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1789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东西部经济差异.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五律解析,差距现状,上海和贵州GDP(2000-2009 年单位:亿元)1,贵州和上海2000 年到2009年的GDP 都在逐年增加,但是两者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2000 年贵州省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029.92 亿元,同时期上海市的GDP 为4771.17亿元,相差3741.25 亿元,到2009 年,贵州省的GDP 是3893.5 亿元,上海同期GDP 是14900.9,两者相差11007.4 亿元,可见,在这十年间,贵州省和上海市的GDP 差距的绝对数扩大了将近三倍。,差距现状,上海和贵州人均GDP(2000 2009 年单位:元)1,在2000 年,贵州省的人均GDP

2、 为2759 元,上海市同期的人均GDP 是29671 元,相差26912 元;到2009 年,贵州省的人均GDP 上升到10258 元,而上海的人均GDP 上升至78225 元,二者相差68007 元,可见贵州省和上海市的人均GDP 在这十年里的差距提高了2.53 倍。,差距现状,上海和贵州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2009 年),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中,贵州和上海均呈现三、二、一结构,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都很不错。但其中贵州第一产业的比重比上海第一产业的比重高出13.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二者差不多;第三产业比重上海市比贵州高出了11.6 个百分点。这说明,上海的经济主要是靠

3、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带动的,同时也说明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得非常好,日益成为其发展的主导产业。而贵州的第三产业与上海相比差距很大,并且与上海相比第一产业仍占很大比重,说明贵州的产业结构和上海的产业结构相比不够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差距的拉大,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区域间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东西部经济差距五律解析,自然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较为复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合发展农业和生产养殖业。水陆交通便利,便于物畅其流和发展对内对外商业贸易。西部地区尽管矿藏资源比东部地区丰富得多,但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

4、戈壁沙漠,地形地貌复杂,土地贫瘠,气候干燥。交通极为不便,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发展。,经济解析,市场供需状况,市场供求状况、市场主体成熟程度、市场发育情况和市场环境等,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是相当明显的。东部地区供求差异小,产品本地需求率约47.2%,调出量大。中西部地区供求差异大,产品本地需要率在71.8%左右,调出量小。,经济解析,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而言发展缓慢,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和制度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权制度基本不同,我国西部经济主要是建立在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公有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之上的,而沿海的公有制经济明显地低于内地。二是我国沿海及东部主要是一

5、种市场导向型经济,而内地正处在双重体制摩擦的时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我国内地制度变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沿海的制度变迁成本。对于内地来讲,制度变迁的过程主要是用新制度替代传统制度,制度变迁的成本主要表现为替代成本。对于沿海来讲,制度变迁的过程主要是一个新制度的建立过程,制度变迁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建立成本。因此制度环境与制度变迁方面的差异是近年来我国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2,经济制度,经济解析,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东西部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中西部地区主要以农副产品、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科技含量低,而东部地区则以加工工业为主,在东部与中西部的产品交换过程中,不合理的比价体系将

6、导致中西部的一部分利润流向东部地区。,经济解析,对外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和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排名前10位的省区均在东部地区;排在后10位的地区中,除山西省以外,均为西部省区。而且,2003年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及其在全国所占比重的统计数据表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对外依存度非常低。,技术解析,科技创新能力,我国三大地区在科技方面的差距仍继续扩大。1990年,东、中、西部科技人员人均经费支出之比为1.84:1:1.21,东部具有绝对优势,西部的人均科技经费支出多于中部。“八五”时期各地科技经费支出的差距有所缩小,到1996年支出之比下降为1.49:1:0.92

7、。进人“九五”时期,各地科技差距重新趋于扩大,2001年科技支出之比达到2.00:1:1.23。“九五”时期东部与中西部差距扩大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八五”时期减弱的程度,东部地区科技投人力量明显大于内地。,科技创新能力,社会解析,“梯度推进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梯度推进战略”的区域发展战略是造成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宏观因素。根据“梯度推进战略”,我国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待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再逐步将资金、技术推进并扩散到中西部地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980年,国家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确定为经济特区,后来又将海南省也定为经济特区。1984 年开始,中央又

8、相继确定了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作为试点,国家对这些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决策权、对外贸易自主权、外汇审批权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家经济发展并未出现“梯度推进理论”模式所预言的发展重点由东向西推进趋势,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先富”效应明显,但“带动”效应滞后,而西部地区不利的政策与原本不良的发展条件相结合,便呈现出经济上的双重劣势,从而导致东西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国家的资金投入,尽管9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政府为缓解区域差距采取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以及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但“向东倾斜”仍然是主导性的区域

9、政策。通过1995年和2000年我国三大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区域差距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观。,人口素质的原因,思想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上自领导、下到一般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非中西部地区可比拟。东部地区较早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中西部地区人们的观念受到的禁锢要比内地和沿海多得多,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劳动力结构。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呈现“枣核型”结构,这种结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层次劳动力的需求,基本上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若干省区,劳动力结构是“哑铃型”结构:一方面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并

10、不缺乏,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文盲半文盲人口存在,中间层次的熟练技术人员却特别缺乏。劳动力管理制度。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用人观念大不一样,东部地区较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胆任用有作为的开拓型人才,用人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并且流动性强。中西部地区则相反,种种旧的人事管理制度仍在发挥作用,论资排辈、重“德”轻才、求全责备,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人口与经济发展,西部人力资源匮乏。东西部公共教育服务不平等。中国的基础教育投入分配中,教育投入水平与地区财政能力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的财政投入中立性缺失严重,教育服务资源的地区分布存在着显著的不公平性,财政能力强的东部对教育投

11、入明显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也很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人才流出是人才流入的2倍以上,特别是中青年骨干人才大量外流。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与东部先发地区相比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大多数省区对人才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西部地区人才逆向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解析,我国各省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度,Concept,Game,Test,Exam,国家计委“八五”重点遥感调查项目“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线遥感综合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陆桥沿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优良级以上的地带(占

12、总面积的26.1%)主要在东部,环境质量状况为中级的地带则主要分布在中部,环境质量状况为差级以下的地带(占总面积的58.2%)多分布在西部。这一研究结论与中国科学院对生态环境脆弱度的分析基本一致。,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东、中、西部生态环境的天赋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加上不合理开发造成的地区环境恶化,成为区域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对我国各地区的评估研究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呈现由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研究表明,在生存、发展、环境、社会、智力五种支持系统中,三大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改善生态状况、增进环境的支持力、形成可持续发展,但西部的环境情势更为严峻。,参考文献,1 张菁,冯笑男.区域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学术研究.2 杨敏区域差距与区域协调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2:26-32.3 海威关于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浅析J.区域经济发展,2010,416:90-91.4 陈福义我国区域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6,6:19-235 肖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策略探析J.区域经济,2008,2:97-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