定为急性肾衰竭、慢性肾损害而无明确证据反驳的病例。当符合上述14条中的任何一条时,判定为肾损害严重不良反应。,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患者,女性,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阿莫西林钠4.5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注射液中静脉滴注,用药后1小时患者出现下腹胀痛

32、,血尿,后出现无尿。B超提示双肾积水,包膜下积液;肾功能检查:BUN8.37mmol/L、Scr163umol/L,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给予碱化尿液,采用经皮肾盂穿刺置管引流术,术中见双输尿管阻塞,尿道内有大量结晶。给予相关治疗,患者情况逐渐好转。,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患者,男性,49岁,因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1.0g加入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约1小时左右,患者无不适感觉。后外用阿昔洛韦软膏3日,发现未见好转,再次到诊所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给药剂量同前,在用药四分之三(约半小时左右),患者自觉腰酸,腰痛,但能忍受,继续将余下的药液滴完,整个用药时间不到40分钟。其后5

33、、6个小时出现腹胀、无尿、腰痛。当时查血Scr(血肌酐)257mol/L,尿蛋白()。遂急诊转入上级医院,复查肾功能Scr已上升至559mol/L,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压153/96mmHg。肾区无扣痛,双下肢无浮肿,无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其他不适症状。后经输液、碱化尿液处理,小便量渐增多,Scr下降到404mol/L。,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患者,男性,51岁,有慢性肾炎病史,因降压治疗静滴706代血浆500ml,每日1次,连续8天,出现纳差、恶心、呕吐、少尿,每日尿量不足400ml,实验室检查:BUN(尿素氮)59.36mmol/L,Cr 1506mol/L,k+7.47mm

34、ol/L,给予急诊血液透析,抗感染,纠正心衰治疗,20天后BUN35.45mmol/L,Cr844.65mol/L,K+4.3 mmol/L,患者症状好转。,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1.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2.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别:已知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或数据库资料等。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消失或减轻。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5.反应不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关联性评价标准:肯定:符合上述15条。很可能:符合上述1、2、3、5条。可能:符合上述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待

35、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以上评价标准仅供参考,请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报告人意见综合判断。,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典型病例一女性患者,48岁,因卵巢囊肿从1998年6月开始间断服用龙胆泻肝丸6g,每日三次,共服约20盒。2000年1月5日患者出现双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自觉乏力,夜尿增多,继之出现蛋白尿。入院检查:血压200/100mmHg;尿蛋白75mg/dl,尿糖100mg/dl;Cr 392.60mol/L,BUN 18.20mmol/L,HCO3(碳酸氢根离子)18.60mmol

36、/L,24hCCr 24ml/min;尿浓缩功能:6AM 1.0188AM 1.01610AM 1.016。B超显示:双肾体积偏小,弥漫性病变。临床诊断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病。经治疗23天后,患者病情平稳。,五、肾损害判定评价标准,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尚未发布),定义临床特点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严重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典型病例,定义:药物导致的血细胞减少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所致不同程度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临床可表现为贫血、出血或感染。,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临床特点:贫血: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等。溶血性贫血时可出现皮

37、肤、粘膜、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白细胞减少:轻度白细胞减少临床可无特异性表现;中、重度白细胞减少者常出现头晕、乏力,易发生感染;粒细胞缺乏时可合并严重感染。血小板减少:轻度血小板减少易出现损伤性出血;重度血小板减少可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应用药物后出现:贫血:连续2次检测Hb值,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白细胞减少:连续2次检测WBC4.0109/L。血小板减少:连续2次检测PLT100.0109/L。,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严重血细胞减少标准 1.贫血:连续2次检测Hb值80g/L2.白细胞减少:连

38、续2次检测WBC2.0109/L。3.粒细胞减少:连续2次检测1.0109/L。4.血小板减少:连续2次检测PLT50109/L。符合1项的判断为具体名称的严重血细胞减少 符合任何2项及以上的可判断为严重血细胞减少,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关联性评价按照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及无法评价的6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下面5方面内容:(1)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如原患贫血,使用药物后血红蛋白含量进一步降低,则可选择贫血加重。(2)该不良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别:已知对血液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资料和数据库资料等。(3)停药或减量后,血细胞

39、各项指标逐步上升至消失。(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再次出现同样反应。(5)血细胞减少不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治疗的影响来解释。,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肯定:符合上述15条。很可能:符合上述1、2、3、5条。可能:符合上述13条。可能无关:不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待评价:报表内容填写不齐,等待补充,或因果关系难以定论,缺乏文献资料佐证;无法评价:报表缺项太多,因果关系难以定论,资料又无法补充。,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引起贫血的常见药物)抗肿瘤药:阿糖胞苷、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白消安、亚硝脲类;消炎镇痛类药: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

40、林、别嘌醇;抗菌药物:氯霉素、磺胺类、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抗疟药:伯氨喹、氯喹、奎宁、乙胺嘧啶、阿的平;治疗糖尿病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胰岛素;抗甲状腺药:甲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镇静药:甲丙氨酯、氯丙嗪、碳酸锂;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对氨基水杨酸;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其他降压药:-甲基多巴等。,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引起血细胞减少的常见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抗肿瘤药中的大部分药物,抗生素中的磺胺类药物、链霉素,抗结核药中的异烟肼、利福平,抗癫痫药中的苯妥英钠,解热镇痛药中的安乃近,抗高血压药中的甲基多巴,利尿药中的大部分噻嗪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中的乙酰水杨酸,抗凝血药中的肝素,以及雌激素类药物、干扰素等。,典型病例12,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典型病例12,血细胞减少的判断评价标准,75,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