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19303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9.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手卫生规范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海拉尔农垦总医院感染控制科,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MRSA、VRE、ESBLs、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卫生部办公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MDROs)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

2、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R-PA)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等,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实施目标性监测发现、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定植患者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对抗菌药物敏感

3、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MDRO的控制,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 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

4、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预防建议下列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防止MDR的滋长和繁衍:1.严格管理MDR感染患者(及带菌者),辟专室、专区进行隔离;2.由训练有素的专职医护人员对MDR感染者进行医疗护理,发现为带菌者时暂调离工作岗位;,3.检查每一病员前必须用消毒液洗净双手,并按需要更换口罩、白大衣或手套;4.每日严格进行病室的环境消毒;5.对医务人员进行“谨慎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再教育;,6.世界各地区进行统一操作规程的耐药菌及MDR监测;7.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必须有合

5、格医生的处方,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必须经指定医生复签后方可发药;8.感染病专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定期开会、讨论和合作。在医院或地区内将抗菌药物分期分批轮替使用,可能有助于敏感菌战胜MDR。,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一、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二、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氟喹诺酮类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三、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四、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监管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辖区内细菌耐药监测情况,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

6、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抗菌药物预警机制与干预措施,(一)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二)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三)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四)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

7、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为防控多重耐药菌,各科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应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药学、感染控制等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防治耐药菌任重而道远,手卫生规范和七步洗手法,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8、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一、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二、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三、

9、手卫生设施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2、外科手消毒设施洗手池设置在

10、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应配备清洁剂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手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并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11、,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以上2条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1、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2、外科手消毒方法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