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寡人之于国也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被尊为儒家的第二号圣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千秋亚圣孟子,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
2、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不扰民、与民同乐,3 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4 反对不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是先
3、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乱世的哲思,诵读课文感知内容,粟()曳()直()数()罟()洿()鳖()胜()丧()衣()豚()彘()畜()庠()悌()王()莩(),s y zh c g w bi shng sng y tn zh x xing t wng pio,一读:注意正音并把握节奏,二读:结合
4、注解朗读,了解文意,2、词义,察()政()民()加()请()喻()兵()既()接()曳()或()违()时()直()耳()是()走()数()罟()洿()养()憾()豚()彘()畜()失()时()夺()谨()教()申()悌()义()负()戴()检()饿殍()发()非()岁()罪()斯()至()无如(),考察 执政者 百姓 更请让我 打比喻 兵器 已经交锋 拖着 有的人 耽误 季节 只是 罢了 这 逃跑 密 网 深 供养 遗憾 小猪 猪 畜养 错过 时机 错过 谨慎 教化 反复陈述 敬爱兄长 道理 背东西顶东西 制止 饿死的人 开仓放粮 不是 年成 归罪那么 归顺 没有像,3、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
5、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直不百步耳。,无通“勿”或“毋”,不要颁通“斑”,花白涂通“途”,道路直通“只”只是、不过,河内凶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王无罪岁,4、古今异义,古义:黄河 今义:河流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残,不吉祥的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古义:年成,收成 今义:年(龄),5、一词多义,数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 密、细密 几、若干 命运、命数Shu 屡次 数目、数量Sh 计算,发百发百中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野芳发而幽香发其志
6、士之悲哉,发射征发、派遣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开放发出、抒发,告诉,使人知道明白、知道比喻通“愉”,愉快,(1)兵刃既接(2)兵者,国之大事(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4)可汗大点兵,兵器、武器军事、战争军队士兵,(1)徐而察之(2)察邻国之政(3)察臣孝廉(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观察、仔细看考察考察后推荐明智、精明,胜驴不胜怒,蹄之 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日出江花红胜火予观夫巴陵胜状,承受尽胜利超过宏伟的,优美的,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移其粟于河内,介词,比介词,对介词,在介词,和、跟介词,到,之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王道之始也申之以
7、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衬音助词,的代词,代百姓;助词,的助词,衬音,以请以战喻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用介词,按照介词,把,然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 然而不王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这样.的样子 但是、却正确的、认为.正确,6、词类活用,填然鼓之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树之以桑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则移其民于河东,名作动:打鼓,击鼓进军名作动:穿名作动:为王、称王名作动:归罪、归咎名作动:种树动作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为动用法,为办丧事形作动:认真从事动使动:使迁移,7、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王道之始也
8、5、申之以孝悌之义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未之有也9、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10、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判断句 状语后置宾语前置未有之也)固定句(“只不过罢了”“这也是.啊”)(“有的人有的人”),(这与有什么不呢),8、句子翻译,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察看邻国的当
9、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 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前来归顺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
10、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写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感到困惑,朗读第一段思考:,探究讨论: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管子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害生产力。这就造成了人口的减少,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话,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便于启发对方。,阅读二至四段与思
11、考:,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比喻,这部分写什么内容?采用何种方式说理?,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用意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比喻缺点或错误并无本质区别(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概括这三段阐述的内容。,阅读五至七段与思考:,阐述使“民加多”的措施,即“仁政”具体内容,五六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排比,给人一种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仁政,王道之始,不违农时(农),保护鱼类(渔),按时砍伐(林),王道之成,鼓励养蚕(纺),繁兴六畜(牧),生产粮食(农),兴办教育
12、,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养生丧死无憾,养民,教民,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阐述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孟子提出了那些措施?从哪两个角度提出?,黎民不饥不寒,颁白者不负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下层百姓),一方面揭示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反驳)。,第7段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目的何在?,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爱民”保民无衣食之忧,教民以儒家之道。包括发展生产、制民之产、教化百姓、抛弃虐政。,王无罪岁,孟子认为“使民加多”的正确态度应怎样?,斯天下之民至焉,提出问题:“
13、民不加多”的疑问,分析问题:“民不加多”的原因,解决问题:使“民加多”的措施。,归纳课文整体结构,寡人之于国也,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14、非我也,兵也”。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 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写作特色,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讨 论,孟子名言选译,课外积累,(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7)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1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12)民事不可缓也。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1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