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6590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新疆师范大学校级优先进展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总结本学科自2008年6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校级优先进展学科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及研究生处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坚持稳固而明确的建设理念不动摇,并采取扎实、积极的有效举措不断推进,获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现就2008-2009年度本学科的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制定总体理念,明确学科进展方向首先,我们明确要建设有独立品格与地位的“特色学科”,有特色才能有优势,有优势才能有生命力与竞争力。加强学科建设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要突出重点

2、。突出重点首先要突出优势与特色,由于优势与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因此,本学科在建设上坚持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社会进展的需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旗帜鲜明地加强自己独具优势与特色的学科的建设,从而能够自立于校内外学院与学科之林,能够长期健康地进展,也为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增添内涵与实力,为新师大的进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着坚持与发扬该学科已有的特色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这样的理念,通过多次分析与研讨,已经达成某种共识,那就是一在文学院建设“丝绸之路语言文学”为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理念与背景下,突出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主题,在“传承”与“创新”上积

3、极探索,精心建设,加1快进展O本学科在建设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与明晰的总体理念,并在整个建设实施过程中形成共识、予以贯彻。这一总体理念的形成与制定的根据首先是我国文化进展的大方向,其次是本学科的学术定位、强势与实力。因此该总体理念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事实证明,本学科的总体建设理念是科学的,也是实事求是的。因此,整个学科建设的进展与推进,从根本上说是总体理念正确指导的结果。其次,我们明确了本学科应当服务与支持整个自治区的民族教育、文化进展,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精神、观念与知识等,教育与影响全校不一致学科专业的学生,提高我校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内涵与境地。再次,我们认识到本学科能够作为新师

4、大的“民文平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为校内外有关人员提供交流、合作与进展的条件与便利,产生新的学术成果与学术增长点,提高我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整体实力与影响力。最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20082011年度科研规划”、“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支撑学科建设规划”、“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建设方案与“二级学科学位点负责人岗位职责”等学科建设与进展规划,确定了学科建设的要紧任务与建设目标,理清了学科建设进展思路,明确了本学科建设与进展的方向。接下来的思路是稳固进展本科专业,加快进展硕士专.业,努力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全面进展研

5、究机构、创新团队等,丰富与深化学科内涵,形成相互配合与支撑的学科体系。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有力保证,一年来本学科为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科研管理规定”、“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经费管理办法”、“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的职责”、“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学院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三、建设目标进展顺利1、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文学馆正式揭牌成立,为区内外热爱与献身少数民族文学

6、事业的创作者与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学习与提高的平台。同时,文学馆的建立,为本学科科研与教学营造了气氛与谐的专门场所,有利于科研与教学走向专业化。2、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气氛越来越浓,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论文档次在不断提高,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也有了质的飞跃。原定建设期内争取立项5-10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目标已经实现。仅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学科骨干教师成功申报了省部级以上课题达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3项,经费合计为77.3万元。3、编撰出版“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丛书”与“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丛书“,也是本学科在

7、建设期内拟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原定建设期内出版学术著作与教材10T5部,目前已出版各类著作10部。4、原定建设期内争取3-5项成果获国家或者省部级奖,目前已有三项成果获得自治区第八届社科一、二等奖。5、集中力量建设好“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网站”是本学科在建设期内拟完成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之一。以“xjmzwx”为域名注册开通的该网站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便于查询的特点。依托该网站拟完成的“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及其研究数据库”与“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多媒体教学软件资料库”建设进展顺利。6、原定建设期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篇以上,目前已发表9篇,其中权威核心2篇。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建设得到增强1、学

8、科带头人引领作用显著新疆师范大学优先进展学科一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是一门由维吾尔语言文学及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整合学术团队,汇合研究力量的重要学科群。本学科在著名学者阿扎提苏里坦教授与丹碧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专家教授,以牛汝极、拜斯尔阿布力米提、曼拜特尔地、孟克、宝音达、伊克巴尔、艾尼瓦尔塞买提、阿布都卡德尔扎拉里丁教授,与祖木来提、木克达斯米尔扎、陶布力格、巴图巴雅尔、玛丽亚姆副教授、巴特博士为代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的努力下,形成了维吾尔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维吾尔现当代文学研究、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史诗比较研究、维吾尔语言与文化研究、玛纳斯研究;史诗江格尔与卫拉特蒙

9、古文学及文献研究、卫拉特蒙古民俗文化研究、托忒文与卫拉特方言研究、新疆蒙古族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卫拉特蒙古历史与宗教文化研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均有重要的进展。本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各个子学科均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授担任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队在国内的有关学术团体中均担任了重要职位,三人担任着自治区文联与作协的主席、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对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起着引领作用。“中国江格尔研究学会”与“新疆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自1998年以来一直挂靠我校,本学科点的研究人员分别担任了学会的名誉会长、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与秘书长,在领导与协调全国江格尔研究工作与卫拉特

10、学研究方面发挥了中坚作用,显示了本学科的实力与影响力。2.学科梯队实力日益增强在队伍建设上,坚持德才并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在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进修与深造,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2009引进了1名教授(阿布都卡德尔扎拉里丁),选留了1名优秀研究生(努尔买买提.艾买尔),还有1名是海归博士。总体来看,这是一支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最前沿水平的高质量学科队伍,其成员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通过研究生(硕士、博士)教育的中坚力量。到目前已有骨干教师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1人,占教师总数的24机硕士11人,占教师总数的44%;硕士以上学历17人,占教师总数的6

11、8%;学士8人,占教师总数的32%o从职称结构看,具有教授职称教师教授10人,占教师总数的40%;副教授12人,占教师总数的48%;讲师3人,占教师总数的12%。从职称结构看,35至40之间4人,占教师总数的22%;36至45岁之间4人,占教师总数的22%;46至55岁之间8人,占教师总数的45%;56至65岁之间2人,占教师总数的ll%o他们已经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骨干力量。目前已经形成了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有明显改进,学术队伍整体实力日益增强,为学科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保证。3、整合教师的科研方向取得进步、研究团队的框架已经

12、基本形成学科建设要求研究队伍围绕某一方向形成长期的、集中的研究力量。由于多种原因本学科的教师原有的研究较为分散,还不能完全有效的形成合力。假如不能尽快整合研究力量,将不利于学科建设。为此,我们利用在2008年与2009年分别利用两次机会整合本学科的研究力量。其一,在2008至2009年,在多次充分论证基础上,制订了硕士点培养及建设方案,将本学科维蒙两个专业原有的的11个方向整合成4个研究方向及若干个具体的子方向,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明确了自己的研窕方向,初步整合了研究力量;其二,2008年利用本学科被自治区列入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的契机,积极建设创新团队,将原有的拟建设的博士点5个研究方向进一

13、步凝练成更具特色的3个方向。五、科研工作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力,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气氛越来越浓,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与论文档次在不断提高,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也有了质的飞跃。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本学科以维、蒙、柯、哈等诸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与历史文献研究为中心课题,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10项,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篇。同时,配合中心课题建设,本学科研究人员发表了大量有关论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围绕重点学科内容相应展开,获得了可喜成果。通过这一轮的学科建设与努力,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社会应用性已经得到明显提高,已经具有较为

14、强劲的文化辐射力与社会影响力。要紧的研究进展与突破表达在下列四个方面:1、在语言研究方面:民族古文字、文献整理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公开出版包含牛汝极教授的十字莲花,丹碧教授的蒙汉参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译编,拜斯尔教授的鄂尔库碑铭,孟克教授的卫拉特历史文献(浩巴岱文集第三卷),巴巴图巴雅尔副教授的清代土尔扈特与与硕特印章研究等5部著作.2、在民间文学研究面:围绕建立“新疆民间口头传统资料库”为重点,在新疆少数民族民间艺人现状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均带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包含拜斯尔教授的维吾尔马文化研究,宝音达教授的卫拉特蒙古

15、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关系研究,曼拜特教授的当代柯尔克孜史诗传承现状调查研究与当代柯尔克孜史诗传承现状调查,孟克教授的著名江格尔齐加朱乃与中国的当代承与学校教育与江格尔传承,巴特博士史诗江格尔现代传承研究等;出版曼拜特教授的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帕米尔现象与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研究等;3、在作家文学研究方面:对历代重要作家与作品专题,文学批判转型,各民族文学共性,文学流派,民族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开始编纂出版“新疆与中亚民族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取得初步成效。伊克巴尔博士申报的的20世纪维吾尔文学批判现代转型研究获准国家级课题立项,孟克教授的浩巴岱文集(五卷本、450万字)由民族

16、出版社出版发行。4、在教材建设与服务基础教育方面:拜斯尔教授作为第一作者的身份编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文教材”(1-6册)并以主编的身份编著维吾尔语文教材(8年级上册),从而为自治区基础教育维语文教材建设做出了特殊奉献。2008-2009年度本学科科研成果统计1.科研成果项目类序J-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来源项目经费起止年月1维吾尔马文化研究拜斯尔国家社科基金西部xir11万元2008-20102新疆稳固政策研究牛汝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THi口10万元2009-2011320世纪维吾尔文学批判现代转型研究伊克巴尔国家社科项目10万元2009-20114卫拉特蒙古传统文化与现当代文

17、学关系研究宝音达国家社科项目10万元2009-20115史诗江格尔现代传承研究一一新疆江格尔传承地的实地考察巴特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0万元2009-20116当代柯尔克孜史诗传承现状调查研究曼拜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万元2008-20107当代柯尔克孜史诗传承现状调查曼拜特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万元2008-20108中国柯尔克孜族曼拜特自治区政协(横向)10万元2009-20119著名江格尔齐加朱乃与中国江格尔的当代承孟克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万元2009-201110学校教育与江格尔传孟克承教育部人文社科项7万元目2009-2011论文类序号成果名称作者发表单位发表时间是否标注基

18、地茗球1中与共建与认同重构牛汝极西北民族研究(核心)2008年第4期2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资源加快进展新疆文牛汝极新疆社会科学(核心)2009年第1期3中国与中亚景教研究新信息与新成果牛汝极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4跨文化视角:龟兹历史与人类文明牛汝极西域研究(核心)2009年第3期5帕米尔柯尔克孜约隆歌曼拜特吐尔地民族文学研究(权威核2009年第1期6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田野关系三个维度之分巴特民俗研究(核心)2009年第3期7从史诗江格尔的婚姻形式看蒙古族史巴特内蒙古社会科学(核心)2009年第3期8(格斯尔中变驴故事的来源努恩吉雅民族文学研究(权威核2008年第4期9蒙古语卫拉特方言的土语划

19、分问题陶布力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著作类序号著作名称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是否标注基地名称1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的帕米尔现象曼拜特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22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化研究曼拜特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蒙汉参照托忒文字卫拉特蒙古历史文献丹碧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4十字莲花牛汝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中国西北边疆第牛汝极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6浩巴岱文集(五卷本、450万字)孟克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3是7清代土尔扈特与与硕特印章研究巴巴图巴雅尔(排名第二)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8“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维吾尔语文教材”(1-6拜斯尔(第一编者)新疆教育

20、出版社2009.69维吾尔语文教材(8年级上册)拜斯尔主编新疆教育出版社2009.610鄂尔诺碑铭(译著)拜斯尔民族出版社2009.3是2.科研奖励序号成果名称成果作者类别(等级)时间本人排名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阿扎提苏里坦自治区第八届社科奖一等2009.52新疆民族文学研究阿扎提苏里坦自治区第八届社科奖二等2009.51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研究丹碧自治区第八届社科奖二等2009.51六、学术交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而且能够提高学术影响。为此,本学科一直重视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我们提出建设期内每年至

21、少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的计划。2008年7月以来,本学科举办学术会议2次,并举办文学馆揭牌仪式,有10人次赴内地参加6个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有4人2次赴国内外进行学术考察与访问,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接待来访参观文学馆的区内外人士5次300多人。有5人次做学术报告。1、“卫拉特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1日在人文学院会议室召开。来自乌鲁木齐、巴州、伊犁、塔城等地区的近3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新疆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科研规划展开讨论,交流经验,达成众多共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了凡响。2、以“抢救保护民间艺人、继承

22、弘扬优秀文化”为主题的“新疆卫拉特蒙古民间艺人专家座谈会暨首届新疆卫拉特蒙古民间艺人展演会”于2009年2月9日在新疆师范大学成功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原自治区政协主席、著名作家巴岱,自治区人大副主任乔吉甫、原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吐尔巴雅尔、原自治区政协副主任赛尔杰等同志与来自全区农牧区、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党政机关、企业、学校、事业单位的一百六十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民间艺人与研究生参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自治区文联副主席、新疆师范大学丹碧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3、2009年7月2日举办文学馆揭牌仪式。通过揭牌仪式,把本学科放到全国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展

23、示,让区内外的同行专家、学者熟悉到了师大及文学院,扩大了本学科的影响。同时,为今后的合作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关于我们今后开展学科建设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4、为了筹建好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文学馆”,我校校长、自治区作协主席阿扎提.苏里坦教授一行三人于20008年11月IOTl日前往位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陪同参观的有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新疆卫拉特蒙古研究学会会长孟克教授、维吾尔族著名作家穆罕默德巴格拉西等。5、本学科拜斯尔教授一行4人于2008年11月19-24日赴北京参加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突厥语大词典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上

24、宣读论文。6、本学科宝音达教授于2008年11月29-30日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与浩特市参加“改革开放30年蒙古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两个会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7、本学科拜斯尔教授于2009年1月10-12日赴北京参加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著名作家与翻译家艾克拜尔吾拉木创作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8、本学科丹碧、宝音达、布力格一行3人于2009年7月15-20日赴呼伦贝尔参加“第七届全国卫拉特蒙古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将在大会上宣读论文。9、本学科孟克教授于2009年7月27-31日赴昆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

25、十六届大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10、有5人次做学术报告。通过学术交流活动,拓展了有关老师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术素养,也由此提高了本学科的学术知名度。七、学位点建设、研究生培养管理情况1、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认真准备申博的各项材料,使本学科点成为我校首批申博支撑学科之一。2、通过几年的努力,本学科点逐步从摸索性的经验管理过渡到规章制度管理,不断完善现有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及时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制定、出台新的规定、办法,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日渐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了研究生教育的健康进行。3、本学科研究生培养,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做到了: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相结合

26、;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开放式、研讨式、争鸣式教学,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素养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了面对未来不断进展变化的时代挑战,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素养。许多大型学术会议、学术考察活动、课题的进行,都有研究生参加,学生在校期间人均参加过一次以上学术会议,有的参会论文还获得重视与高度评价,扩大了我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本学科点在研究生培养上具有“体系完整、培养规范、习惯社会”的特点。4、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5、2008年一2009年间在校研究生发表论文13篇。1)多那吐娅(08级蒙语专业):“突厥语大辞典中的某些蒙古语

27、词的比较研究”、语言与翻译2009年2期;2)多那吐娅(08级蒙语专业):探蒙古秘史中的“ayihaglajuhu”、“urug”两个词、语言与翻译2008年4期;3)牧仁(07级蒙语专业):“卫拉特蒙古古籍研究略谈“、语言与翻译2009年1期;4)吴晓荣(07级蒙语专业):浅谈史诗“江格尔”人物描写之象征意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论文集2009年;5)吴都(07级蒙语专业):略谈蒙古族春节习俗、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论文集2009年;6)相格(07级蒙语专业):卫拉特蒙古族天葬的文化内涵生态意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论文集2009年;7)王英雄(07级蒙语专业):浅析蒙古族酒文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论文集2

28、009年;8)阿卜力米提阿卜杜热合曼:(07级维语专业):探究中的买买提巴格拉西、塔里木2009年1期;9)阿卜力米提阿卜杜热合曼:(07级维语专业):买买提巴格拉西的创作方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1期;10)阿卜力米提阿卜杜热合曼:(07级维语专业):关于肉孜萨依提诗歌、塔里木2009年4期;11)阿卜力米提阿卜杜热合曼:(07级维语专业):关于维吾尔族的头巾、美拉斯2009年5期;12)沙来买提(07级维语专业):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新疆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2期;13)阿米娜艾合买提(07级维语专业):试论玉苏普哈斯阿吉甫的婚姻观念及其现实意义、新疆社科论坛2009年2期。八、平台

29、建设1、建成了全国唯一一所新疆少数民族文学馆,为区内外热爱与献身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创作者与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学习与提高到平台。它是一个具有研究与教学辐射力的文学学术基地,具有资料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学术研讨与会议中心等多项功能。3、构建虚拟研究机构。构建虚拟研究机构能够为教师对外交流提供平台。教师的学术交流需要一个平台,为鼓励教师对外交流,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目前本学科根据实际情况,依托文学院设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卫拉特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为本学科教师开展全方位科学研究构建了广阔的平台,今后,本学科还将继续争取获得学校的支持,增加研究中心与研究所的设立,为横向课题

30、的获得与学科建设提供服务。九、经费使用情况1、由依克巴尔博士拟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20世纪维吾尔文学批判史研究,资助到位经费0.7万元;2、由宝音达教授拟独立完成的学术专著文化视野与卫拉特蒙古当代文学,资助到位经费0.7万元;3、由曼拜特教授拟独立主持承担完成的课题柯尔克孜族史诗传承现状调查研究,资助到位经费1万元;4、由孟克、拜斯尔教授拟主持承担完成的学科点基础平台项目学科点网站建设及新疆民族文学研究数据库,资助到位经费3万元;5、由孟克、曼拜特、丹碧教授拟主持承担完成的学科点课题江格尔、玛纳斯、格斯尔三大史诗说唱文本辑录,资助到位经费1.8万元;6、由孟克、曼拜特教授拟主持承担完成的学科点课

31、题新疆多民族民间文学民俗文化资料数据库,资助到位经费2.1万元;7、由丹碧教授拟主持完成的著作新疆多民族文献卷,资助到位经费1万元;8、由巴特巴雅尔副教授你主持完成的课题卫拉特蒙古长调歌声像文本,资助到位经费1万元;9、购置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各一台;购置会议桌、接待椅各一张,办公椅15把;经费合计为11470元;10、用于“文学馆”的装修布展等用去22万元;11、编辑刊印简报、网站保护,日常办公等用去开支合计约1万元。以上几项合计354470元。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建设思路本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本学科的建设还是存

32、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如,在学科内部的管理上,监督机制与日常管理力度还显不够。学科带头人、学科秘书、与学科内部成员之间的职能与关系还须加强,集体协商与学科内部的共识性、研究生培养进入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通过前期学科建设的过程,我们既获得了成绩,也积存了经验,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学科建设的所需要的筹划、组织、落实、检查等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尽管本学科的教师科研能力较强、未来进展潜力大,但到目前学科内部的力量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各项子课题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部分教师、特别是研究生的力量还没有围绕学科的中心目标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还将进一步

33、有效地整合学科的研究力量,凝练研究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科的创新能力。今后的建设思路1、继续推进“学术团队与科研精品建设工程”,发挥科研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重点培养学科现有学科带头人与重点引进高水平的海归博士与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的方式,通过3-5年的时间使本学科涌现出几位在国内有相当程度影响力的、高科研成果比较集中的学科带头人。2、当前申报课题较难,特别是省级以上的课题,因此,课题的申报,要学院及学科的大环境与个人的小环境结合起来,个人要注意一步一个脚印,有一定科研基础再申报高层次的课题。为了提高中标率,要几方面协调,多参加学术交流,多与同行的专家进行交流,有利于沟通与熟悉;可外出

34、进修学习,熟悉本学科最新的进展与动态;可与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与协作,通过团队联合申报高层次课题。3、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与目标,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科与专业特色,制定自己的科研规划、进修(理论与实践)计划与进展方向。4、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通过这项政策将极大地调动教师从事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科队伍与学术队伍的进展与壮大。5、特邀若干名在国内外知名的教授担任本学科的兼职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学,指导我们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并指导研究生,通过名师的指导充实本学科研究队伍的实力有重要的作用。6、今后,本学科还将继续争取获得学校的支持,增加研究中心与研究所的设立,为横向课题的获得与学科建设提供服务。综上所述,本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全校上下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与理念越来越清晰,举办的决心与支持的力度都在不断加大,这些都是本学科进展的良好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全体同仁的积极努力,才会有现在的良好局面。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是学校支持、全院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只是初步的进展,与校内领先的学科相比,与国内外发达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相比,我们的差距不仅是明显的,也是全方位的。因此只能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局,向前看,依然任重而道远。执笔人:孟克2009年12月1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