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36542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知识一 消费及其类型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未来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人们 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2)物价的变动影响消费,收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2.消费的类型(1)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的消费、消费和 消费。(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分为 消费和 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 资料消费、资料消费和 资料消费。,钱货两清,贷款,租赁,有形商品,劳务,生存,发展,享受,3.消费结构(1)含义(2)变化的一般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 的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

2、庭 支出在家庭 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经济,收入,食品,总支出,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点提炼:1.消费心理面面观,2.做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拓展深化:1.关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量入”的“入”和“适度”的“度”都是指自己的收入水平,其中包括当前收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适度消费包括既不要超前消费也不要滞后消费。2.坚持理性消费,要做到“三避免”: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轻精神消费。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反对切合自己经济承受

3、能力的合理消费和贷款消费,而是反对大手大脚的浪费行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由我国资源短缺国情决定的,又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质,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行为。,【误区警示】误区1: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区分不清。评析: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都具有盲目性,但两者却有区别。从众心理是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便不由自主地加入,更多是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表现为“人有我有”,而攀比心理则具有强烈的主观动机,表现为“人有我有,人有我优”。误区2:扩大内需就是鼓励超前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求节制消费。评析: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时候都应倡导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符合的适度消费。误区3: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就是限制

4、消费。评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传统精神,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丢掉这种精神。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但不抑制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适度、合理消费。因此,提倡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是一致的,是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目前一些高中存在着“吃的看广告,穿的看牌子,玩的看流行”的现象。有些学生的消费超过了父母消费的总和,给家庭经济带来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一(9)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1)上述某些学生的消费行为属于哪种消费心理?(2)举例说明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3

5、)针对有些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请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阐明课题确立的意义。,【思路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性的高考模拟题。第(1)问盲目跟风消费,追逐名牌,属于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第(2)问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旨在检测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参考答案】(1)攀比心理。(2)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课题:中学生消费心理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意义:养成良好消费习惯,提升自身消费质量。矫正消费行为,合理引导生产发展。,【技巧点拨】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和要素 学生在平时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出

6、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真正熟知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即“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探索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某种实际情况、学生的主体性研究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高考体验,1.(2010四川高考)人们通常把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称为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离我们很近,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都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说明()消费行为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要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知识的理解,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

7、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题目材料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等都是一些消费行为,这些行为对我国低碳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正确。消费理念是错误的,不能超前消费。题干材料中的消费习惯是绿色消费,因此正确。是对低碳经济的错误理解,低碳经济会促使人们科学消费,不会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所以不正确。【答案】B,考点演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011武昌模拟)漫画中人们对住房的选择,反映了(),A.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B.人们的消费结构亟待改善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D.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主旨的解读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漫画通过排

8、队等候经济适用房的上班族与选择豪华商品房的人之间的对比,旨在表明收入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答案为D;A、B、C项与漫画主旨不符。,【答案】D,4.国家统计局2010年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创下年内新高。受目前国内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的影响,人们在购物时更加追求“价廉物美”。这种消费属于()A.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C.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D.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解析】人们在购物时更加追求“价廉物美”,表明人们更加务实,体现了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B项正确。【答案】B,5.当前中国城市出现了“房奴”群体。“房奴”是

9、指居民因贷款购房,每年要用40%以上的可支配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以至于在生命黄金时期中的20多年里,日常生活消费受到很大制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物价上涨使居民的购房消费能力下降B.购房时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C.贷款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D.购房消费可以采用贷款消费方式【解析】本题考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房奴”说明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在消费中树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观念。【答案】B,热点聚焦,汇率变动趋稳,居民消费提升,材料一 截至2010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3.97%,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4.00%。中国央行2010年第四季度例会称,明年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10、,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0年12月27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称,人民币汇改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央行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材料二2010年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十分耀眼的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包括:“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仍比较快。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5 78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1

11、3.3%,经营净收入增长7.5%,财产性收入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 814元,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6.3%,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6%,财产性收入增长15.6%,转移性收入增长13.8%。,问题一:什么是汇率,汇率与本国经济有何关系?汇率的变化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分析: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决定一国汇率根本走向的是该国的综合实力和经济增长速度。汇率的变化对进出口贸易有重大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会提高,出口减少;进口商品价格相对降低,有利于增加进口。我国

12、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进而导致就业和收入的减少。短期看国内民众能够以相同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外国商品,长期则不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会减少,而对外投资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则相反。,问题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有何重要意义?分析: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问题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哪些?分析:(1)国家采取系列调控措施,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

13、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直接原因。(3)消费结构得到升级,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名师讲坛,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技巧,【例】(2010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注:2009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365元。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8分),(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影响其消费实际增长率的变化。(2分)(2)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总体高于其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则相反

14、,原因之一在于城镇居民收入预期高于农村居民收入预期。(4分)(3)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一定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2分),(1)从学生的答案中可以看出,该生基本上掌握了图表题的做法,纵向和横向比较做的比较好。(2)该生的答案只是进行了现象的描述,而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规律,没有把握准内在联系。(3)答案缺乏理论观点的支撑,这反映出其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深入,同时要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图表类题目是近几年高考中每年必考的题型,图表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一般为:(1)看清图表标题:图表的标题往往表明了这一图表的主题。因此,看清了表头也就明确了这一图表的大体意思,进而明确

15、了答题的大体方向。(2)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看差别,即比较不同主体间的差异。纵向比较看变化,即比较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段上的差别。有的图表侧重于横向比较,有的侧重于纵向比较,而有的图表需要把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起来。,(3)认真解读注释:注释的目的就是要对上述的图表作进一步的说明。有的注释是对上述图表中的数据、专有名词等进行解释,有的是对用图表不便表达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4)对图表内容,既要描述现象,又要把握其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5)要全面、准确、规范地表述图表所包含的信息。所谓全面就是在对图表和注释中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时,要照顾到各个方面,力求不留死角。所谓准确就是指要在把握图表的主题的前提下,实事求是地反映图表的意思,不能添枝加叶,任意发挥。所谓规范就是指要用政治学科的术语对上述信息进行解读和表述,切忌土话、方言、白话等纯生活化的语言。,1.(原创题)下图是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走势图。这一走势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是(),A.部分企业的产能可能 出现相对过剩B.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C.促使企业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D.有利于增加我国企业的出口,【解析】本题考查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B、C、D不符合题意。【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