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02980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管理理论的发展.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学之三,2,管理思想形成和发展阶段,早期管理实践-18世纪以前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19世纪末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 30年代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第二节 近代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第四节 行为管理理论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第六节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4,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

2、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厂长厂里,员工们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旺发达。,引例:如何进行管理?,5,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

3、等。在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引例:如何进行管理?,6,第一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主要的管理思想二、外国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7,1、儒家管理思想2、道家管理思想3、法家管理思想4、兵家管理思想5、墨家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主要的管理思想,8,儒家经典大学中庸孟子论语,1、儒家管理思想,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9,道家经典黄帝阴符经 周易 庄子 老子,2、道家管理思想,四种境界不知有之亲而誉之畏之侮之,道

4、的内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思想精髓无为而治(不争而善胜)争而不胜坐收渔人之利励精图治先与后取,10,法家经典商君书韩非子,3、法家管理思想,改革思想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法国方略法、术、势法治,人性恶论好利恶害就利避害,11,兵家经典孙子兵法,4、兵家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将、庙算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不算乎.,五事论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七计论校之以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12,墨家经典墨子 胡非子 随

5、巢子 我子 田俅子尹佚,5、墨家管理思想,墨家思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13,古 埃 及:国家制度、金字塔的修建 普塔霍特普教诲书古巴比伦:公元前17世纪 汉谟拉比法典希 伯 莱:圣经古 希 腊: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 罗 马:贾图 论农业,二、外国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14,第二节 近代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四、欧文对人事管理的贡献五、巴贝吉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15,工业革命之前的组织管理 天主教会可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

6、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军队可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政府机构可依据法规和军队力量来实施其统治;家庭则可通过亲情和家法实施管理。工业革命之后开始系统研究 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导致了工厂制度的产生。专业化的协作的发展、生产基本组织的变革,带来一些新的管理问题。这些前所未有的管理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理论研究开始出现。,管理研究的由来,16,工业革命后发展脉络及主要思想和理论,17,工业革命后发展脉络及主要思想和理论,18,亚当斯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 代表著作:国富论 主要观点:1、劳动分工理论 1)分工可以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

7、少工作转换,节约时间;3)分工可以简化劳动,有利于改善方法、改进技术。2、经济人思想 他认为,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这种“经济人”的观点,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一、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19,小瓦特和博尔顿分别是蒸汽机的创造发明者瓦特和他的合作者马修博尔顿的儿子。1900年,他们接办铸造工厂,着手改革工厂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例如:1、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在会计和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在人事管理方面

8、,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实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支付工资的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管理医疗福利费等的福利制度。,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20,事件: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至纽约的西部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近20人死伤。意义:实现两权分离。,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21,罗伯特欧文19世纪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工厂十分低下的工人劳动条件与生活水平进行试验,实验主要包括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工作日、提高工资、改善生活条件、发放抚恤金等等。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与作用,欧文是开创先河的,有人因此称欧文为人事管理之

9、父。,四、欧文对人事管理的贡献,22,查尔斯巴贝吉英国省名的数学家、机械学家。代表著作:论机器在制造业的经济 他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他主张按照对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酬。工人的收人应由三部分组成: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五、巴贝吉的作业研究与报酬制度,23,亨利汤(1844-1924)耶鲁-汤尼制造公司的总经理。代表著作:1886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1889年收益分享制。他对管理的贡献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强调管理的重要性;2、收益分享制度

10、。,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24,小结:,此时期,管理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社会注意力仅注重生产组织、减少浪费、增产盈利的具体方法,因而管理出现以下特点:1)都是基于企业的研究;2)重点是解决分工协作问题。管理内容仅着眼于生产、工资和成本管理;3)靠个人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4)企业管理者由资本家直接担任,大规模的企业体系仅为个别。总之,这一时期,称为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25,第三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二、一般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三、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26,形成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欧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管理者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依据一定的科

11、学方法或原则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官僚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27,1、生 平:1856年出身于美国费城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考上哈佛大学法律系,后因视力和听力受损而辍学。1878年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成为一名工人,由于工作努力六年内升为职员、机工班长、车间工长、厂总技师。在工厂期间,从工人为什么“磨洋工”开始研究管理。1893年开始从事管理咨询,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科学管理的理论。1901年之后,专注于咨询、演讲和推广理论阶段。,(18561915),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28,2、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3、管理思想:作业

12、管理:1)实行标准化(科学方法、标准工具、定额)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适合某项工作又愿意做这项工作的人);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组织管理:4)分离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29,5)强调雇主和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6)例外原则;管理哲学:7)管理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关注点从对剩余价值的分配转移到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上)。4、主要实验:搬运生铁实验 铁锹实验 高速钢实验,一、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30,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铁锹试验的结果 试验前 试验后日工作量(吨/日)16 59工人数(人)516

13、140工人日工资(美元/天人)1.15 1.88工人工资总数(美元)599.4 263.2,31,巴思最正统的门徒GANTT:(18611919)1)计件奖励工资制;2)甘特图。Mr.&Mrs.Gilbreth(工程师及心理学博士)代表著作:应用动作研究、疲劳研究 主要贡献:动作研究、疲劳研究埃默森:(18581931)提出提高效率的十二条原则库克:(18581931),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32,泰勒和他的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统称“泰勒制”优点:1)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2)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了经验管理的方法;3)将计划职能从执行职能中分离出来。缺陷:1)过分强调管理制度、规范等技术性

14、因素;2)将人看作是会说话的机器(经济人),忽视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对科学管理的评价,33,科学管理在现在社会还适不适用?,34,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1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当局系统的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美中运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

15、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案例:UPS快递,35,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计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倒1挡上,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平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跟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案例:UPS快递,36,二、一般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1、生平:

16、1841年,法约尔出生在法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858-1860年期间就读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大学。1860-1872年的12年,作为等级较低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关心的是采矿工程的事情。1872-1888年的十六年,他被提升为经理,领导一批矿井,在这个阶段,他主要考虑的是决定这些矿井的经济情况的因素,促使他对管理进行研究。1888-1918年的三十年,在公司担任总经理期间,按照自己关于管理的思想理论,对公司进行改革和整顿,并开始管理研究,发表论著。1918-1925年的七年,普及自己的管理理论。,(1841-1925),37,2、代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3、法约尔的贡献:1)从经营职能

17、中独立出管理活动:经营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管理的五种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在学院和大学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3)管理十四项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二、一般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38,(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合理;(8)集权与分权;(9)等级制度/叫法约尔桥;(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4、评价:泰勒关注的是车间层次上的作业管理,也就是今天讲的基层管理,采用的是科学的方法;而法约尔关

18、注的则是组织管理,类似于中层高层管理。法约尔是人本管理的先驱,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术语及原理在现代管理学中被普遍地继承和运用,被哈罗德孔茨称之为“现代管理理论的真正创始人”。不足之处在于它的管理原则过于僵硬,不具体,无法适用变化的环境。,二、一般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39,联系板,等级链,40,(1864-1920),1、生平:1864年出生于德国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1882年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法学院,兼修历史、哲学、经济学和神学。他受过三次军事训练,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很了解。1884年在柏林大学学习。188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同年注册为开业律师,并成为柏林大

19、学的法学讲师。1892年升为副教授,其学术研究中心也转向政治经济学;1894-1896年间先后任弗里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在他死后收集整理发表的。,三、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41,2、代表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3、韦伯的贡献:1)权力论:魅力型;传统型;法理型 2)理想的组织体系及特征:官僚组织-分工明确-等级严密-人事规范-按规程办事-非人格化,三、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42,43,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个体效率,企业组织效率,社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古典管理理论,44,小结:,古典管理理论代表

20、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从三个不同角度,即车间工人、办公室总经理和组织来解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管理问题,提供了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古典管理理论的伟大意义:1、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建立了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 3、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4、为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45,古典管理理论的困境?,古典管理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未给人的因素以足够重视。所以,工人成了“活机器”。,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工人不过是使用工具的工具,操纵机器的机器,46,第四节 行为管理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二、行为科学学派,47,行为管理思想认为:人不仅是经济

21、人,更是社会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社会的、心理的和群体的因素的影响。代表人物:人际关系学说梅奥 行为科学学派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 麦格雷戈 X-Y理论 亚当斯 公平理论 弗洛姆 期望理论(M=VE)金纳 强化理论,第四节 行为管理理论,48,1、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是从“人际关系学说”开始的。2、代表人物:梅奥(1880-1949)罗特利斯伯格(1898-1974)3、主要工作:“霍桑试验”(四个阶段)4、代表著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8801949),一、人际关系学说,49,1924-1932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实验分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924-1927年

22、工作场所的照明试验2、第二阶段:1927年8月-1928年4月 继电器装配室的福利试验(梅奥参加了试验)3、第三阶段:1928-1931年 大规模访谈4、第四阶段:19311932年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领导的霍桑试验,50,目的:研究照明条件变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假设:改善照明条件会使产量提高。分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两组产量几乎等量上升。困惑:照明条件对生产效率几乎没什么影响。调整:降低照明条件,结果产量并没下降。结论:照明强度与生产效率无因果关系。,1、照明试验,51,目的:确定改善福利条件与工作时间等其他条件对生产的影响。假设:改善福利条件、缩短工作时间会使产量提高措施:采

23、取缩短工时、增长休息、免费茶点结果:改善/取消福利,结果产量并没下降困惑:福利条件对生产效率几乎没什么影响结论:福利条件变化与生产效率无因果关系;而工作态度的改善使产量增加。(生产效率与作业条件等外在因素无关,而与职工情绪有关,而职工情绪又与车间的人群关系相关。),2、福利试验,52,梅奥组织了一个几乎涉及全厂的有关士气问题的调查研究谈话实验。他们先后花了两年多时间对2万名职工访问交谈,以了解工人对工作和工作环境,对监工和公司当局的意见和看法,并研究工人们的这些意见和看法如何影响生产效率。最初,专家们按照访问提纲进行调查;一段时间后发现,工人们更乐意谈的是他们自己想谈的一切。工人们在这种宽松的

24、环境中无所不谈,发泄了心中的郁闷,感到十分高兴,员工积极性提高。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结果发现:影响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员工的情绪和态度以及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3、谈话试验,53,假设:个人计件工资制会促进产量提高。过程:选择14名男工在单独房间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该小组一向以集体产量计算工资。据分析,该小组完全有能力超过其目前的实际产量。这样,实行个人计件工资制,该组就会更加努力工作,以获得更多报酬。结果:经几个月的观察,该组产量始终维持在中等水平,每个组员的平均日产量都差不多。研究:组内成员存在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结论:工人为了维护组内成员的共同

25、利益,可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并由此提出潜规则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4、接线板接线工作室实验,54,1、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 主要观点: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和情感需求、自尊与受人尊敬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5个层次。2、赫茨伯格(F.Herzberg)双因素理论 主要观点: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3、佛鲁姆的期望理论 主要观点:M=VE4、亚当斯的公平理论5、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Y理论6、金纳的强化理论,二、行为科学学派,55,1、主要思想: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从社会、心理等方面去努

26、力;2)工作效率不受作业条件、作业方法的影响,而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3)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能通过非正式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影响人的积极性,对生产力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激励手段除了物质方面的以外,还包括人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归属感,因此,要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小结,56,2、贡献:1)形成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行为科学 2)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3)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3、不足:1)过分强调社会需要,忽视经济需要;2)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满足”不是提高效率的基本前提;4)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27、,但管理者对象不仅仅是人,这些行为学派却没有触及到。,小结,57,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一、管理程序学派二、社会系统学派三、经验主义学派四、决策理论学派五、系统管理学派六、权变理论学派七、管理科学学派八、经理角色学派九、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十、沟通信息中心学派,58,1961: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管理理论的丛林划分的六大学派:1、社会系统学派 2、决策理论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59,1980: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划分的11个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 2、人际关系学派 3、群体行为学派 4、经验(或案例)学派 5

28、、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7、系统管理学派 8、决策理论学派 9、权变理论学派 10、经理角色学派 11、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60,代表人物: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代表人物有哈 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代表著作:管理学 主要观点: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 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孔茨和奥唐奈将 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主要贡献:建立了最为系统的学派;确定了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存在缺陷: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所归纳的职能并不包含所有的管理行为。,一、管理程序学派,61,创始人:

29、巴纳德(CL.Barnard)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织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正式组织包含要素:1、协作的意愿;2、共同的目标;3、信息联系。经理人员的职能: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社会系统学派将组织看成是随机性系统,随着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其内部不断地适应复杂的变化,从而使它得以进化和发展。,二、社会系统学派,62,代表人物:戴尔(Ernest Dale)德鲁克(Peter Drucker)代 表 作: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 有效的管理者 他们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应该

30、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在类似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和技能来达到管理的目标。,三、经验主义学派,63,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HASimon)代 表 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中决策过程的研究 决策理论基本内容:1、管理的本质: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审核阶段;3、决策的准则:满意而非最优;4、对决策予以分类: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决策理论的缺陷: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不大。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四、决策理论学派,64,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末克代表著

31、作: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主要观点:1、组织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2、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3、如果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对系统学派的评价:系统管理理论是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和研究组织结构模式、管理的基本职能和管理过程,并建立系统模式用于分析。,五、系统管理学派,65,代表人物:伍德沃德(英);卢桑斯(美)代表著作: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 权变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管理理论,不同于主流学派所提倡的普遍性管理原理、原则,而是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

32、,“最好”的方法和技术。在一个组织中起作用的方法,到了另一个组织可能就行不通,因为他们的环境特性不同,这种环境特性就叫做权变变量。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六、权变理论学派,66,六、权变理论学派,67,代表人物:伯法(ES.Buffa)代表著作:现代生产管理又名生产管理基础 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理论特点:1、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分解为较小的部分,便于诊断、处理;,七、管理科学学派,68,2、制作与分析模式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

33、序,增进决策的科学性;3、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理论局限性: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而且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管理中的问题都能用数学的方法量化解决,管理中的很多问题涉及社会问题,而且中基层的管理人员也不见得能理解和运用这些复杂的数学方法,所以会使管理“失灵”。,七、管理科学学派,69,代表人物:明茨伯格代表著作:经理工作的性质学派理论:1、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八、经理角色学派,70,代表人物:特里斯特(E.L.Trist)英国代表著作:社会技术系统的特性 长壁采

34、煤法的某些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意义学派特点:这个学派的大部分著作都集中于研究科学技术对个人、对群体行为方式,对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影响,因此这个学派主要研究工业工程学、人-机工程等方面。,九、社会技术系统学派,71,代表人物:李维特(H.J.Leavitt)申农(Claude Shnou)和韦弗(Warren Weaver)代表著作:沟通联络类型对群体绩效的影响 沟通联络的数理统计理论学派特点:与决策理论学派有着密切的关系。主张把管理人员看作是一个信息中心。该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十、沟通信息中心学派,72,尽管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派别林立,各派在理论观点的阐述上各有侧重个历史时

35、代背景下发展。各学派在具体理论的发展中,有如下弊端:1、大多对于知识、认识等理性因素研究比较充分,面对于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研究比较薄弱;2、“非此即彼”的绝对思维方式,使各学派之间互不融合,片面夸大自身理论的作用;3、追求管理模式的复杂化,包括组织结构的复杂化、规章制度的复杂化和管理技术的复杂化;4、过分追求“精确”的弊端。,小结,73,第六节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企业文化二、战略管理三、学习型组织四、公司重建理论五、精益思想六、核心能力理论七、全面质量管理八、六西格马九、虚拟组织十、产品生命周期理论,74,1、产生背景2、理论简介3、含义和构成要素4、功能,一、企业文化理论,75,

36、1980年秋美国商业周刊首先使用了“企业文化”,而后为企业界和理论界认同。1982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了企业文化课,许多大学竞相效仿。,1、产生背景,76,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理查德帕斯卡尔和安东尼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特伦斯迪尔和爱伦肯尼迪:企业文化托马斯彼德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2、理论简介,77,美国A模式 日本J模式 Z模式雇佣制 短期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 长期雇佣制决策方式 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负责制 个人负责 集体负责 个人负责评价和提升的速度 短期而快速 长期而缓慢 长期而缓慢控制过程 明确的控制 含蓄的控制 含蓄与明确

37、兼用职工的发展 专业化方向展 多面性发展 适当照顾向多面性发展对员工的关怀 只关心在职期 长期关心 在职期的个人和家庭,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78,作者对日、美32家企业展开调查,提出了“7S理论”:1、结构(Structure)2、战略(Strategy)3、制度(System)4、技能(Skills)5、作风(Style)6、人员(Staffs)7、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这7个S构成了以最高目标为核心的网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协调将影响管理的成效。,日本企业管理艺术,79,7S模型,80,作者在搜集数万家美国企业的丰富材料后提出:塑

38、造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取胜之道。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了五个要素:1、企业环境 2、价值观 3、英雄企业的模范 4、习俗和仪式 5、文化网络管理者传播文化的各种渠道。,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81,作者通过对美国40多家公司的研究,概括了美国优秀公司的八大特征:1、贵在行动;2、紧靠顾客;3、自主和企业家精神;4、尊重职工;5、领导身体力行;6、发挥优势,扬长避短;7、组织结构简单,公司总部精干;8、宽严相济,张弛结合。,追求卓越,82,3、企业文化的含义和构成要素,企业文化以“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83,企业文化内

39、容层次示意图,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84,4、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规范功能4、激励功能5、调适功能,85,代表人物:波特代表著作:竞争战略理论内容:1、五力分析模型:1)新进入者的威胁;2)替代品威胁;3)买方侃价能力;4)供方侃价能力;5)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2、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聚集。,二、战略管理,86,最初设想是美国麻省理工福瑞斯特教授提出,彼得圣吉是这种理论的奠基者。彼得圣吉提倡建设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将不断地学习予以制度化的组织。这是一种组织内学习氛围浓郁,能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而且是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

40、符合人性、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具体说来:在学习型组织内信息和知识在员工、团队之间共享,而且管理层次较少,信息流通更加顺畅,有利于消除妨碍人们分享信息、互相学习的一切障碍。建设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三、学习型组织理论,87,案例分析,王中是一个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在过去的四年中,每年的销售量者稳步递增。但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八月份,累计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量比所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王中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但也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境。他决定去请教管理专家。问: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等)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88,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 潘承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管理思想史 郭咸纲 经济管理出版社现代西方管理学理论 魏文斌 上海人民出版社管理思想的演变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 蒂姆欣得尔 中信出版社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上海三联出版社公司再造 奥博伦斯基 华夏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孙潞泓 机械出版社,参考文献:,89,测试,1、2、3、,90,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