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混凝土路面配筋设计.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 6.1.1 凝土面层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可在面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底面之上l4厚度处并不小于50mm,间距为100mm,钢筋两端向上弯起,如图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 6.1.2 对于承受极重、特重或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以及承受极重交通的缩缝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通常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置于面层上部,距顶
2、面不小于50mm,距边缘为100mm,如图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 6.1.3 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8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双层钢筋网,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面和底面1/41/3厚度处,如图所示。,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8001600mm时,则在上述长度范围内的混凝土面层中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所示。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
3、间设置传力杆缩缝。,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1 特殊部位配筋 6.1.4 混凝土面层下有圆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1200mm时,在构造物两侧各1.5(H+1),且不小于4m的范围内,混凝土面层内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面层顶面1/41/3厚度处,如图所示。钢筋尺寸和间距及传力杆接缝设置与条相同。,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1 钢筋混凝土面层的配筋量按式()确定。()As每延米混凝土面层宽(或长)所需的钢筋面积(mm2);Ls纵向钢筋时,为横缝间距(m);横向钢筋时,为无拉杆的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h面层厚度(mm);
4、面层与基层之间的摩阻系数,按附录表选用;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按附录表E.4选用。,s为钢筋的容许应力,可取为0.75倍屈服强度;取24kN/m3。,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2.2 纵向和横向钢筋宜采用相同或相近的直径,其直径差不应大于4mm。钢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应符合表的规定。钢筋的最小间距为集料最大粒径的2倍。,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2 钢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2.3 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设在接近面层顶面下1/3厚度处;2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3 纵向钢筋的
5、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各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6.3.1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配筋量按下述要求确定:1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裂缝缝隙平均宽度不大于0.5mm;2 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不大于1.8m;3 钢筋所承受的拉应力不超过其屈服强度。满足上述要求所需的纵向配筋率,一般为0.6%0.7%(中等交通)、0.7%0.8%(重交通)、0.8%0.9%(特重交通)或0.9%1.0%(极重交通)。冰冻地区路面的配筋率宜高于一般地区0.1%。所需配
6、筋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横向钢筋的用量可按条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施工时能固定并保持纵向钢筋位置的要求。,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2 连续配筋混凝土用于复合式面层的下面层时,其纵向配筋率可降低0.1%。,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 6.3.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的纵向和横向钢筋均应采用螺纹钢筋,其直径为1220mm。当钢筋可能受到较严重腐蚀时,宜在钢筋外涂环氧树脂等防腐材料。,6、混凝土面层配筋设计,6.3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配筋钢筋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纵向钢筋距面层顶面的最小距离为90mm,最大深度为1/2面层厚度,在
7、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宜接近90mm;2 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50mm,不小于集料最大粒径的2.5倍;3 纵向钢筋的焊接长度一般不小于10倍(单面焊)或5倍(双面焊)钢筋直径,焊接位置应错开,各焊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4 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5 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间距一般为300600mm,直径大时取大值;6 横向钢筋宜斜向设置,其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可取60;7 相邻车道之间或车道与硬路肩之间的纵向接缝内,必须设置拉杆,该拉杆可用加长的横向钢筋代替。,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
8、1 横向裂缝平均间距按式(D.1-1)计算确定。(D.1-1)(D.1-2)(D.1-3)(D.1-4)(D.1-5)(D.1-6),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1-7)(D.1-8)(D.1-9)横向裂缝平均间距(m);混凝土抗拉强度(MPa),可按表选用。混凝土抗压强度(MPa),可按表选用。钢筋埋置深度(m);hc混凝土面层厚度(m);c混凝土容重(MN/m3),一般可取为0.024MN/m3;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系数,可按表选用。,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纵向钢筋直径(m);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 的比值,以百分数计;温度
9、和湿度变形完全受约束时的翘曲应力,按式(D.1-2)计算;混凝土弹性模量(MPa),可按表选用。混凝土泊松比,一般可取为0.150.18;无约束时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当量应变差,按式(D.1-3)计算;,混凝土线膨胀系数(1/),可按表选用;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可参照 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的1/41/3取用;混凝土面层厚度大于或小于0.22m时的温度梯度厚度修正系数,按式(D.1-4)计算;无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的最大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5)计算;a1养生条件系数,水中或盖麻布养生时,a1=1.0,采用养生剂养生时,a1=1.2;w0混凝土单位
10、用水量(N/m3);k1与气候区和最小空气湿度有关的系数,道路位于公路自然区划II、IV和V区,k1=0.4;位于III、VI和VII区,k1=0.68;,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C翘曲应力系数,按附录B式()计算,采用t=1.29/r计算确定;r面层板的相对刚性半径(m);混凝土与钢筋间的最大粘结应力,可近似按式(D.1-6)计算;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系数,按式(D.1-7)计算,由于式中含有未知量Ld,计算需采用迭代方式进行,先假设Ld=Lds,计算出 和相应的Ld,如果,计算结束;否则,令,重复计算,直到满足相近的要求为止;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混凝土最大总应变,按式(
11、D.1-8)计算;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C),可近似取为路面施工月份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与一年中最冷月份日最低气温的月平均值之差。无约束条件下钢筋埋置深度处混凝土干缩应变,可近似按式(D.1-9)计算;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计)。,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2 纵向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按式(D.2-1)计算确定。(D.2-1)(D.2-2)(D.2-3)(D.2-4)(D.2-5)钢筋埋置深度处的横向裂缝缝隙平均宽度(mm);c2与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粘结-滑移特性有关的系数,按式(D.2-2)计算;其它参数的含义与计算裂缝间距时
12、相同。,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3 纵向钢筋应力按式(D.3-1)计算确定。(D.3-1)裂缝处钢筋应力(MPa);钢筋弹性模量(MPa);钢筋的线膨胀系数(1/C),通常/C;,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D.4 纵向配筋率计算步骤 1初拟配筋率,按式(D.1-1)计算横向裂缝平均间距Ld。当Ld1.8m时,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2按式(D.2-1)计算裂缝缝隙平均宽度bj。当bj0.5mm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至符合要求。3按式(D.3-1)计算钢筋应力。当 不大于钢筋屈服强度时,满足要求;否则应增大配筋率,重复上述计算
13、至符合要求。4综合上述3项计算结果,最终确定配筋率,并进一步确定钢筋根数。在满足纵向钢筋间距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直径较小的钢筋。,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计算实例 公路自然区划III区新建一条一级公路,重交通荷载等级,选用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厚0.26m。路基土为粘土,基层采用厚0.18m的水泥稳定碎石。,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1)计算参数 混凝土弯拉强度为5.0MPa,查表,混凝土抗压强度fc=42MPa,混凝土抗拉强度 ft=3.22MPa。混凝土泊松比,混凝土容重 MN/m3,混凝土线膨胀系数/。查表,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摩阻系数。由表,取公路自然区划III
14、区的最大正温度梯度为92/m,最大负温度梯度按1/3正温度梯度取值,/m。公路自然区划III区,k1=0.68。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钢筋埋置处混凝土温度与硬化时温度的最大温差=35C。,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用水量 N/m3。采用盖麻布养生,a1=1.0。纵向钢筋选用HRB335钢筋,设配筋率,钢筋的埋置深度 m,钢筋直径 mm,钢筋的线膨胀系数/。按附录E.4,取钢筋的弹性模量 MPa,钢筋屈服强度fsy=335MPa。,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
15、配筋计算,混凝土板相对刚度半径r=0.870 m,由式()计算得到翘曲应力系数C=0.494。设平均裂缝间距初始值为0.7 m,经迭代计算得到,根据式(D.1-1)计算得到Ld=0.722 m0.72m(小于裂缝平均间距1.80m的要求)。,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计算横向裂缝平均缝隙宽度,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小于缝隙平宽度0.50mm的要求),附录D、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3)计算裂缝处纵向钢筋应力 MPa(小于钢筋屈服强度335MPa)计算结果满足裂缝宽度、裂缝间距和裂缝处钢筋的应力三方面的要求,因此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附录D、连
16、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4)钢筋间距或根数计算 钢筋间距为 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1 路基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2 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弹性(回弹)模量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3 水泥混凝土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
17、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附录E、材料设计参数经验参考值,E.4 钢筋强度和弹性模量经验参考值,进展与展望,国外CRCP研究的不足:设计方法中对宽裂缝病害考虑不足设计中对CRCP的变异性考虑存在缺陷 对路面结构层材料组成缺乏研究,进展与展望,国内CRCP研究和国外之间存在的差距:未直接采用冲断作为设计指标,冲断方面的研究基本是空白国外的CRCP设计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已经从CRCP-1发展到CRCP-10,而国内尚没有专门的CRCP设计软件。此外,在CRC基层沥青路面及CRC材料设计、CRCP预成缝、设计参数(如CRC与基层之间的摩擦系数)的试验研究等领域研究得很少。国外已经通过CRCP的大规模修建
18、对集料选择、养生方法、裂缝主动控制等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国内则比较缺乏。,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进展与展望(1)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研究研究CRCP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分布;预估重复车辆荷载作用下基层材料疲劳破坏的发展以及在水作用下的侵蚀破坏,进行应力分析;建立冲断、平整度、裂缝宽度的预估模型和控制标准;建立基于路用性能的CRCP设计方法并开发设计软件。,进展与展望,(2)基于路用性能的连续配筋混凝土组成研究CRCP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抗折强度、干缩、温缩、均匀性、工作性、耐久性。均衡设计:考虑抗折强度、干缩、温缩等确定最佳水灰比。(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面层与基层间混合料功能层研究 抗冲刷和抗反射裂缝,(4)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通过试验路的修筑,研究CRCP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如预成缝、环氧树脂钢筋、变异性施工控制技术等。,进展与展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