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3492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化学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对象 不同的评价目的,使用者的不同意图,需要有不同的方案来实现。如,为了分等选拔,在设计方案时,就需注意拉开档次,选取相对评价的方法;若是为了鉴定被评价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标准,评价方案则需为完成此目的而在方法的选取、信息搜索等方面做合理的筹划。,不同评价对象,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方法。如,对人员的评价:注重素质,工作、学习情况和绩效;对部门的评价:注重其条件、工作、功效。,单就人员评价而言,对学生评价侧重于素质、质量,对教师评价虽然也关注其素质,但更注重他们的工作态度、方法、绩效。

2、在学生评价中,不同年龄、学段的评价方案也有不同要求。评价办学水平:侧重于学校本身评价办学条件:针对当地的政府部门。,二、确定评价标准,选取合理的评价尺度 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得以开展的逻辑前提,它是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从一定的评价经验、评价活动中产生的。它只是度量事物价值的观念尺度,而不是决定价值的价值尺度,是对价值尺度的反映。,三、确定搜集信息的途径和内容 搜集评价信息一定要明确评价目的,把握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收集到有关信息。在教育评价中搜集信息的方法有:测验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调查的方法: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第二节 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与原则一、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意义1、

3、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的客观性2、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的全面性3、有利于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原则1、科学性与导向性2、完备性与独立性3、发展性与整体性4、操作性与可测性5、可行性与可比性6、超前性与持续性,第三节 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一、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1、评价指标指标: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它是社会经济统计中的术语。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指标和目标的联系:目标是指标的根据和基础,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和操作化。二者之间

4、的区别:,2、指标权重定义: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该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确定权数的过程叫做加权。,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是由强度和频率、标号、标度几个要素构成的。强度:指标达到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行为的优劣程度,又称定性标准。如,在等级评定中,达到什么要求评为好、较好、一般或差,都要有一定的规定。,频率:是指达到指标项目要求的数量,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相对次数,也称定量标准。如,学生各科成绩及格有多少人次、及格率多少,班集体才算达标等。,标号:是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标记符号,常用字母(A、B、C)、

5、文字(甲、乙、丙)、数字(1、2、3)来表示,它没有独立的意义,只表示一种分类。标度:是评价的档次,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用数字表示各个档次)。但定性时必须赋值,使定性标度转换成定量标度,以便做统计处理。,二、制定教育评价表的方法1、确定教育评价的对象和目标2、初拟评价指标,1)头脑风暴法: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从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依人数多少分为:个人头脑风暴法和多人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即席、不评论)还分为:直接头脑风暴法(按统一要求从正面论述),和质疑头脑风暴法(召开两个会议,第一个按统一要求从正面论述,

6、第二个对第一个提出的指标质疑。),2)因素分解法:将评价指标按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注意:使用统一的分解原则 分解出来的指标的上下层次间必须相应和相等 必须逐级进行,3)理论推演法:依有关学科的理论推演出评价指标的方法。如,依心理学力量,智力是一般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能力是运用致力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包括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4)典型研究法:通过对少数典型事件进行研究而设计评价指标的方法 可以分为正向研究(成功事例)、负向研究(失败事例)、正负向结合研究(对

7、比成功、失败事例),3、筛选评价指标1)经验法 A 理由是否重复或必要;B 取主舍次 C 从各指标间关系上比较;D 去难存易2)调查统计法 制成问卷请专家评定,五个档次:很重要、重要、一般、可要可不要、不要,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关键特征调查法:先找出最关键、最有特征的指标,再对指标筛选,并求权重。A 提出备选择的指标 B 请被调查者从被选择指标中找出一定数量的关键指标(可通过问卷)C 计算人数和百分比 D 按一定规则选取指标,例:高校干部政治素质被择指标调查结果表,高校干部政治素质各指标权重,如,事业心的权重系数:92.5(92.5+69.6+58.9+47.4+40.8)=0.2990.30

8、,2)两两比较法:对指标进行逐对比较,并加以评分,重要者记为1分,余下记为0分,然后分别计算各指标得分之和,再除以所有指标得分之总和。,3)专家评判平均法对已确定的指标,分别请专家评判其权重,然后以他们的平均数作为各指标权重。例:教材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用表,4)倍数比较法:对已确定的指标,以每一级中重要性程度最小的指标为基础,记为1,将其他指标与之比较,做出重要性程度是它多少倍的判断,再经归一化处理,即获得该级各指标权重。,认为重要性程度最小的是办事能力,将其记为1,则品德表现的权重系数:2.511=0.227各指标权重倍数的总和:2.5+4.0+1.0+2.0+1.5=11,5、设计教育评价标

9、准1)分解教育评价表中指标所包含的主要内容2)确定标度标度:达到标准的程度,它说明什么样的程度 属于什么等级。表示标度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描述性语言表示,如,很好、较好、一般等;二是用量化形式表示,常用分数阀来划分程度,如,100-90分为优秀,89-75分为良好等。3)确定等级数量:一般3-5个 最后制成表格。,第四节 取样设计一、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总体:研究课题所明确划定的范围,或说是全部应被研究的对象。普查:对总体中所有个体逐一进行调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进行测试或调查,并根据对抽出部分测试得到的数据推断总体的一般特征,称抽样调查。,样本:被抽出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叫样本。抽样

10、是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原则:抽样必须遵守随机的科学原理,以保证被研究的总体中的所有个体都有同样被抽中的机会。保证样本对于总体有良好的代表性。按搜集信息的方式分为:全面调查(适用于个数少,个数多但严格)和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分为:重点调查(有典型意义的,如,选后进生调查学习习惯中所存在的问题)抽样调查(对象广、量大,即选一部分样本),保证抽取的样本有较好的代表性,是进行抽样调查成败的关键,所以必须遵从随机性原则。对每一个体抽取概率相等的抽样,称为随机抽样。,(一)概率(Probability)1、事件与概率1)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存在多种可能的结果,而究竟出现哪种结果无法事先确定。这种现

11、象称随机现象。例:对一道完全不懂的选择题完全凭猜测作答,则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随机现象的性质:每次试验的结果不可预测,属于偶然性。多次试验,事件出现情况能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例:抛硬币时,每抛一次正面向上还是背面向上,这是偶然的,但抛的次数较多时,出现正反面的可能性各是50%,这是必然的。,2、概率: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随机事件本身固有的。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1)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事先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多次抛硬币时,硬币的正、背面向上和向下的概率都是50%。这是事物的本质的属性确定的,称先验概率。,2)经

12、验概率 事先人们不确定事件A发生的概率,但通过做重复试验,以成功次数(n)作分子,以试验次数N作分母,计算出来事件A成功发生的相对次数。当N趋于无限大时,此时n/N的极限就被称为在单一试验中事件A发生(成功)的概率:,3)任可事件A发生的概率大于或等于0,小于或等于1。P(A)=0 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P(A)=1 必然发生的事件。,(二)概率的基本定理1、加法定律:P(A1+A2+An)=P(A1)+P(A2)+P(An)几个互不相容的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个发生的概率等于这几个互不相容的事件概率之和。,2、乘法定律:P(A1,A2An)=P(A1)P(A2)P(An)意义:几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

13、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之乘积。,例题:一份化学试卷由10道4选1的单项选择题组成,考生完全凭猜测得到满分的概率有多大?解:每题猜对的事件是独立的。对于每一题猜对的概率P(Ai)=1/410题同时猜测对的概率是:P(A1,A2A10)=P(A1)P(A2)P(A10)=(1/4)10=110-6,二、抽样的基本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不大的情况)1)抽签法:返回抽样,非返回抽样,2)随机数字法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借用随机数码表进行。其过程为:a.将总体中各个个体逐一编号。b.随意从数码表的任何一项、任何一个数码开始向上(或是向左、向右、向下)抽取所需的数码。c.依据确定的样本容量选出与

14、数码相应编号的个体组成样本。,缺点:a.总体数量大时,逐一编号难做到。b.抽出样本个体散布太广泛。c.舍弃了研究者原来对于总体的相当程度的了解,另起炉灶有时浪费。,2、等距抽样:(又称为系统抽样或机械抽样)按照一个与研究问题没有直接关系的标志,将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加以排列,依一定的距离机械地抽样。,注意:被抽样的总体不能包含一定的周期性(即个体的排列不能是周期性重复的,否则有一类的样本被抽中的机率变大,使得样本的代表性变小)。优点:样本均匀分布,一般情况下抽样造成的误差小。,3、分层随机抽样:(简称分层抽样)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再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不同的类型或层

15、次中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等比例分层抽样:各层次中被抽取的样本比例相等。概率比例分层抽样:按已知层次人数比例分布情况分配每一层次被抽取的人数的多少。即:先将总体分层,再在各层中随机抽样。,4、整群随机抽样:(简称整群抽样,丛式抽样)以群体为单位按随机原则抽取一个或多个群体作为样本的方法。每次抽取的不是个体,而是总体中的某个单位,最后对每个被抽取的单位中所包含的个体逐一调查或测试。优点:省时、省力、易实施。缺点:代表性差。,5、多阶段随机抽样:适用于当被调查总体含量特别大时 如,对全国小学生的质量评价调查,先对省随机抽样,抽取的各省再对县市随机抽样,县市对学校随机抽样,学校对学生随机抽样。,三、样本容量确定概述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量。两个方面:一是保证取样精度:使样本有代表性,一般容量越大,精度越高。二是条件因素:人力、物力、经费、时间等。样本容量的大小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度高低,还影响研究的费用。大样本:N 30 小样本:N 30,确定样本容量的注意之处:1、分数、智商、反应时间等表现为一串连续数列的计量资料,样本容量可小一些,而非连续数列的计量资料样本要适当增大。2、总体中个体变化大,差异明显的,样本容量要大些。3、影响个体的因素较为复杂多变时样本容量要大些。4、不重复抽样的样本容量可小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