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08347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1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晓山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思考914.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关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系 张晓山 2011年9月14日 北京,一、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什么样的农业经营制度既能增加务农劳动者的收入,又能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换过程中,分散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如何实现规模经济?小规模农户如何走上农业现代化道路?家庭农业是否还有生命力?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资本论第3卷 第885页)只有更少的生产经营者能使用更多的农业资源,他们生产的剩余才能更多,收入才能增加,社会才能发展。,

2、“与现代农业相适应,教会1万个农民怎么种地,难,教会100个农民种地,很容易,结论:让100个农民干1万个农民的活”。但这些经营者需要什么样的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1、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是否也要剥夺小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世界各国所走过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与与各自国家的历史背景、具体国情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新生产要素的引入以及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也势必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农业资本主义化的历程。英国大地主阶级通过“圈地运动”,大规模剥夺独立小农的土地,建立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大租佃农场,形成了英国的资本主义

3、农业。19世纪以后的德国,由封建地主经济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形成了保留封建残余的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而同时期的美国,在没有封建束缚的条件下,在农村普遍建立农民个体经济的土地所有制,然后通过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产生出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西方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虽然不同,但都是先通过对小农的剥夺,在农业中形成和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农业中,它是以农业劳动者的土地被剥夺,以及农业劳动者从属于一个为利润而经营农业的资本家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巨大功绩是:“一方面使农业合理化,从而第一次使农业有可能按社会化的方式经营,另一方面,把

4、土地所有权弄成荒谬的东西”(马克思)。,中国通过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责任制,使广大农民群众较为平均地享有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这就为在中国农村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早在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指出:,对农民要“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离开一定的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任何阶级的任何积极性是不可能自然产生的。”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在安徽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引用了这段话,并强调,“这是我们花了很大代价才认识的

5、真理”。,17届3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即要在农业中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1)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2)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完善农业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关于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种

6、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在中国,农民现在只代表一种身份,或是户籍人口的隶属关系,实际上农民已经高度分化,从劳动者角度看,可主要分为两大类: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业劳动者必然参与到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之中。小规模农户如何与大市场对接?如何实现现代化?家庭农业是否还有生命力?,关于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种思路:发展现代农业,要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主力军。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践看,家庭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能够容纳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既适应传统农业,也适应现代农业,具有

7、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存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就要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问题”。,如何创新家庭经营?决定提出”两个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关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17大报告提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决定

8、 强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关于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长期以来存在的另一种思路和做法:现代农业的主体形式应当是企业,要形成一大批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企业。在一些地方,大公司进入农业,取得大片农地的使用权,直接雇工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大规模租赁农户承包地相联系的是从事农业的主体由家庭经营转为雇佣工人,有些地方提出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将农民转化为农业产业工人”,“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

9、业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重庆与成都的做法不是第一个,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福建和广东都有类似的做法。以责任田地界为标志的承包制实际上成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制度瓶颈”。1997年在走马埭万亩农田保护区推行”土地连片出租,企业集中经营”的土地流转形式。中绿公司(一个从日本回来的当地企业家与日本公司合资)与村委会统一签合同,20年,一年一签,农户100%都同意,把承包权证书缴到村委会,集体保管,如有的农户不愿意再签,必须村委会集体通过。农户的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转让经营权,每亩年租金8001000元,以1998年的粮价为基数,1000元可买当年的多少粮食,以后粮价如上升,

10、地租亦相应上调。过去一年亩收入2000多元,现在亩产值1500020000元。,针对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出现的问题,2001年末中央有关部门指出,“中央的政策十分明确,不提倡工商企业长时间、大面积租赁和经营农户承包地”,同时还明确“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户放弃承包权或改变承包合同”(人民日报第二版,2002年1月10日),实际上是以中央精神的形式对法令进行纠偏。而1个月之后,人民日报又报道和赞扬了福建省惠安县“走马埭农业示范区”大公司参与土地经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人民日报,2002年2月11日,第二版)。,17届3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审慎地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11、、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没有涉及公司进入农业承包农民土地的问题。许多地方政府: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本化运作的办法,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农业,。,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政策选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是以公司(企业)为主导,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起步的。公司(企业)导向的垂直一体化经营,能迅速将资本、技术、信息、管理、销售渠道与劳动力、土地相结合,在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时,实现跨越式发展。“只有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和流通领域,蛋糕才能做大”。,但在这个进程中,公司为主导的经营组织形式就挤压了农民自己经济组织发展的空间,延缓了农民组织化的进程。我们认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农业

12、龙头企业,甚至农业的跨国公司在联结农民与市场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正视公司+农户这种契约联结方式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易中公司处于强势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户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谈判地位严重不对等,双方的利益格局在很多情况下是失衡的,双方是一种不平等的互利关系(uneven benefit),在劳动与资本二者的关系上,仍是资本支配劳动。但公司、龙头企业也是多样性的。,在现实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在各地看到的往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新模式,走的是一条兼容性较强的道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形态一是出现对家庭经营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各种形式的土地

13、承包经营权流转,专业种植、养殖和营销大户开展规模经营;二是当地的公司或合伙企业,或本地的外出创业的企业家回到地方上承包经营和进行产业化经营;三是工商外来资本或大企业进入农业,连片开发,反租倒包。这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又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交织在一起,必然-影响到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方向。,“公司制农业,工厂化农业实行公司制,规模化养殖,还可以。大田生产,没有看到太成功的范例。故事:公司进来租赁3万亩土地,种猕猴桃,第一批1万亩,技术标准,坑挖80公分深,农民越种越快,30-40 公分,但是怎么检验?没有办法监督检查;锄草,一下雨草又长出来了。草锄掉了,我明天做什么?拿什么工资?公司只好把租赁

14、的地又分包给农户。改革的经验:一定要让农民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粮。家庭经营永远不会没有生命力。轻易认为家庭过时,换一个主体来经营,这是吃饱了。无非又吃不饱了,再来一次包产到户”。老问题:农业生产的监督、计量问题;劳动者的努力如何与成果挂钩的问题。,农业经营模式的讨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牛津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科利尔在外交杂志上撰文主张,如果要使全球的粮食生产满足全球人口增长的需要的话,“农业资本主义产业化”是唯一的出路。“农业资本主义产业化”产生于美国,现在正在由巴西的企业把它应用于发展中国家。而农民是这一必要转型的障碍。科利尔说,农民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创新者,他们过于看重他们的

15、粮食安全。,亨利伯恩斯坦认为,小农经济方式的拥护者们“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养活世界人口的问题,在现代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而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生产力方面取得的革命性成就”。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在他的颇具影响力的极端的时代一书中就宣称“农民的消亡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戏剧性的、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93年,农民之路(国际农民运动)已经成立,在接下来的10几年中,这个由农民和小农场主组成的联盟一直在全球农业和贸易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民之路及其联盟就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化统治必然性的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宣称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占世界粮食生产者三分之二的农民和小农场主将继续成为

16、全球粮食生产的主体。大多数水稻都是由亚洲的拥有两公顷以下土地的小农场主生产的。根据农民和小农经济支持者的观点,粮食价格危机不是由小农农业的衰落,而是由农业公司化造成的。,他们认为,尽管其代表宣称农业公司化是供养全世界人口的最佳选择,但是在追求垄断利润动机的驱使下,全球生产链和全球超级市场的出现却带来更大规模的饥荒、更糟糕的食物,以及全球与农业相关的环境的更大的不稳定,这些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严重。此外,他们依据经验断言,农业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优势不会持久。,2008年召开的越共十届7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重要决议。指出了5点局限和不足:20年前的承包政策和机制已经走到了

17、它的顶峰,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突破,以满足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土地法第100条(1981年),1988年第10条;为农民重新分配了土地,但这些土地被分割成为成千上万的小块零星土地;应出台新的土地集中的政策,这样才能吸引到对农业的投资。,应出台新的土地集中的政策,这样才能吸引到对农业的投资。应该邀请像美国大米公司(American Rice-ARI)那样的专业的大米生产外国公司到越南,让越南农民尽早享受到加入世贸组织的利益。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利弊得失问题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农村发展领域的一个关注点。,黄宗智:“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积极扶持资本主义型的龙头企业,把它们认作纵向一体化的第一选择。

18、今天,中国农业正面临 一个十字路口,其将来的纵向一体化将以什么样的组织模式为主尚是个未知数”。“中国农业的现实和将来主要在小规模的资本-劳动双密集型农场,而不在节省劳动力的机械化大规模农场。中国的纵向一体化不会像西 方经验那样附带横向一体化,它将会主要依靠小规模的菜-果种植和兽-禽-鱼饲养。我们可以说中国农业将会是一个以“小资产阶级”为主的产业,而不是像一般 城市工业那样以“资本家和工人”为主的产业。中国新时代农业将主要是“小农”“农场”的天下”。,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选择上,焦点问题之一是如何看待工商资本、甚至外国资本进入农业。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时,农民转包、出租、转让、合作的

19、对象是谁?“农地农用”是否只意味着“农地农民用”?包括工商资本甚至外国资本在内的各类非农业主能否有资格转包和租赁农户承包地?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观点和实践中的不同做法的争论可能将长期进行下去。,从全国来讲,以农户为基本经营单位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在鼓励土地向专业农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的同时,要防止一些工商企业进入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圈占农民的土地、损害和侵犯农民经济利益的事件发生。,资本进入农业的方向和关注点:各地都在提倡如何适应城乡居民多层次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拓展农业增收功能。农业向第二产业延伸

20、,就要发展工业园区;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农家乐、现代新村、民俗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一产与三产的融合,这必然要改变耕地的用途。,(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如何改革和完善?1、农村土地具有的两种权利属性和两种资源属性 成员权-个人权利根据宪法,“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第五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权是一种个人的权利,要求随着成

21、员的更替和迁移来调整集体资产(首先是土地)的权属;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如何界定,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财产权利-用益物权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做了严格规范。第1条规定,“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第16条规定,承包方“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第26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第27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26和27条体现的是农户承包经

22、营权的物权化倾向)。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该法已经从法律上将农地所有权中除了抵押和继承权以外的大部分权利让渡给了农户。,17届3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要求在承包期内“死不减,生不增”。,农村土地具有的两种资源属性生产资料:实现规模经营、要求有 生产与投资的稳定预期,农民基本生活资料:提供基本的 生活保障,“进退有据”两种资源属性的矛盾反映的是两种权利属性矛盾对退出

23、农业生产和离开农村的一部分农民要提供其他类型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就业机会,在此前提下,通过土地进一步明晰产权(产权不明晰,就不珍惜),最终使两种权利统一。条件已逐步成熟。,2、土地财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首先是土地的扩张人口城市化速度赶不上土地城市化速度。现在的城镇化主要是土地的城镇化。2000年到2008年城镇人口增长3.55%,建成区面积扩展6.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展7.4%。与1990-2000年相比,不对称增长趋势在加剧。,城市人口与面积扩张速度对比(%)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国土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土地出让总面积20.9万公顷,同比增加38.3%;土地

24、出让总价款为15910.2亿元,同比增长63.4%。而财政部部长谢旭人1月10日介绍,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8477亿元,按这一水平,“土地财政”的贡献率在23%左右。2009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5827亿元,其中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2732亿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648亿元。,2010年 83080亿元财政收入;6672亿元 政府性基金(不算土地出让收入)29109 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社保缴费收入 国有资产 共137420亿元 占GDP的34.5%。,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

25、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06.37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主要是土地供应增加、地价总体水平上升以及收入管理加强等因素所致。,“截止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亿元,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至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亿元,”(刘家义)。,土地资本化后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剩余归谁?决定:政策导向。有很大的政策空间,但需要制订和出台具体办法。,2007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总额为6044

26、亿元,约占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86。具体支出结构如下: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为1609亿元,占当年土地出让支出的26.6;土地开发支出为660亿元,占10.9;城市建设支出为2237亿元,占3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184亿元,占3;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为79亿元,占1.3。,2008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总额为9525亿元,约占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96。具体支出结构如下: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为3508亿元,占当年土地出让支出的36.9;土地开发支出为860亿元,占9;城市建设支出为3024亿元,占31.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338亿元,占3.5;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为158亿元,占1.7。,2

27、009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总额为12255亿元,约占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86。具体支出结构如下: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为4774亿元,占当年土地出让支出的38.9;土地开发支出为1249亿元,占10.2;城市建设支出为3341亿元,占27.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433亿元,占3.5;补助被征地农民支出为195亿元,占1.6。“政府零收益,城市出形象,农民得实惠”,决定:“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决定:“在土地利用规划确

28、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城乡一体化进程本质上是利益格局的调整,在村庄整治中,实际上是两个方向的土地变性:在政府运用资金进行土地整治后,离城市较远的农业地区的农民将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变性为农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后在城镇建新区的农用地再变性为城市经营性用地,政府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支付整理成本,拆迁建房成本,但获取净收益。农民上

29、了楼,似乎居住条件改善,耕地增加,但农民等于减少了可利用的资源,土地增值空间大大缩小,农区的农民再也没有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可能性了。利益格局还是失衡的。,现在很多地方也提到在土地整理、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保障农民利益,但主要都是落脚在对农民的补偿上的。而复垦出来的土地,则用于置换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政府由此获得土地出让收益。这部分收益除去对农民的安置、拆迁户的补偿、土地整治的费用之外,还有一大块净收益。这部分净收益,农民有没有可能分享?农民不光应该得到补偿,还应该得到剩余索取权也就是在整个土地的增值过程中产生的净收益(剩余),农民应该获得属于他们的份额。农民得到土地开发净收益的剩余索取权,就能获

30、得一种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二、关于农村工业化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鲜明特征是地方政府领办或倡导办乡村集体企业。这种企业具有两个鲜明的特性,第一是社区性,企业并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单一目标,而是既要追求利润,又要安排本社区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福利。第二是行政依附性,乡镇政府和村领导要控制企业,管理企业。国外一些学者将乡镇企业的成功归之于这种模式,称之为“地方政府公司主义”(Local State Corportism)。,他们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将其行政范围内的企业视为一个大公司整体的一部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如同公司内部的关系,地方政府充当的是董事会的角色,而政府的干预对企业的

31、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jean Oi,1995)(一)、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吗?苏南乡镇企业改制,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政府和高负债企业之间的交易,是政府从一般企业中退出的过程。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不仅在乡镇企业层面,而是指地方政府在当地整个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地方政府公司主义还有市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匮乏和掌控当地资源的权力并存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已经形成的晋升机制,考核机制还存在。权力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还要干预资源配置,“苏南过去是强政府,现在仍然是强政府”。一些不发达地区的政府过去不是强政府,现在希望成为强政府。地方政府公司主义为标志的发展模

32、式对资本还有吸引力:交易成本还较低。发达的基础设施;区位优势:依然存在,只是相对削弱了;,廉价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削弱;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有限剩余,一部分逐渐稀缺,农民工可以用脚投票,可以选择;劳动力成本提高;最大的优势:地方政府仍然支配当地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经济活动,掌握当地资源,尤其是农村土地的控制权,从而主导和直接参与地方的经济事务。(二)是否存在农村社区公司主义(Rural community corpotism)?以苏南为代表的乡镇集体企业应更明确和具体地从乡镇一级集体企业和村一级集体企业两个层面来分析。,前者往往受到县和乡镇地方政府主导和控制,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公司主义经济类型。而后者在

33、很大程度上是村社区领导人主导和控制,可以说是农村社区公司主义。实际上,许多苏南的行政村已经演变为政企合一的集团公司。如果说,苏南的地方政府是强政府,苏南许多农村社区领导则是强人政治。二者的区别?,地方政府公司主义还有市场,未来这种强政府主导的局面将向何处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基本任务也从实现经济增长这个单一目标转为实现经济发展、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环境等多重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的职能必须转变。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维护社会公正,也就是权力不与资本结盟,而是从公正的角度,谐调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更为协调,利益格局要相对均衡。启动内需,让发展的成

34、果为全体人民共享。关键是这种模式可否保持较高速率的可持续增长?“去依附”是否会转化为另一种“依附”?,三、如何建立保障主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和农产品生产者增收的长效机制?(一)种粮农民的收入应不低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的收入。2004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保护和提高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这里所说的种粮农民的主体应是以种粮为主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种植农户,他们的收入应高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的收入。这部分农户应得到他们作为劳动者的报酬收入;但他们作为农

35、业生产的决策者和经营者还应该拿到经营管理的收入;他们在农业生产上的物质投入应该得到投资的报酬;由于农业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他们还应得到一部分风险收入。,(二)中国是否农产品高价格、高成本、高补贴的时代已经来临?1、物化成本上涨明显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了农业投入品价格的上涨。2、土地流转承包费用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土地成本占粮食生产总成本的比重达到20%。”,3、人工成本逐年增加2010年,亩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稻谷 37.1小麦 28.0玉米 39.9大豆 30.6棉花 54.8资料来源:发改委价格司“大体上,粮食作物人工成本比重

36、比美国高个百分点左右”,马镇顺 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经理(全国十大种粮大户):种4000多亩地,播种面积每年1万亩,14年了,工钱越来越贵,开收割机1天300元,开插秧机,一个工130-150元;施 肥料一个工100元;晒稻谷一个工100元;还找不到。固定工1800元,到2400元/每个月(年月)。,2009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生产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平均销售价格由1.13元/公斤上升到1.83元,上涨了61.9%;而同期这三种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种子和化肥代表的可变投入物单位价格以及雇工工价和土地租金价格等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涨,最低涨幅接近90%,最高涨幅接近185

37、%。2003年到2009年,种子价格由2.61元/公斤上升到5.09元/公斤,上涨了95.02%;化肥价格由2.87元/公斤上升到5.41元/公斤,上涨了88.50%;雇工工价由18.80元/日上升到53.69元/日,上涨了185.59%,接近翻一番;,土地流转租金由790.95元/公顷上升到1719.30元/公顷,上涨了117.37%。比较20032009年期间三种粮食单价上涨幅度与种子、化肥、雇工工价和土地成本上涨幅度,不难观察到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地低于粮食生产中一些主要要素价格的上涨幅度。粮食生产进入高成本的生产时期。,是否农产品高价格、高补贴的时代已经来临?补贴:近几年,政府对农业的

38、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然而,由此造成农业生产对国家依赖的增强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2009年,我国农业直接补贴占第一产业增加值上升到3.47%。2008年美国农业直接补贴占增加值的比重为3.76%。,目前的直接补贴具有普惠性质,很多地方并没有真正按粮食种植面积进行补贴,而是采取平均化方式,不论是否种植粮食,均按耕地面积发放补贴,因此,补贴的直接收入效应可能要大于对生产的激励效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并不大,即对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不大。,价格: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刺激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政策的经常使用的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新一轮农产品价

39、格的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特征。以1978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基数100,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最高点是10年前的1996年,价格指数达到550。而从1997年开始,农产品价格连续年低迷,到2003年下半年才止跌回升。尽管2004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但2006年价格指数也只有508.9,总体上仍然低于1996年的水平。截至到年,新一轮价格上涨以来,只有猪肉价格接近10年前的水平,农产品总体价格水平仍然不及1996年。实践证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粮食增产起到显著作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否是物价上涨的原因?,社科院农发所的研究认为,在2001年10月-2009年12月间,我国CP

40、I和食品价格指数上涨的根源在于货币扩张,而并非由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整体物价水平上涨。2009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2010年计划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实际增7.95万亿元。宏观政策的影响,增发大量货币,投放大量信贷,必然导致资本的流动性过剩和投机;游资的炒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供求。但如果物价水平过高,一方面会引起城市消费者的承受能力问题,另一方面会引起工资成本上升,同时导致生产资料成本上升,最后是价格轮番上涨。,在当前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的形势下,如何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确保初级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实际收入

41、不仅不减少,而且能随着物价总水平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全社会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加;同时又要防止物价轮番上涨,保障社会上低收入群体的食品消费水平不下降,这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成本。高补贴?高粮价?高投入:农业要进入加大投入的时期。加强农业物资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尤其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举措必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土地生产率。“生产1斤小麦,需要耗水1000斤。在我国三大作物中,即使是小麦这样耗水最少的品种,至少要灌水4次,每次每亩约需水100立方米,而其平均亩产只有400公斤”。,据水利部的资料,由于取消“两工”及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的影响,近3年全

42、 国农民年平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日较改革前10年平均减少约75亿个。如仅按每个工日20元算,一年也要少投入1500亿元。这部分缺口靠一事一议很难弥补。2010年对水利的投入,中央加地方合在一起,一年是2000亿左右。今后十年,对水利投入的年平均水平,要比2010年翻一番。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按照目前全国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算,10就是700亿元左右”。,(三)、如何看待外资进入中国农业的各个环节?“弃油保粮”战略是否可行?近年来,根据WTO相关条款,外资进入中国粮食加工流通领域的设限消除,跨国粮商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布网收粮”。目前,跨国粮商在粮源、加工、物流三大体系

43、上均开始布局。外资的进入和发展,打破了我国固有的市场主体格局,形成多种主体互相竞争和互为补充的局面。,简称“ABCD”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是大宗农作物的定价者。近些年,四大粮商均在国内开展粮油加工业务,其在华投资项目包括饲料蛋白、植物油、玉米加工、各种食品配料,动物饲料和化肥。同时,跨国粮商还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并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等辅助公司。外资控制50%以上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外资的进入,让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感到压力。中国储备粮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说:“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

44、,国内没有真正的大企业能与之抗衡。”,1、关于“弃油保粮”战略中国是世界上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其中大豆进口量约占世界大豆贸易量的50%,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进口量合计约占世界食用植物油贸易量的18%。,1996年国家取消了大豆进口的配额限制,入世后大豆未列入关税配额产品,豆油虽然是关税配额产品,但配额量远高于实际需求量。大豆和豆油实际上是自由进口。植物油:进口依存度 60%;大豆:ABCD 控制世界市场货源的80%;“据巴西农业联合会近期调查,巴西大豆出口的84%是被ADM、邦吉、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4家跨国粮商收购和出口的”。巴西国家新闻公司2006年一篇有关大豆生产的专稿也提到

45、,“4家跨国企业控制了巴西大豆生产、收获直到销售的全过程”,如果巴西农户想脱离跨国公司来“单干”,马上就会面临资金、运输、客户等各种难题。中国是否会遭遇这样的后果?,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如果扩大大豆及油料种植面积,也就意味着谷物种植面积的缩小。与谷物相比,豆类和薯类的土地密集程度更高,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在谷物中,稻谷的单产水平相对较高。2004年中国谷物单产水平超过5000公斤/公顷,而豆类不足2000公斤/公顷,薯类不足4000公斤/公顷;在谷物中稻谷单产水平明显超过了6000公斤/公顷。由于谷物单产水平相对较高,而豆类等单产水平相对较低,如谷物播种面积减少相对较多,豆类播种面积相

46、对扩大,粮食即使在总播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会 由于结构的变化造成总产量下降。,按照目前的需求结构,特别是在我国正在加快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进口大豆即进口资源的观点对中国的国情是可以接受的。但要警惕过量进口国外的转基因大豆从而危害国内的大豆产业,要运用好世贸组织的规则,出台国内的相应政策,保障国内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保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2、如何看待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外资的进入是产生鲶鱼效应,激活了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是鳄鱼效应,抑制甚至扼杀了民族产业,进而危及中国的粮食安全?在外资进入油脂加工

47、行业问题上,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外资油脂加工企业为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竞争对手和发展的动力,鼓励竞争,而不是保护落后,但为了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食品的有效供给,要正视外资企业与国内民营企业的规模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对外资在油脂加工业的进一步扩张和垄断应有所警惕,加以抑制。,反对的不应该是外资,而应该是垄断。着力于提高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外资、民企与国有企业如何在粮食流通领域进行平等竞争?2010年,红星农场,总人口1.3万人,土地总面积58.5万亩,耕地面积33.5万亩,机械总动力2.7万千瓦,年产粮豆8万吨。万亩玉米示范田,产量可到1400斤/亩,效益320元/亩(按照0.5元

48、/斤计算),不含补贴。98%的机械化率,用的德国的杂交种子,适合这个纬度的抗逆、早熟的中国种子没有。,我们讲改革开放,我认为改革和开放是相关的,改革和开放应该如影相随,同步发展,开放就是全球化。在外资进入中国农业的问题上,如果越来越大程度的开放没有伴随越来越深化的改革以及体制、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抑制。改革滞后于开放,开放带来的问题就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必须要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既不要外国农业企业的垄断,也不要国内企业的垄断。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与专业化分工加剧状况,普通养殖或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弱于大型的跨国公司。“四大粮

49、商、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在商业上之所以成功,其极强的纵向和横向整合能力是一大原因,其对产供销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对国内甚至国际政策的影响力都不得不让人赞叹。对其推广的科技和倡导的政策我们需要持审慎态度,追问其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和利益,但其整合能力本身,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公司加合作社(或协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尤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向产前和产后延伸,发展成为农民自己的龙头企业。,(四)、如何看待转基因农作物?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抓紧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种,在科学评估、依

50、法管理基础上,推进转基因新品种产业化”。,据媒体报道,在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番茄、甜椒等作物种植后,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批准主粮可进行转基因种植的国家。而据新华社报道,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明确表示,截至目前,经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委员会评审,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认为 舆论报道“搞混了生物安全证书和商业化。生物安全证书并不意味着作物的直接商业化。在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