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0291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PPT 页数:200 大小:1,00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解.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讲 解,海珠区地方税务局如需要更多税收优惠政策请联系科技园管理公司财务部84115991,四个统一,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 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 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 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各章条款分布,法 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14条 第18条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521条 第975条第三章 应纳税额 第2224条 第7681条第四章 税收优惠 第2536条 第82102条第五章 源泉扣缴 第3740条 第103108条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第4148条 第109123条第七章 征收管理 第4956条 第124130条第八章 附则 第5760条 第13

2、1133条,第一章 总则,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企业的分类,境内、境外所得征税范围、企业所得税税率(税法第1条至第4条,实施条例第1条至第8条)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了以法人为纳税主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税法第一条)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国家机关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使有应税收入都不征税。一人有限公司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条例第2条),纳税人的分类和征税范围(税法第二、三条),

3、解 释,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实际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条例第3、4条)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引用了国际惯例的做法:以登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地的标准确定纳税地点,何谓“机构、场所”,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一)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二)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三)提供劳务的场所;(四)从事建筑、安装

4、、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五)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或者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条例第5条),“所得”内容,所得_销售货物所得 _提供劳务所得 _转让财产所得 _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 _利息所得 _租金所得 _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_接受捐赠所得 _其他所得(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所得、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所得、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帐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所得、补贴所得、违约金所得、汇兑收益等)(条例第6条),境内

5、境外所得划分标准(条例第7条),实际联系,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税法第四条)第三条第三款: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取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税率的新旧变化,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明确了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一般原则、收入、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等内容(税法第五条至第二十一条,实施条例第9条至第75条),一、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重要原则,(一)税法优先原则;(二)权责发生制原则;(三)真实性原则;(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五)实现原则(六)

6、收付实现制(税法明文规定),(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五)税法优先原则(纳税调整原则),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税法第21条)1、税法具有独立法律效力,会计制度则不具有,一般是准则性规定。2、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惯例。3、也是申报纳税的基本方法。申报表设计: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纳税调整按准备金、折旧等分类。,(六)收付实现制(税法明文规定),1、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条例第18、19、20条)2、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

7、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条例第23条第一款)3、采取产品分成方式取得的收入,按照企业分得产品的时间确认收入的实现。(条例第24条)4、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条例第21条),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税法第五条)原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新税法首次引用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允许弥补的亏损,亏损的概念 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条例第10条)(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0旧税制:亏损额=“应纳税所得额”(负数)

8、+免税所得(包括投资收益、免税收益),例:收入 100万元 其中免税收入 20万元 扣除(1)50万元;(2)90万元 没有不征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1)原规定:1005020=30 新规定:1002050=30(2)原规定:10090-10=0(用免税收入中20万元的10万元来抵补经营亏损,故企业真正享受了10万元免税)新规定:1002090=-10(享受20万元免税),举例,清算所得,企业清算所得=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条例第11条)资产无论是否实际处置,一律视同销售,按实际交易价格或者可变现净值确认资产的增值或损失。“资产净值”是指有关

9、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条例第74条解释税法第十六条)另一公式:清算所得=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各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债务清偿损益,清算所得,清算所得应纳所得税额=清算所得基本税率(25%)清算所得不适用税收优惠政策,按税法基本税率25%计缴企业所得税。,剩余资产分配,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条例第11条)股息所

10、得-投资收益免税,财产转让所得-计税,国税函2004390号,收入总额,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五)利息收入(六)租金收入(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八)接受捐赠收入(增加,45号文有明确)(九)其他收入(税法第六条),收入总额,各种来源:境内、境外各种形式:货币形式: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以及债务的豁免等 非货币形式: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劳务以及有关权益等。(条例第12条)非货币形

11、式的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公允价值的确定:市场价格,(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三)转让财产收入、投资收益,(四)利息、租金收入,(五)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六)其他收入、产品分成收入,视同销售,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第25条)与旧税制比较:1、新税法明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产、劳务视同销售。2、包括自己生产的产品和购入的商品;旧税制“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

12、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和“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等方面”,视同销售。3、将自产的货物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不再视同销售。,不征税收入,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3、其他不征税收入(税法第七条)不征税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入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一)财政拨款,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客体:列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资金来源:列入预算支出的财政资金(条例第26条第一款)注意:企业收到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等,属于政府补贴范畴,被排除在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之外,会计核

13、算入“营业外收入”。除出口退税(增值税进项)外,一般作为应税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包括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作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与旧税制不同:省局规定企业取得的地方财政性补贴收入,如果有指定用途的,不纳入所得征税。,(二)行政事业性收费,1、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按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2、公共服务成本费用的补偿3、向特定对象收取4、纳入财政管理(收支两条线)(条例第26条第二款)1、第26条第一款解释只有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取得的财政拨款才不征税,而第二、三、四款的解释并没有对企业进行限制,因此与旧税制一致:企业收取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收费)以及各项收费,属于规定收取并纳入

14、预算内或外财政专户,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不征税 2、事业单位因提供服务收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应计缴企业所得税。,(三)政府性基金,1、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2、代政府收取3、具有专项用途4、性质为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条例第26条三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都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其他不征税收入,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条例第26条第四款),税前扣除应遵循的原则,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不允许重复扣除原则合法原则配比原则确定性原则,(一)相关性原则,

15、1、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第八条)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条例第27条第一款)税前扣除必须从根源和性质上与收入相关(收入相关性),如何将个人消费与企业经营费用区分。,(一)相关性原则,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条例第28条第二款)由于不征税收入不属于应税收入,相应发生的支出也不得扣除,相关性原则。注意对特定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折旧额也不得扣除。而旧税制处理不同,另外对于以前年度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仍可

16、以继续计提折旧税前扣除,待明确。这里没有提“免税收入用于支出的费用”?,(二)合理性原则,合理的支出,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条例第27条)合理性的具体判断:发生支出的计算和分配方法是否符合一般经营常规。合理性原则是反避税的依据,(三)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条例第28条第一款)会计核算的要求:防止高估资产低估收益或反之税收管理的要求:防止在各年度调剂利润,(四)不得重复扣除原则,企业实际发

17、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不得重复扣除。(条例第28条第三款)注意:税法和实施条例另有规定除外(加计扣除),其他原则,(五)合法性原则:允许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必须符合税法规定,不符合的不得扣除,如非法支出、罚款、税收滞纳金。(六)配比原则:纳税人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应配比或应分配的当期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七)确定性原则: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如果费用支出无法准确确定,一般不允许按估计额在税前扣除,如资产减值准备、预计负债等,成本,销售成本(针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企业)销货成本(针对以商业为主的流通企业)业务支出(针对服务性企业)其他耗费,

18、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条例第30条)企业发生的期间费用,只要符合税前扣除基本条件和一般原则规定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支出,凡没有计入成本、没有资本化的支出,以及税法没有禁止和限制的,都应计入期间费用在税前扣除。需要注意是不能在成本和期间费用之间重复扣除。,费用,销售费用:企业为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管理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组织经营活动提供各项支援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 财务费用:企业筹集经营性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税金,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条

19、例第31条)具体包括有: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等 与旧税制一致: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不得扣除,但对企业未实际抵扣,由企业最终负担的增值税额,可计入资产的成本,在当期或以后期间扣除。,损失,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有责任人和保险赔偿的: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损失收回的:企业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纳税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

20、时,应当计入当期收入。(条例第32条)与旧税制一致,其他支出,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工资薪金支出,1、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2、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条例第34条),新旧对比,社会保险费支出和住房公积金,其他保险、财产保险支出,借款费用(条例第37条),利息扣除(条例第38条),据实扣除: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

21、2、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3、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允许扣除: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汇兑损失,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条例第39条)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才计入损益。,职工福利、工会经费、教育经费,例题,我市一家企业,2008年发生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20

22、0万元,列支职工福利费5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应如何作纳税调整?职工福利费:200 14%2850,应调增所得额22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0 2.5%52,不需调整工会经费:200 2%410,应调增所得额6万元以上三项费用调整额(5010)200(14%2%)28,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例题,某企业,2008年实现应税收入总额18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应否作纳税调整?发生额60%=1006060万元销售收入5=180059万元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9 万元纳税调整金额=10091万元,专项资金,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用于环境保护、生态

23、恢复等专项资金,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金提取后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条例第45条)1、新增规定;2、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专门规定作为提取的依据;3、必须用于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用途,用于其他用途的,不得扣除,已经扣除的要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劳动保护支出,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准予扣除。(条例第48条)条件:1、确因工作需要2、为其雇员配备或提供3、限于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品4、非因工作需要,带有普遍福利性质的支出,从福利费开支或计入工资薪金支出,企业之间的管理费,不得扣除:(条例第49条)1、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2、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

24、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3、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1)新税法采用法人所得税制,对总分机构之间收取的管理费,通过总分机构自动汇总得到解决,即均不计入收入和费用扣除;企业内部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同一处理。(2)对属于不同独立法人的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费,按照独立企业公平交易原则确定管理服务的价格,作为正常的劳务费用进行税务处理,多了重营业税。,非居民企业总机构管理费,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就其中国境外总机构发生的与该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能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并合理分摊的,准予扣除。(条例第50条)条

25、件:1、分摊的费用必须是境外总机构负担且与境内机构、场所生产经营有关2、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必须提供总机构出具的费用汇集范围、定额、分配依据和方法等证明文件 3、费用必须是合理分摊的,公益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第九条)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条例第53条)旧税制:计算基数是应纳税所得额;比例有3%、10%、全额。利润总额必须是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规定计算出来的利润,而不是企业按照自身实际需要而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主要是便于计算,无须倒计,方便纳税人申报。,公益性捐赠,公

26、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条例第51条)接受捐赠单位:县以上人民政府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资金用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性社会团体,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基金会、慈善组织等社会团体:(条例第52条)(一)依法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二)以发展公益事业为宗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三)全部资产及其增值为该法人所有;(四)收益和营运结余主要用于符合该法人设立目的的事业;(五)终止后的剩余财产不归属任何个人或者营利组织;(六)不经营与其设立目的无关的业务;(七)有

27、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八)捐赠者不以任何形式参与社会团体财产的分配;(九)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民政部门等登记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1、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2、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4、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不得扣除项目,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三)税收滞纳金;(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只包括税收的罚金、罚款)(五)

28、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六)赞助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税法第十条),准备金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条例第55条)换句话:企业所提取的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比例,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条件和标准范围内的,才允许税前扣除,否则一律不得扣除。旧税制除了坏帐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外,其他按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准备金不得税前扣除。,资产的税务处理,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

29、础。历史成本: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条例第56条),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条例第57条)条件: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取消资产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与会计准则一致,但与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生物资产,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为生产农产品、提供劳务或者出租等而持有的生

30、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条例第62条)消耗性生物资产相当于存货,没有特殊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能够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固定资产的特征;公益性生物资产按会计准则处理。,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条例第65条),三项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折旧(税法第十一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一)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二)以经营租赁方

31、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三)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四)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五)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六)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七)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是过去曾对历史划拨用地,以土地评估价值作固定资产入帐,税收上不予扣除,应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帐、摊销。,三项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方法,固定资产折旧(第60条),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最低折旧年限(条例第64条)-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

32、除。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一)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不得重复扣除)(二)自创商誉;(企业一般不会单独核算)(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四)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税法第十二条),自行研究开发支出处理,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实行加计扣除,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项目,无形资产摊销,摊销方法:直线法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一般规定)-作为投资或者受让的无形资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

33、定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规定或者约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摊销。(特殊规定)-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条例第67条)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摊销方法(直线法、生产总量法),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一)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三)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四)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税法第十三条)企业已经支出、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矿产资源的企业,从事开采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企业,在开始商业性生产前发生的费用和有关固定资产的折耗、折旧方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34、(条例第61条),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处理的差异,投资资产,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条例第71条)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税法第十四条)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条例第71条)分类: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投资损失是否受当年取得的投资收益或投资转让收入金额的限制?国税函2008264号第二点,报表填报说明。,存货,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第十五条)存货是指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

35、产品或者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条例第72条),投资资产、存货的成本确定,存货,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条例第73条)-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个别计价法 存货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增加了个别计价法 不得“随意”变更,也就是必要时是可以改变的,须报税务机关备案。,资产、财产的净值,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税法第十六条)非居民企业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资产净值和财产净值是指有关资产、财产的

36、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条例第七十四条)“准备金”?税法第十条将权限给予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只要这些部门确定的准备金可以在税前扣除,相应地可以在计税基础中扣减。,企业重组中资产的税务处理,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应当在交易发生时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相关资产应当按照交易价格重新确定计税基础。(税法第75条)原则:分解为两项所得税业务:一是按公允价值(市场价值)转让旧资产,计算转让所得或损失。转让所得或损失=市场价值-旧资产计税基础二是按交易价格确定转入资产计税基础,作为该资产下一次交易活动的税务处理基

37、础,与旧税制一致。,汇总计税,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税法第十七条)对于跨国经营如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如何进行税收管理,是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难题,也是本条制定的背景,目的是保证国内税基,维护国家税收利益。虽然企业境外营业机构(非法人营业机构)的亏损不能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但是企业发生在境外同一个国家内的亏盈还是允许相互弥补的,体现我国“来源地优先”的原则。,亏损弥补年限,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税法第十八条),非居民企业计税方法,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

38、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一)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全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全额”包括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二)转让财产所得,以收入全额减除财产净值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净值”:有关资产、财产的计税基础减除已经按照规定扣除的折旧、折耗、摊销、准备金等后的余额。(三)其他所得,参照前两项规定的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第十九条),第三章 应纳税额,本章主要规定了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国际税收抵免问题(税法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四条,实施条例 第76

39、条至第81条),应纳税额,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条例第76条)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税法第五条)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条例第76条)“抵免税额”不包括境外税收抵免。,税收抵免,直接抵免: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一)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二)

40、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境外所得要纳入征税范围的企业,税收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当缴纳并已经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条例第七十七条)5个年度:从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已经在中国境外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额超过抵免限额的当年的次年起连续5个纳税年度。(条例第七十九)(不论此5年内其抵免限额是否超过在境外已纳税额。),税收抵免,直接抵免限额:企业取得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在国外已缴所得税性质的税款,可以在抵免限额内抵免,最长不超过

41、5年。抵免限额按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条例第78条)或:抵免限额=按税法计算的来源于某国(地区)的所得25%,税收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Vs抵免限额,大于的,以抵免限额抵免;小于的,以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抵免,税收抵免,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在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抵免限额内抵免(税法

42、第二十四条)直接控制: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外国企业20%以上股份 间接控制:居民企业以间接持股方式持有外国企业 20%以上股份(条例第80条)具体认定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间接抵免同样实行限额抵免方式,计算公式与直接抵免相同,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的区别,直接抵免是直接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已经缴纳的所得税的抵免,它一般适用于同一法人实体的总公司与海外分公司、总机构与海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抵免。间接抵免是母公司所在的居住国政府,允许母公司将其子公司已缴居住国的所得税中应由母公司分得股息承担的那部分税额,来冲抵母公司的应纳税额。适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抵免。,税收抵免凭证,企业抵免企业所得税税额时

43、,应当提供中国境外税务机关出具的税款所属年度的有关纳税凭证。(条例第81条),抵免税额,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抵免限额应当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 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例题,假如某企业2008年度境内生产经营所得700万元,从境外取得所得100万元,境外所得已由所在国税务当局按照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半征收了企业所得税,请正确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自身经营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为:700*2

44、5%=175(万元)(2)境外所得已征税款的抵免,抵免限额为(700+100)*25%*(100/(700+100)=25(万元)境外所得已征税款为:100*20%*50%=10(万元)境内应补缴企业所得税为:25-10=15(万元)(3)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75+15=190(万元),第四章 税收优惠,本章主要细化了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具体内容、条件和认定标准等。(税法第二十五条至第三十六条,实施条例第82条至第102条),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方式,免税收入定期减免税降低税率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投资抵免,免税收入,(一)国债利息收入: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二)符合条件的居

45、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三)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注:(二)、(三)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税法第二十六条),非营利组织条件,(一)依法履行非营利组织登记手续;(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

46、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条例第84条)认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免税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第85条),减免征项目,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

47、资经营的所得;(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四)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一)农林牧渔项目所得优惠,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不得享受优惠:国家限制和禁止发展的项目优惠方式:免税、减半征税(条例第86条)旧税制:限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植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免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征税。2001年后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林木种子和苗木作物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所得免税。,农林牧渔项目所得优惠,(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所得优惠,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

48、础设施项目,是指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电力、水利等项目。优惠方式:自取得第一笔收入所属年度起,三年免征三年减半企业承包经营、承包建设和内部自建自用本条规定的项目不得享受优惠(条例第87条)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是新增加减免税项目,(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优惠,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项目的具体条件和范围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优惠方式:自取得第一笔收入所属年度起,三年免征三年减半(条例第88条)新增

49、加减免税项目,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优惠,对项目优惠而不是企业每个项目只能享受一次优惠-减免税期间转让,受让方自受让之日起,在剩余期限内享受优惠-减免税期满后转让,受让方不得再重复享受优惠(条例第89条),(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优惠,旧税制:技术转让所得过程中发生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30万元以下免税,超过部分征税。,免税:技术转让所得,(五)预提税优惠,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减按1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法第二十七条(五)(税法第四条

50、:适用税率是20%)非居民企业取得下列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外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二)国际金融组织向中国政府和居民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取得的利息所得;(三)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所得。(条例第91条),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征收,此指标覆盖40%企业数;50万元则覆盖60-70%,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不享受低税率优惠(条例第92条),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不分区内、区外管理方式:-条件:(条例第93条,见下页)-目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见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