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8140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352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2页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2页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2页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2页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库设计与管理PPT.ppt(3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油库设计与管理,2,第一章 油库概述,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3,第一节 油库的作用和类型,一、油库的概念 油库是用来接收、储存和发放石油或石油产品的企业和单位。,4,二、油库的作用基地作用 油库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纽带作用 油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5,油库的纽带作用:,油井,油田原油库,炼厂原油库,炼油装置,炼厂成品油库,用户,6,三、油库的类型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业务性质划分(1)独立油库(2)企业附属油库根据油库的主要储油方式划分(1)地面油库(2)隐蔽油库(3)山洞油库(4)水封石洞库(5)地下盐岩

2、库(6)水下油库,7,第二节 油库的分级和分区,一、油库的分级,注:油库总容量是指所有储罐公称容量与桶装油品设计存放量之和,不包括零位罐、高架罐、放空罐以及是油库自用油品储罐的容量。,8,二、油品的分类,9,其他国家油品等级划分举例:英国石油学会销售安全规范,10,法国劳动保护安全规范,11,三、油库的分区,12,油库分区图示:,13,库区平面布置举例:,14,第三节 油库容量的确定,要求:(1)集中来油时能及时地把油品卸到库内;(2)在两次来油的间隙,油库应有足够的储存油品供应给用户。,15,一、周转系数法确定油库容量,式中:Vs:某中油品的设计容量,m3;G:该种油品的年销量,t;:该种油

3、品的密度,t/m3;K:该种油品的周转系数;:油罐利用系数。,16,1、周转系数,所谓周转系数,就是指某种油品的储油设备在一年内可被周转使用的次数。即:,17,2、油罐利用系数,(1)名义容量(计算容量、理论容量)(2)储存容量(3)作业容量(4)公称容量,18,3、油罐选用的一般原则,通常,每种油品至少选两个罐;尽量选用容量较大的储罐;对于整个油库来说,选用储罐的规格应尽可能统一。,19,二、储存天数法确定油库容量,式中:Vs:油品的设计容量,m3;G:油品的年周转量,t;N:油品的储存天数;:油品储存温度下的密度,t/m3;:油罐的利用系数;t:油品的年操作天数。,20,三、统计预测法确定

4、油库容量,每个月的月末剩余:Vi=进油量-销售量剩余累计:Vs=Vi油库容量:V=Vs max-Vs min 即:油库在储存了最大销售量的同时,应能储存最大进油量。,21,进油、销售、月末剩余及剩余累计表,注:月末剩余Vi为正,入超;月末剩余Vi为负,出超,油库容量:V=Vs max-Vs min=+10-(-26)=36,22,第四节 库址选择 及库区总平面布置,执行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的要求。主要考虑的事项:1)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安全距离、相对位置(高度、风向);2)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相对位置;3)油罐分组布置的相关规定;4)出入口及消防

5、道路布置要求。,23,油罐区防火堤设置:,1)防火堤计算高度的确定要求:防火堤高度应保证堤内有效容积的需要。有效容积的确定:执行规范。具体:a.固定顶油罐,不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罐的容量;b.浮顶罐,不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罐的容量的一半;,24,c.当固定顶罐、浮顶罐布置在同一罐组内时,取以上两者中的较大值。,25,固定顶罐防火堤计算高度确定:,2号罐容量为最大罐容量用V1、V2、表示,罐界面积用S1、S2、表示。,防火堤计算高度 h:,26,浮顶罐防火堤计算高度确定:,2号罐容量为最大罐容量用V1、V2、表示,罐界面积用S1、S2、表示。,防火堤计算高度 h:,27,2)防火堤设置规定,防火

6、堤的实际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防火堤实际高度不应低于1m(以堤内侧设计地坪计),且不应高于2.2m(以堤外侧道路路面计)。如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度应小于0.5m。,28,油库,独立油库,企业附属油库,民用油库,军用油库,储备油库,中转油库,分配油库,储备油库,供应油库,野战油库,油田原油库,炼厂原油及成品油库,机场及港口油库,农机站油库,其它企业附属油库,29,第二章 油品储运系统工艺设计与管理,第一节 油品储运工艺流程第二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第三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第四节 油品的公路装卸作业第五节 桶装(整装)作业第六节 油库管路设计计算第七节 油库泵房工艺设计第八节 铁路上

7、卸系统汽阻断流的校核第九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30,第一节 油品储运工艺流程,一、概述,31,二、油库工艺流程,所谓油库工艺流程设计,就是合理布置和规划油库经营油品的流向和可以完成的作业,包括油品的装卸、灌装、倒罐等。,32,工艺流程设计基本原则,满足生产要求操作方便,调度灵活节约投资,33,管网布置形式,单管系统双管系统独立管道系统 一般,油库管网的布置以双管系统为主,以单管系统和独立管道系统为辅。,34,油品分组,分组原则:把性质相似、色泽相近的油品分为一组。分组目的:同一组内的油品可以共用一台泵、一条管线进行输送。,35,油品分组表,36,第二节 油品的铁路装卸作业,一、铁路装卸油设

8、施,铁路油罐车 装卸油鹤管 集油管、输油管 栈桥 铁路专用作业线 零位罐、缓冲罐,37,二、铁路装卸油方法,铁路卸油方法 上部卸油 泵卸法 自流卸油 浸没泵卸油 压力卸油 下部卸油铁路装油方法:上部装车,38,三、铁路装卸油系统,轻油装卸系统 输油系统 真空系统 放空系统粘油装卸系统 输油系统 加热系统 放空系统,39,四、铁路装卸区管网的连接,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 专用单鹤管式 多用单鹤管式 双鹤管式真空管与输油系统的连接,40,鹤管数的确定,铁路装卸油鹤管数与到库油罐车数和鹤管与集油管的连接方式有关。确定鹤管数需要首先确定一次到库油罐车数。,41,按作业量确定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向上取

9、整),按机车牵引定数确定的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向上取整),42,铁路作业线长度的确定,式中:中的项表示可选项;L 装卸作业线长度,m;l 一辆油罐车的长度,m;n 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 L1 作业线起始端(自警冲标算起)到第一辆油罐车起始 端的距离,;L2 作业线终端车位的末端到车挡之间的距离,;12 轻、粘油罐车之间的安全净距,m。,43,举例:,收发不均匀系数取3,机车牵引定数为3400t。,44,解:(确定一次到库最大油罐车数)(1)按作业量确定,(2)按机车牵引定数确定 n2=47.22(3)实际一次到库的最大油罐车数,为:,45,作业线布置形式之一:,L1,鹤管数:n=5+3

10、=8 下卸器:1个作业线长度:L1=10+20+8 12=126m L2=10+20+9 12+12=150m,46,作业线布置形式之二:,鹤管数:n=10+6=16 下卸器:1个作业线长度:L1=10+20+1012=150m L2=10+20+7 12+12=126m,47,第三节 油品的水路装卸作业,水路运输的特点载运量大 能耗少、成本低 投资少,48,一、港址选择,地质条件好,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或沉降防波能力强水域面积宽阔有足够的水深与其它码头油足够的安全距离,T:设计最大船舶满载吃水深度Z1:船底至河(海)底允许的最 小安全裕量Z2:波浪影响的附加深度Z3:考虑油船航行时的附加深度Z

11、4:考虑泥沙淤积的附加量,49,二、油码头的种类,近岸式码头固定码头浮码头栈桥式固定码头外海油轮系泊码头浮筒式单点系泊设施浮筒式多点系泊设施岛式系泊设施,50,三、油船,油轮油驳储油船,51,四、油码头泊位数的计算,N 泊位数(整数)裕量 N1 最少泊位数 n 年需要船次数 m 一个泊位年最多靠船次数 P 年装卸量 G 设计船型每船次装卸量Ty 年工作时间 t1 每船次占用泊位的时间 t 两次停泊时间之间的空档时间,52,计算数据的确定,年工作时间Ty年工作时间 Ty=年工作日昼夜装卸作业小时 年工作日=365日不利作业日数 昼夜装卸作业小时一般取24h 不利作业日数包括:雾日:折减系数取0.

12、7 雷暴日:折减系数取0.3大风日:折减系数取0.8冰封日:折减系数取0.1洪水停航日:折减系数取1.0枯水期停航日:折减系数取1.0,53,一船次装卸量G,一船次装卸量G=船舶载油量残油量 船舶载油量是指油轮的净载重量,即船舶纯粹能载货物的重量 残油量即每次不能完全卸净的剩余油量。轻油可不考虑,油轮沿途可以加温时,粘油也可不考虑,但对不能加温的油驳等,按实际情况考虑。内河船还要考虑枯水期减载量,54,每船次占用泊位时间 t1,每船次占用泊位时间 t1包括:待泊时间:建议取1.02.0h 靠岸、系缆时间:建议取0.51.0h 输油前准备时间:一般取0.52h 排压舱水时间 输油时间:根据岸和船

13、上输油泵的能力、输油管径和长度、油轮载货量确定 输油后的整理时间:一般要12h 解缆离岸时间:一般约0.5h,55,两次停泊时间之间的空档时间t 一般按612h考虑。,56,第四节 油品的公路装卸作业,公路装卸油方法泵送灌装直接自流灌装高架罐自流灌装,57,公路作业区布置要求装卸作业有序作业安全公路装卸油设施汽车油罐车鹤管灌装罐汽车装油台(亭)通过式倒车式圆亭式,58,汽车装油鹤管数的确定,N 每种油品的装油鹤管数量 G 每种油品的年装油量,t T 每年装车作业工时,h Q 一个装油臂的额定装油量,m3/h(应低于限制流速)油品密度,t/m3 k 装车不均衡系数 B 季节不均衡系数。对于季节性

14、的油品(如农用柴油、灯用煤油),B值等于高峰季节的日平均装油量与全年日平均装油量之比;对于无季节性的油品,B=1,59,高架罐容量的确定,一、二级油库不宜大于日灌装量的一半三、四级油库不宜大于日灌装量,60,第五节 桶装(整装)作业,油桶的灌装方法泵送灌装自流灌装油桶的称量方法重量法容量法,61,灌油拴数量的确定,n 灌油栓数 G 某种油品年灌装量,tm 年工作天数K1 灌装不均匀系数,有桶装仓库K1=1.11.2 无桶装仓库K1=1.51.8q 一个灌油栓每小时的计算生产率,m3/h K 灌油栓的利用系数,一般取K=0.5 T 灌油栓每日工作时间,h 灌装油品的密度,t/m3,62,桶装仓库

15、面积的确定,F 桶装仓库面积,m2 Q 桶装仓库设计存放量,t n 桶垛堆码层数;人工堆放:n2 机械堆放:甲类油品,n2 乙类油品,n3 丙类油品,n4 油品的密度,t/m3d 油桶卧放时为油桶的直径,油桶立放时为油桶高度,m K 体积充满系数,一般取 K=0.60.612 仓库面积利用系数,=0.30.4,63,第六节 油库管路设计计算,管路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管路的强度计算,64,一、根据经济流速确定管线管径,经济流速:,65,选管径步骤:,确定管路所输油品在计算温度下的粘度查表3-2得出相应的经济流速计算管径选择标准管径,式中:d:管内径 Q:业务流量 v:经济流速,66,二、根据自

16、流作业要求确定管径,分两种情况:高差已知高差未知,67,当高差已知,确定管径的步骤:,假定流态计算管径校核流态,68,当高差未知,确定管径的方法:,按经济流速确定管径校核高架罐的架设高度(通常,h10m),69,第七节 油库泵房工艺设计,泵房的类型泵房工艺流程泵房工艺计算,70,一、泵房的类型,71,二、泵房工艺流程,输油系统真空系统放空系统,72,输油系统,标准流程:,73,真空系统,作用:引油灌泵 抽吸罐车底油或扫舱组成:真空泵 真空罐 气水分离器 真空管路,74,真空系统示意图:,75,放空系统,作用:防止混油 防止凝管组成:放空罐 放空管路系统,76,三、泵房工艺设计计算,油库常用泵简

17、介离心泵的选择与校核容积式泵的选择真空泵的选择与校核,77,(一)油库常用泵简介,离心泵容积式泵 往复泵 齿轮泵 螺杆泵,78,(二)离心泵的选择与校核,选泵依据 流量 扬程计算公式,Q,H,o,79,以铁路卸油为例,80,1、计算参数的确定,业务流量 根据作业量及作业时间确定液位差,81,几种特征液位示意:,82,计算长度 L计,式中:Lj:几何长度 Ld:当量长度,估算:,83,计算温度确定粘度,(1)取推荐操作温度或加热温度(2)汽油,取最热月大气平均温度(3)原油,选泵时取最冷月大气平均温度 校核时取最热月大气平均温度(4)其它油品,取最冷月大气平均温度,84,离心泵的校核,几种特殊工

18、况的校核泵吸入性能的校核,85,2、几种特殊工况的校核,86,H,Q,Qmin,Qmax,低-高工况,高-低工况,H-Q,-Q,o,87,3、泵吸入性能的校核,依据:允许汽蚀余量 hr 允许吸入真空度 Hs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式中:Pa:当地大气压力,Pa Pt:输送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a v:泵入口处的流速,m/s,88,泵最大允许安装高度的计算,式中:Py:吸入液面压力 h:从吸入液面到泵入口处的摩阻损失 下标s:表示实际输油工况,注意:以吸入最危险工况为前提。,89,泵特性的换算,当油品粘度小于50厘沱(5.010-5m2/s)时,当油品粘度大于50厘沱(5.010-5m2/s)

19、时,系数,查有关图表确定。,90,(三)容积式泵的选择,流量条件 满足QQ业压力条件 满足P P实,式中:Q:泵的实际排量 Q业:业务流量,式中:P:泵的实际排出压力(额定压力)P实:泵在实际工况下的排压,91,(四)真空泵的选择与校核,真空泵的抽气速率(泵样本上给出)指泵出口为大气状态时,单位时间内泵所抽吸的在泵吸入口状态下的气体的体积。单位:m3/min业务抽气速率,式中:Qg:真空系统的业务抽气速率 V:真空系统所抽吸的容积 t:抽气时间 P1:抽气起始压力 P2:抽气终了压力,92,业务抽气速率的换算选泵:在压力P=(P1+P2)/2下,Qgb为泵样本上给出的真空泵抽气速率,93,引油

20、计算选泵,所要抽吸的容积V包括鹤管、集油管、泵的吸入管路以及真空罐的容积之和。引油作业时间,根据作业要求而定,一般取 t=35min抽气初始压力 P1=Pa(大气压力)抽气终了压力,一般指将油品引到鹤管最高点的压力计算业务抽气速率,并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抽气速率按 P=(P1+P2)/2 和 Qg 选择真空泵,94,扫舱校核,扫舱速率 式中:V:一辆罐车的底油,一般V=0.60.7m3 t:抽吸一辆罐车底油所用的时间,t=35min K:考虑吸入空气而引入的附加系数,K=1.52真空罐内的真空度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扫舱速率Qs校核:要求根据引油计算选择的真空泵在真空度Ps下的扫舱速率不小于Qs,9

21、5,四、油泵原动机的选择,驱动离心泵 电机功率驱动容积式泵 电机功率,(kW),(W),:油品密度,kg/m3Q:所有工况中的最大流量(容积式泵为泵的设计流量),m3/sH:最大流量下对应的泵的扬程,m:最大流量下泵的效率Pd:泵的出口压力,PaPs:泵的入口压力,PaK:功率安全系数 N7.5kW时,K=1.051.1 N=1.57.5kW时,K=1.21.5 N1.5kW时,K=2.0,96,第八节 铁路上卸系统 汽阻断流的校核,解析法:当 时,发生汽阻 卸油系统中任一点剩余压力:图解法真空-剩余压力图(以吸入最危险工况为前提绘制),97,真空-剩余压力图作图步骤:,按比例绘制整个吸入系统

22、的纵断面图由吸入端的最低液位(即罐车底部)向上标出当地大气压头,并作水平线大气压力线根据吸入最危险工况,计算各管段的摩阻及速度头之和分别在各点的垂线上从大气压力线开始向下截取各管段的摩阻与速度头之和,并连成折线压力坡降线,从管路上任一点到压力坡降线之间的距离就表示该点的剩余压力将压力坡降线向下平移输送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头蒸气压力线将压力坡降线向下平移大气压头真空线,98,b,c,d,e,f,Ha,Ht,大气压力线,剩余压力线,饱和蒸汽压线,Ha,真空线,99,避免汽阻断流的措施:,设计上改变鹤管形式,或降低鹤管高度;加大汽阻点之前的管径;操作上对罐车淋水降温或夜间卸车;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

23、量;采用压力卸油。,100,避免汽蚀的措施:,设计上加大泵吸入管路的管径;在保证泵到装卸区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泵向着罐车方向移近,缩短吸入管路长度;操作上对罐车淋水降温或夜间卸车;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量;采用压力卸油。,101,第九节 输油系统工作点的确定,图解法作出泵的特性曲线作各段管路特性曲线将各个特性曲线按实际的串并联关系进行叠加找出整个输油系统的工作点确定泵在工作点下的工作参数以及各个管段在工作点下的流量,102,例1,103,解法一,104,解法二,105,例2,106,解法一,107,解法二,108,例3,109,解法一,110,解法二,111,例4,112,当Hp1=Hp2及hf

24、1=hf2,113,当Hp1Hp2或hf1 hf2,114,GO TO NEXT CHAPTER,115,单管系统,116,双管系统,117,独立管道系统,118,铁路油罐车的类型,按载重量分按所装载油品的性质分 轻油罐车 粘油(重油)罐车 沥青罐车 液化气罐车,119,轻油罐车与粘油罐车的区别,罐体外所刷涂料不同 轻油罐车:银白色 粘油罐车:黑色结构不同 粘油罐车有加热套和下卸器,120,121,铁路油罐车的主要技术参数,车体总长:1212.5m净载重量标记载重和自重 净载重系数冷却系数容量(计)表,122,123,泵房,124,125,铁路作业线的布置要求,装卸作业线要布置成尽头式 作业线

25、应严格保持平坡直线 作业线最好布置在油库的最低或最高处,便于利用高差进行自流作业 合理选择作业线股数 轻、粘油作业线宜分开布置。若轻、粘油布置在同一条作业线上时,相邻轻、粘油两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4米,而且在布置时应轻油在前,粘油在后。,126,作业线形式,127,泵卸法,128,自流卸油,129,浸没泵卸油,130,压力卸油,131,专用单鹤管式,132,多用单鹤管式,133,双鹤管式,134,真空管与输油系统的连接,135,L1,L2,12,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离心泵特性曲线,148,容积式泵特性曲线,149,

26、第三章 油品加热 与热力管道计算,第一节 油品加热与保温的目的及方法第二节 油品加热温度的确定第三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的设计第四节 铁路油罐车的加热计算第五节 输油管路的伴随加热第六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第七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150,第一节 油品加热和保温的 目的及方法,油品加热的目的:降粘。油罐及管线保温的目的:经济目的:减小热损失,降低能耗。生产目的:方便操作,减少事故发生。,151,加热方法,油罐(车)加热方法 蒸汽直接加热法 蒸汽间接加热法 热水垫层加热法 热油循环加热法 电加热法油管线加热方法 蒸汽伴随加热法(内伴随、外伴随)电加热法(直接加热、间接加热、感应加热),152,第二节 油

27、品加热温度的确定,加热起始温度 tys(即冷却过程的终了温度)加热终了温度 tyz(即冷却过程的起始温度),153,加热终了温度的确定,根据下列因素确定加热终了温度:油品性质作业性质地区及气温节约能源安全因素,154,加热起始温度的确定,式中:tys:油品加热起始温度,tyz:油品加热终了温度 tj:油罐周围介质温度 K:从油品到油罐周围介质的总传热系数 Fi:油罐总散热面积:冷却时间 G:油罐内油品总质量 c:油品比热容,155,周围介质温度,地上固定顶油罐地上卧罐埋地油罐 tj=年最冷月土壤平均温度,式中:ttu:最冷月地表平均温度;tqi:最冷月油罐周围大气的平均温度;:油罐的高度和直径

28、的比值,156,假设条件:,在冷却过程中,油温处处均匀一致;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品中无蜡析出;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罐的总传热系数为常数;在整个冷却过程中,油品的比热容为常数。,157,根据能量平衡可推导出加热起始温度:,油品冷却放出的热量=油罐向周围介质的散热量dQ1=-GcdtdQ2=KFi(t-tj)d,158,第三节 油罐管式加热器的设计,一、油罐管式加热器的种类,按布置形式分 全面加热器 局部加热器按结构形式分 分段式加热器 蛇管式加热器,159,二、全面加热器的加热面积的计算,式中:F:加热器加热面积,m2;Q:单位时间内加热器向油品提供的热量,W;K0:蒸汽通过加热器对油品的总传热

29、系数,;t1:蒸汽在加热器进口处的温度,;t2:蒸汽在加热器出口处的温度,;ty:加热过程中罐内油品的平均温度,。,160,关于t1和t2,加热器入口是饱和蒸汽,出口是饱和水,又忽略加热管中的压降,则有:t2=t1 加热器进口为饱和蒸汽,出口为过冷水,则加热器的加热面积为:,式中:为过冷系数,161,罐内油品平均温度ty,时,,时,,162,K0的计算,式中:1:蒸汽对加热管内壁的换热系数(内部放热系数);di(i=1,n):管子内径,水垢、油污等各层的直径;i:加热管、水垢、油污等的导热系数;2:加热器最外层到油品的换热系数(外部放热系数);d:加热器管外径。,163,Q的计算,加热器向油品

30、提供的总热量Q包括:油品升温所需的热量 融化蜡结晶所需的热量 通过油罐散失于周围介质中的热量总热量,式中:蜡的溶解潜热 K:油品至油罐周围介质的 总传热系数:油品加热时间,164,K 的计算,其中 为油罐的装满系数,165,三、蒸汽耗量的计算,式中:GZ:加热器蒸汽耗量,kg/s;Q:加热所需总热量,W;iZ:加热器进口处干饱和蒸汽的热焓值,J/kg;iN:加热器出口处饱和冷凝水的热焓值,J/kg;,166,四、蛇管式加热器分段长度的计算,加热器总长蛇管式加热器分段长度,式中:D:加热器管外径,m;C=0.00005 m-1;P1: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Pa;P2:加热器出口蒸汽和冷凝水压力,P

31、a;tZ:饱和蒸汽温度,;H:汽水混合物的摩阻系数。,167,第四节 铁路油罐车的加热计算,蒸汽加热套设计计算内容 确定加热时间 确定蒸汽耗量,168,Q1 为油品升温及溶解蜡结晶所需要的热量,J;Q3 为单位时间内蒸汽通过加热套传递给油品的热量,W;q1 为通过油罐车上表面散失于周围大气中的热量,J;q2 为通过加热套散失于周围大气中的热量,J;,169,油罐车加热时间加热一辆油罐车所需要的蒸汽量,170,第五节 输油管路的伴随加热,内、外伴随的含义伴随管管径和根数的确定热力计算:蒸汽温度的确定伴随管路敷设的要求,171,第六节 蒸汽管路的计算,蒸汽管路的水力计算蒸汽管路的热力计算疏水器的选

32、择,172,一、蒸汽管路的水力计算,管径的确定,式中:d:蒸汽管内径,m;GZ:蒸汽的质量流量,kg/s;vZ:蒸汽的流速,m/s,pp.204 表4-25 Z:蒸汽的密度,kg/m3;Z1:蒸汽管起点处蒸汽的密度,kg/m3;Z2:蒸汽管终点处蒸汽的密度,kg/m3;,173,管路压降计算,(mmH2O),(Pa),式中:水力摩阻系数(阻力平方区)蒸汽管:e=0.2mm;冷凝水管:e=0.5mm L计:蒸汽管路计算长度,m;GZ:蒸汽的质量流量,174,计算步骤,已知PZ1(或PZ2)假设PZ2(或PZ1)计算 计算d计算P 计算出PZ2(或PZ1)结束,假设与计算结果不符,175,二、蒸汽

33、管路的热力计算,蒸汽管路的热损失 Q=1.25qL,式中:q: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tZ:蒸汽的平均温度,tj:蒸汽管路周围介质温度,对于地上管路,tj=最冷月大气平均温度 对于埋地管路及管沟敷设的管路,tj=最冷月土壤平均温度 R:蒸汽到管路周围介质的总热阻 L:蒸汽管路总长 1.25:考虑了支架、法兰、阀门等处的附加热损失。,176,蒸汽管路中的冷凝水量,式中:为汽化潜热,J/kg,177,三、疏水器(阀)的选择,疏水器的作用 排水阻汽,提高蒸汽干度。疏水器的类型,机械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密度差 恒温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温度差 热动力型:利用蒸汽和冷凝水的热动力 学特性的差异,178,疏

34、水器工作流程,179,疏水器选择依据:,工作压差:P=P1-P2 设计排水量:,Gsh:疏水器的设计排水量;G:计算求得的疏水器排量;即:蒸汽管路中的冷凝水 量;K:排量倍率;连续操作时,K取23;间歇操作时,K取34。,P1:疏水器进口压力P2:疏水器出口压力,h:冷凝水管摩阻;Z:回水箱液面到疏水器出口间的位差;P3:回水箱液面上的压力。,180,疏水器的选择,查样本,满足在工作压差P下,G样本Gsh 疏水器的工作压力小于等于疏水器允许最大承压 选择疏水器时,注意不同类型疏水器的适用条件,181,第七节 油罐及管路的保温,保温管路的热损失率a,式中:qb:保温管路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W/m

35、 q:在同样外界条件下,不保温管路单位管长上的热损失,182,地上保温管路 1)保温管路的热损失率a应控制在0.20.5之间 2)保温管路管径D较小时,应取较大的a值 3)在选择保温材料时,b 越小越好 地下保温管路 一般对于地下保温管路取(在设计时取0.5或0.6都可以),183,保温层厚度的确定,根据最优经济条件确定保温层厚度;根据限定的保温层表面温度确定保温层厚度;根据限定的温降值确定保温层厚度。,184,GO TO NEXT CHAPTER,185,蒸汽直接加热法,蒸汽,186,蒸汽间接加热法,蒸汽,187,热水垫层加热法,蒸汽,188,热油循环加热法,189,内伴随:,190,外伴随

36、:,191,192,193,194,195,第四章 油品蒸发损耗,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蒸发损耗发生过程第三节 油罐内温度变化规律第四节 油罐内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第五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计算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测量第七节 油品降耗措施,196,第一节 概述,在石油的开采、输送、加工、储存等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挥发性以及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完善,总是不可避免地造成有些油品的损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油品损耗。,197,油品损耗可分为两种类型:(1)蒸发损耗 由于油品较轻组分的挥发,油蒸气逸入大气,造成油品量的损失(自然损耗)。(2)由于跑、冒、滴、漏、混油等引起的损耗。它是由于设备检修不及时、技术操作

37、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性损耗)。,198,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性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油品数量下降;(2)油品质量下降;(3)造成大气污染。尽管国内、国外在油品蒸发损耗的研究进行了较长的时间,但仍有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199,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完整的理论和精确的计算方法;(2)自然环境因素和操作条件对油罐气体 空间混合气体状态参数影响的定量分析;(3)原有油罐的降耗分析。,200,第二节 蒸发损耗发生的过程,液面处油品蒸发产生油蒸气,蒸气进入油罐上部的气体空间,并通过气相的传质过程使罐内的气体空间形成一定浓度的油蒸气-空气的混合物(称油气混合物),当外界条件变化

38、时,油气混合物排出罐外(或吸进新鲜空气)。,201,简单地说,油品蒸发损耗过程包括:,液面处油品的蒸发,产生油蒸气;油蒸气在气体空间中的扩散;油气混合物呼出罐外。,202,一、液体的蒸发,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自由表面;气相中液体蒸气的浓度;液面上混合气体的压力;液体的种类。,203,二、气相中油蒸气的传质过程,分子扩散(浓度差引起)热扩散(密度差引起)强迫对流(压力变化引起),204,三、油品蒸发损耗的类型,按损耗成因划分 自然通风损耗 静止储存损耗(“小呼吸”损耗)动液面损耗(“大呼吸”损耗)按作业性质分 储存损耗 输转损耗 装(卸)车(船)损耗 等,205,第三节 油

39、罐内温度的变化规律,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日落日出(夜间):t油面t气体空间t顶板t大气日出日落(白天):t顶板t气体空间 t油面,206,储油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场,1 7 6 2 3 5 4,6:00 0:00 20:00 10:00 12:00 16:00 14:00,温度,气体空间,油品,10 20 30 40 50,罐壁高度,207,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1)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都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24小时;(2)气体空间温度总是高于大气温度;(3)临近日出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均达 到最小值,二者相差不大,约13;(4)正午后23小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

40、度均 达到最大值,二者相差可达1020。,208,油品温度分布,在一个昼夜内,油品温度变化不大 油品储存一段时间后,昼夜平均油温基本上等于大气平均温度 一般来说,油面昼夜平均温度略高于油品昼夜平均温度 油面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约为气体空间昼夜温差tK的20%40%,即:,209,第四节 油罐内混合气体 的油气浓度,油气浓度,210,油气浓度分布与液位的关系,211,出现上述浓度分布状况,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解释:,从扩散和自然对流的角度出发来解释 从油罐吸气时产生的强制对流来解释,212,油气浓度和储存时间的关系,213,第五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计算,计算油品蒸发损耗量的公式 半理论半经验公式 纯

41、经验公式,214,一、蒸发损耗基本方程,假设条件:1)油罐是严密的,不存在自然通风现象;2)混合气体在储存条件下可以看成理想气体;3)油罐气体空间中混合气体的油气浓度是均 匀而且饱和的。,215,公式推导思路:,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第一次吸气结束到第二次吸气开始之前两状态的空气质量的变化量,并利用空气排出时成比例地带走油蒸气的原理来求出呼出的油蒸气的质量。,216,蒸发损耗基本方程(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217,方程中各参数取值的规定:,状态1:气体空间昼夜最低温度时状态2:气体空间昼夜最高温度时T1:气体空间的日最低温度,KT2:气体空间的日最高温度,KPy1:气体空间日最低温度下

42、油品的饱和蒸气压,kPaPy2:日最高油面温度下油品的饱和蒸气压,kPaCy1:状态1时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饱和浓度,Cy1=Py1/P1,%Cy2:状态2时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饱和浓度,Cy2=Py2/P2,%P1:状态1时气体空间绝对压力,kPaP2:状态2时气体空间绝对压力,kPa,218,二、“小呼吸”损耗量的计算,瓦廖夫斯基-契尔尼金公式(利用蒸发损耗基本方程计算)“小呼吸”损耗时有V1=V2=V,219,康士坦丁诺夫公式,220,API 理论公式,影响“小呼吸”损耗的主要因素有:(1)昼夜温差T(2)油气浓度的增量(Py2-Py1)(3)呼吸阀控制压力范围(Pya-Pz)(4)气体空间

43、体积V(5)油蒸气浓度(Py2+Py1),221,三、“大呼吸”损耗量的计算,在收发油作业中,从状态1到状态2,可以近似认为:利用蒸发损耗基本方程,222,压力罐气体空间的压缩率和膨胀率,所谓压力罐就是装有呼吸阀的油罐。压力罐进油时,由于压力阀的作用,混合气体并不马上 呼出罐外,而是等到混合气体压力达到了压力阀的控制压力时才向罐外呼气。,设刚刚开始呼气时气体空间的体积为,下面我们就推导 的表达式。,223,令:,由呼吸损耗的基本方程,得:,224,状态1:真空阀刚刚关闭,p1=pa+pz,,状态2:压力阀刚刚开启,p2=pa+pya。,因此,,定义:为气体空间的允许体积压缩率。,(a),225

44、,同样,在发油时,,设状态1:压力阀刚刚关闭,p1=pa+pya,,状态2:真空阀刚刚开启,p2=pa+pz。,气体空间膨胀刚刚开始吸气时体积为 可得气体空间允许膨胀率。,(b),226,以微小增量的形式表达各参量:,可将压缩率、膨胀率表示为:,227,由(c)、(d)可以看出压缩率、膨胀率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c),(d),(1)呼吸阀控制压力的范围的影响,(2)蒸气压的变化范围的影响,(3)温度变化的影响。,228,四、浮顶油罐的蒸发损耗情况分析,静止储存损耗 外界环境中风的作用使油罐周边密封圈空间产生强制对流 发油损耗(粘壁损耗)影响浮顶油罐发油损耗的主要因素有:油品本身的粘度 罐壁粗糙

45、度 油罐的结构 密封装置与罐壁的压紧程度,229,六、车船装卸损耗,车船装油损耗与装油时间的关系 白天装车比夜间装车的蒸发损耗小。,230,鹤管口位置对损耗的影响 鹤管口距罐车底距离越大,则装车损耗越大。车船装卸损耗量的计算,231,通常情况下,、应按实际统计资料取得。估算装卸汽油时可采用下述推荐值:未经清洗的铁路油车:,;经过清洗的铁路油车:,;油船或油驳:,。装卸原油时,、约为装卸汽油的75%。,232,第六节 油品蒸发损耗量的测量,数量法 量油法 测气法 体积-浓度法,233,物性法 蒸气压法;比样法,原始油样,净重为A;待测油样(经过自然蒸发的油样),净重为B 经过人工蒸发后:原始油样

46、的损失量 a=A-a,损耗率为 待测油样的损失量 b=B-b,损耗率为 待测油样的原始油品重 B+C(C为储存期间油品的自然蒸发损耗量)则其自然蒸发损耗率为 这部分原始油品(即待测油样的原始油品样本)经自然蒸发、人工蒸发后的总损耗率为 则由可得到,234,第七节 油品降耗措施,降低油罐内温差 淋水降温、正确选用涂料、安装反射隔热板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 消除油面上的气体空间 使用具有可变气体空间的油罐 收集、回收油蒸气 安装呼吸阀挡板 改进操作措施,235,GO TO NEXT CHAPTER,236,热扩散,白天:t上t下 热扩散的抑制期,夜间:t上t下 热扩散的活跃期,237,自然通风损耗,空

47、气,油气混合气体,P1,P2,由于12,所以P1P2,238,239,240,241,242,243,244,第五章 油库安全技术,第一节 油库消防第二节 油库防雷第三节 油库防静电,245,第一节 油库消防技术,一、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主观原因 麻痹大意;不遵守规章;等等客观原因电器设备的火花、过热等金属的撞击引起火花静电和雷电可燃物的自燃库外火源,246,二、石油产品的易燃、易爆性的衡量判据,石油产品易燃性的衡量判据 闪点、燃点、自燃点石油产品易爆性的衡量判据 爆炸极限,247,三、燃烧与灭火,248,2、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 三要素 助燃物 导致燃烧的能源(点火源),24

48、9,250,几种燃烧形式:,按照燃烧反应相的不同分为:均相燃烧、非均相燃烧。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a)混合燃烧 b)扩散燃烧可燃液体、固体的燃烧形式: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251,4、燃烧机理理简介,连锁反应认为:在空气中存在着游离态的原子、离子的具有一定能量的活性基因,或称活化基、活化中心。主要是原子氧、氢、氢氧化合物:O*、H*、OH*(*表示是活化基),氢的燃烧,连锁反应可以写成下面几个步骤:,H*+O2O*+OH*O*+H2H*+OH*2(OH*+H2)2(H*+H2O),H*+3H2O22H2O+3H*,+,形成活化基增殖的反应链。,252,(二)爆炸及爆炸极限,1

49、、爆炸的基本概念,定义: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根据爆炸压力波传播速度,可将爆炸分为:,轻爆:传播速度(数十厘米数米/秒),爆炸:传播速度(10米 数百米/秒),爆轰:传播速度(10007000m/s),253,2、爆炸分类,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物质因压力等状态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1)物理性爆炸,254,(2)化学性爆炸,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成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

50、时所产生的化学变换,可分为三类:,255,化学爆炸分类:a、简单分解爆炸b、复杂分解爆炸C、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由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此类爆炸。这类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含氧量、激发能源等等。同此,其危险性较前二类要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从机理上讲,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属于混合燃烧的剧烈形式。,256,爆炸下限、上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上限。,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a、原始温度;b、原始压力;c、含惰性介质量。,257,(三)、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