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06162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两晋南北朝人物山水画.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公元220年589年),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动乱、道家学说兴起、佛教传入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主要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佛教艺术的产生,及其它美术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人物画的创作: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等的作品、艺术特征及艺术成就 2.“六法论”的基本内涵 3.山水画的兴起:宗炳、王微的山水画理论 4.早期佛教艺术:云岗、龙门、敦煌莫高窟等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第一节 概述,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前后共36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的年代。动乱的年代也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大变化。从东汉

2、末期以来,儒家思想就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置疑,而提倡“全真”、“养生”思想的道家学说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文人士大夫多崇尚老庄,追求散淡放达的生活。与此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开始兴起,出现了新疆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等一批石窟艺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则有了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型不仅在艺术实践中得以继续贯彻,而且又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绘画题材范围也有所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趋于成熟,专业画家也开始出现,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3、等杰出的画家。,山水也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如谢赫、宗炳、王微等),产生了一些绘画理论著作(如古画品录、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绘画从稚拙走向成熟的桥梁。,南朝: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北朝:北魏、北齐、北周,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1.顾恺之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满足单纯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自然,提出塑造人物最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如何使人的形象传神呢?他意识到人物面部刻画的重要性,而这其中,又以眼睛最为关键。

4、“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远)胜未安时。,顾长康好写起人形,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只)明点童子(瞳孔),飞白(中国画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月。”,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此子宜置丘壑中。”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这个,这里指代点睛)中。”,除了眼睛之外,顾恺之还注意到了其他因素,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与环境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影响。顾

5、恺之认为,画人物画要想传神,不应该着眼于整个形体,而应着眼于人体的某个关键部位。,为了做到传神,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命题。“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所谓“迁想妙得”,迁动画家想象,妙得对象精神。画家作画之前,首先要多方面反复观察,研究描绘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象的思想情感,并且发挥合理的艺术想象,这是“迁想”。画家在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的精神等方面的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构思,这是“妙得”。,“迁想妙得”的过程也就是形象思维的过程。,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顾恺之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人物形象,他发展了自战国以来就形成

6、的“高古游丝描”,用线遒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于节奏,有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顾恺之通过他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将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2.南朝人物画,陆探微: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画风上又有所发展。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的审美趣味。“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唐人张怀瓘称其用笔“笔迹劲利(雄健流利)如锥刀”,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古代的四大画家。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张家样”。,张僧繇的绘画艺术特色:,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

7、,融合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张僧繇成功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关系的“凹凸法”于绘画中,塑造的人物和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真实。画龙点睛。在人物画的造型上,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不同,是“面短而艳”。,3.彪炳千古的“六法论”,所谓“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六法”是在对中国传统绘画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气韵生动,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气韵生动”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

8、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虽然当时是针对人物画而言,但其中又包含了中国画创作的一般原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画领域具有普遍意义。,骨法用笔:在画论中,骨法与用笔相匹配,既指用笔具有书法用笔的骨力之意。应物象形: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认识方法。意思是说画家无论描绘社会生活,还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可以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是不能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传移模写:传移与模写同义。即把原有的绘画作品传移到另一张纸绢上,成为同样的新画。,4.北朝绘画,曹仲达:是从中亚来到内地的域外画家,擅长画西域风格的

9、佛像,人称“曹衣出水”,所画衣服紧窄,“其体稠叠”。一说曹衣出水系指三国时吴国画家曹不兴。,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擅长鞍马人物。传世作品北齐校书图,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中国美术史上独占鳌头,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山水形象作为描绘对象,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年代。远在西周,帝王的冕服上就有山形的装饰纹样,有些玉器上刻有山川云气纹,这些都属于工艺美术的范围。,以后在很长的时间内,山川形象只不过是人物画的背景。,魏晋南北朝以后,山水形象开始由背景变为主体,成为独立的画种。,一、顾恺之与山水画,传说顾恺之所画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10、,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是构思如何画云台山的文字。画得是张道陵在四川云台山七试弟子的故事。文中顾恺之已明确提出从观察具体的自然景物,从生活的真切感受出发,对画中山水进行安排和取舍,注意人物的比例、动态与配置,以及远近、明暗、色彩等技法的运用。,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1.宗炳与画山水序 宗炳(375443),刘宋时期有名的高士,一生隐居不仕,酷爱山水自然,年轻时遍游各地名山大川,晚年定居湖北江陵。著有画山水序。文中探讨了山水画兴起的原因、意义和价值。,“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宅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

11、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书隐逸传),澄怀味象(观道):所谓澄怀,就是指扫除杂念,涤荡心胸,使之虚静。“澄怀”是从老、庄思想中继承下来的概念。,卧游:把山水画出来贴在墙上,或者是在墙上画山水,躺在床上观看。后世人们常常把“卧游”变成欣赏山水画的代名词。,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宗炳画山水序),“畅神”说实际也强调艺术的重要作用就在于给人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从而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征。这是魏晋以来强调艺术的独立价值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2.王微与叙画,王微(415443),刘宋时期山水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文章写得好,还能书

12、画,精通音乐、医术、阴阳、术数等。所著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叙画)王微强调了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效果,指出欣赏山水画可以令人精神愉快,热烈奋发,情感和想象飞扬高举。,他的观点和宗炳的“畅神”说都是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自然和精神的合一。他们的山水画理论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对后世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三、山水画兴起的原因,1.审美意识的发展,绘画题材的扩大,使山水成为画家们的表现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了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的局面。这是个精神上极解放,人格上、思想上极自由的时期,也是富有艺术创造的时期。艺术家们的创造从“教化”功能的束缚中解脱

13、出来,转向表现现实生活,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绘画题材扩大了,作为自然美的山川更多地进入绘画作品,使山水画的独立成为可能。,2.江南秀丽的山川,激发了艺术家创作山水画的热情。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山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想。若秦汉之君,必当褰(把衣服提起来)裳濡足。”,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3.玄学的兴起,是山水画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中国山水画自始至终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

14、物的再现。在他们看来,山水的美不在于山水本身,而在于它体现了“道”。,宗炳画山水序:“圣人含(容纳,持有)道映(接应,应对)物,贤者澄怀味象(情怀高洁,不以世俗物欲缠心,玩味物象,实则味道,观道)。至于山水,质有(形质多)而趋灵(富于灵趣)”。这是对“自然”、“道”与山水基本关系的论述,他认为圣人能理解或“映照”万物,而贤者则扫除杂念,涤荡心胸以道为法则去看万物,至于山水是以其外形而体现道的,山水与道是相合的。,中国的山水画,在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艺术家们简淡、玄远的美感、艺术观,奠定了一千五百多年来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趋向,使中国绘画在世界上成一独立的体系。,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

15、一个非常独特的时期,所以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顒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这种自觉的艺术精神反映在美术领域,使得这一时期的美术呈现出以下时代特征:首先,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其次是国内的南北文化的冲突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第三是玄学的兴起和外来的佛教作为此时最突出的思想领域内的现象对美术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顾恺之的生平、作品、理论成就分析。2.谢赫古画品录及“六法”内容、意义。3.能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画家分析、评述。4.山水画在此时兴起的原因。5.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重要作品:,洛神赋图竹林七贤图模印画像砖秀骨清像迁想妙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