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64428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砼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导论,丁抗生 建材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 商品混凝土杂志 名誉主编 水泥杂志 原主编,1.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如 今久已过时、严重失效,1.1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特点,1.1.1 水泥石到混凝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要求1.1.2 砂石集料对混凝土材性的作用评定,1.1.3胶凝材料主导或决定混凝土的材性1.1.4关注混凝土的实际生成历程,区别混凝土本身材性与产品质量的关联和异同,1.2 传统混凝土及其基本性能特点,1.2.1 四组分的传统混凝土1.2.2 传统混凝土是名副其实的水泥混凝土,其性能尽显水泥固有属性的本色1.2.3 水泥属性总是基本上既定的,1.2.4 传统

2、混凝土缺乏控调水泥性能的有效办法,局限了传统混凝土的性能追求1.2.5 传统混凝土实际上只能是低性能的塑性或半干硬性普通混凝土,1.3 传统混凝土的技术理论背景概况,1.3.1 对比水泥原料,混凝土原料长期处于附庸和落后状态1.3.2传统混凝土的材性研究尚未解决基本问题1.3.3 传统混凝土的工艺学研究也颇有限,偏重制品方面,基础方面则不足,1.4 传统混凝土的生产工艺技术长期处于十分简陋和落后的状态,1.4.1 工艺设备简陋和操作控制粗放的现实1.4.2 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及其功过和因果,1.5 对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的概略性分析评判,1.5.1 客观现实背景情况制约了传统混凝土生产控

3、制模式的内涵1.5.2 主观意向的消极影响亦成为渊薮 1.5.3 浅析作为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核心环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规程,1.5.3.1 实用主义的简单化做法泯灭了设计方法的科学性 1.5.3.2 诿以试验验证却亦未充分考虑试验结果的可信度等有关问题.,1.5.3.3 实际生产中对严格执行配合比设计和调控混凝土实时性能未能提供正确有效的办法,1.5.3.4 技术理论依托不足和方法论不当的既成事实成为模式就难以变革.传统混凝土的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对传统混凝土生产堪可实用,面对并非传统混凝土的新局面其实是不能妥善应对的.,1.5.4 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在施工方面也存在缺失,1.6 传统砼及

4、其生产控制模式正在成为历史,1.6.1 混凝土已突破传统走上现代化 1.6.2 传统混凝土生产控制模式也必然要被现代混凝土的新生产控制模式所取代,2.现代混凝土概论,2.1 现代混凝土已成为当前混凝土的汹涌潮流,几乎完全淘汰了传统混凝土,2.1.1 高效减水剂的发明与应用开启了混凝土走向现代化的新纪元2.1.1.1 发明和使用高效减水剂之前,混凝土材性的改善步骤蹒跚,2.1.1.2 高效减水剂强力干预水泥的初期水化进程,卓有成效地发挥出释水增流作用,彻底打破了捆绑混凝土早期工作性与后期强度性能的桎梏,为全方位提高混凝土性能奠定了基础,2.1.1.3 在此基础上,各种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雨后春笋般

5、涌现出来,各以其独特的效用,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改变,调节混凝土的早期乃至后期性能,2.1.1.4 同样在此基础上,各种混凝土掺合料也大张旗鼓地得到开发利用,掺合料与水泥共同组成胶凝材料,带来混凝土材质材性实质性的改变和增进.,2.1.1.5 掺合料和外加剂成为混凝土不可或缺的两大类别的组分,得以形成几乎能实现各种高性能追求的混凝土,使混凝土性能由一个线段扩充为一个拓展的空间,2.1.1.6 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继续发展,使混凝土性能的空间继续扩大延伸着,而传统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性能愈益显得低下,终将被完全淘汰,.2.2 现代混凝土的发展演化轨迹和赋予共名,2.2.1 现代混凝土发展演化的一些主要脉络,

6、实现强度追求的高强和超高强混凝土,实现耐久性追求的高耐久性混凝土和千年混凝土,实现工作性追求的泵送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着眼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更明确综合性能追求的高性能混凝土,适用于特定性能要求的其他特种混凝土,如喷射混凝土、海工混凝土、核工混凝土等,2.2.2这种混凝土的共性和共名,它们的性能都是依靠适当地运用相应地掺合料和外加剂才获得的;,它们都必须兼顾并行地满足对混凝土基本性能即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相应要求;,当然,它们也必须用现代化的工艺技术手段;来制作和应用,不容粗制滥造,根据这些共性,为方便言述,可赋予“现代混凝土”的共名,即定义:现代混凝土是以水泥

7、和矿物掺合料为胶凝物质基材,掺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良好满足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还可兼具其他要求的特定性能)的混凝土类复合材料,2.3 现代混凝土的技术理论进展简评,2.3.1 现代混凝土的材性研究突破了水泥化学的传统范畴,形成了有自己内涵的混凝土化学。,2.3.1.1 混凝土掺合料作用机理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混凝土掺合料有别于水泥的混合材,水泥化学对混合材的研究并不精深。混凝土掺合料的有关研究必须精神一步,虽必然与水泥水化有关连,却是混凝土化学的新范畴。,2.3.1.2 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进展更是创新领域。各种外加剂的作用和效果的机理都是对水泥和混凝土材性的新的认知,外加剂的研制和应用也

8、自可形成一个分支学科。,2.3.1.3 复合使用各种掺合料和外加剂,制出各种性能的混凝土,极大地丰富了对混凝土品种性能的认知,还促进了对混凝土性能(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机制更深入或更全面的理解。包括对一些原有理论和观念的重新审视和更新。,2.3.1.4 视野开阔、理念更新,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被混凝土研究工作所采用,对混凝土学科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别开生面、令入化境”。,2.3.2 现代混凝土的生产应用实践,已有突飞猛进地变化,达到当今科学工业技术的应有水平,正在酝酿着形成名符其实的混凝土工艺学。,2.3.2.1 以商品混凝土生产工艺所体现的现代混凝土生产方式已展现了混凝土工艺学的全新形象。,2.3.2.2 暴露和解决商品混凝土生产方式运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是在为混凝土工艺学的技术内涵增加积累,现在已达到能够为现代混凝土的生产控制技术模式提出一个轮廓设想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