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3192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PPT 页数:150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第六章知识点.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力和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1)可以使物体发生_。如弓被拉弯。(2)可以改变物体的_。如箭被射出去。2.力的三要素:力的_,力的三要素不同,作用效果_。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_的线段表示力。(1)在_物体上,沿_的方向画一条线段;(2)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4.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的。如拉弓时,手给弓一个力,弓对手产生_,使手也感到疼。,形变,运动状态,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带箭头,受力,力,方向,作用点,相互,力,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而产生的力。2.测量: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

2、长就_。(2)正确使用。了解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N,分度值是_N。调零:指针指到_上。读数:图中弹簧测力计对小车的拉力是_N。,弹性形变,越长,最大测量值,5,0.2,零刻度线,3.6,1.定义:由于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_的作用。2.大小:(1)测量:用_来测量。(2)关系: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_。(3)公式:_。,地球的吸引,重力,弹簧测力计,正比,9.8 N/kg,G=mg,3.方向:(1)不变性:总是_。(2)应用:用_指示重力的方向。检查工作台面是否水平,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4.重心:(1

3、)概念: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位置: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上。,竖直向下,铅垂线,几何中心,1.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_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_的力。2.影响因素:(1)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_。(2)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_。,阻碍相对运动,越大,越大,接触,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增大,减小,减小,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_状态或_状态。2.力的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3.二力平衡的条件:(1)两个力作用在_物体上;(2)大小_;(3)方向_;(4)作用在_

4、。,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同一个,相等,相反,同一直线上,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推断另一个力的_。(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则物体处于_状态或_状态。,大小和,方向,静止,匀速直线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状态或_状态。(2)得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_而概括得出的。2.惯性:(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的性质。(2)利用和防范。利用:紧固锤头。防范: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推理,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5、,(1)人向后蹬地时,滑板车却向前运动,这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又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2)人向后蹬地后,站在滑板车上,仍然会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车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受到的作用,滑板车安装轮子是为了_。(3)人站在滑板车上静止时,受到的平衡力是_。作出人站在滑板车上受到的重力示意图。,参考答案:(1)运动状态相互的(2)惯性地面的摩擦力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3)重力与滑板车对人的支持力如图所示,1.力的相互性:(1)大小: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产生的力称为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

6、力的产生:(1)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力的两种情况。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如推力。物体不接触产生力的情况: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一个不同,产生的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典例1】(2013南京中考)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思路导引】解答本题抓住两点,【精讲精析】选D。本题考查力的概念、效果和重力的知识。图中手指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圆珠笔芯对手指也施加了力的

7、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手指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圆珠笔芯变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但不能说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方法归纳】(1)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形变:形状的改变;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2)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2012铜仁中考)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同时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_。【解析】人踢球,脚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故施力物体为脚,同时脚感到疼,说明球对脚也施加力的作用,故可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脚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

8、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力的作用的理解,可分别对正方和反方的观点对比分析,分析如表:,答案:2、4、5、7、10,1.摩擦的种类:(1)滑动摩擦:两个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两个物体表面发生滚动产生的摩擦。(3)静摩擦: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产生条件:(1)两物体间表面粗糙。(2)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两物体相互挤压且发生弹性形变,接触面上有压力。4.摩擦力大小的判断:(1)滑动摩擦力:比较压力

9、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3)在接触面绝对光滑时,摩擦力等于0。,【易错警示】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人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动力;物体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而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典例2】如图所示,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没有打滑,则鞋底与地面之间为摩擦,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选填“前”或“后”)。仔细观察发现鞋底的表面制成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采用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思路导引】解答本题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点,【精讲精析】本题考查摩擦力的方向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人在前进时,鞋底没有打滑,鞋与

10、地面相对静止,故鞋底与地面之间为静摩擦,而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前。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力。答案:静前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失误档案】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不会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摩擦力大小,而是较感性地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式训练】(2013泰安中考)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A.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B.重力、传送带的压力C.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D.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

11、的压力【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物体受力分析的问题。在地球上的物体都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受重力,在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到传送带的支持力,由于物体正在向右运动,并且速度逐渐变大,因此物体有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的趋势,还受到一个向右的摩擦力,C正确;注意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传送带受到的力,而不是物体受到的。,1.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判定:二力同物、等大、反向、共线。2.平衡力的合力:(1)一定等于零。(2)当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平衡力,即在这个方向上的合力为零。,3.二力平衡的应用:(1)求力的大小:已知二力平衡的其中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另一个力与已知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

12、反。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重力等于弹(拉)力。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则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方法技巧】判断平衡力的两种方法(1)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确定要研究的物体;关注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到的力平衡;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2)由物体受力判断:确定要研究的物体;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判断这两个力是否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结论。,【典例3】(2013江西中考)

1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受到的重力与小鸟对树枝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小鸟对树枝的压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对小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思路导引】在不明确力的大小的情况下,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时要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精讲精析】选C。本题考查二力平衡。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必须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A项中的重力与压力方向都是向下,不满足“反向”,也不满足“同体”,A项错;B项中压力的受力物体是树枝,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小鸟,不满足“

14、同体”,B项错;C项满足二力平衡条件;D项中是小鸟受到的重力与树枝受到的重力,不满足“反向”“同体”等条件,D项错。,【失误档案】解答此类问题,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不能确定受力物体,不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分不清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变式训练】小明用大小为10 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推着重为50 N的木箱,但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 N。摩擦力的方向。当用20 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为N。若将推力增大到30 N,摩擦力为N。,【解析】本题结合力和运动的关系考查了摩擦力。当木箱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

15、,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当木箱没有被推动时,摩擦力大小为10 N,当推力增加到20 N时,摩擦力大小增大为20 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 N时,合力不为0,不再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摩擦力不变,故仍然为20 N。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故摩擦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右。答案:等于水平向右2020,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适用范围:一切物体:指宇宙中所有的宏观物体,大到星体、小到空中的尘埃,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普遍意义:该规律适用于所有物体(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2)成立条件:理想情况:

16、该物体没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现实中没有不受外力的物体。实际意义:该物体在某个方向上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在这个方向上遵守牛顿第一定律。(3)两种状态:动者恒动: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者恒静: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静止状态。,2.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如“惰性”:惯性可理解为“惰性”,表现为物体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总想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想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普遍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情况下的物体都有惯性。(3)影响因素:惯性的

17、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等因素无关。,【易错警示】(1)不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误认为惯性的有无与物体是否运动有关;误认为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2)惯性与力的作用混淆: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叫作“惯性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也不能把惯性与物体受到的力进行大小比较。,【典例4】(2013温州中考)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B.向上运动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立即静止【思路导引】解答本题应注意瓶塞向右冲

18、出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精讲精析】选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因此瓶塞向右冲出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瓶塞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瓶塞将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方法归纳】(1)不受力时运动状态的判断两种状态:保持静止状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取决于原状态: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物体,都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变式训练】(2013泰安中考)大雪过后,往往给车辆和行人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交通部门提醒大家:“雪天路滑,请

19、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关于冰雪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A.“雪天路滑”是指下雪后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变光滑了B.同一车辆在冰雪地面上行驶比在没有冰雪的路面上行驶惯性大一些C.冰雪地面行车必须慢速驾驶,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危险D.人在冰雪地面行走时容易摔倒,其原因与惯性有关,【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力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1.测量原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钩码所受的重力。2.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依次测出1个、2个6个钩码的重力。,等于,(2)得出数据见

20、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为_,即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_。,定值,正比,3.问题探究:(1)实验中为什么要收集多组数据?提示:由多组数据才能归纳出两个物理量的关系,而用一组数据无法得出正比的结论,两组数据可能有偶然性,所以要收集多组数据。(2)判断两个物理量是正比关系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当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不变,或一个物理量增大几倍,另一个物理量也增大几倍,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时,都可以判定这两个物理量是正比关系。,【易错警示】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是9.8 N,不能写成1 kg=9.8 N。,【典例1】(

21、2012聊城中考)下表是研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实验得到的数据:(1)研究过程中,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点g值存在微小差异。表格为部分地点的g值大小: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g值最大的位置在。影响g值大小的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1)在实验中需测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其测量工具分别是天平和弹簧测力计。(2)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其重力也增大相同的倍数,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3)由表中数据可知,北极的

22、g值最大。从表中数据还可知,随地理纬度的增加,g值也增大。答案:(1)天平弹簧测力计(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3)北极地理纬度,【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思考以下问题:小明通过上面的实验知道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及g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他还想知道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有没有关系,现提供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请你和小明一起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解析】本实验需要测量物体的重力,因此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还要控制质量、位置相同,只改变物体的形状,因此需要选择橡皮泥、细线;实验过程中需要分别测出同一个橡皮泥在不同形状

23、时受到的重力,最后展开讨论,在两次质量相同时,重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反之则有关。,答案:见表,1.实验方法:_。2.实验步骤:(1)测滑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_运动。(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思路:控制_不变,只改变_,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变化。(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思路:控制_不变,只改变_,比较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控制变量法,匀速直线,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3.问题探究:(1)实验中为什么要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提示:水平面上木块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只有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4、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速度有关系吗?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提示:探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思路: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运动速度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操作: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平放在水平面上,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竖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探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思路: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不变,只改变物体运动速度。操作:用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先平放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增大速度,仍然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易错警示】在叙

25、述结论时,“在一定”的条件不可忽略,即叙述为“在一定时,与有关(无关)”。,【典例2】(2013莱芜中考)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1)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的一次实验操作中的情景,其错误之处是_。,(2)为验证猜想B,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D.在不同接触面上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3)小明同学用一个表面平整的长木板、一个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把实

26、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小明同学的实验可以验证猜想(填字母代号)。,(4)当验证A、B、C三个猜想的实验完成后,在本实验所用的器材基础上,如果再给你几支相同的圆铅笔,你还能再探究另外一个与摩擦力有关的什么问题?请写出这个问题。_。,【解析】(1)本题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摩擦力时,应沿着所受摩擦力的反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图中操作是沿斜上方拉动,故是错误的。(2)验证猜想B时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3)这次探究时,控制了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仅改变了接触面面积,故验证的是猜想C。(4)圆铅笔可以放在木块下做滚动柱体,所以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27、力大小是否相同”。答案:(1)题图中操作没有沿着所受摩擦力的反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D(3)C(4)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大小是否相同”,【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思考以下问题:实验中,小芳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经常不稳定,为此,小华做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其中的好处是_。,【解析】实验改进后,不管木板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匀速,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稳定。答案:易于操作,便于保证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方法平台】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1)已知数据或者图形,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首先找出不变量,然后分析改变量与其对应

28、的探究量的关系,即可得出探究量与改变量之间的关系。(2)已知实验结论,判断该结论是由哪些实验数据或现象得出的,首先由结论中的前提条件找不变量,即实验中需要控制的量,然后根据结论分析实验中需要改变的量。,1.实验方法:_。2.实验步骤:(1)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大小的特点。思路:先使两个托盘里的砝码质量_,观察小车能否静止,然后使两个托盘里的砝码质量_,再观察小车能否静止。,控制变量法,不相等,相等,(2)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的特点。思路:使两个托盘里的砝码质量_,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能否静止。3.探究结论:作用在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方向_,并且作用在_

29、,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相等,同一个,相等,同一直线上,相反,4.问题探究:(1)实验中,如何判断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提示:小车的平衡状态有两种情况,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小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小车处于平衡状态。(2)为什么要选用小车而不用木块,并且要求桌面光滑?提示:实验中需要尽量减小摩擦力的影响,小车和桌面之间为滚动摩擦可大大减小摩擦,桌面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3)在实验中,当两个盘中的砝码质量不相等时,有时也会看到小车静止,这是为什么?提示:当两个盘中的砝码质量不相等且小车静止时,小车有向砝码较重的一侧运动的趋势,于是小车受到了桌

30、面对它的摩擦力,且方向与小车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此时小车受到的力仍为平衡力,可见桌面给小车的摩擦力对实验结论有影响。,【典例3】(2012襄阳中考)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_。,(2)实验中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解析】本题考查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的理解。(1)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F1、F2的情况,所以应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使桌面越光滑越好。(2)将小车扭转一个

31、角度时,力F1、F2虽然大小相等,但是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小车无法平衡,表明这两个力还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答案:(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或减小摩擦力)(2)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思考以下问题: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在实验中让小车静止而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是_。【解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平衡的;静止比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更容易控制和观察。答案:匀速直线运动静止比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更容易控制和观察,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_法。2.实验步骤:,科学推理,(1)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

32、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_。(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上_。(3)理想推理:假如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会匀速地永远运动下去,即小车将保持_状态。,滑行的距离,滑行的距离,匀速直线运动,3.问题探究:(1)在实验中,如何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提示: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长短。(2)实验中为什么都是使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提示:为了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3)在实验中,小车最后总是停下来,为什么?提示:小车受到阻力。,【易错警示】注意正确区分实验结论和理想结论,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典例4】(

33、2013泰州中考)如图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让小车从斜面的自由下滑。(2)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个力的作用。(3)通过实验观察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路程越;由此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做运动。,【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是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小车的质量不变,所以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就相同;(2)小车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时,受到三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3)小车在不同的物体

34、表面运动,受到的阻力不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表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得就越远,若表面绝对光滑,没有阻力,小车就不会停下,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同一高度(2)三(3)长匀速直线,【延伸探究】结合典例思考以下问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推理得出:当物体所受到的阻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为此某同学认为:“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他的观点正确吗?请举例说明。,【解析】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受平衡力时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所以该同学认为“所有的物体,如果它的速度不发生变化,一定不受阻力的作用”是不正确的;比如,做匀速直线

35、运动的火车,速度不变,但却受到了阻力作用,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不正确。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速度不变,但却受到了阻力作用,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1.如图,四个选项中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指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分析A、B、C图分别使拉力器、网球拍的网、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D图运动员的头部将飞来的足球顶飞,改变了足球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故选D。,2.小明用桨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A.船桨 B.船C.小明 D.水【解

36、析】选D。小明用桨向后划水,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以知道桨向后划水,水给桨一个反作用力,水作用于桨上的力,推动了桨,进而推动了船,因此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选D。,3.如图所示,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解析】选C。本题考查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当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时,力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弹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摩擦力相关知识。行李包下安装

37、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通过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磁悬浮列车是通过使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故选C。,5.正在水平面上滚动的小球,如果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 B.慢慢停下来C.做匀速直线运动 D.改变运动方向【解析】选C。本题考查力与运动的关系。小球正在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它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6.子弹从枪口射出去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A.受到火药的推力 B.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具有惯性 D.惯性大于阻力【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惯性的理解。

38、子弹离开枪口前受火药的推力而运动,速度不断增大,离开枪口后,虽不再受火药的推力,但由于惯性,子弹仍然继续向前飞行,C对。,本题的易错点分析如下:,7.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在如图所示的游戏中,毽子被踢出主要表明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作用下,毽子最终会落向地面。,【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及重力的方向。毽子被踢出是由于脚对毽子施加了力的作用,使毽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地面上的一切物体均受到重力的作用,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毽子在重力作用下,最终落回地面。答案:力重力,8.如图所示,

39、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 N,则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N,方向是。,【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应用。由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即重力(跳伞运动员和伞的总重)和阻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大小等于750 N。答案:750竖直向上,9.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请画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力方向的认识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答案:如图所示,1.(2013菏泽中考)如图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

40、的是(),A.鱼线对鱼竿的拉力使钓鱼竿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解析】选D。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B选项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选项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变化也属于运动状态改变,故C正确。由牛顿第一定律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D错。,2.(2013枣庄中考)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

41、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重力方向的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向下”指的是指向地心的方向,故从手中释放的石块由于受重力的作用,下落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所以本题选B。,3.(2013淄博中考)关于运动和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随时在改变,因此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物体不受力时,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2、状态,所以A错。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速度方向可能改变,则就有可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B错。如果是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改变的,所以D错。,4.(2013济南中考)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B.C.D.,【解析】选D。本题考查惯性知识的应用。当我们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时,正确的分析应当是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衣服受

43、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灰尘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地,衣服便干净了,故选D。,5.(2013临沂中考)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做匀速直线滑动。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C.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知识。满足二力平衡的两个力必须同时符合“同一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四个条件,A选项中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物体上;B选项中两个力既不在同一物体上也不

44、是方向相反;C选项中的两个力虽然在同一物体上,但是这两个力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不相反,也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三个选项中的两个力都不是平衡力。D选项中的两个力完全符合“同一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四个条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6.(2013聊城中考改编)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玩排球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排球在空气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C.排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不再受任何力D.排球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地面对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选A。本题考查有关力的知识,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力的同

45、时,排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手受到排球力的作用,所以手感到疼,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排球在空气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故B错误;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要受到重力作用,故C错误;排球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的作用,所受重力与地面对球的支持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7.(2013济宁中考)雾霾天气,快速行驶的B车司机看到不远处的A车后立即刹车,由于仍撞到A车,造成追尾事故。观察A车尾部,说明力能够_。,【解析】本题考查惯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不

46、能立即停止,而造成追尾事故,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观察A车的尾部,可以发现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惯性改变物体的形状,8.(2011威海中考)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吸引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解析】由题中甲图可知,小铁球受磁铁的吸引,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乙图可知,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被另一只船推走,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答案:运动状态相互的,9.(2013威海中考)如图所示,用钢尺快速击打下面的一颗棋子,可以发现这颗棋子被

47、击飞而上面的那些棋子仍然留在原处落在正下方,上面的那些棋子没有飞出是因为这些棋子具有。下面的那颗棋子被击后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解析】根据棋子仍留在原来位置的正下方,说明棋子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下面的棋子受到了击打力,由静止变为运动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惯性运动状态,10.(2013泰安中考)如图所示,用力把一个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解析】本题考查摩擦力的画图。物体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因此受到方向向上的摩擦力,作用点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大小用F表示。答案:如图所示,11.(2013泰安中考)小明在探究滑动摩

48、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他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直线匀速拉动木块,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砝码的重力来改变木块与木板之间压力的大小。他通过测量木块的重力、分析弹簧测力计示数以及砝码重力,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选填“等于”或“不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2。(2)根据表中测量数据,在图中画出F2与F压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当接触面不变,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摩擦力因素的探究。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2。根据描点法画出F2与F压关系的图像

49、,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因此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成正比例。答案:(1)等于(2)如图所示成正比例,12.(2012莱芜中考)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3)小李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李同学),【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1)每次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毛巾、棉布、木板光滑程度不同,从小车前进的距离来看,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3)当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人和秋千在这一瞬间是静止的,所以当此时外力全部消失时,人和秋千都保持静止的状态不再改变。故答案选A。答案:(1)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小远(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