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3087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世说新语两则.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定实验学校语文课件,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关于作者,刘义庆像,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集。全书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世说新语,第一则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2、顾。,朗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期:动词,约定。,去:动词,离开。,掌握字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尊君: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不:通“否”。,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委:丢下,抛弃。,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惭:惭愧。,引:牵引,拉。,顾:回头看。,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正午过后友人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走后客人才到。元方这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3、。客人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来,已经走了。”太丘的朋友便很生气,说:“真不是君子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抛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出行。正午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无比惭愧,忙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再回头。,翻译全文,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知错能改,粗鲁,“期日中,过中不至”“友人便怒”“非人哉!”“对子骂父”“友人惭,下车引之”,无信,暴躁易怒,无礼,认真思考,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1、无信,性格:明白事理(懂

4、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无礼,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乘船,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辄(zh):当即。,幸:幸而,恰巧。,尚:还。,可:肯,同意。,

5、俱:都。,欲:想,想要。,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舍:扔掉,抛弃。,所以:的原因。,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纳:接纳,接受。,宁(nng):难道。,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遂:于是,就。,拯:救助。,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期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

6、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翻译全文,、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朗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问题探究,明确:华歆开始时考虑到两人的安全不愿带上逃难的人,王朗却愿意;等危险来临时,华歆坚持兑现承诺,要带那个逃难的人一块走,可王朗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不愿意带了。,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3、你如何评价华歆与王朗的“优劣”?,明确: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4、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讲故事,文定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