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0994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6.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第十讲讲义.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史第十讲,训诂体式(二),1,三、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是相对于随文释义的注疏说的。释语义的专著与随文释义的注疏之区别:1)随文释义的注疏所释的义被局限在某种语言环境中,是某一词语在某一书或某一句中的意义,它和这个词语在别的书或别的句中的含义不一定相同。2)通释语义的专著所释的义并不局限于某一书,更不局限于某一句中的含义,而是某一词语常用的、基本的或全部的含义。,2,通释语义的专著的分类,1、通释语义专著的分类:1)单解语义2)音义兼注3)形音义合解。2、单解语义专著的分类:1)总释群书语义2)只释一书语义3)解释部分词语4)解释方言5)解释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3、音义兼注专著

2、分类:1)单注一书的音义2)注释群书的音义。4、形音义合解专著的分类:1)每解一字,都说形、音、义2)不逐字全解形、音、义,3,(一)单解语义的专著,1、尔雅(1)尔雅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尔,迩也,近的意思。雅,正也。尔雅,近于雅正,即用通行的“雅正之言”解释典籍中的古语、方言和俗语。成书年代及作者三说:1)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所作;2)春秋战国之际,孔子弟子所作;3)秦汉间学诗者纂集,汉初问世。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qin为文学的尔雅注。,4,(2)尔雅的内容及体例,1)内容:尔雅释古今异言,方俗殊

3、语以及各种名物。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这些条目按类别分为现存十九篇: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5,尔雅的内容及体例,6,尔雅的内容,释诂释言释训释亲:解释亲属关系的名称释宫:解释各种建筑物的名称释器:解释生活器物的名称释乐:解释乐器的名称释天:解释天文、气象、祭祀、狩猎的名称释地释丘,7,解释一般字义、词义,解释地理名词,尔雅的内容,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8,解释地理名词,解释植物名称,解释动物名称,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4、)体例:分类释词。,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21,(3)尔雅的价值,22,(3)尔雅的价值,23,尔雅释天:“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丘:“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24,(4)尔雅的缺陷,1)尔雅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目的为释经)2)尔雅在分类方面也有些不科学的地方。(释宫把道路、桥梁包括进去了,把某些木本植物当草类)3)尔雅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尔雅释诂:“台、朕、赉、畀、卜、阳,予也。”尔

5、雅释诂:“治、肆、古,故也。肆、故,今也。”尔雅释水:“水注川曰溪,注溪曰谷,注谷曰沟,注沟曰浍kui,注浍曰渎d。”,25,尔雅类专著,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注本是晋代郭璞的尔雅注。十三经注疏中的尔雅注疏采用的是郭璞的尔雅注和北宋邢昺的尔雅疏。清人研究尔雅的著作中最著名的是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郝懿行尔雅义疏是众多疏解尔雅的著作中最为详赡、极便初学的一种。今人注有徐朝华的尔雅今注,文字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并附有笔画索引,最利于翻检、学习。,26,广雅,三国魏张揖撰广雅,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因为尔雅以解释五经的训诂名物为主,所收集的训诂还不够完备,而由西

6、汉初到三国,已经400多年,由于生产和文化的进步,语言和文字都有了新的发展,不见于尔雅的新词、新义、新字日益增多,所以社会需要新的语言文字著作。,广雅释言“徇,营也。”徇名(舍身以求名);徇利(不惜身以求利);徇命(捐躯)广雅释言“韪,是也。”广雅释言“购,偿也。”广雅释言“将,扶也。”,27,2、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念孙广稽典籍,校订广雅讹误,为每字词的义训提供充足可信的依据,并多有创见,集训诂学之大成。提出了“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因声以见义”等训诂原则和方法,解决了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释诂:“胡,大也。”疏证:胡者,逸周书谥法解云:“胡,大也。”僖二十二年左传:“虽及胡耇

7、gu。”杜预注云:“胡耇,元老之称。”说文:“湖,大陂也。”尔雅:“壶枣。”郭璞注云:“今江东呼枣大而锐上者为壶。”方言:“蜂大而蜜者,燕赵之间谓之壶蜂。”义并与胡同。贾子容经篇云:“祜h,大福也。”祜与胡亦声近义同。,28,3、经籍纂诂,清阮元撰,是一部大型的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字(词)典,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史子集和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注释。按平水韵 106 韵编排,全书106卷。引证有误。,29,30,31,32,4、故训汇纂宗福邦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文献中故训资料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经籍籑诂的继承和发

8、展。5、转语 清戴震著。转语的科学价值,在于对声转原理的探索。转语:指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转变的词。,33,6、文始,章炳麟撰。这是一部探索汉语语源的著作。探索语源的方法如下:(1)把说文所载的独体字叫“初文”,准独体字叫“准初文”,两者共510字。全书共分437条,一一按照字的声韵,分析其变易、孳乳的条理。(2)以上古语音研究为基础,先定古韵为23部,并作“成韵图”,以阐明对转、旁转的道理;又定古声母为21纽,然后把初文、准初文分为九类,用声音把意义串联起来,以推求汉字、汉语变易孳乳的由来。(3)提出“立语根”、“建词族”、“列词序”三种法式,使语源研究显得有条理。,34,7、语助助

9、字辨略经传释辞词诠,虚词在古代称为“词”、“辞”、“语助”、“语辞”、“虚字”。语助:元卢以纬撰。是最早专门解释虚词的著作。助字辨略:清刘淇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虚词专著。全书共收虚词四百七十六个。,35,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撰。是一部系统研究西汉以前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共收虚字160个。它征引材料丰富,解释虚词精当;某些方面超过了助字辨略。,释词卷八:何则,“何也”也。墨子尚贤篇曰:“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损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巳此故也。何则?皆以明小物而不明大物也”。荀子宥坐篇曰:“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释词卷三:惟,独也,常语也。或作“唯

10、”、“维”。家大人曰:亦作“虽”。,36,词诠,杨树达著。收录虚词530个。释义“首别其词类,次说明其义训”,是我国最早把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法学结合起来对虚词进行解释的专著。,37,8、方言,西汉扬雄撰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保存汉语发展史、汉语方言史、汉语词汇史、汉语音韵史的丰富资料。被称之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先代使者调查方言所得到的“绝代语”的释义,就是古代语言的解释。“别国方言”:是就地域而言,即当时各地方言。东晋郭璞方言注,戴震方言疏证,周祖谟方言校笺。杭世骏续方言。,方言卷一:“怃、(忄奄)、怜、牟:爱也。韩郑曰怃;晋卫曰(忄奄);汝颍之

11、间曰怜;宋鲁之间曰牟,或曰怜。怜,通语也。”方言卷一:“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38,39,40,41,(二)音义兼注的专著,1、经典释文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唐陆德明撰,30卷: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

12、诸家训诂。,42,43,44,2、群经音辨,宋贾昌朝撰。是一部专门辨析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也是有宋一代重要的小学文献,它分类辨析了古汉语中1100多组同形异音异义词,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辨析音变构词类别义异读的典范性著作。,45,3、玄应音义、慧琳音义,佛经音义:解释佛教典籍中难读难解的字音、字义专书的通称。玄应音义:一切经音义,又称众经音义,唐玄应著。25卷。该书注释大、小乘的经、律、论458部,为现存最早的佛教音义的著作。经、律、论就是三藏。,慧琳音义:一切经音义,唐慧琳著。100卷。在玄应音义 基础上,内容增多,注释加详,所引古音韵典籍更为广泛。,46,47

13、,(三)形音义结合的专著,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正文以小篆为主,收入9353字,还有古文、籀文等异体重文1163字。是一部形音义结合的训诂专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性。,48,49,50,51,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说文解字叙:“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籀书,又称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52,说文解字的价值,(1)不仅说解形、音、义,而且创立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辑体例。1)把所收字按字形结构分为540部,每部各建一个部首。2)540部之间“据形系联”,

14、秩然有序。3)各部之内,列字之次第,以义相连,先名后事。(2)解析字形结构,在每一字下,用不同的说解揭示其造字方法。发展六书之说,阐明六书要旨。,53,(3)说解文字,先释其义,次解其形,然后注明读音,或就形以说义,或因声以求义,把文字、声韵、训诂融为一体。(4)说文解字引证群书,保存异说。1)说文引证的书以五经为主,且都是古文家的经传。2)说文还引证多家通人之说。3)说文的说解以古文家说为主,但也往往也采用别家的异说。,54,吃说文:“吃,言蹇难也。”羊狠狼贪史记项羽本纪:(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庄子渔父:见过而不更,闻谏而愈甚,谓之很。很(狠)

15、:乖戾、违拗、犟说文:很,不听从也。唐说文:唐,大言也。,55,说文四大家,清朝学者为说文作注的有几十家。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56,鸿门宴中范增向项羽举所佩玉玦者三,示意什么?段注说文玉部:玦,玉佩也。九歌注曰:玦,玉佩也。先王所以命臣之瑞,故与环卽还,与玦卽去也。白虎通曰:君子能决断则佩 玦。韦昭曰:玦如环而缺。范增要求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58,59,60,说文通训定声按古韵部改编说文解字。全书以谐声声符为纲,按音分别归属古韵十八部。同从一声符孳衍的字都联缀在一起,秩然有序。每字之下,先释说文本训,引群书古注为证,即所谓说文

16、;次陈述字的引伸义和因文字假借而产生的假借义,即所谓通训;最后举出上古韵文中的用韵来证明古音,凡同韵相押叫做古韵,邻韵相押叫做转音,阐明字音,即所谓定声。,61,说文解字诂林,近代丁福保比较研究了先前各家专著,参考甲骨文、金文的资料,汇编成说文解字诂林,后来又补充资料编为补遗,作为总注释。,62,2、玉篇,南朝梁顾野王撰。是继说文解字之后又一部重要字典,也是用楷书建字头以辨析形义的第一部字书。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载,玉篇共16917字,现存本则为22561字。,63,玉篇的改进:先出反切。引用说文的解释尽可能举例,这是字典的血肉。对例子作必要的解释;注意到一些一词多义的现象。,64,3、类篇,类篇

17、是直接承接说文解字和玉篇的一部字书。宋司马光等编。类篇接部首(540部)编字,收字数 31319字。类篇收有不少唐宋之间产生的字,是研究文字发展的重要参考书。,65,4、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圣旨编撰的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收录汉字47035个。有三大优点:1)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1915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2)以214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3)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且几乎全是“始见”的古书例。,66,康熙字典,访

18、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敷亮切妨去声说文泛谋曰访徐曰此言泛谋谓广问於人也尔雅释诂谋也玉篇问也书洪范王访于箕子传谓就而问之也周礼春官受纳访以诏王听治注纳谋于王也 又议也楚语教之令使访物官注访议也物事也使议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韵及也见也字汇谒见也 又方也前汉高五王传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注访犹方也字汇补与昉义同 又官名辽史百官志太宗会同三年命于骨邻为采访使 又姓唐进士访式 又正字通妃罔切芳上声义同字汇泥说文孙愐敷亮切槩读作去声非是,67,字典考证,清道光时,王引之等校改康熙字典引文、字头、释义以及例证与义项等错误共2588条,并记校改情况为字典考证。字贯案:乾隆朝,江西的举人王锡侯因为改编康熙字典,遭遇杀身之

19、祸。康熙字典收字很多,按照笔画查字,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像散落的珠子。王锡侯“以义贯字”的方法,把读音或意义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到一处(比如“木”目,后面则列树木、木板、棺木、果木、木材、木料、伐木等相关类)编写出了一部名字贯的新字典。被人告发。,68,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收列单字五万六千左右。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查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编写,由湖北辞书、四川辞书出版社。在字形方面,于楷书单字条目下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形全,并简要说明其结构的演变。在字音方面,它

20、对所收列的楷书单字尽可能地注出了现代读音,并收列了中古的反切,标注了上古的韵部。在字义上,在注重常用义的基础上,还考释了它的生僻义和生僻字的义项,并适当收列了复音词中的词素义。,69,70,汉语大词典,1994年出版,共13卷(12卷正文、1卷索引)。共收录词语375万余条,5000多万字,插图2253幅,是前所未有的特大型词典。大词典全面提供有关汉字形、音、义、源、用法等知识,是汉语学习、研究、教学、文字创作的最佳辅助工具书。,71,四、杂考笔记中的训诂,杂考笔记中的训诂体式杂考笔记中训诂指散存于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之中的训诂内容。其体式特点有三:第一,信手拈来,不加诠次。第二

21、,散见书中,不相连缀。第三,零零碎碎,不成体系。,72,白虎通义,班固等撰,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白虎通:商贾g何谓也?商之为言商其远近,度其有无亡,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也。贾之为言固也,固有其有用之物,以待民来,以求其利者也。行曰商,止曰贾。白虎通:京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京,大也;师,众也。天子所居,故以大众言之,明诸侯,法日月之径千里。春秋传曰:“京曰天子之居也。”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73,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文人为士大夫撰墓志传状,于生卒年岁最宜详考,稍不经意,即易传讹。犹忆光绪壬辰八月间,寿阳祁文恪师世长,卒于工部尚书任内,时年六十有九,实生于道光甲

22、申。然旧时所刻乡、会试卷,则皆作乙酉生,盖循俗例,应试时少填一岁耳。(少填岁数,南宋登科录中即已如是。)迨接讣告,乃云生乙酉,卒壬辰,享寿六十有九。以生卒干支与年岁计之,殊不相应。余心知其误,然以无甚关系,故往弔时亦未与文恪后裔言及也。后读王益吾祭酒虚受堂文集,其所撰文恪神道碑,则云生乙酉,卒壬辰,年六十有八,殆仍据讣告所载,而以年岁推算不合,遂减去一岁,俾与生卒干支相符。然文烙实年,则竟遭改削矣。恐他人文集中似此者正复不少。且所叙生卒干支,与年岁不相应者,亦往往有之。,74,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