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接球技术.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84538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足球接球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足球接球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足球接球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足球接球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足球接球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足球接球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球接球技术.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接球技术,接球是指运动员运用身体的有效部位,将运行中的球有目的的接孔在所需位置上的动作方法。它是运动员获得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接控球能力能为球队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也是保证进攻技术顺畅的重要因素。接球按触球部位可分为脚部、腿部、胸部、腹部和头部接球几类。,一、脚内侧接球:脚内侧接球技术的特点是接球平稳,可靠性强,动作灵活多变,用途广泛。,动作方法:(1)接地滚球时,身体正对来球,判断来球的速度和方向,选好支撑脚位置,膝关节微屈。接球脚根据来球的状态相应提起,膝、踝关节旋外,脚趾稍翘,用脚内侧对准来球,触球刹那,接球部位做相应的引撤或变向接球动作,将球控制在所需要的位置上。(2)接反弹球时,接球

2、腿小腿应与地面形成一定的夹角,向下做压推东西时,膝要领先,小腿滞留在后面。(3)接空中球时,接球腿要屈膝提起,可根据需要采用引撤或切挡动作,并在球落地时随即将球控制住。,易犯错误:(1)接球腿膝、踝关节外展不够,影响触球角度,控球不稳。(2)接球引撤腿的时机和速度控制不好,缓冲效果差。(3)压推或拨转接球后,重心跟进慢,接、控动作脱节。(4)接球腿动作僵硬,直腿接球,难以接控。,二、脚背正面接球:脚背正面接球技术的特点是迎撤动作自如,关节自由度大,接球稳定,但变化较少,适于接下落球。,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判断来球路线和速度,支撑脚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提起,以脚背正面迎球,触球刹那,接球脚引

3、撤下放,膝、踝关节相应放松,以增强缓冲效果。用脚背正面向提前或体侧前接球时,接球脚脚跟稍提,触球刹那踝关节适度紧张,通过触球面角度的调整,控制出球方向。欲将球接至身后时,接球脚脚尖要勾翘,踝关节适度紧张,接球刹那引撤速度要快,身体随之转动,用脚背顺势将球引至身后。,易犯错误:(1)接球腿膝、踝关节紧张,动作僵硬,缓冲效果差。(2)引撤时机和速度掌握不好,控球不稳。(3)对球的判断不准,接球部位没对准来球,将球碰跑。,三、脚掌接球:脚掌接球技术的特点是动作简单,控球稳定可靠,适用于接迎面地滚球或反弹球。,动作方法:判断来球路线或落点,选好接球位置并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提起,脚尖微翘,使脚掌与地面

4、形成一定的仰角,球临近或落地刹那,接球腿有控制地下放,用脚前掌部位触压球的后中部,将球控在脚下。采用脚掌触球时,为便于完成下一动作,通常在脚掌触压球后连带一个拉引或推送动作,使球处在需要的位置上。若要将球接向身后,多才用拉引动作。欲将球控在体前或体侧可用推送的方法,做这些动作时重心要随之移动。,易犯错误:(1)抬脚的高度和角度控制不好,使球漏掉。(2)对球的落点判断不准或支撑脚站位不当,影响接球动作的完成。(3)接反弹球时,踏压时机掌握不好,使球漏掉。,四、胸部接球:胸部接球的特点是触球点高、面积宽接球稳定,适用于接胸部以上的高空球。,动作方法:(1)挺胸式接球,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高球。接球

5、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腿自然分开,膝微屈,两臂在体侧自然抬起,上体梢后仰与来球形成一定的角度。触球刹那,胸部主动挺送,使球触胸后向前上方弹起落于体前。(2)缩胸式接球用于接齐胸的平直球。缩胸接球与挺胸接球的动作差异在与触球刹那,靠迅速收腹、缩胸,缓冲来球力量,使球直接落于体前。胸部接球的触球点高,接球后球下落反弹。应此,做完胸部动作后,需及时跟进将球控在脚下。如果将球接向两侧时,身体在触球的刹那要向出球方向转动,带动球的变向。,易犯错误:(1)触球刹那,躲闪转体,接球动作不稳定。(2)收挺时机掌握不好,缓冲效果差。(3)挺胸接球时,上体仰角不合理,球的反弹角度不理想。,五、大腿接球:大腿接球技术特点是接触球部位面积大,且肌肉丰厚有弹性,动作简便易做,适用于接有一定弧度的降落高球。,动作方法:身体正对来球,选好支撑脚位置并稳固支撑,接球腿屈膝上抬,以大腿中前部对准来球。触球刹那,接球腿积极引撤下放,接球部位的肌肉保持功能性紧张,以对抗来球冲力,使球触腿后落于体前。接力量较小的来球,还可采用大腿垫接的方法。即接球腿屈膝上抬迎球接球,触球刹那,大腿相对稳定,接球部肌肉适度紧张,将球向上垫起。用这种方法接球,可在球落地前处理球,也可待球落地后将球控在脚下。,易犯错误:(1)接球腿引撤时机和速度掌握不好,缓冲效果差。(2)接球部位靠前或偏后,接球效果不理想。,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