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872386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氧化碳中毒救治方法及要点一氧化碳在含碳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主要的人为来源有:矿井采掘爆破、炼钢、烧窑、铸造以及有关化学工业的合成、煤气管道泄漏、机动车排出的尾气、去漆剂、供暖设备等。【毒理】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很强(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30270倍),所以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使组织发生缺氧,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碳氧血红蛋白比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慢,故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持久性毒害作用。如吸入的一氧化碳浓度较高,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使呼吸受到抑制。另外,一氧化碳也能与肌内的肌红蛋白

2、及某些酶结合。一氧化碳一般经呼吸道以原型排出,极少氧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非蓄积性毒物,一般轻度的急性中毒,不会造成靶器官的组织病变,但中毒时间较长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充血、脑水肿、形成血栓、皮质或基底节的局灶性软化或坏死等。【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其中毒程度取决于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缺氧越严重,中毒症状越重。1 .轻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眼球转动不灵,视力下降,头痛、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悸、颈部压迫及搏动感、四肢无力,有短暂的晕厥,离开中毒环境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可以很快消失。2 .中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为30%40%)上述症状加重,口唇

3、、指甲、皮肤以及黏膜呈樱桃红色,出现震颤、虚脱、昏迷,此时如抢救及时,可使患者苏醒。3 .重度中毒(碳氧血红蛋白为50%以上)多因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所致,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突然昏倒、惊厥或昏迷,常并发肺水肿、脑水肿、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呼吸中枢麻痹可于短时间内死亡。对于昏迷时间过长者,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治疗要点】4 .急救措施(1)尽快离开有毒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2)吸入IO0%的氧气,直到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降到危险水平以下,如果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20%,可重复使用氧气。(3)若呼吸抑制,吸氧(IO0%)、做人工呼吸,立即肌内注射呼吸兴奋药,直到呼吸恢复正常。5

4、.抗毒治疗(1)给纯氧吸入。(2)对重症昏迷和呼吸麻痹患者用压力为202kPa的氧吸入或放入高压氧舱内治疗,以加速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但不应超过5ho(3)输血、换血可迅速增加氧合血红蛋白,改善组织缺氧。(4)重度中毒患者昏迷时间过长,但血压稳定者,可考虑放血充氧输入,充氧后的血液输入人体,迅速使红细胞中一氧化碳解离,使细胞含氧量提高,但要注意血液污染,氧气压力不可过高,有溶血不能使用。(5)用3%过氧化氢15ml加入IOonII血内,轻摇混匀做静脉注射。(6)昏迷时间较长患者,吸氧不能减轻症状,有呼吸或循环衰竭等的危重患者,可施行人工冬眠及降温疗法,使患者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有助于组织对缺氧

5、的耐受。但低温会增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应慎用。(7)对于昏迷不深的患者可用0.1%的普鲁卡因500ml作静脉滴注(24h滴完),可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脑部血循环,ld,用57d,用前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8)阿托品可对抗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脑血管痉挛。阿托品L5mg加入20%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静脉注射。(9)细胞色素C对细胞内氧化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细胞色素C1520mg,加入20%葡萄糖注射液20ml内,缓慢静脉注射,812h后,可重复给药,用前做皮试。6 .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1)有呼吸障碍者用呼吸兴奋药,必要时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或人工呼吸。(2)如果血压下降,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3)有神经系统继发症可选用泼尼松等;如有震颤麻痹,选用东葭着碱、苯海索(安坦)、左旋多巴等以及针灸治疗。(4)维持正常体温与血压。(5)减轻组织反应,防止脑水肿发生,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也可肌内注射吠塞米。泼尼松龙lmgkg,静脉或肌内注射,可治疗脑水肿。(6)能量合剂以三磷腺昔2040mg,辅酶A50U,胰岛素4U,用25%葡萄糖注射液40ml稀释,缓慢静脉注射。(7)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