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20933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0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的社区管理.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区护理学,传染病的社区管理,传染病的社区管理重点是预防。社区护士应贯彻三级预防原则,针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采取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并发症和致残率。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病因的预防。以及预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手段,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1.健康教育社区应积极开展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活动,提高人群防病意识及能力,使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如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提醒居民外出戴口罩、居室经常保持通风换气等。2.加强非特异性免疫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合理营养,防寒保暖,避免过度疲劳,改善居住条件,协调人际关系,保持心情愉快

2、,加强体育锻炼等。3.加强特异性免疫力 加强特异性免疫力,一是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二是根据社区人口、环境特点及传染病信息,组织流感、肺炎、甲肝等疫苗的接种。,计划免疫就是根据传染病流行病学规律,按不同的年龄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目的。主要对象是儿童,通过预防接种使儿童自身产生对一些传染病的免疫力,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目前,我国儿童在一周岁内要接受的五种疫苗,预防七种疾病:,婴儿出生12h后至一个月内接种卡疫苗,预防结核病;满2个月时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每月1粒,连服三次,1.5-2岁及4岁时还可各加服1次,预防脊髓灰质炎;满三个月时应注射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每隔1个月注射1次

3、,连续3次,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满8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4岁时可加强接种,预防麻疹;分别在出生1个月、6个月时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4.药物预防 对某些尚无特异性免疫方法或免疫效果尚不理想的传染病,在其流行期间,易感者有针对性地口服某些药物后,对降低其发病率或控制其流行有一定 对某些尚无特异性免疫方法或免疫效果尚不理想的传染病,在其流行期间,易感者有针对性地口服某些药物后,对降低其发病率或控制其流行有一定作用。如口服磺胺药物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口服乙胺嘧啶预防疟疾等。,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1)动员居民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消灭“四害”,清理垃圾,宠物定期接种疫苗。

4、(2)指导居民家庭和个人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3)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毒,安全的性行为。,(4)医务人员要执行全面性防护的原则,以防止自己被传染或将疾病传染给他人。另外,应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5)通过对重点人群的定期健康检查,如对托幼机构、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一)早发现 早发现传染病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关键。很多传染病在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强,早发现并做出正确诊断,对患者及其周围人群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患,者在发病早期得到隔离和治疗。社区护士应熟悉常见传染病的特征,及时发现患

5、者。另外,体检、筛查等也可发现如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二)早报告 传染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性病的重要措施,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1.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2.报告种类 200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种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

6、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法还规定,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给予公正;也可增加或减少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种,并给予公布。,我国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护

7、、控制措施。3.报告时限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爆发时,应于2h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h内以最快的通信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h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h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h

8、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h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三)早隔离 早隔离患者是管理传染源的重要环节,对于确诊或怀疑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当尽早隔离,同时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患者分开,进行集中治疗和管理,防止传染和扩散的一种措施。,隔离期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期或化验结果确定。对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做2-3次病原学检查,每次间隔2-3d,检查结果为阴性者可解除隔离。隔离措施因疾病类型、传染性强弱和传染途径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1.隔离方法(1)完

9、全隔离 完全隔离是指将传染病患者收住在隔离病房或传染病医院,限制其自由活动直至隔离期结束。甲型病毒性肝炎、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等都需要完全隔离。,2)部分隔离 部分隔离包括如下几点。可住在家中,但饮食、器具、用品或住处与健康家人分开,患者接触过的用品均需要消毒或做其他处理,如慢性乙型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患者。禁止出入公共场所、上班或上学,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结膜炎、水痘、腮腺炎患者等。,禁止亲密接触,包括夫妻间的亲吻、性接触等,如艾滋病、淋病、梅毒和软下疳等患者。不必要的隔离,但应尽量避免被传染,如感冒、痢疾等患者。应于怀孕的妇女分开

10、,如风疹患者。,2.隔离的手段(1)洗手 正确的洗手要求包括:用流动水洗手,清洁剂应涂满手的各个面,涂清洁剂后两手机械摩擦应在30s以上,流动水应从手的高位到低位冲洗,洗净后用清洁的毛巾擦干。洗手的时机:接触两个患者之间、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后、去手套后、执行侵入性操作前、伤口护理前、护理高危易感染者前等。在家护理传染病患者后,洗手时可用清洁纸巾隔着打开水龙头,以免污染水龙头。,(2)穿隔离衣 穿隔离衣能避免工作服污染并且能提供保护性隔离。在家里护理传染病患者时,可指定一件衣服在护理患者时使用。(3)戴口罩 戴口罩能预防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的疾病,应当在洗手后摘除口罩。(4)戴手套 带手套可

11、保护护理传染病患者的人员免于感染,应当在戴手套前和脱去手套后洗手。,三、三级预防 对传染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并开展康复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发生。社区护士在传染病管理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社区护士与居民接触的时间长且广泛,容易发现传染病患者。社区护士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在多种场合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例如,在工厂、机关等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传染病的典型症状或体征,怎样减少疾病的传播;到幼儿园和学校给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讲洗手的重要性;督促父母带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必要时将患者转介到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对康复的患者给予支持和鼓励;收集有关传染病的资料和数据并进行整理,使社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社区护理学,谢谢各位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