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8313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烟草病毒病害的综合防治,问题:,一、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二、病毒病持续高发的原因三、综合防治,一、烟草病毒病类型,症状,烟草病毒病是全世界烟草栽培地区普遍发生的一类病害,也是我国各烟区的重要病害,近年来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6种,占烟草侵染性病害的27.1%。现将常见的4种烟草病毒病进行讲解。,1.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由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TMC),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1)症状 幼苗发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

2、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2)侵染循环 烟草花叶病毒的初侵染源一是上年患病的病株残体。二是其他作物寄主及野生寄主植物上的病毒也可成为初侵染源。三是土壤传毒。幼苗发病后,通过摩擦从叶片产生的微小伤口侵入,引起再侵染。大田发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田间管理不卫生,是造成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收获后,除病株残余外,烤后的烟叶、烟末等,都可重新成为下季烟草的侵染源。此外,经烤制的烟叶产品中的病毒并不能完全失活或消失,故烟蒂或烟末中的病毒也同样传播病毒。,(3)发病规律烟草普通花叶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品种、移栽期及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最适

3、合TMV发生发展的温度为25-27,气温在28-30时发病最盛,在高温情况下,由TMV引起的花叶病会出现坏死斑点和斑块。如温度在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太弱时,则症状隐蔽和不显著。移栽期早晚与发病程度有密切关系。实践证明:适期早载病害显著降低。,2.烟草黄瓜病毒病,由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CMV)(1)症状 该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整个发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在心叶上表现明脉症,叶色浓淡不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

4、,严重时,叶片变窄、扭曲,伸直不开呈拉紧状,表皮毛脱落,没有光泽等。早期患病,植株严重矮化,基本无利用价值。大田期的典型症状有:1、叶片颜色深浅不均,形成典型的“花叶症”。2、上部叶狭窄,叶柄拉长,叶缘上卷,叶尖细长,呈“畸形状”。3、有时病叶上出现深绿色的泡斑。4、中部叶或下部叶可形成“闪电状坏死”,褐色至深褐色。5、小叶脉或叶脉形成深褐色或褐色坏死。,(2)侵染循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葫芦科、茄科、藜科、菊科等31科数百种植物。该病毒主要靠蚜虫传播和种子带毒传播。此外,病毒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种子带毒可引起烟苗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

5、苗移栽可直接传入大田,田间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的蚜虫(尤其是有翅蚜)带毒迁飞或田间取食时将病株上的病毒传播开。随蚜虫活动,病毒在烟田逐渐蔓延,病害逐渐加重。,(3)发病规律黄瓜花叶病毒的发生、流行,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烟草不同生育阶段抗病性差异明显,自苗期至移栽后到团课期的40-50天为易感病阶段,现蕾后为耐病阶段。冬季至翌年3月份的气温、降水量以及4-5月份的气温与此病发生轻重有很大关系,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雨雪量大,越冬蚜虫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发生就轻,反之,就较重。如果4-6月份干旱,旺长期前后温度变化较大,出现冷雨降温或干热风,常导致黄瓜花叶病毒的爆发、流行。烟田环

6、境及栽培方式亦影响发病,凡靠近村庄、菜地、保护地、果园等的烟田不仅发病早,而且发病重。,3.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又称烟草脉带病,由病毒(potato virus Y)引起的一种病害(简称PVY),又称作脉坏死病、褐脉病、黄斑坏死病等。(1)症状该病为系统侵染,整株发病。烟草感染PVY后,因品种和病毒株系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特点亦有明显差异,宏观症状大致分为4种类型。花叶型 脉坏死症 点刻条斑症 茎坏死症,(2)侵染循环、途径 马铃薯Y病毒(PVY)寄主范围很广,能侵染34个属170余种植物,以茄科植物为主,其次是藜科和豆科植物,危害严重的作物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病毒主要在农

7、田杂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过蚜虫、汁液摩擦等多种方式传毒(在自然条件下以蚜虫传播为主)。旱春通过蚜虫的迁飞活动而引起苗床发病。病苗、带毒蚜虫是大田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3)发病规律 马铃薯Y病毒(PVY)的发生、流行与CMV基本相同,也与寄主、环境和有翅蚜数量关系密切。,4.烟草蚀纹病毒病,(1)症状主要发生在烟株旺长以后,病株一般不矮化。初期叶面形成小斑点,然后呈白色条纹及多角形病斑,支脉间连成不规则圈纹及断续点线。有时中、下部叶片出现褪绿小黄斑,形成蚀纹状白色黄褐色斑点,枯斑沿叶脉呈线状。(2)侵染循环、途径病毒主要在越冬蔬菜、多年生杂草上越冬。来年春天由带毒有翅蚜虫刺吸烟叶,形成初侵染,

8、田间通过蚜虫刺吸带毒植株获得病毒,然后通过刺吸健康植株引起再侵染。(3)发病规律暖冬、湿度偏小的条件下,有利于蚜虫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快,有翅蚜数量大,迁飞早,田间往往发病重。,二、病毒病持续高发的原因,1.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是一种综合效应,它可导致病毒病类群结构、毒源植物及数量、虫媒种类及数量、烟草本身的抗病性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烟草对病毒的抗性。同时气候变化还导致了空气污染,造成烟草易发生气候斑病、酸雨伤害等,而且这些病害与病毒病的发生都是相互促进的。2.种植结构变化由于种植结构变化提供了大量的毒源植物和虫媒。例如保护地蔬菜、马铃薯和油菜等马铃薯Y病毒的寄主,它们种植面积的

9、扩大为蚜虫、病毒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和繁殖场所。,3.烟草生产需求的影响烟草生产的目标是要求种植高品质的烟草品质,而品种的品质性状与其抗病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4.品种抗病性减弱由于病毒类群结构变化,或原来病毒的生理小钟变异,产生新的生理小种可使原来抗病的品种感病或抗病性减弱。5.栽培不规范由于规范化栽培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使得烟株营养比例失调,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同时不规范化的田间操作,增加了病害的传播机会。,三、综合防治,目前烟草病毒病仍没有很好的单一防治措施,在发病后也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的防病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染和提高烟草本身的抗病

10、性。1.种植抗病品种 各地都选育出一批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根据当地病害的发生种类,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种植。种植抗病品种要注意:(1)合理布局,不能单一化;(2)轮换种植不同基因的抗病品种;(3)配合其它防治措施,减少病原压力,防止抗病性丧失。,2.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病壮苗 规范化育苗,培育无病壮苗,必须从苗期和大田移栽初期做好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烟苗的抗病能力,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应用最广,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措施有:(1)种子和基质消毒;(2)早春治蚜;(3)设置防虫网;(4)剪叶消毒;(5)在育苗床和烟田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色反光膜条,可有效地趋避蚜虫向烟田内

11、迁飞;(6)适期播种、移栽。移栽时要剔除病苗。注意烟田不与茄科和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至少要二年内不栽种烟草。,3.卫生栽培,减少病害传染机会(1).扫除底脚叶要适当推迟时间,并深埋底脚叶片。(2).人手、工具消毒。田间操作时,事先要用肥皂水洗手,工具要消毒,并禁止吸烟。打顶抹杈要在雨露干后进行,并注意病株打顶、抹杈要最后进行。(3).大田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深埋,收获后及时拔除烟株,清除残体。(4).大力推广化学抑芽,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4.喷药保护(1).烟苗大十字期后,喷波尔多液2次或2%菌可毒克250倍2次。(2).移栽前一天用10%莫蚜灵1500倍+2%菌可毒克水剂250倍+72%甲霜灵锰锌500倍喷雾,随配随用。(3).药剂防治蚜虫。烟蚜以卵在桃树上,或以雌虫在蔬菜上越冬,因此,越冬卵孵化后(3月中下旬),可用40%乐果375g/hm2对水喷雾桃树和菜田。在烟蚜向烟田迁飞高峰时,应用击倒性强的农药如抗蚜威、万灵也能获得一定的治蚜防病的效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