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7637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0.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胎儿头颅超声诊断,颅脑解剖及作用,一、脑干 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位于大脑的下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经由脊髓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交叉方式进入:来自脊髓右边的冲动,先传至脑干的左边,然后再送入大脑;来自脊髓左边者,先送入脑干的右边,再传到大脑。,脑干部位又包括以下四个重要构造:1延髓 延髓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2.脑桥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

2、,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的功能。,3中脑 中脑位于脑桥之上,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中脑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凡是瞳孔、眼球、肌肉等活动,均受中脑的控制。,4.网状系统 网状系统居于脑干的中央,是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二、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中部狭窄称小脑蚓,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

3、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丘脑、丘脑上部、丘脑下部、丘脑底部和丘脑后部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水管第三脑室与第四脑室相通。,间脑不仅是除嗅觉外一切感觉冲动传向大脑皮层的转换站,而且是重要的感觉整合机构之一。间脑在维持和调节意识状态、警觉和注意力方面也起重要作用。丘脑不仅与一般和特殊型式的激醒有关,而且和情绪联想有关。某些丘脑核团还可作为运动整合中枢,它接受小脑和纹状体的投射纤维。,四、端脑 端脑,又称为大脑,被大脑纵

4、裂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大脑纵裂的底有胼胝体,是连接两半球的横行纤维束。大脑半球表面有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深部是白质,又称大脑髓质,埋在髓质中的灰质核团,称为基底核。左右大脑半球内部各有一腔隙,为侧脑室。,端脑的外形:1三个面:每侧大脑半球可分为上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三个面。2三个叶间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3五个叶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大体说来,大脑左半部分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和次序的作用,即所谓的学术学习部分。大脑右半部分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颅脑断层解剖,(1)鞍结节(2)前床突(3)鞍背(4)后床突(5)腺垂体(6)神经垂体(7)视

5、神经(8)动眼神经(9)颈内动脉(10)海绵窦(11)海绵窦间后窦(12)基底动脉(13)桥池(14)小脑脑桥角池(15)小脑幕(16)眶上缘(17)滑车凹和棘(18)额骨(19)眉间、额窦(20)直回(21)嗅束沟(22)上斜肌(23)上睑提肌(24)上直肌(25)泪腺(26)眶脂体(27)眶上裂(28)蝶骨大翼(29)颞叶(30)钩(31)颞骨岩部(32)颞肌(33)脑桥基底部(34)脑桥被盖部(35)三叉神经(36)小脑中脚(37)齿状核(38)蚓锥体(39)蚓垂(40)小脑镰(41)乙状窦(42)侧脑室下角(43)杏仁体(44)第四脑室(45)小脑半球,(1)视交叉、视束(2)视隐窝(

6、3)漏斗(4)动眼神经(5)颈内动脉(6)大脑前动脉(7)大脑中动脉(8)基底动脉(9)大脑后动脉(10)终板前池(11)外侧窝池(12)桥池(13)小脑脑桥角池(14)直回(15)嗅束沟(16)嗅三角(17)眶回(18)眶上壁(19)颞叶(20)钩(21)侧脑室下角(22)杏仁体(23)海马足(24)海马旁回(25)小脑幕(26)脑桥(27)脑桥基底部(28)脑桥被盖部(29)第四脑室(30)正中沟(31)大脑纵裂(32)外侧沟(33)小脑半球(34)小脑镰(35)颞肌(36)小脑上脚(37)小脑蚓(38)齿状核(39)横窦(40)乙状窦,(1)第三脑室(2)视束(3)灰结节(4)乳头体(5

7、)大脑纵裂(6)大脑前动脉(7)颞叶(8)侧脑室下角(9)杏仁体(10)钩(11)外侧沟(12)蝶嵴(13)大脑中动脉(14)小舌(15)中央小叶(16)山顶(17)山坡(18)蚓叶(19)齿状核(20)小脑幕(21)脚间窝(22)大脑脚(23)海马旁回(24)额叶(25)直回(26)眶回(27)眶沟(28)侧副沟(29)枕颞沟(30)枕颞内侧回(31)枕颞外侧回(32)颞上回(33)颞中回(34)额下回(35)小脑半球(36)横窦(37)窦汇(38)终板前池(39)视交叉池(40)颈动脉池(41)外侧窝池(42)脚间池(43)环池(44)中脑水管(45)管周灰质(46)小脑上脚(47)小脑上

8、脚交叉(48)黑质(49)脚底(50)滑车神经核(51)下丘(52)内侧纵束,(1)前连合(2)穹窿柱(3)第三脑室、下丘脑(4)乳头丘脑束(5)视束(6)尾状核头(7)内囊前肢(8)豆状核(壳)(9)外囊(10)屏状核(11)前穿质(12)最外囊(13)岛叶皮质(14)大脑纵裂(15)额叶(16)外侧沟和蝶嵴(17)终板旁回(18)胼胝体下区(19)扣带回(20)额上回(21)额中回(22)额下回(23)海马旁回(24)海马(25)海马伞(26)尾状核尾(27)侧副隆起(28)皮质脊髓束(29)黑质(中脑)(30)红核(31)内侧丘系(32)中脑水管(33)管周灰质(34)颞叶(35)枕极(

9、36)小脑蚓(37)小脑半球(38)四叠体池(39)环池(40)窦汇(41)枕内隆突(42)小脑幕,(1)胼胝体膝(2)扣带回(3)额上回(4)额中回(5)额下回眶部(6)大脑纵裂(7)前连合(8)终板旁回(9)穹窿柱(10)侧脑室前角(11)尾状核头(1)第三脑室(13)中脑水管(14)顶盖前区(15)上丘(16)内侧膝状体(17)外侧膝状体(18)下丘脑(19)乳头丘脑束(20)内囊膝(21)内囊后肢(22)豆状核(23)壳(24)苍白球(25)外囊(26)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皮质(29)外侧沟(30)蝶嵴(31)颞叶(32)枕叶(33)小脑蚓(34)小舌(35)中央小叶(36

10、)山顶(37)小脑幕(38)四叠体池(39)海马沟、海马(40)侧脑室下角(41)毯和视辐射(42)尾状核尾(43)海马旁回(44)海马伞(45)侧副隆起(46)侧副沟(47)枕极(48)直窦(49)窦汇(50)枕内隆突,(1)胼胝体膝(2)透明隔(3)弯窿柱(4)侧脑室前角(5)尾状核头(6)室间孔(7)第三脑室(8)背侧丘脑(9)后丘脑(10)豆状核(11)苍白球(12)壳(13)内囊(14)内囊前肢(15)内囊后肢(16)内囊膝(17)内囊豆状核后部(18)外囊(19)最外囊 20)屏状核(21)岛叶(22)海马旁回(23)僵三角(24)僵连合(25)松果体(26)大脑大静脉池(27)枕

11、叶(28)侧脑室三角区(29)脉络丛(30)海马、海马伞(31)毯、视辐射(32)侧副隆起(33)小脑蚓(34)直窦(35)上矢状窦(36)大脑纵裂(37)大脑镰(38)大脑内静脉(39)额上回(40)额中回(41)额下回(42)颞叶岛盖,(1)胼胝体膝(2)额钳(3)胼胝体沟(4)扣带沟(5)扣带回(6)额内侧回(7)额上回(8)额中回(9)额下回(10)透明隔(11)穹窿柱(12)侧脑室前角(13)尾状核头(14)室间孔(15)第三脑室(16)背侧丘脑(17)前背侧核(18)内侧背核(19)外侧背核(20)豆状核(21)内囊(22)内囊前肢(23)内囊膝(24)内囊后肢(25)外囊(26)

12、屏状核(27)最外囊(28)岛叶(29)外侧沟(30)额、顶叶岛盖(31)颞横回(32)胼胝体压部(33)枕叶(34)颞叶(35)侧脑室后角(36)毯(37)视辐射(38)禽距(39)距状沟(40)扣带回峡(41)舌回(42)侧脑室脉络丛(43)穹窿脚(44)尾状核尾(45)小脑蚓(46)直窦(47)上矢状窦,l)胼胝体膝(2)大脑纵裂(3)额钳(4)胼胝体压部(5)枕钳(6)大脑镰(7)上矢状窦(8)直窦(9)穹窿(10)侧脑室中央部(11)侧脑室前角(12)侧脑室后角(13)侧脑室脉络丛(14)室间孔(15)尾状核头(16)背侧丘脑(17)尾状核尾(18)毯(19)视辐射(20)内囊(21

13、)屏状核(22)岛叶(23)中央沟(24)岛盖(25)额下回三角部和眶部(26)外侧沟(27)缘上回(28)角回(29)顶枕沟(30)枕叶(31)距状沟(32)扣带回(33)额内侧回(34)额上回(35)额上沟(36)额中回(37)额下沟(38)扣带回峡(39)丘纹上静脉(40)额骨(41)顶骨(42)颞肌(43)枕骨,(1)头皮(2)颅盖(3)大脑纵裂(4)胼胝体干(5)胼胝体压部(6)上矢状窦(7)大脑镰(8)下矢状窦(9)尾状核体(10)侧脑室(11)中央沟(12)中央前回(13)中央后回(14)外侧沟(15)缘上回(16)角回(17)顶枕沟(18)楔叶,(1)头皮(2)颞肌(3)额鳞(

14、4)顶骨(5)枕鳞(6)大脑纵裂(7)大脑镰(8)上矢状窦(9)半球髓质(10)中央沟(11)额叶(12)顶叶(13)中央后回(14)缘上回(15)枕叶(16)楔前叶(17)中央前回(18)扣带回(19)顶枕沟(20)中央前沟(21)中央后沟,一、胎儿头颅早期超声表现 7-8周,超声可明显区分头部和躯干。第10周颅骨开始骨化,第11-12周,颅骨骨化明显,脑内的基本结构在11-12周已基本形成,如丘脑、第三脑室、中脑、脑干、小脑半球侧脑室及其内部的脉络丛等。用高分辨力超声可显示出这些结构。,正常胎儿头颅超声表现,二、胎儿头颅中期超声表现 由于胎儿体位的关系,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主要采用横切面检查

15、。冠状切面和矢状切面较少使用。将探头置于胎头一侧,声束平面垂直于脑中线,自颅顶向颅底横向扫查可获得一系列颅脑横切面、侧脑室水平横切面和小脑横切面。,1、背侧丘脑水平横切面(双顶径与头围测量平面):标准平面要求清楚显示透明隔腔、两侧丘脑对称及背侧丘脑之间的裂隙样第三脑室,同时,颅骨光环呈椭圆形,左右对称。在此平面内主要可见到以下重要结构:脑中线、透明隔腔、丘脑、第三脑室、大脑及大脑外侧裂等结构。,2、侧脑室水平横切面 在获得背侧丘脑水平横切面后,声束平面平行向胎儿头顶方向稍移动或探头由颅顶部向下方平行移动,即可获此切面,这一切面是测量侧脑室的标准平面。在此切面上,颅骨强回声环呈椭圆形,较丘脑平面

16、略小。侧脑室枕角显,示清楚,呈无回声区,内有强回声的脉络丛,但未完全充满枕角。图像中央尚可显示两侧部分背侧丘脑,脑中线可见。侧脑室额角内侧壁几乎和大脑镰相平行,枕角向两侧分开离脑中线较远。测量枕角与额角的内径可判断有无脑室扩张及脑积水,真个妊娠期间,胎儿侧脑室枕角内径均应小于10mm。中孕期,由于侧脑室内脉络丛,呈强回声,其远侧的大脑皮质回声低或极低,应注意和侧脑室扩张或脑积水。3、小脑横切面 在获得丘脑平面后声束略向尾侧旋转,即可获此切面。此切面的标准平面要求同时显示清晰的小脑半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方的透明隔腔。小脑半球呈对称的球形,结构,最初为低回声,随着妊娠的进展其内部回声逐渐增强,晚孕期

17、显示出一条条排列整齐的强回声线为小脑裂,两侧小脑中间有强回声的蚓部相连。蚓部的前方有第四脑室,后方有后颅窝池。小脑横径随孕周增长而增长。在孕24周前,小脑横径(以mm为单位)约等于孕周(如20mm即为孕20周),孕20-38周,平均增长速度1-2mm/周,孕38周后平均增长速度约为0.7mm/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一、无脑畸形 无脑畸形系前神经孔闭合失败所致,是神经管缺陷的最严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颅骨穹窿缺如(眶上嵴以上额骨、顶骨和枕骨的扁平部缺如),伴大脑、小脑及覆盖颅骨的皮肤缺如,但面部骨、脑干、部分枕骨和中脑常存在。眼球突出呈“蛙样”面容。50%以上病例伴脊柱,裂,部分病例可伴畸形足、

18、肺发育不良、唇腭裂、脐膨出、腹裂等。常伴有羊水过多。无脑畸形分为三类:完全性无脑畸形,颅骨缺损达枕骨大孔不完全性无脑畸形,颅骨缺损局限于枕骨大孔以上;颅脊柱裂畸形,为完全性无脑畸形伴开放性脊柱裂畸形。,超声表现:颅盖骨缺如,颅骨强回声环缺失,仅在颅底显示强回声的骨化结构及脑干与中脑组织,有人称之为“瘤结”。头颅形态严重异常,无法显示双顶径,无大脑半球。面部冠状切面与双眼球横切面均可显示双眼球向前突出,呈“蛙样”面容,眼眶上方无颅盖骨。实时超声下,有时可显示胎手碰触搔扒暴露在羊水中的脑组织,脑组织破碎,脱落于羊水中,使羊水变“混浊”,回声增强,大量点状、片状高回声在羊水暗区中漂浮,即“牛奶样羊水

19、”。尤其在孕妇侧动体位或胎动时更为明显。50%经常合并颈段或腰底段的脊髓脊膜膨出,妊娠后期,吞咽反射缺乏致羊水增多。,二、露脑畸形 本病主要特征为颅盖骨部分或完全缺失,脑组织直接暴露、浸泡于羊水中,脑的表面有脑膜覆盖,但无颅盖骨及皮肤,脑组织完全但是发育异常,包括脑组织结构紊乱、变性、变硬。此类畸形较无脑畸形为少。超声表现:胎儿颅骨缺如,颅骨强,回声环消失,大脑半球被薄薄的一层脑膜包裹,可见丰富但是发育异常的脑组织,脑的表面不规则,脑内结构紊乱,脑组织回声增强,不均匀。羊水暗区混浊,大量点状、片状高回声漂浮于羊水中。常伴羊水过多。当脑组织可见但是脑组织看上去较小,可以表现为部分无颅畸形或部分无

20、脑畸形。,三、脑膨出 神经管嘴端在妊娠第四周闭合失败。导致颅骨畸形和潜在的脑膜膨出。畸形最轻的是闭合型颅骨裂。脑膜从颅盖骨疝出称为脑膜膨出,脑和脑膜都从颅骨缺损中疝出称为脑膜脑膨出。75%发生在枕部,枕部脑膨出可以高位,在正中孔之上,也可累及上位颈椎和枕骨。,13%-15%发生在前额,10%-12%发生在顶部,少部分发生在蝶窦,蝶鼻脑膨出临床常是隐性的。常在青少年期发病。疝囊内不含脑组织预后最佳。超声表现:缺损处颅骨强回声带连续中断。这是诊断脑或脑膜膨出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当颅骨缺损处有脑组织和脑膜膨出时,呈不均质低回声,当有大量脑组织,膨出时,可导致小头畸形,脑组织疝出越多,脑内残余越少。当颅

21、骨缺损处仅有脑膜膨出时,囊内仅含脑脊液而呈无回声。当膨出的脑组织较少时,超声很难分清是脑膨出还是脑膜膨出。连续追踪观察时偶尔可见脑或脑膜膨出在一段时间内消失,过一段时间后又再出现。囊壁常较薄,一般小于3mm,内无分隔,带。位于额部脑或脑膜膨出,常有眼距过远、面部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等。经阴道超声可在13周诊断本病。可合并脑积水、脊柱裂和Meckel-Gruber综合征,羊水增多。,四、脑积水和脑室扩张 胎儿脑积水是指脑脊液过多地聚集于脑室系统内,致使脑室系统扩张和压力升高。其发生率在新生儿中约2。侧脑室后角宽度大于10mm、小于15mm为轻度脑室扩张。侧脑室后角宽度大于15mm为脑积水或明显脑

22、室扩张,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也可增大,如果没有合并其他脑发育畸形称为孤立性脑积水。超声表现:脑室系统扩张,呈无回声区,其中脉络丛似“悬挂”于脑室内。可为一侧侧脑室扩大,或两侧侧脑室扩大,也可表现为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均扩大。中脑导水管狭窄导致的脑积水,第四脑室不扩张。根据梗阻程度、扩张的脑室推测梗阻平面。,应寻找脑内可能存在的其他畸形、可能引起脑积水的脑外畸形及其他脏器可能的合并畸形。脑积水严 重时,可有脑组织受压变薄。侧脑室比率增大,双顶径较同孕周为大,其增长率亦高于正常。16-32周胎儿双顶径每周增长3mm时认为增长过速。胎儿头围明显大于腹围。一侧脑积水时,脑中线向健侧偏移。,五、Da

23、ndy-walker畸形 Dandy-walker畸形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畸形,发生率约1/30000.典型的Dandy-walker畸形以小脑蚓部缺失、第四脑室和后颅窝池扩张为特征,约1/3伴脑积水。超声表现:典型的Dandy-walker畸形,两侧小脑半球分开,中间无联系,蚓部完全缺如。后颅窝池明显增大,第四脑室增大,两者相互连通,在正中矢状切面小脑蚓部完全缺失而不显示。Dandy-walker变异型 两侧小脑半球之间在颅后窝偏上方仍可见小脑蚓部将它们联系起来,声束平面略下移时可见下蚓部缺失,两小,脑半球分开。后颅窝池增大,可伴有第四脑室扩张,两者相互连通。正中矢状切面上可见上蚓部存在,下蚓

24、部缺失 单纯后颅窝池增大 如果超声检查仅为一增大的后颅窝池(10mm),而小脑、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及小脑幕上结构无异常发现,则可考虑为单纯后颅窝池增大。,六、脉络丛囊肿 超声表现:妊娠10周后超声即可检出脉络丛囊肿。超声表现为脉络丛强回声内囊性无回声,囊壁薄,边缘光滑、整齐,多成圆形。囊肿可单发,也可多发;可单侧出现,也可双侧出现;可为单纯囊肿,也可为多房分隔囊肿。,结束语,超声检查被公认为是最方便、最有效的诊断手段,超声检查者对妊娠胎儿颅脑超声现象的认识有利于胎儿颅脑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准确、及时的发现胎儿颅脑畸形,对减少孕妇的心理创伤及经济负担是有益的,对优生优育,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有重要价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