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17137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经睑材料: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经验做法:创新“三盯四图两单”监督模式守牢百姓“粮袋子”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针对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县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创新探索“三盯四图两单”粮食领域监督模式,围绕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全过程、全环节,聚焦责任和风险,通过厘清各方责任、规范操作流程、明确风险点位,着力解决“怎么盯”“盯什么”“盯得准”三个关键问题,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大局不动摇。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宣传报道。一、明确“三个盯”,理清“怎么盯”一是三级联动“盯责任

2、”。聚焦纪委职责定位、部门责任落实、企业自我监督,制定*县”纪委书记盯粮库”三盯工作法,明确纪委监委牵头“盯”全程,主管监管部门具体“盯”行业,国有粮食企业“盯”自身,构建“纵向到底”的立体式监督体系,理清各方责任,推动粮食领域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效保障全县粮食安全。二是十项举措“盯落实”。聚焦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监督管理,制定派员监督、专项监督、“点题”监督、科技监督等10项具体措施,从国有企业领导监督、粮食采购入库销售、主管部门监督、问题整改等方面明确各方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体系,盯牢主管监管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三是五大保障“盯长效”。建立快查快处、监督检查、联席

3、会商、研判报告和通报促改等五项工作机制,针对粮食领域违纪违法问题,采取“提级办理”,联合发改、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建立会商制度,实行“一月一分析、一季一研判”制度,通过加强信息情报、问题线索“互通互移”,确保涉粮问题在第一时间收集研判、妥善处理。截至目前,已督促有关单位召开以案促改工作会14次,完善制度机制35项。二、制定“四张图”,解决“盯什么”一是制定问题处置流程图。针对涉粮问题建立监督检查问题台账,围绕完善手续、优化流程、规范程序,对涉粮问题线索问题的管理、转办、处置及部门职责进行诠释,建立线索处置“快办、快查、快结”机制,通过明确处置流程、分类处理、遵守程序,推动问题线索处置制度化、

4、规范化、长效化。二是制定闭环管理流程图。围绕政策性粮食入库前准备、数量质量验收、储存管理、粮食出库全过程,制定7个流程图,针对县级部门、金融机构、仓储企业等主体,详细制定“任务书”和“手册”,规范“购、销、出”关键环节“操作要点”,通过制定“指南针”,以“照章履职”降低政策性粮食风险隐患。三是制定监管履职流程图。梳理仓储项目管理、承储资质认定最低收购价执行、市场监督管理等7个方面,制定主管监督部门工作流程图,明确监督时限、监督主体、监督对象以及监督方法,通过“量体裁衣”制定监督手册,规范主管监管部门用权。四是制定党建工作流程图。修订国有企业党组织换届工作流程图,制定党支部换届、发展党员、组织生

5、活会等10个方面流程图,通过规范国有粮食企业按期换届、“三会一课”、警示教育等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国有粮企、基层粮库延伸。截至目前,共制定国有粮食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项目管理监督考核办法等5项规章制度。三、梳理“两类单”,确保“盯的准”一是“风险清单”指方向。结合政策性粮食闭环管理,聚焦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梳理查找风险点薄弱点,建立风险清单,以清单为指南,通过自查自纠、监督检查等方式,“照单打表”开展监督,同时也为纪律监督指明重点方向。截至目前,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位182个,其中重大加星风险点71个。二是“监督清单”建防线。围绕定点盯粮库、政策粮食闭环管理、主管监管部门

6、履职监督、国有粮企党建督导等4方面,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空仓验收、收购合同等65张86细项监督清单,同时细化分解为2-12个“子项”,将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主管监管部门监督事项细化到“最小单元二三是“问题摸排”强整改。制定粮食购销责任落实、关键环节监督、风险隐患防控、长效机制四项重点任务,通过站“粮垛”、下“探子”、取“样粮”等方式,对基层粮库储备粮保管收购、财务收支、资产运营等方面情况开展督查,摸排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线索。截至目前,发现国有粮食企业问题17个,整改完成15个,持续整改2个。经验材料:全面筑牢防止返贫监测“防线”*县是*省典型丘区农业大县、*市唯一百万人口大县,也是*

7、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任务较重的县之一。过渡期以来,*县全方位构筑县乡村三级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责任链,建立县级帮扶措施库、精细化织密帮扶网,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202*年顺利通过国家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第三方评估和衔接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并获得“好”等次,经验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宣传报道。一、压实“五方责任二下好统筹联动“一盘棋”一是发挥领导牵头作用,抓牢“一线指挥棒二把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纳入全县中心工作,组建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专班,党政“一把手”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防止返贫工作中疑难杂症,化解返贫风险,同时建立县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明确所有县

8、级领导联镇包村,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落实26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33个乡镇、107个脱贫村和2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二是发挥部门协同作用,统筹“行业联动队”。制定*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部门联动制度,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核查、帮扶措施会商、风险消除评估四项制度,明确民政、医保、住建等18个行业部门职责任务,并在每个行业部门落实1名县级预警监测员,确保政策“应落尽落”、工作“应抓尽抓”、成效“应固尽固”。目前,每个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均安排不少于1个帮扶部门。三是发挥乡镇主抓作用,夯实“基层工作站:在每个乡镇全覆盖设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办,

9、负责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统筹本乡镇预警监测工作,分管领导为乡级预警监测员,具体负责本乡镇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日常工作,每个乡镇配备2-5名业务骨干,从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具体业务工作。截至目前,383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乡科级干部+驻村干部“包村工作队。四是发挥村居网格作用,建立“前线哨卡点”。明确各村党组织书记为本村防止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日常工作。同时,在全县383个村全覆盖配备村级预警监测员,3987个村民小组配备村级网格员,专项负责本村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具体业务,以网格化监测为抓手,形成

10、全方位无死角防返贫监测网,真正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帮扶”。五是发挥干部帮扶作用,用好“监测联系人”。建立“乡镇科级干部+村社干部”联系帮扶机制,由乡镇确定监测联系人,共落实630名乡镇科级干部、760名村社干部作为共同监测联系人开展工作。制定*县监测对象分级管理办法,依据风险程度,将监测对象划分为“红”“黄”“蓝”三级风险等级,明确“红卡户”半月一走访、“黄卡户”一月一走访、“蓝卡户,一季度一走访,每年根据监测对象生产生活状况动态调整风险等级,进行常态化分级监测。二、构建“四个机制”,打造监测帮扶“全链条”一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下好识别认定“先手棋”。通过农户申报、网格监测、部门推送、集中

11、排查等多渠道收集风险线索,由县、乡、村三级预警监测员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并按照“村级研判一入户核查一部门信息比对一评议公示一乡镇初审一县级审定”的识别认定流程开展工作,有效确保监测对象返贫风险早发现。2022年,共收集风险线索59929条。二是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打好成果巩固“持久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精准研判致贫返贫风险类型,为1890户监测对象“一户一策”制定综合帮扶措施和长期稳定增收计划,每户均落实3条及以上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一兜了之”等现象,监测对象收入增速较单一帮扶措施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实现帮扶措施持续跟进、力度不减、落地落实。三是建立

12、考评督查机制,念好跟踪问效“紧箍咒: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考评机制,出台*县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考评办法,将其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实行每月一调度、季度一考评,对连续两次评为“差”的乡镇实行挂牌督战,并对乡镇党委书记和联系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双约谈。同时,在乡镇之间搭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个性问题举一反三解决、共性问题一起探讨解决。截至目前,共开展县级督导评估4次、季度考评3次,评出“三佳、三差”乡镇9个。四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建好防返贫监测“资金池”。坚持用“真金白银”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设立100O万元县级防止返贫预警处置基金,按照户申报、村审核、镇复核、县审定程序,对特殊困难群体进

13、行救助帮扶。同时,县级财政预算村级防返贫预警监测员工作经费,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的补助,结合每季度履职考核情况予以发放,有效激发监测员工作热情。三、聚焦“三个精准”,织密返贫风险“保护网”一是坚持深入排查,让识别认定更加精准。建立日常摸排“清家底”、部门预警“筛重点”、集中排查“提质效”的“全覆盖+重点”排查模式,通过每月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和其他一般农户进行“拉网式”排查,民政、医保、财政等16个县级部门推送风险线索,组织全县干部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等方式,全面收集掌握风险信息,实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全年通过各类排查新增监测对象Hll户,2441人。二是坚持科学匹配,让帮扶措施更加

14、精准。由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牵头,组织行业部门、镇村系统收集帮扶政策,建立三保障、兜底保障等4大类、产业帮扶、金融帮扶等14个细项、280条具体帮扶措施的“措施库”,同步开发帮扶措施匹配软件系统,对每条措施设定适用条件和禁止选择的规则,程序根据监测对象健康状况、劳动技能、致贫返贫风险等信息指标,自动匹配参考性帮扶措施,并由监测联系人与监测对象共同商讨确定帮扶措施,以“点餐式”精准帮扶,破解“想措施”“找措施”等难题。三是坚持稳妥审慎,让风险消除更加精准。分别为乡镇和监测户制定风险消除条件清单和明白卡,有效解决乡镇风险消除条件把握不精准、农户不了解监测对象的纳入标准问题。组建县级风险消除评估组,对乡镇上报的拟消除风险监测对象逐户开展综合评估,对核查评估未通过的,立即反馈乡镇继续落实帮扶。探索“乡镇+部门”两级联动机制,由乡镇对已消除风险对象每季度开展“回头看”,对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的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进行风险“再标注”,有效防止“一消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