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1483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胡伟江 2011年9月,2,主 要 内 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 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 及存在主要问题分析,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评价的内容,表述简洁、用语规范、结论明确,需以数字或图片表达的内容,尽可能采用图表和照片,以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资料及数据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件。,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1 总论 2 现有企业概况 3 工程分析 4 类比调查 5 职业病

2、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7 职业病危害评价 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9 结论与建议,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1总论1.1 项目背景:包括项目立项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任务由来等内容。1.2 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的名称。1.3 评价目的:按照导则条款4.1的规定编制。1.4 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导则条款6.1的规定编制。1.5 评价内容:概述导则条款6.2的规定。1.6 评价方法: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明确采用的评价方法。1.7 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1.8 质量控制:用文字

3、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6,存在主要问题,评价依据问题:评价依据引用不全或标准过期。预评价报告引用的评价依据中缺少有关行业的法规、规章和标准,或缺少地方规范、标准;引用过期或已经废止的标准;滥用评价依据,在预评价报告中大量罗列各种标准,但在预评价过程中并未引用。,9,风险评估法 依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理化性质、浓度(强度)、暴露方式、接触人数、接触时间、接触频率、防护措施、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等相关资料,按一定准则,对建项目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按照危害程度考虑有关消除或减轻这些风险所需的防护措施,使其降低到可承受水平。包括:系统地对

4、化学品危害进行识别、评价暴露或暴露的可能性,判定风险水平及基于风险大小所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等。,10,根据实际暴露水平(可监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判定暴露级别和风险水平 根据暴露因子或参数来判定暴露指数或暴露级别 根据经验或理论公式来推算暴露水平(适用于设计阶段和预评价),一般采用三种方法评价暴露水平:,暴露水平的确定,11,风 险 水 平 的 确 定,风险水平可通过下式表达:,HR:危害级别(1-5级)ER:暴露级别(1-5级),上式中取平方根是为了将风险水平值限制在1-5范围内。当风险级别不为整数时,应进行四舍五入,取其整数值。例如:,取整数为4。,12,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

5、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13,类比法的优缺点其优点是通过对类比现场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再结合评价项目的工程分析,类推评价项目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结果客观、真实。其缺点是评价对象和类比现场之间一旦存在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就可能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职业病危害程度不同的情况,给评价工作带来偏差。,14,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

6、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15,检查表,检 查 表,16,检查表,17,检查表,18,优点(1)能够事先编制,可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编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避免草率、疏忽和遗漏。(2)应用检查表法,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列出了检查要求,使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3)对不同的检查目的、检查对象设置不同的检查表,针对性强。(4)检查表简明易懂、易于掌握。(5)评价人员依据检查表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7、即是评价人员履行职责的凭证,可有效落实责任制。缺点针对不同的需要,须事先编制大量的检查表,工作量大,且检查表编制的质量受编制人员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1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2,2 现有企业概况 本条款适用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概述现有企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防治的现状。,20,存在主要问题,现有企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治现状内容不全,尤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的分析内容。,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3,3 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概况、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产品、建筑卫生学等。,2

8、2,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23,工程分析2,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24,工程分析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 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25,工程分析4,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应对主体生产设施按工

9、艺流程做出完整、清晰、无遗漏的叙述,并用工艺流程框图表示。生产设备及布局用表列出主要生产设备,并说明布局。,26,工程分析5,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27,存在主要问题,照搬照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针对性差。与职业病危害评价无关的内容,如地质、地貌等内容也照搬下来,而部分应该详细分析的内容如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等分析不全。对生产工艺分析不清,无清晰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数量、型号及布局分析不全面。对产品、副产品、中间品、原料、辅料分析不全面,包括对其主要成分和数量的分析。缺少对建筑卫生学和生产辅助用室的描述。,

10、28,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4,4类比调查 本条款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项目。4.1 类比企业的选择 阐明类比企业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4.2 类比调查内容 类比企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有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等情况。4.3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对类比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并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近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资料。,29,

11、存在主要问题,选择类比企业不当,如选择工艺不同的企业或规模相差较大的企业作为类比;选择类比企业时考虑规模可比性较多,考虑环境地理位置可比性少,即忽视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可比性分析不到位,对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不分析;资料利用不到位,类比调查只重视检测数据,未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情况,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体防护、职业健康监护结果等进行调查分析。类比企业资料分析包括内容,30,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5,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5.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采取类比分析等评价方法,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时空分布;确定重点评价

12、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评价项目的特点,可以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5.2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用文字或表格的方式,概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可引起的职业病等。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在工程分析、类比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应用选定的评价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暴露及接触水平进行分析。,31,各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情况,32,存在主要问题,评价单元划分不当,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增加难度;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特别是项目的维修、水处理、实验室等辅助配套工程遗漏,对催化剂、添加剂等原料成分未进行分析,劳动者

13、职业病危害暴露程度分析不到位,给职业病防治工作留下隐患;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缺乏重点,将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盘列出,使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不突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缺乏深度,对部分因素只进行识别,没有进行类比检测和分析评价。,3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6,6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 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进行分析。,34,存在主要问题,照抄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针对项目的特点去研读可行性论证报告,在报告书中未认真查找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而只看职业卫生专篇,泛泛介

14、绍。在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时,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过于笼统,但在报告中未列出现有企业已采取的防护措施,尤其是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内容。,3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7,7职业病危害评价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对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阐明其原由。7.1 选址7.2 总体布局7.3 建筑卫生学要求7.4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7.5 职业病危害因素,36,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7,7.6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7.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7.8 应急救援7.9 辅助用室7.10 职业卫生管理7.1

15、1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37,存在主要问题,选址评价方面不考虑或不会运用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只考虑项目周边小环境,忽视项目所处的大环境;只考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忽视周边单位是否对新建项目产生影响,也存在对自然疫源地的建设项目选址的评价不到位的现象。,38,存在主要问题,总平面与设备布局、工艺流程评价方面大多数评价报告书只介绍项目的总平面与设备布局现状,其评价基本都是合理的,但对设备布局未能详细介绍、分析、评价,且评价粗放,很少考虑车问内布局情况,特别是值班室位置、污染源的位置是否合理等。平面布局考虑多,竖向布局考虑少,而对工艺流程的评价也基本都是先进,缺少工程方面知识,不了解项目工艺流程的实际

16、情况。,39,存在主要问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方面主要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没有突出重点,且前后不一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方面主要是遗漏、不全面;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过于笼统,未关注到每个职业病危害的关键环节;应用检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时未对照标准、规范及建没项目的具体情况逐项进行分析与评价。,40,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8,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 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卫生专篇时使用。,41,存在

17、主要问题,了解标准对各项防治措施的要求,但不掌握控制技术,不能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经常以照抄标准要求或别的建设项目中的措施作为建议。没有根据项目的特点、危害因素的不同去寻找关键控制点,如化工项目经常将采样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忽略,建议也只能按尘、毒等大项分析等。,4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9,9 结论与建议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拟建项目的选址、布局、工艺、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及防护措施等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以简洁、概括性的语言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提出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可行性。,43,存在主要问题,预评价结论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建设项

18、目职业病危害的控制、分类管理及防护设施的投资。存在的问题有:结论扩大化。由于缺乏定性的依据或规范,项目中即使存在属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极微量化学物质,也常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损失。结论弱化。项目本来可能存在较严重问题或隐患,而盲目判断为设计合理、基本可行,为建设单位承担了法律责任,也使建设单位潜伏着巨大风险。结论不准确。有的项目中化学物质的用量不详,对作业方式、接触机会等了解不细致,工作人员不可能接触到或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列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类;有的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却列为一

19、般项目。,44,存在主要问题,预评价报告应具有指导意义。防护对策和建议提得合理并切实可行,不仅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为建设单位节省开支,同时还能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但报告中建议存在以下问题: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即所提建议无法让用人单位进行实施。预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防护对策和建议是一些很原则很抽象的套话,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的大量罗列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中的内容,与评价项目的联系不密切,使预评价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45,预评价报告书格式,封页 报告书名称、评价机构、日期封二 资质证书影印件封三 项目名称、承担单位、项目责任人封四 目录正文

20、纸型规格、字体、行/页、字/行附件 项目委托书、附图、附表、附有关文件,46,存在主要问题,附件、附图同样是评价报告书的重要维成部分。存在主要问题是:缺少必要的附件、附图;附件、附图模糊、不清晰;附件、附图顺序混乱。,47,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及存在主要问题,48,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评价报告书主要由以下章节和内容组成:1 总论 2 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3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7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9 职业健康监护

21、情况分析与评价 10 结论 11 建议,49,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1总论 1.1项目背景:包括项目建设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任务由来等内容。1.2评价依据:列出评价项目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基础技术资料等的名称。1.3评价目的:按照导则条款4.1的规定编制。1.4评价范围:根据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按照导则条款6.1的规定编制。对于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包括工程的利旧范围。,50,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1.5评价内容:概述导则条款6.2的规定。1.6评价方法:描述评价应用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的方法和检查表分析法、

22、定量分级法等方法的内容。1.7评价程序: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表述评价工作过程。1.8质量控制:用文字结合框图的方式,简述评价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51,存在主要问题,评价依据方面除法律法规、标准问题外,主要是基础技术依据缺乏,如预评价报告书,初步设计资料及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意见等。评价范围描述不清,主要是改扩建工程的利旧设施。评价内容方面主要对选址还在进行评价。,52,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2,2 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 2.1项目概况 主要包括工程性质、规模、地点、建设情况、“三同时”执行情况等。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工程的利旧情况。2.2工程试运行情况,5

23、3,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3,3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 3.1总体布局调查与评价 目前总平面布置的描述,与初步设计比较有无变化,并很据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3.2 设备布局调查与评价,54,存在主要问题,仅照搬初步设计中的总平面布置和设备布局描述,结果部分布置与现场实际不相符。,55,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4,4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检测与评价 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4.1.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4.1.2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1.3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明确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不

24、良气象条件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检测结果经整理分析后,用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进行合理表述,并对结果进行评价。,56,存在主要问题,在分析劳动定员及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没有按实际各工作岗位的人数进行具体分析。在描述检测条件时,没有说明当时生产情况、天气条件、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在描述检测数据时没有说明检测的时间、频次及样品数等。,57,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5,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评价 5.1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情况 5.2防护设施防护设计能力调查与检测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防尘、防毒、噪声与振动控制、

25、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超标时,应对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分析超标原因。5.3防护设施维护情况 5.4防护设施评价,58,存在主要问题,缺少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和防护设施设计审查意见中有关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建议的落实情况。照抄初步设计中的防护设施内容,缺乏实际安装的防护设施具体位置、数量、型号等信息。缺少对部分通风设施的卫生工程学检测。,59,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6,6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6.1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调查6.2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调查6.3防护用品评价,60,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26、 7,7 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7.1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的调查、检测(包括检测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与评价。7.2辅助用室:主要包括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卫生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的调查与评价。,61,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1,8 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与评价 8.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 8.2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8.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 8.4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 8.5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

27、 8.6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8.7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8.8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8.9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 8.10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 8.11职业卫生档案管理 8.12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62,存在主要问题,评价人员编写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时,不仔细分析建设单位职业卫生制度,只要建设单位有就评价合理,如对职业卫生培训的实施情况不进行具体分析。基本上只要有应急救援预案就合理,只重视评价预案,忽视对应急措施、设施与急救人员、周围医疗机构急救条件与能力等方面评价。评价应急救援时,不能针对行业不同去重点进行评价。,63,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2,9 职业

28、健康监护情况分析与评价 9.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 9.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9.3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病人的处置,64,存在主要问题,末按照岗位对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分析不到位。在分析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时,没有结合现场职业卫生调查。,65,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10,10 结论 在全面总结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归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等的评价结果,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做总体评价。,66,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4,11 建议 在对建设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试生产阶段存在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不足,从组织管理、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卫生保健、应急救援等方面,综合提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建议。,67,谢谢大家!,68,胡伟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