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89283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归园田居其三获奖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陶渊明的诗歌中田园诗是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同时,诗人还写了一些诗来寄托

2、诗人的社会理想,对黑暗的现实具有批判意义。与田园诗相比较,这类诗更富于政治性和现实性。陶渊明的辞赋散文,数量不多,但思想、艺术上都有独特的成就。像桃花源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直到今天仍是传诵的名作。,作品介绍,读出音韵美,一、读准语音、停顿。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荒秽(hu)荷(h)锄 道狭(xi)草木长(zhn),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3、。,早起到地里锄野草,,晚上伴着月色带着锄头回家。,草长树茂使道路变狭窄,,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好。,读出诗意美(一),诗,译文,读出诗意美(二),从第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隐含的信息?地点、事件,诗人不善管理田地第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勤劳。因为干了一整天。第三句中的“道”指什么?为何才提起?指的是回去的路。其实来回是一条路,此时才提起是为了引出“夕露沾我衣”一句。,读出画面美,1、试描绘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我在清晨早早地起身,赶到田里清除杂草。不善农活的我干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我扛着锄头,在明月的陪伴下回

4、家。2、描绘出“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画面。,读出意境美,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读出情感美,为什么“衣沾不足惜”?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5、重点赏析,赏析“但使愿无违”一句。“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问题探究,(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

6、处。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课堂检测,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泌阳实验中学王子语文工作室 欢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