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335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忠实观的演变.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翻译的“忠实观”的演变,13级英语(旅游方向)班第二小组,一、什么是翻译的“忠实观”二、翻译界“忠实观”的演变1、传统的翻译忠实观2、翻译伦理对传统翻译忠实观的完善三、中西方“忠实观”翻译理论发展1、国内翻译标准下的忠实观(1)案本(2)求信(3)神似(4)化境2、西方翻译标准下的忠实观(1)尤金奈达(2)皮特纽马克,一、什么是翻译的“忠实观”?“忠实性”是翻译中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 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也都是因“忠

2、实性”而起的,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曾说,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天演论译注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以上可见,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二、翻译界“忠实观”的演变1、传统的翻译忠实观 阶段一:传统的语文学研究范式是以哲学中的“一元论”为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从一种语言机械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译文必须与原文完全的对等与忠实。在中国,严复的“信 达 雅”是传统翻译忠实观的典型代表。在西方,泰特勒提出“翻译的三原则”;纽马克阐述了“交际性翻译”和“语义性翻译”;奈达的“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尽管这

3、些翻译原则所运用的术语不尽相同,但它们似乎都没有超出忠实性的本质特征。翻译被看作是文本意义的一种语言间的完全的、绝对的转换,是一种再加工的过程。(Simon,1996),阶段二:继语言学研究范式之后,翻译研究以“二元论”作为理论基础,进入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反对对语言现象进行孤立的分析,主张系统的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翻译标准提供了理论性指导,然而,它以是否忠实于原文作为评判译文的标准,忽视了翻译是一种涉及到伦理选择的复杂活动。,阶段三:随后,翻译研究进入了解构主义多元化阶段(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

4、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由此产生新的意义),打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向心解读,消解了逻各斯中心论(逻各斯中心论,即西方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促进了个人意识的发挥,丰富了文本意义的内涵。传统忠实观有其弊端,比如不能解释翻译中的误译现象。作为翻译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忠实观不应被忽视,而是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定义。,2、翻译伦理对传统翻译忠实观的完善(翻译伦理:法国翻译理论家Berman在1981年首次提出“翻译伦理”的概念,对翻译的忠实观重新进行了理论审视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开放、对话、杂交、繁育、非中心化,它使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发生交往关系

5、”。主张保留差异,提倡尽量异化翻译。)需要完善的原因:翻译实践表明,译文要在思想、内容、风格等方面都忠实于原文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首先,不同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具有差异性,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次,低估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忽略了翻译是一种复杂伦理活动。,Venuti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好的翻译不是“求同”而是“存异”。他认为“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的能指链来替代原语文本中的所指链的过程。这种翻译伦理观保留了异语文化的差异性,破坏了译语文化的规范,运用抵抗(resistancy)的翻译策略扼制了主流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王大智则提出翻译伦理就是要尊重原文中的

6、语言文化的差异性,通过传介他者来丰富自身。“异质”“差异”“他者”等诸如此类的字眼已成为翻译伦理关注的焦点。事实上,翻译伦理关注的正是“忠实性”问题,而将“翻译伦理”代替“忠实于原文”更具有合理性。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不同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不忠实于原文”而“忠实于其他对象”的现象。这正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之下的译者的伦理选择。因此,翻译伦理将忠实的对象扩大化,丰富了传统翻译忠实观的内涵,忠实于原文只是译者伦理选择之一。,三、中西方“忠实观”翻译理论发展1、国内翻译标准下的忠实观 中国的翻译活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在长期的翻译活动中,一些译者提

7、出了他们的翻译思想,如严复、傅雷、钱钟书等。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国内是否有系统的翻译理论一直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因为国内的一些翻译标准通常是零散地出现在译者的作品当中,而且翻译思想也总是从传统翻译批评中转借而来。1951年,董秋斯发表“论翻译理论的建设”一文,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翻译理论新领域。他还把中国翻译理论的标准总结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种传统翻译的核心就是强调对原文的忠实。,(1)案本 罗新璋在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一文中把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汉唐时期、“五四”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汉唐时期最为著名的当属支谦。支谦的翻译思想有两层含义:翻译不是一件易事;佛经翻译应“案本而传,不令

8、有损言游字”道安的翻译原则“五失本”(允许用汉语翻译佛经时有五个方面与原文不一致,中文的语法结构;汉字上的修饰;经文中重复句子的删减;连篇累牍的删减;问题陈述重复的删减)和“三不易”(佛经翻译从历史、文化和社会三方面遇到的翻译难题)是佛经的翻译思想。即在经文翻译时保持原文意义是翻译应遵循的准则,这也是我们中国翻译标准“信 达 雅”的理论基础。,(2)求实 谈及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就不得不说到严复。严复在译天演论时就提到译事三难:信,达,雅。他承认在翻译中要达到这一标准绝非易事。而严复对“达”的理解是:虽然翻译做到信亦属难事,如果顾信而不达,虽译犹不译。(3)神似 在神似的标准下中国的翻译学家林

9、语堂继承了严复的信达雅,却又调整旧的标准,有所创新,提出形似、意似、神似。傅雷的高老头重译本序提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傅雷运用自己对美术知识的了解进行翻译,他所追求的神似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把译文作为艺术品。傅雷从艺术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翻译理论。傅雷的翻译思想追求源文本的神似,译文应该尽可能很好地展示出源文本的形式。,(4)化境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指出,译本应该忠实于源文本,而读起来又不像译本,这就是所谓的化境。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即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如果没有破坏语言及言语习惯而很好地表达出源文本,同时能够保持源文本的风格,这种翻译应该称之

10、为化境,即翻译的最高境界。化境是翻译实践中很难达到的标准,因为英汉语言有很多差异。因此化境是一种理想的翻译境界,正如翻译家钱钟书所说,是译者的最高标准。综上所述,从古代学者道安的案本到现代翻译家钱钟书的化境,中国翻译理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正如罗新璋所说,案本、求实、神似和化境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完整的翻译体系。这一翻译体系的高度概括也体现了汉语简洁的语言特征。,2、西方翻译标准下的忠实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等是西方翻译理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方面明确提出了对等的概念。他主要讨论了语言学意义及对等概念,从语言学及符号角度提出了差异对等。

11、雅克布森的翻译思想证实了翻译理论中核心的对等因素。至此关于对等及其意义的探索成了翻译研究中最为关注的话题。对等问题在翻译家尤金奈达和皮特纽马克这里得到了发展和更新。(1)尤金奈达 奈达是我国翻译理论家较为熟悉的翻译家,他主要从事圣经的翻译活动,翻译理论也是从他翻译圣经的实践中获得的。基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尤金奈达建立了科学的翻译体系。尤金奈达提出了两种形式的对等,也就是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2)彼得纽马克 纽马克认为读者想达到完全对等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对忠实观理解的不同,源文本和译文强调重点会有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纽马克提出用“语义”和“交际”翻译来代替传统翻

12、译思想,可以缩小这种对等的差异。交际翻译理论试图使译本读者阅读译文达到的效果尽可能接近源文本读者阅读源文本所达成的效果。纽马克的这两种翻译策略包含了翻译中的多种因素:作者、译者、读者、源语言文化、目的语文化等。综上所述,忠实是传统翻译研究中一个核心概念,也翻译伦理的精髓。翻译理论的忠实观几乎涵盖了译者翻译活动中的所有因素,同时也能清楚地显示译者与外界、译者与文本的关系。,参考文献: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3罗新璋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4忠实观视域下的中西方翻译理论对比研究.郑州: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翻译伦理视角

13、下的忠诚观实观.长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6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忠实”翻译观.南京:南京晓庄学院学报.7Chan Takhung,LeoTwentiethCentury ChineseTranslation 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8Munday,Jerem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ties and Applic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9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 age Education Press,Thanks for liste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