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386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10.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平湖市卫生监督所张根明 电话85267826 2008年7月,内容,一、职业卫生和职业病二、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三、我市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工作,一、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职业病的概念(一),从广义讲,凡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均可称为职业病。即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变化,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职业病概念(二),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会同劳动保障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职业病的范围(一),1957年2月卫生部公布14种职业病1987年11月5日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公布9类99种职业病2002年4月18日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公布10类115种职业病,职业病的范围(二),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可检测,且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职业病群体发病现象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较好,较易康复不少职业病,无特效药治疗所有职业病均可预防,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

3、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包括:粉尘,无机尘、有机尘矽尘、煤尘、水泥尘、电焊尘,棉尘、毛尘等;化学毒物,苯、铅、CO、DMF、NH3、有机磷农药;放射线,X线、;物理因素,噪音、高温等;生物因素,炭疽等;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可有多种形式,既可来自于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辅助原料、成品、夹杂物、副产品或废弃物,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物。职业危害因素的来源主要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它随生产设备、技术和使用的原料的变更而变化;(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主要涉及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

4、素,主要有自然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气压、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热等)、不合理的布局、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所致的环境污染等人为环境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及其存在的方式、使用量。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生理、心理危险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及脑力超限等超负荷)、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不合理的布局,我市职业病患病情况:近七年来共发生职业中毒12起,其中:2起造纸企业急性硫化氢中毒,1起化工企业苯胺中毒,6起服装企业

5、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共发生中毒人数达160多人,慢性职业病患者:尘肺病19人,苯中毒6人,棉尘病3人,噪声性耳聋3人。,职业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超标现象严重企业的劳动条件和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车间布局不合理,有毒与无毒车间不分缺乏有效的防护设施,或防护设施不全、安装不合理职业性健康检查未落实,是引发重度职业病的主要原因。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防护能力差,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病人只是许多健康受损人群中的冰山一角;由于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性(由具有诊断权的诊断组负责诊断,需病人提出申请),使得许多病人特别是轻度病人没有提出申请而漏诊;健

6、康体检率仅为40左右;流动用工极大的掩盖了职业病的危害程度;职业病造成的后果严重如尘肺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慢性苯中毒、正己烷中毒病人恢复困难,硫化氢气体等则容易导致死亡;致癌、致畸、致突变等远期作用。,职业病对劳动者、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危害,职业病严重损害工人的身心健康,导致职工丧失劳动力(大部分是年青人);使患者的家庭因病致贫、返贫;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影响投资环境,损害政府形象,不利社会稳定,例1、一制鞋厂某职工,在80年开始从事皮鞋刷胶岗位,工人在没有通风防护的条件下使用含苯的粘胶剂,也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吸入大量空气苯毒物后,工作八年后,造成造血

7、系统损害,八八年被嘉兴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为“慢性轻度苯中毒”,经治疗后未见好转,2002年被诊断为“慢性重度苯中毒”,现未见好转仍在治疗之中。,例2、原平湖玻璃厂一职工,在81至86五年内从事玻璃原料加料,当时生产条件差设施简陋,在作业过程中吸入大量石英粉尘,92年被嘉兴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为“二期矽肺”现在一直感到胸闷气急,每年去尘肺病专科医院进行治疗。,例3、平湖某企业1名冲床工,从事接触100分贝噪声,因遗失了个人防护用品耳塞后未佩戴,经二年多接触噪声后听力损失,经嘉兴市职业病诊断组诊断为职业性听力损伤(中度)。,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主要来源:鞋用胶粘剂,2004年对全省127种胶粘剂检查

8、、检验结果:苯超标率 15.74%甲苯、二甲苯超标率22.05%1、2二氯乙烷超标率2.36%二氯甲烷超标率2.36%无中文警示说明的产品:46%,蓄电池企业,例四:微电子行业,主要生产过程: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清洗、氧化、扩散、CVD沉积、光刻、去胶、刻蚀(干法、湿法)、离子注入、溅射、薄膜、化学抛光集成电路封装:与芯片制造部分工艺类似、芯片测试、表面贴装技术(SMT)等过程作业方式: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程度较高,但存在手工操作;原料多采用管道输送;洁净生产车间;使用的化学品和特殊气体的种类较多,毒性较强,微电子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醚、醇、酯、酮及苯系有机溶剂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铅、锡、

9、硼、磷等),氟化物,硅化物,强酸强碱等物理因素中有射频辐射、激光、高频磁场等,微电子行业具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气体:氯气、溴化氢、硅烷、磷化氢、氨气、二氯化硅烷、三氟化氮、六氟化钨、三氯化硼、氯化氢、硼烷等有毒酸碱等化学品:磷酸、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硼酸、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双氧水、氟化铵有机溶剂:丙酮、丁酮、乙醇、丙醇、异丙醇、硅酸四乙酯 等金属及类金属化合物:铅烟、二氧化锡等物理因素:高频辐射、X射线、激光紫外线、微波、噪声,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电焊烟尘、锰烟臭氧、氮氧化物、氟化物粉尘甲苯、二甲苯盐酸、氢氧化钠、氧化锌、铬酸紫外线、噪声、高温,铸造行业,主要生产过程:木模制

10、作、型砂的调制、造型、砂芯准备、干燥、熔炼、浇铸、开箱、清砂、修整等。主要职业危害:粉尘:包括在碾碎、过筛、造型、开箱、清砂过程中。高温:砂芯干燥、熔炼、浇铸。化学毒物:金属熔炼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熔铜时,有锌蒸气逸出,可引起铸造热。噪声和振动:在造型和清砂时使用捣固机、风动工具。其他:烫伤、机械损伤。,焊接作业,主要方式:电焊、氩弧焊、气焊、等离子焊等。主要职业危害:电焊粉尘:主要成份包括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等,其分散度极度高,直径2微米以下粉尘占95-99%。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化学毒物: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电镀行业,主要生产过程:脱脂、除锈、电镀等。主要职业危害

11、:化学毒物:电镀液如为酸性金属盐类:产生硫酸、铬酸、镍酸雾。电镀液如为碱性铬盐(各种氰化物)时,可释出氢氰酸。,电镀行业镀铬槽:铬酸酸雾危害严重,木制工业礼品制造业油漆车间: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污染严重,扣板制造行业:配料岗位粉尘危害,铸造行业:高温、CO,铸造行业:粉尘污染,木制品行业:粉尘,木制品行业:胶粘剂中的甲醛危害,箱包制造业:胶粘剂中有机溶剂苯危害,金属表现处理(热镀):高温、氧化锌,彩印行业:挥发性有机溶剂危害,制革行业:挥发性有机溶剂危害,洁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溶剂危害,皮鞋制造行业:胶粘剂危害,二、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12、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已经年月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 理 朱镕基 二二年五月十二日,立法的背景,职业病危害严重涉及面广、合格率低、防护设施差、发病率高保护劳动者健康劳动者的需求,社会文明的标志,“两个文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劳动力,减少企业负担迎接入世挑战非关税壁垒,三大标准(ISO9000、ISO14000、ILO职业安全卫生管

13、理体系导则),配套法规、规章,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目录(卫生部会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防治法框架,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前期预防第三章 劳动过程防护与管理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第五章 监督检查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一、总则(第一条第十二条),主要内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制度,立法目的,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他权益促进经济发展,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

14、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适用对象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劳动者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卫生预评价、防护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监测、评价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方针、制度,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施行用人单位防治责任制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劳动者医疗和生活保障,减少用人单位风险国家施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社会监督奖励制度政府、企业、组织,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卫生行政部门-

15、负责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防治规划,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支持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工会组织-群众监督。,二、前期预防(第十三第十八条),主要内容,目的:控制危害产生源头设立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审核、审查、验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1、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防护设施与职业病危害相适应;第六十五条 警告,限期改正;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关闭(情节严重)3、生产布局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卫生设施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

16、息间等,用人单位,防护设施,消除或降低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损害,保护健康的装置。密闭、通风、排毒、屏蔽、隔离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 减少与职业病危害直接接触的机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续),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卫生要求;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生产与生活场所分开,自动报警装置,应急撤离通道、泄险区)。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建设项目卫生审核,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可行性论证阶段需经卫生审核: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含卫生专篇)30日内做出书面卫生

17、审核未经审核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卫生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设计需经卫生审查:提交预评价报告及卫生审核意见、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含职业卫生篇章)30日内做出卫生审查意见方可施工,建设项目管理,可行性论证,卫生行政部门,控制效果评价,第六十二条 警告,限期改正;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停建、关闭(情节严重),三、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十九三十八条),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织、人员;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

18、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用人单位,第六十三条 警告,限期改正;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设置公告栏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危害因素种类、后果、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救援单位、救援电话检测结果、国家卫生标准第六十三条 警告,限期改正;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续),设置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主要成分(分子式)、理化性质危害因素种类、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防护措施红、黄区域警示线设置报警装置,配备急救用品、设备维护、检修确保正常使用防护设备、应急设施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第六十五条 警告,限期改正;五万元以

19、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关闭(情节严重),警示标识类别及设置要求 警示标识包括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文字等。,1.图形标识 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入内”标识。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提示标识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2.安全色 红色 表示禁止和阻止的意思;蓝色 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 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绿色 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1 禁

20、止入内,2 禁止停留,在特殊情况下,对劳动者具有直接危害的作业场所。,3 当心中毒,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4 当心腐蚀,存在腐蚀物质的作业场所,5 当心电离辐射,产生电离辐射危害的工作场所,6 注意防尘,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7 注意高温,高温作业场所,8 当心有毒气体,存在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9 噪声有害,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10 戴防护镜,对眼睛有危害的作业场所,12 戴防尘口罩,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个人防护用品,防止有害物侵入人体、直接损害种类防尘口罩(纱布口罩对防止粉尘吸入作用约10%)防毒口罩(纱布口罩对对有毒气体无效)全面罩、半面罩、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油膏、防

21、护鞋防护眼镜、防护帽接触时间内佩带99%,防护程度100%,10%的时间不佩带,防护效果仅为10%。,标准的防尘口罩,喷漆工人未佩戴防毒口罩,木制品行业:胶粘剂中的甲醛危害,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832自给式正压空气呼吸器是一种物美价廉的呼吸器,特别适用于无火环境和污染环境的紧急逃生,或清理化学/有毒物质泄漏和事故。,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自背开放式全新空气呼吸器。为消防官兵、抢险救灾人员、作业人员 浓烟、蒸汽、有毒有害、缺 氧等各种恶劣环境中提供符 合人体呼吸卫生标准的空气,避免有毒有害气体进入人体内部,从而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救护和工业性作业。,职业卫生培训,目的:增强防治观念

22、、提高防护意识、能力用人单位负责人接受培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考核)、定期培训掌握职业卫生知识遵守法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及时报告危害,第六十三条 警告,限期改正;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职业病危害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引进技术、设备、物品,提供中文说明书,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六十六条 限期改正,警告,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用人单位劳动者合同、培训、公告栏、场所警示标识,健康状况、诊断结果,第六十四条 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未履行合同告知、体检结果),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体检在

23、岗期间体检离岗前健康检查应急体检体检项目、周期由卫生部统一规定(GBZ188-2007)建立健康档案,第六十四条: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上岗前健康检(1),目的: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上岗前健康检查(2),内容要求:根据劳动者拟从事工种和工作岗位,分析该工种和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即靶器官、靶组织和生物敏感指标,确定特定的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作业,为劳动者的岗位安排提供依据。,上岗前健康检查(3),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24、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七)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1),目的: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健康进行动态观察。,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2),内容要求:根据劳动者所在的工种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对靶器官、靶组织的危害性和生物敏感指标等,确定特定的检查项目,对该工种或岗位的劳动者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记

25、录其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作业。,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3),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如发现劳动者出现职业禁忌或者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首先必须调离原岗位,以避免加重健康损害。同时,还应进行妥善安置,这包括调换工种和岗位、医学观察、诊断、治疗和疗养等一系列措施。,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4),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款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离岗健康检查,离岗健康检查包括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和离岗后的医学追踪观

26、察。,离岗时健康检查(1),目的:了解劳动者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离岗时健康检查(2),内容要求: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对靶器官、靶组织的危害性和生物敏感指标等,确定特定的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离岗时健康检查(3),为了保障劳动者获得离岗时健康检查的权益,避免用人单位逃避健康损害责任,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解除离岗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离岗后的医学追踪观察,有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效应是远期的,这类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是缓慢的,人体的

27、病理进程也是缓慢的,其健康损害后果出现较晚,甚至在劳动者离开该作业环境的10-30年以后才出现。如粉尘作业与尘肺,放射工作人员与白血病、肿瘤,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因此,应当对从事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还需要对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离岗后医学观察。,应急健康检查,目的:全面了解职业危害事故后果、控制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并对遭受健康损害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体检举例,体检举例(续),例:某皮鞋厂有一职工招工时未体检,不知道这人有没有疾病,就做刷胶水作业,胶水含有苯、甲苯、二甲苯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个工人共做了15天后,身体不好去医院看病,做化验

28、后白细胞偏低,经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为“苯中毒”,这个老板有一点想不通,做了15天不可能患职业病,这一职工原来在哪里做你也不晓得,这个人可能在另一工厂也是做刷胶水,老板负有举证责职,没有上岗前体检就无证据,最后老板赔了40万钱,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禁止下列人员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第六十八条:限期治理,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或关闭(情节严重)。,报告制度,职业病

29、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的报告第六十三条:警告,限期改正;二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急性职业病危害报告第六十五条:警告,限期改正;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关闭(情节严重)疑似职业病、职业病报告: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第六十七条:限期改正,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弄虚作假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降级、撤职处分,四、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第三十九五十四条),职业病诊断,诊断机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断人员执业医师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三人以上集体诊断一级诊断劳动者有选择诊断地的权利(用人单

30、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续),诊断原则职业史、危害接触史现场危害调查评价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推定诊断原则诊断证明书诊断医师共同签署诊断机构审核盖章病名、程度(期别)、处理意见和复查时间,诊断争议鉴定30日内诊断机构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15日内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用人单位举证责任提供诊断所需的现场危害监测资料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疑似职业病人保障,及时安排诊断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第六十五条:警告,限期改正;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关闭(情节严重),

31、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医疗费、康复费、残疾用具费、生活护理补助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死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由用人单位承担 住院伙食补助费、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用人单位权力与义务,一、权 利督促检查劳动者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督促检查劳动者执行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制止劳动者违章操作,用人单位,二、义务,1、设立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场所2、建设项目危害评价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4、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加强劳动过程中的管理5、危害告知(合同、作业场所、培训教育)6、劳动者个人防护、健康监护7、危害监测、评价8、职业病诊断、治疗、报告

32、义务9、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10、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权利9项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知情权:危害因素、危害后果、防护条件职业健康检查、查阅复印健康档案、职业病诊疗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批评、检举、控告参与民主管理健康损害赔偿,劳动者义务: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义务遵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义务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义务按规定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的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五、监督检查(第五十五六十一条),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

33、监督检查(包括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与职权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的行政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与职权,日常监督进入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事故性监督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封存造成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及时解除控制措施拒绝监督第六十五条:警告,限期改正;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逾期);责令停产或提请关闭(情节严重),六、法律责任(第六十二七十六条),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罚种:责令限期改正、警告、罚款、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

34、害的作业、责令停止使用、责令限期治理、提请关闭等处罚额度最高达到50万元刑事责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民事责任 承担健康损害赔偿责任,三、我市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六年来,我市加大了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力度;集中专项整治了存在重点职业危害的水泥、砖瓦、铸造、化工、制鞋、家具、皮革、电镀、电子、造纸、洁具和童车等行业企业。,通过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对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大部分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a、职业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方面不落实;b、均无职业病危害监测机构;c、未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d无设置警示标识;e、无职业

35、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未开展岗前体检,只有部分企业开展定期体检;g、部分企业的防护设备排毒效果较差;h、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未申报等;i、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有产生职业病危害,未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近二年来,为遏制职业病危害蔓延的势头,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我局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着重加大对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检查监督工作。对部分企业以外来农民工人文化程度较低等为理由不重视对其职业病防治工作,尤其是在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健康体检上舍不得化钱。同时

36、,一些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存在职业危害,未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已20042007年对全市56家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其中:立案查处8家,共罚款55.5万元(最高一家罚12万元),简易处罚48家。,平湖经济开发区某公司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案情分析】该企业的未组织对从事接触甲苯、三氯乙烯、炭黑尘、二氧化硫、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9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决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人民币3万元。,平湖市某电镀五金厂

37、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该厂2名来我局投诉后,进行调查取证,发现未组织6名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而从事接触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2005年6月份组织健康检查时,有2名未参加健康检查,一直在从事接触氢氧化钠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5台通风排气扇已损坏而不能正常运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给予罚款二万元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平湖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违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案2005年4月14日,接到一职工电话报告:称该有限公司防护措

38、施差,对职工身体造成严重伤害。接报后,对该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安排13名劳动者未经职业健康检查从事接触氰化物、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该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给予罚款五万元行政处罚,同时责令限期治理违法行为。,平湖某皮塑公司未提供说明书、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案,某皮塑公司产生的产品提供一服装使用时,未提供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的中文说明书,产品包装上也没有警示标识和

39、中文警示说明。导致服装厂职工中毒事故,该皮塑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六十六条(进行了听证程序)1、警告;2、罚款人民币十二万元.。,平湖某造纸公司违章指挥案,2005年9月,我市某造纸公司发生一起H2S中毒事件。4人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中度硫化氢中毒,6人为硫化氢接触反应。设备长期停用管理人员、具体操作人员未知可能的危害无应急救援设施应先通风、冲洗,防护用品,现场监护,造纸一公司号纸浆池已经停用了天,致使池内剩余纸浆及含硫有机物等经过发酵、腐败变质,已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公司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未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指挥1名职工进入3#纸浆池进行清理浆池作业,吸入硫化氢气体后昏倒在池中,上面3名职工也未采用防范措施下池进行施救,也吸入硫化氢气体后相继昏倒在池中,其他6名职工在施救过程中也出现头晕、头痛和胸闷等症状。事故发生小时后3#纸浆池内采样检出硫化氢30mg/m3。,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第二款、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给予罚款人民币五万元,并责令限期治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