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实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理解与实施.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SY2.2-200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 管理体系 要求,理解与实施,1 范围,1.1总则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组织、相关方a)对外-提供信任b)对内-规范管理,1.2 应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组织、相关方删减的原则 a)仅限于第7章中7.1-7.6;b)不影响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的能力;c)不影响提供满足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d)不免除组织的责任。,2 规范性引用文件,Q/SY2.1200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供方(承包方)组织 顾客 本部分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活动、产品和服务”。,管理职责,
2、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模式图,间接增值,增值,4.QHSE管理体系,4.1 总要求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4.2.2 管理手册4.2.3 文件控制4.2.4 记录控制4.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1 总要求,组织应按本部分的要求建立QHSE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识别Q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b)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
3、;e)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组织应按本部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QHSE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环境因素管理、危害因素管理、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监控等管理的过程。,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 QHSE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承诺的方针、目标;b)管理手册;c)本部分要求需要形成文件的程序;d)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部分所要求的记录。注1:本标准出
4、现“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注2:不同组织的QHSE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a)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b)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c)人员的能力;d)相关方的要求。注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2 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组织根据其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目标而描述体系的管理文件,主要供组织内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提供客户以及第三方审核机构使用,集中表述组织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保证能力。组织应编制和保持管理手册,管理手册要求:a)QHSE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b)为QHSE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
5、引用;c)QHSE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QHSE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和适宜的;b)对文件定期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再次批准;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 记录控制,应建立并保
6、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保证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4.3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明确获取渠道、评审要求。组织保存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应是有效的,并应将其要求传达给有关的员工和相关方。,5.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5.2 以顾客、员工、社会为关注点5.3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5.4 策划 5.4.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 5.4.2 QHS
7、E管理体系策划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5.5.2 管理者代表 5.5.3 内部沟通5.6 管理评审,5.1 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其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证实其承诺:a)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要求的重要性;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制定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c)确保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的制定;d)进行管理评审;e)确保资源的获得;f)组织应建立和维护企业文化,以支持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5.2 以顾客、员工、社会为关注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员工、社会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员工、社
8、会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3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不能与上级组织的方针相违背;b)包括对满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保持预防措施有效的承诺;c)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的框架;d)在组织内及其他相关方得到沟通和理解;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定期评审。组织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应形成文件。,5.4 策划5.4.1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保持一致。,5.4.2
9、 QHSE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确保:a)对QHSE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目标和4.1的要求。b)在对QHSE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QHSE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 职责、权限与沟通5.5.1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5.5.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1名管理者代表,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QHSE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QHSE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需求;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员工、社会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
10、QHSE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 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并确保对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组织应确保各级员工都了解:a)沟通方式和为改进工作程序的建议渠道;b)组织的方针、目标及其自身在实现方针、目标中各自的作用和职责;c)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健康、安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已建立的预防、控制和削减措施及应急反应程序;d)紧急情况下的外部联系手段。组织应当明确对有关质量健康安全环境重要信息的评审要求。组织应确保员工参与和协商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应保持信息沟通的记录(见4.2.4)。,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
11、评审QHSE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对QHSE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的评价,包括对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的评价。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5.6.2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审核结果;b)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和意见;c)过程的绩效和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d)资源状况;e)重大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现状;f)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状况;g)以往管理评审结果的落实情况;h)可能影响QHSE管理体系的变更;i)改进的建议。,5.6.3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a)QHSE管理体系及
12、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方针及目标的修订或制定;c)与相关方要求有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 的改进;d)资源需求;e)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6.资源管理,6.1 资源的提供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6.3 设施及其完整性 6.3.1 基础设施 6.3.2 设施的完整性6.4 工作环境,6.1 资源的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实施、保持QHSE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通过持续满足顾客、员工、社会及相关方的要求。,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6.
13、2.2 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a)确定从事影响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活动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对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应进行评价,对关键岗位人员应定期评价;c)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d)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e)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目标;f)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6.3 设施及其完整性6.3.1 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达到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如安全消防设施、环保设施等);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支持性服务(如
14、运输或通讯、检测手段,各种预防、应急控制措施等)。,6.3.2 设施的完整性,组织应确保健康、安全、环境的关键设施的设计、建造、采购、操作、维护和检查,达到规定目标并符合规定的准则。对建设项目、设施购置及建造前应进行评价,以本质安全设计作为削减风险的最佳预防措施,保证设施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设施完好的程序应当考虑结构完整、过程控制、点火控制和保护、检测、关闭、应急反应和救生系统等有关要素。组织应当对设计与标准之间的偏差进行评审,找出偏差的原因并形成文件。,6.4 工作环境,组织应确定并提供符合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7.过程管理(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7.2 与顾客、员
15、工、社会有关的过程7.2.1 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确定,7.1 产品实现的策划,组织应策划和开发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所需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的策划应与QHSE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活动、产品或服务目标和要求;b)针对相应活动、产品或服务确定过程(项目)、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产品或服务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和服务接收准则;d)为实现过程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QHS
16、E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计划(相当于质量计划、健康安全环境例卷)。注2:组织也可将条款7.3的要求应用于活动、产品或服务实现过程的开发。,7.2 与顾客、员工、社会有关的过程7.2.1 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确定,a)顾客、员工、社会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 与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要求评审,组织应对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要求实施评审。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员工、社会作出提供
17、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产生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若顾客、员工、社会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受顾客、员工、社会要求前应对要求进行确认。若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注:在某些情况下,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7.2.3 外部沟
18、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外部沟通的有效安排。a)活动、产品或服务信息;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意见反馈,包括顾客、员工、社会的抱怨。,7.3 设计和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设计和开发阶段;b)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进行管 理,以确保有效地沟通和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应予以规定,形成文件
19、,保持记录。这些输入应包括:a)功能和性能要求;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控制要求;f)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
20、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
21、。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的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 采购和供方管理7.4.1 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7.4.2 采购信息,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b)人员资格的要求;c)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
22、沟通前,组织应确保所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7.4.4 供方(承包方)管理,组织应对供方提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要求,并要求供方保证其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与组织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要求一致。对于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应对供方提出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的管理要求。组织与供方之间应当有特定的关系文件,以便于相互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工作之前解决所有分歧,认可有关工作文件。组织应当:a)在确定供方的过程中应
23、当考虑供方的资质;b)要求工程供方编制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例卷,并进行审核、评价;c)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d)对实施的结果进行再评价,并作为下次选择的依据。,7.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获得表述活动、产品或服务特性的信息;b)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或HSE例卷);c)使用适宜的设备;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e)实施监视和测量;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24、。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活动、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前期评价和过程中的评价;e)记录的要求(见4.2.4);f)再确认。,应关注的过程的确认,无法对产品进行验证(或无法经济地对产品进行验证);仅在产品使用中才暴露产品的不足;不可重复的过程;具有高价值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产品。,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和服务。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
25、识别产品的状态。在生产和服务中健康、安全、环境控制所需的标识(标志)应当满足适用的法规要求或其他要求。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注1: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注2:标识中应明确产品标识、职业健康安全标识、环境标识。,7.5.4 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纳入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或其它相关方,并保持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5.5 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
26、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为确保结果有效,必要时,测量设备应: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防止可能使用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f)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
27、4.2.4)。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7.7 健康安全环境风险管理7.7.1 因素识别,组织应建立和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系统的确定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范围应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组织应鼓励各级员工参与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识别。,7.7.2 建立判别准则,组织应建立判断和识别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判别准则,并评价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未达到判别准则的要求时,组织应制定风险消减措施或修订判别准
28、则。判别准则的修订或放宽应经过评审并得到管理者的批准。组织应收集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规定(见4.3),以确定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注: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工业标准等。,7.7.3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价,a)风险评价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对已识别危害因素的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实施程序,考虑对人、环境、财产等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实施程序应包括:1)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和服务;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或服务;3)作业场所内的设施(无论是有组织还是由外部所提供的设施)4)本组织生产的产品及相关方提供的产品;组织应
29、确保在建立目标时,对这些评价的结果加以考虑。b)环境影响评价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对已识别环境因素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实施程序,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这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加以考虑。,7.7.4风险管理具体目标与指标,组织应当针对有关健康、安全、环境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建立适当、具体的目标和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应当根据组织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使科研整合实现的。组织应当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实用性。,7.7.5 制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a)制定风险消减措施 组织应选择和采取措
30、施来消减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影响。在制定风险消减措施是应当考虑:1)在任何时候都应强调预防措施;2)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和保证设施的完整性;3)应用从事故中总结的应急反应措施;4)控制和风险消减措施失败的可能性核对措施进一步完善的需要;5)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以保证风险消减措施有效和随后的工作要求得到实现;6)操作人员理解和掌握风险消减措施和工作要求。注1:风险消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控制事故(即限制其时间和范围)、降低事故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即减少其后果)等部分。注2:在任何情况下,组织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汇报、当强的科学技术知识,采取
31、一些措施将风险降到合理并尽可能低的水平。,7.7.5 制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b)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保证:1)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方案,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健康、安全、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以及确定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组织应将已确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案形成文件;2)对组织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以确定工作目标和指标、资源需求、工作进度、程序和工作指南;3)健康、安全、环境策划的输出应形成文件,组织应当针对新情况的需求和条件的变化定期对策划形成的文件进行评审和修订。,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控制危
32、害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并针对这些活动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建立的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运行情况,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b)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c)对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物中已标识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要求通报供方;d)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并降低风险,应对作业场所、过程、装置、运行程序等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7.7.7应急反应计划与响应,组织应保证:a)对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那些可预见的突发事件系统地进行评审、分析和记录;b)在设施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之前,就需要考虑突发事
33、 件的应急反应要求;c)建立、形成文件和完善对潜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计划,并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应急服务部门、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供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d)定期进行训练、演习和其它合适的方法来检查、完善应急反应计划,评价应急反应计划的效果;e)对应急反应所需要的设施定期评价和保养,使之处于完好状态;f)定期评审和修订应急计划,应对组织、员工的应急程序和相应措施进行评审,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应急计划进行修订。,7.7.8 变更管理,组织应当有计划地控制组织内人员、场所、过程、和程序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以免对健康、安全、环境的有害影响。组织对变更的控制应遵循的程序 a)对提议的变更及其
34、实施要明确并形成文件;b)对变更及其实施可能性导致的健康、安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和做出记录;c)对认可的变更及其实施程序形成文件;d)提议的变更应当经过授权部门的批准。所有变更都应在相应的文件中予以明确,并对各种变更做出相应的规定。注1:当新的操作或者更改操作会引起管理体系的变化,变更管理不再适宜,组织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计划。注2:可能造成健康、安全、环境影响的变更的例子在实施指南中说明。,8.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员工、社会满意 8.2.2 内部审核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35、 不合格品控制 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8.4 数据分析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8.5.2 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8.1 总则,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证实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b)确保Q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8.2 监视和测量8.2.1 顾客、员工、社会满意,作为对QHSE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关于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2.2 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策划
36、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QHSE管理体系是否: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部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c)有效地满足了组织的方针和目标;d)符合法律及法规要求。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2)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
37、结果的报告。(见8.5.2),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QHSE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符合性。,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
38、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2.5 健康安全环境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可能具有健康安全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包括:a)确定适用于组织所需的定性和定量测量;b)规定检测程序、测量地点和频次;c)主动的绩效测量和被动的绩效测量;d)定期评价对有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循情况;e)足够的数据记录和监视与测量结果;f)监视和测量结果与指标发生偏离时采取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8.3 不符合的控制 8.3.1 不合格品控制,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通过下列
39、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 或接收不合格品;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验证,以证实其符合要求。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 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 批准的让步的记录。,8.3.2 事故未遂事故管理,组织的各级机构应建立事故、未遂事故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包括其报告、调查、采访纠正措施或处理的过程 组织应明确向执法部门报告事故的程序。由于突发情况或QHSE管理体
40、系的缺陷所引起的事故,负责部门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应尽快开始,并考虑事故现场、人员和环境保护的需要。组织应明确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和责任,所采取的措施应与QHSE管理体系不符合情况时所采取纠正措施的工作程序相一致。事故调查所确定的责任与事故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程度相符合。所有的未遂事故、各级组织也应向有关部门报告、调查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所有事故、未遂事故都应被记录(见4.2.4)。注:事故、未遂事故统称为“事件”,“未遂事故”指未造成伤害、后果的事故。,8.4 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QSE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41、这些数据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以下有关方面的信息:a)顾客、员工、社会满意(见8.2.1);b)与活动、产品或服务要求的符合性(见7.2.1);c)过程和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供方(承包商)。,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组织应通过利用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方针和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评审不符合(包括相关方抱怨);b)确定不符合的原因;c)评价确保不符合再次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5.3 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