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讲 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第一节 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概述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统计的框架 环境经济核算第二节 环境统计 环境资源及其变化统计、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统计、环境保护统计第三节 环境经济综合核算 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自然资产核算、环境保护核算、环境经济实物量核算、环境经济价值量核算、关于EDP的研究和实践,第一节 环境统计与环境经济核算概述,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一方面,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交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性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气温转暖,生物多样性迅速消失区域性问题:自然资源过渡消耗,土地过渡垦殖,草地过渡放牧,林木过渡砍伐,地下
2、资产过渡开采,地形地貌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废气、污水、固体废料四处扩散,土壤流失严重,草地退化、沙漠化程度扩大、工业化疾病上升。,二、环境统计的框架,年代末期,联合国统计机构开始编制了一项编制环境统计资料的分阶段计划,从年到年,对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需资料和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以两个出版物的形式公布:环境统计资料的调查:纲要、方法和统计出版物,环境统计资料来源名录。年公布了环境统计资料编制纲要,年提出了环境统计资料的概念和方法:人类住区统计资料技术报告,年又提出了环境统计资料的概念和方法:自然环境统计资料技术报告。其后国际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加强了环境统计工作。环境统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
3、然环境、二是纫环境。自然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媒介和这些媒介中的生物群。其框架如下:,环境统计框架,三、环境经济核算,环境经济核算是将环境统计与经济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核算。年代末期和年代初期,J.托宾和W.诺德豪思等人在从闲暇时间减少、自然资源耗减、污染增长等方面来修改传统的经济核算账户,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构造了经济福利指标。年代中期,美国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污染防止和控制的估算工作。年代、各国和国际组织在环境经济测度的理论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法国、挪威和荷兰建立了环境实物核算矩阵,并考虑了成本,收益和效果。加拿大、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对经济核算账户进行了环境统计补充。联合国和
4、世界银行在墨西哥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进行了环境经济核算试验。,年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里约热内卢把建立环境经济一体化账户包括到了世纪议程中。年,联合国出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SEEA).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对资源的存量和增减变化量进行估价,对环境保护的社会支出进行估计,用扣减环境成本的方法对经济总量进行调整。经过环境调整后的总量指标称为国内生态产出(EDP),即绿色GDP。,第二节 环境统计,一、环境资源及其变化二、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三、环境保护,一、环境自然资
5、源及其变化统计,环境的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循环资源、非再生资源。(一)生物资源及其变化统计 生物资源包括农业资源、森林、鱼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围绕种群数量、生长周期、空间分布、密度及物种构成设置统计指标。、农业资源:包括农作物和牲畜、遗传资源以及人造资本货物。、森林资源:包括生产林、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成熟程度等。,森林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森林为木材工业提供原料,为建筑业提供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林产品,如果实、树脂、树皮、树叶等,既可作为工业原料,也可作为饲料、肥料、生活燃料等使用。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森林对f发展农牧业生产、保
6、持生态平衡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森林资源首先可以用森林总面积以及森林占有面积等指标反映,森林总面积是指森林占有及其所包围的土地面积,除了包括森林实际占有的林地面积外,还包括林中空地,沼泽地等占有面积、它只能粗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数量。,森林实际占有面积是指森林总面积中的有林地面积,是郁闲度大30的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的总和。森林实际占有面积不包括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树占地面积和四旁树占地面积。森林资源可按用途、树种、树龄、地区等进行分组。技经济用途,可分为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其它林;接树种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等;按树龄,可分为幼龄杯、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以及枯木林等。,森林资
7、源核算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核算森林的林木蓄积量,林木生产量,林木采伐量,以及自然枯损量等。林木蓄积量由于生长而增长,由于采伐和自然枯损而减少。林木蓄积量指林地面积上生长着的树木的树干材积总量,按林木平均高度和平均直径来估算。森林覆盖率是用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绿化水平的指标。,统计指标包括:、森林总面积、森林覆盖面积:也叫郁闭林面积,是森林总面积与无林地面积之差。、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与森林总面积之比、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木材蓄积量、木材生长量、木材采伐量、木材蓄积利用系数:采伐量与蓄积量之比、林木采伐生长比:采伐与生长量之比,、渔业资源:包括海洋鱼类、淡
8、水鱼类、无脊椎动物、水产养殖鱼类、捕鱼装备等统计内容。、野生动植物总数:根据物种的分类,按以下类别统计数目和生存面积。大型哺乳动物、小型哺乳动物、陆鸟、水鸟、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二)、循环资源及其变化统计,循环资源包括水文资源和气候资源、水文资源统计水文资源包括水资源总量和水文结构。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川径流、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分等各种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指淡水资源。水资源是生产和生活中个可缺少的一项珍贵资源。水资源可分为内陆水资源和领海水资源,用其面积来反映它的多少。内陆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我国日前淡水总面积为1644万公顷,其中可养殖面积为503万公顷,已养
9、殖水面达305万公顷。,海洋面积为4727万平方公里。其中南海350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5 377米,平均深度1212米,黄海38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40米,平均深度44米,东海77万平人公里,最大深度2 719术,平均深度370米。渤海77万平方公里,最大深度70米,平均深度18米。,水资源也可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类,地表水包括地表径流量、湖水储量和冰川融水量,地下水指地下浅层水量、我国地下浅层水量为 6 200亿立方米。河流地表年径流量19 800亿立方米,其中长江 6 300公里,年径流量 9 783亿立方米。珠江 2210公里,年径流量3 070亿立方米。黑龙江3 101公里,年径
10、流量192亿立入米。黄河5 464公里,年径流量560亿立方米。湖水储量为7 570亿立方米,其中淡水储量为2 150亿立方米。另外,冰川融水量为50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是水体作为动力使用的资源,它是电力能源生产的主要资源之一。水资源有多种用途,如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作为动力使用,是水资源的另一种重要用途。水力资源由天然落差形成,可以循环使用,作为动力使用以后,不影响水的其它用途、因而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很广泛的前景。,水力资源通常用“千瓦(kw)”计量,主要设置水力蕴藏量和水力可开发量等指标进行核算。水力蕴藏量又称理论水力资源,根据各河流的径流量(立方米秒)和其天然落差(米)相乘
11、,再乘以系数9.81而求得.水力蕴藏量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有一部分不能被利用,从中把这一部分扣除,就是水力可开发量。我国水力蕴藏量为676亿千瓦,水力可开发量379亿千瓦。如果按照我国年水力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计算,我国水力年发电量潜力为亿度。年实际水力发电量为亿度,达到可开发量的。但按水力可开发量计算,可开发量仅为亿度,基本上已经都利用了。,我国主要水文资源基本情况.doc,、气候资源统计,气候资源统计主要是区分地区来统计有关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湿度、霜冻等数据。,(三)非再生资源及其变化统计,、矿物资源及其变化统计矿物资源统计主要是对探明储量和经济储量加以统计。矿产资源是地壳内部地质作
12、用的产物。有用矿物在壳中或地表富集并达到经济利用要求即为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铁、煤、铬等矿产资源可以为钢铁和采煤工业提供原料,铜、铝、锌等矿产资源是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基础,建材工业需要石灰石、重晶石、石棉、石膏等矿物,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能源支柱。一个国家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发展国民经济的规模和速度。,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资源和非金属矿物资源,可分为()类;()黑色金属矿,(2)有色金属矿,(3)贵金属矿,()稀有分散及放射性矿,(5)燃料资源,(6)特种非金属矿,(7)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8)化工原料非金属矿,(9)建工原科非金
13、属矿,(1)其它非金属矿。这十类中,每类再分为若干种,目前我国都以自然实物单位计量。据报导,我国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近150种。,在矿产资源分析中,需要计算矿产储量。矿产储量是地质部门对现有矿床的矿区经过地质勘探研究认定的有用矿产的储藏量。矿产储量按其探明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是能够提供编制矿山开采计划的储量,B级是矿山建设中地段设计所依据的储量,C级是矿山建设所依据的储最,D级是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矿产储量由于新探明和技术修正而增加,由于开采、损失及重新计算而减少。把矿产储量和一国的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分析,可以了解矿产
14、储量的相对拥有量、把它和现有工业的开来能力联系起来,则可了解到现有资源的可利用年限。,主要矿产基础储量.doc,、土地资源及其变化统计,土地是一种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物质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地面积是有限的,位置是固定的,它的利用是生产和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土地总面积。土地面积又称国土面积。它是一个国家全部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面积的总和。通常用平方公里、公顷、亩等表示。我国土地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到世界土地总面积13 584万平方公里的7,按人口平均,我国土地面积是偏少的。,(2)土地面积按行政区划分。如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区计算它的构成,可
15、以为经济区划和行政管理提供依据。(3)土地面积按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如国际用地、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未利用土地等。这些数字,都是安排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资料。(4)土地面积按地型分类。可分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我国山地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占到总面积的333,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分别占到总面积的26,188,12和99。,(5)土地面积还可以按开发利用情况,分为已利用和未利用面积,按地高可分为500米以下,5001000米,1000米2000米,2000米3000米,3000米以L几类。例如我国
16、地高在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为2417万平方公里,3000米以上的为2483万平方公里。进行土地资源分析,应和人口数量联系起来,分别计算每人平均的资源数量,进行不同国家的比较,以说明其对经济的关系。我国土地面积.doc,二、环境质量及其影响统计,(一)环境质量统计,环境质量统计主要以大气、水、土地和土壤、生物群和生态系统的质量为对象。统计的方法是,根据这些环境介质所确定的公认质量标准,表现环境质量偏离这些标准 范围和频率。分为大气污染统计、水质量统计、土壤和土地质量变化统计、生物群质量和生态系统质量统计。、大气污染统计围绕污染物的浓度和大气辐射两方面进行。如空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量、空气中
17、悬浮颗粒物含量等。、水质量统计内陆水:用浑浊度、含盐量、含酸度等表示,用化学污染物浓度表示,用营养物含量(如叶绿素)表示,用有机物密度指标、用治病物浓度等,海水:要反映其一般物理化学性能、污染浓度、病菌指标、物种密度、生物群规模、手挽手生产能力等。、土壤和土地质量变化统计沙漠化面积、土地侵蚀面积、受毒性影响的土地污染面积、受酸性物质影响的土地污染面积、受灌溉影响的土地面积(盐碱化、水涝面积等)、生物群质量和生态系统质量统计属于生物群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因疾病、虫害、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工培育生物群的损失:生物群毒性残留:生物群平均规模变化。属于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指标有:初级生产率:稀有和频危物种表
18、;不同物种数目;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的生物群损失;恢复期,(二)环境破坏的影响统计,环境破坏造成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人类健康的损失、经济生产率的下降、完美环境所带来的乐趣和欢愉的损失。对生产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指标体现出来,对环境乐趣和欢愉的损失量化还比较困难,对人类健康的损失可以通过下列指标反映:食品和水中的化学残留比率 因危害健康被宣布为不宜食用的食品 食品中的辐射水平 人体组织中的污染物 以环境为媒介传播的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营养不良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统一度量。即环境污染损失的货币化。,三、环境保护统计,(一)资源管理与恢复、自然保护与养护国
19、家公园系统和其它保护区面积;受保护的野生生物数量;用于自然保护和养护的公共支出;土地利用规划涉及面积、自然资源管理与养护土壤、水、能源、鱼和森林的养护生态发展指标资源开采的控制再生能源指标研究、监督和教育指标技术合作指标,、环境退化恢复指标,农地恢复森林被砍地区恢复废弃土地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海岸线和湿地恢复其它地区恢复,(二)污染监测与控制,、污染研究与监测统计包括污染研究、水质监测活动、食物污染监测活动、其它监测活动统计。、标准、控制与实施统计包括受污染物质数量与各物质的标准、检查活动和违章次数、颁发的许可证数和限制化学品的使用量统计等。、环境清理和恢复统计包括对突发时间污染的清理和环境中逐
20、渐累计污染物的恢复。、公共污染控制设施统计包括各种公共污染设施即相关统计。,(三)自然灾害预防和减灾,研究与监测控制自然灾害的有形基础设施生物活动在位应急设施行政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四)企业和家庭环保统计,废水处理有害废物处理材料回收投资和额外费用,(五)排污税费与环境保护支出,这些支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当期着眼于环境保护能力的形成而发生的投资,如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二是当期的运行费用。包括各种材料和人工费支出。,第三节、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一、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必要性 环境统计的各个方面都是以实物量来统计的。这就难以形成一个综合的概念,同时也难以将其与经济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就为环境经
21、济核算提供了必要性。、实物数据需要综合、实物数据货币化是当前综合的最好方法、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互衔接。,二、自然资产总价值与环境成本,、自然资产的总价值:在经济核算中,只有产出资产才是有价值的,自然资产本身没有价值,其存量不作为固定资产统计,其消耗量也不作为中间投入或固定资产消耗统计。但在环境经济核算中,为了衡量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需要对其估价。、环境成本的概念经济活动每年都要消耗自然资产,经济活动只是把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算入了中间投入,而没有将自然资源本身的耗减即环境变化的价值计算到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经济核算中只把部分直接的环境保护成本计入了经济成本,但没有把环境质量退化以
22、及完整恢复环境质量所需要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成本就是经济的环境成本。在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主要就是要核算自然资产的总价值和环境质量本身及其变化所引起环境成本。,、实际环境成本和虚拟环境成本,实际环境成本是在现实市场体系下形成的实际环境成本。一部分表现为利用环境时实际支付的资源价格,另一部分是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由于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实际支付的资源价格和防护费用往往不足以抵消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实际成本估算的不充分性,这就有必要估算在市场体系以外发生的、归结在经济活动上的其它成本,这部分成本称为虚拟环境成本。,、发生成本和负担成本,可以归结到经济活动上的、由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成本称为
23、发生成本。由环境恶化的受害者所负担的成本称为负担成本。发生成本和负担成本的差异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一是空间传递性,如上游的经济活动造成下游的水质污染。上游为发生成本,下游为负担成本。二是时间上的传递性。很多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破坏,并非在这个时间体现出来,而是在以后时期体现。其负担的成本也将在以后时期体现。这样。本期就只有发生成本。后期则会有负担成本。,、市场价值环境成本、维护支出环境成本、或有价值环境成本,市场价值环境价值是指按市场价格估算的自然资产经济使用价值。为了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数量和质量、人们对现有经济活动进行调整而产生的费用,可以称为维护支出环境成本。或有价值环境成本,是按照人们的意愿
24、愿意支付的环境资产利用的价值。主要适用于把环境资产当作公益消费物使用的情况的估价。例如环境质量恶化以后,人们为了享受同原来一样的环境质量,愿意在某些项目上多支付的货币额。,三、环境成本的估价方法,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产品价格中体现的资源价值、现实资源开采所放弃的未来收益、资源开采、获取、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变化成本这些价值的确定,有的可以使用市场价值法,有的则需要在市场之外另找方法。、资源定价方法租金法如果开发资源可以形成出售的产品,其资源价格就是所开发产品的价格与其开采成本(含合理利润)之间的差额。,使用者成本法(未来收益现值法),资源的持续开采会使资源存量减少,一旦失去就不可
25、能为后代人所利用,由此造成的未来效益损失就是使用者成本。确定该成本可以使用未来收益现值法,即资源的未来收益在当期的贴现值。、环境价值的效益评估方法是通过对环境效益(及损害)的估算来衡量环境价值。与市场相关的环境价值 如草场退化的畜牧业损失、水库淤积的发电量减少损失、江河淤积的航运损失、土壤流失引起的农产量变化等等。非市场环境价值估价的一些方法旅行费用法 适用于具有观赏和文化价值的游览地。,房地产内涵价格法 如果房地产价格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可以从中分离出来环境的经济价值。该方法也可应用到土地等价格评估中。内涵工资法 是通过不同环境质量下不同工资水平来估价环境价值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 通过对消
26、费这的直接调查,确定环境变化前后意愿支付的差额。,、环境价值的费用评估法,在很难直接估计环境效益的情况下,从费用角度来评价环境价值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即用保护环境、避免环境恶化、恢复一损害的环境所需要的费用额作为环境价值的估算值。防护费用法为消除或减少环境的有害影响而承担(或愿意承担)的防护费用。恢复费用法和环境遭受破坏时,恢复或更新所需要的费用。如恢复污染损失和生态破坏损失。,影子工程法建造一个人工工程来提供所失去的环境物品所需要的费用。例如,当地下水遭到污染后。新建一个水源的费用。这就是影子工程。它是恢复费用法的一个特例。,四、国民经济生态产出,在核算环境成本之后。就可以将其从经济产出中作
27、为投入扣除。其结果可以用国内生态产出(EDP)表示。国内生态产出也称为绿色GDP,是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环境成本而计算出来的。一般采用的公式是:EDP=GDP-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恢复和保护价值近年来,我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很多省市以及很多学者都对我国的EDP进行了研究和测算。,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公布的首份绿色GDP核算结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官方,发布过正式的绿色GDP数据。这个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
28、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即,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此次公布的结果,并没有涉及到资源损失的核算,即使环境污染核算,也没有包括生态破坏、地下水损失等内容,因此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所以,“这个结果,只是按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数据支持,仅仅计算了十项污染物的损失,除了对污染已经造成的损失的核算,此次核算结果中,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现有治理技术水平下,要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
29、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中国“十五”期间5年内的环境污染总投资,仅占GDP的1.18。,五、关于绿色GDP的几点讨论(个人观点),、自然资源是否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否应该在经济范围内讨论和计算。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影响,而且有社会、政治、心理、文化等影响,是否也应该从GDP中扣除?、现期环境恢复的费用是以前时期环境变化的结果。是否应该从现期GDP中扣除?、现期环境保护的支出,也可能是对未来其作用的,是一种积累行为,是否应该在成本中计算?、环境损害的价值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有的损害可能
30、扩大到非经济领域。在时间上,有的在近期有效应。有的在远期甚至数千年之后也有影响。是否把这些都算在本期的社会生产成本之中?,、效应应该算到什么程度?,如果把直接效应、间接效应、现期效应、远期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都计算在内。其数字有可能是天文数,必然大于现期GDP,那么,到底应该算到什么范围?、资源耗减应该扣除两次吗?例如能源资源中的煤炭储量的减少。开采煤炭以后有一个市场价格,使用煤炭使作为中间消耗扣除了,但作为环境成本再在GDP中扣除一次就是两次扣除。、被减数应该是整体中的部分,但环境成本很多都不在整体中。是否应该作为被减数?部分可以大于整体?不同总体可以是相减关系?,、以企业成本为例企业成本
31、只核算企业直接发生的成本,也只能核算企业所发生的成本,但企业生产还有社会成本。例如政府的管理成本(税金)、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本、甚至还有国际环境成本、还有历史文化成本等等。如果所有这些都计算上到成本中,企业的成本很多都会大于其产品价格。那么、其结果还是企业成本吗?用销售收入减去这样的成本,还叫做企业利润吗?同理,国民经济总产出减去包含环境成本在内的中间投入,还是GDP吗?,、以劳动力使用为例GDP中扣减了劳动者报酬,但由于消耗劳动力而引起了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变化,是否应该把整体素质的变动也折价计算到GDP中?进而,劳动力使用的数量变化引起人口总量的变化,进而引起了平均寿命的变化、必须调整出生率、死亡率等人类再生产指标。这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是否应该把有经济引起的有关人口变化的各种影响都估价计入GDP当中?平均寿命每提高一岁,应该估价多少?人口每增加一个亿,应该折价多少?是否应该从GDP中扣除?,六、环境经济失衡指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