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8869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认识环境管理,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单纯靠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彻底解决环境问题。,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公产: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由于这些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出废弃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和环境污染,从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案例公产的悲剧,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于段提高牧草产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

2、这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升 总计:39 770升。,前提: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升。,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升 总计:39 770升。,探究问题,1、如果三

3、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牧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探究结果,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

4、,再也无法在此放牧。,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案例”公产的悲剧“说明了,个人利益,整体利益,矛盾,解决办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从计算的结果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 整体利益的损失。,环境管理(狭义):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手段,通过全面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如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5、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总结: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环境管理对象和的执行主体,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3、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我们每个人应该做

6、到:了解环保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保护环境。,中国的环境管理,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

7、本依据。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一、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必须进行国际合作,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1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2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思考1: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8、思考2: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国际社会要为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第三节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其中,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温故知新,1、请你解释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一、民间环境保护组织,1、简称:NGO,2、主要优势: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而且引起了更广泛

9、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3、作用: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5、我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群众性民间环保组织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自然之友”,开展宣传教育、青少年普及教育、教师培训、绿色学校活动、绿色社区活动、绿色消费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植树造林、提供法律援助、表彰优秀人物等方面,4、我国民间环保组织活动情况:,时间: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民间环保团体,宗旨: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通过宣言、政策、国策以及法律等手段,

10、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环境伦理意识,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和其它物种存在的权利,尊重和保护环境,个人在环境保护中态度,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此表给出了部分环境伦理观及相应的行为准则。其中,“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消费环境伦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伦理观。,1、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2、,3、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参加环保行为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思考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