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937069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310 大小:4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0页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0页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0页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0页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法吴汉东.ppt(3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政院校主干课程教材知识产权法,主 编 吴汉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编 总 论,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即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应包括著作权(含邻接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一)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三、知识产权的主体 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是以创造者的身份资格为

2、基础,以国家认可或授予为条件。2.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从而产生数个权利主体对同一知识产品分享利益的情形。3.知识产权法对外国人的主体资格,主要奉行“有条件的国民待遇原则”,有别于一般财产法所采取的“有限制的国民待遇原则”。,四、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一)知识产品的概念(二)知识产品的类别1.创造性成果,包括作品及其传播媒介、工业技术。2.经营性标记。3.经营性资信。(三)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1.创造性。2.非物质性。3.公开性。4.社会性。,五、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3、 作为知识产权客体的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它的保护范围无法依其本身来确定,而要求法律给予特别的规定。(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基本特征1.侵害形式的特殊性。2.侵害行为的高度技术性。3.侵害范围的广泛性。4.侵害类型的多样性。,(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在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四)侵犯知识产权法律救济 1.民事救济措施。2.刑事救济措施。3.行政救济措施。,六、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与地位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知识产品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国际上通行的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专门法律制度。在立法框架上

4、包括以下制度: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度。知识产权的客体制度。知识产权的权项制度。知识产权的利用制度。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以下制度: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工业版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从世界范围说,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在英美法系国家,少有法典编纂的传统,知识产权法历来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可以采取民事特别法的立法体例,而不必归于民法典。,第二编 著作权法律制度,第一章 著作权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 著作权的概念及演变,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

5、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在历史上,英美法系国家最早使用“版权”的概念来描述著作权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其本意是禁止他人未经授权而复制或使用作品。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法所采用的“作者权”概念起源于法国。关于“著作权”的称谓,据史料记载,最早是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文“版权”一词时引入的,并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第二节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著作权制度的起源 著作权制度的产生晚于一般财产所有权制度。二、西方诸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沿革 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在1525年出版了一本对印刷商的警告的小册子,揭露了一些印刷商盗用其手稿的行为。1690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在论国民政府的

6、两个条约一文中指出,作者创作花费的时间和劳动与其他劳动成果的创作人的花费没有什么不同。,170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首部著作权法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及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时期内之权利法(简称为安娜女王法令)。该法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著作权由最初的“印刷翻印权”演变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版权”。法国早在1777年由国王路易十六颁布了6项关于印刷出版方面的法令,确认作者有权出版和销售自己的作品。1791年的著作权法,不仅承认作者享有出版权,而且承认其享有表演权。法国著作权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人格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在保护著作财产权的同时,强调对作者精神权利的全面保护。,1791年的著

7、作权法,不仅承认作者享有出版权,而且承认其享有表演权。法国著作权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人格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在保护著作财产权的同时,强调对作者精神权利的全面保护。三、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变化1.国际著作权保护体系逐渐形成。2.新的著作权权项和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制度陆续出现。3.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不断扩大。4.两大法系著作权立法的差异逐渐缩小。,第三节 我国近现代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一、我国近现代著作权法律制度 1903年,中国和美国在上海签订的中美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涉及著作权的条约,也是近代著作权法律制度引入我国的开端。为了履行1903年中美条约的义务,1910年清政府颁

8、布了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二、建国后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三、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概况,第四节 著作权的性质,一、关于著作权性质的各种学说1.精神所有权说。2.人格价值观说。3.商业版权说。4.著作权二元说。5.著作权一元说。,二、各种学说对著作权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看法(一)著作人身权的性质 1.不可让与性。2.永久性。著作权的保护期间,分永久保护的无限主义和限定保护期间的有限主义两种。我国采取的是无限主义原则。(二)著作财产权的性质1.可让与性。2.有期限性。3.可继承性。,第五节 著作权与相关民事权利的区别,一、著作权与所有权 1.著作权客体具有无形性。2.著作权利用上的特殊性。3

9、.著作权权能的可分性。4.著作权存续的有限性。5.著作权具有人身性。,二、著作权与商标权1.著作权和商标权在取得保护的方式上有所不同。2.著作权和商标权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交叉关系,即商标设计图案可以作为商标受商标法的保护,也可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三、著作权与专利权 区别:1.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专利权所保护的是作者创造的思想内容。2.著作权并不要求保护的作品是首创的,而只要求它是独创的。任何作品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不论其是否与已发表的作品相似,均可获得独立的著作权。对于同一内容的发明,专利权只授予先申请人,这是“首创性”与“独创性”的区别。,第

10、二章 著作权客体,所谓著作权的客体,就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即作品。,第一节 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一、作品的概念 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二、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条件 作品的独创性,是法律保护作品表达方式的客观依据,是此作品区别于彼作品的重要标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权的最主要条件。我国著作权法在规定独创性的同时,还要求作品能以有形形式复制,即作品能通过印刷、绘画、录制等手段予以复制。,三、作品的类别1.文字作品。2.口述作品。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4.

11、美术、建筑作品。5.摄影作品。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8.计算机软件。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四、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法律、法规及官方文件。3.时事新闻。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二节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概念和特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集体性。2.长期性。3.变异性。4.继承性。,二、国际保护民间文学形式的

12、法律制度三、我国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1.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对象从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扩大到不具备作品条件的“表达形式”。2.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主体界定为国家。3.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及表达形式的收集者、整理者和传播者的权利,尊重他们在收集、整理和传播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方式 二、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保护条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有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符号化语句序列。1.原创性。2.固定性

13、。,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归属 确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是“谁开发谁享有著作权”,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归属软件开发者。1.合作开发。2.委托开发。3.指定开发。4.职务开发。5.非职务开发。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和期限(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内容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8条的规定,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以下权利:,1.发表权,即决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开发者身份,在软件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即对软件进行增补、删节,或者改变指令、语句顺序的权利。4.复制权,即对软件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5.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6.

14、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软件的权利,但是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7.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软件,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软件的权利。8.翻译权,即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的权利。9.应当由软件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期限五、计算机软件的登记管理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的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六、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第三章 著作权主体,第一节 著作权主体的概念及分类,著作权主体,也称著作权人,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

15、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主体可以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一、原始主体与继受主体 原始主体,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继受主体,是指通过受让、继承、受赠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权的人。,二、完整的著作权主体与部分的著作权主体三、内国著作权主体与外国著作权主体,第二节 著作权的原始主体作者,一、作者的概念与作为作者的公民 作者就是作品的创作主体。,二、视为作者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大陆法系国家认为,创作行为是自然人所特有的能力,法律上拟制的人(法人)不具备自然人的这一能力,因而法人不能成为

16、作者,但它们可凭借某种法律事实成为著作权人。英美法系国家则普遍认为,除自然人外,著作权也可以属于一个有别于自然人的法律实体,它们被看做是在工作中创造出作品的作者。如果某一作品虽是由公民创作,但是在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下,代表法人或其他组织意志,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来承担责任,那么就应把法人或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它同公民一样享有作者所应享有的著作财产权及人身权。,第三节 著作权的继受主体其他著作权人,其他著作权人,是指作者以外的其他依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他们主要为继受著作权人。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继受主体取得的著作权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因继承、遗赠、遗赠扶养协议或法律规定取得

17、著作权二、因合同取得著作权,第四节 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主体,一、雇佣作品(职务作品)的权利主体1.大陆法系国家从保护作者利益的立场出发,一般规定:雇佣作品的原始著作权归作者享有。2.英美法系大多数国家及大陆法系个别国家规定:雇佣作品的原始著作权归雇主所有。3.原东欧国家著作权法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原则上归作者所有,但作者所在单位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行使作者的某些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1.一般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2.由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的职务作品,作者只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

18、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二、委托作品的权利主体 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三、合作作品的权利主体 合作作品,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创作的作品。由于合作作者的共同劳动,使合作作品形成了一个整体。1.合作作者必须有共同的创作愿望。2.合作作者必须都参加了共同的创作劳动。四、演绎作品的权利主体 演绎作品,是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但演绎作品的作者在行使著作权时不能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五、汇编作品的权利主体 汇编作品,是指汇编

19、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者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者编排体现独创性的作品。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汇编人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权利主体 电影作品,是指摄制在一定物体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编剧、导演、摄影、作词、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合同获得报酬。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七、美术作品的权利主

20、体 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八、匿名作品的权利主体 如果匿名作品是公民所作,作者死亡后,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有义务保护其著作人身权。,第四章 著作权内容,第一节 著作人身权,著作权的内容是著作权制度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通常是指著作权人基于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一、著作人身权的概念和性质 著作人身权指作者基于作品创作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剥夺性的特点。,二、著作人身权的内容(一)发表权(二)署名权(三)修改权(四)保护作品完整权,第二节 著作财产权,一、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和性质 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指

21、著作权人自己使用或者授权他人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而获取物质利益的权利。著作财产权主要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广播权等权利。著作财产权的性质明显不同于著作人身权,它可以转让、继承或放弃。,二、著作财产权的内容(一)复制权(二)表演权(三)广播权(四)展览权(五)发行权(六)改编权,(七)翻译权(八)汇编权(九)摄制权(十)出租权(十一)信息网络传播权(十二)放映权(十三)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第五章 著作权取得和期限,第一节 著作权的取得方式,一、注册取得制度 注册取得,是指以登记注册作为取得著作权的条件,作品只有登记注册后方能产生著作权,著作权注册取得的原则,又称为“有手续主义”。采

22、用著作权登记手续的国家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1.将著作权登记手续作为著作权取得的必要条件。2.将登记作为受保护作品著作权合法转让的必要条件。3.将登记作为行使起诉权和请求法律制裁侵权行为的程序之一。,二、自动取得制度 著作权自动取得,是指当作品创作完成时,作者因进行了创作而自动取得作品的著作权,不再需要履行其他任何手续。这种获得著作权的方法被称为“无手续主义”、“自动保护主义”。我国著作权法采取自动取得制度。,第二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一、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发表权保护期与著

23、作财产权保护期相同,为作者终生加死后50年。,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一)一般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1.公民的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2.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二)特殊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1.计算机软件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2.匿名作品和假名作品的保护期。,第六章 邻接权,第一节 邻接权概述,一、邻接权的概念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者权。,二、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共同点1.它们都与作品相联系。2.它们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3.它们都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区别1.它们的主体

24、不同。2.它们的客体不同。3.它们的权利内容不同。4.它们的保护期限不同。,第二节 表演者的权利,一、表演者的定义 表演者是指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一切演员、歌唱家、演奏者、舞蹈家等。所谓表演者是指“演员、演出单位或者其他表演文学、艺术作品的人”。,二、表演者的义务1.表演者使用他人作品演出的,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2.表演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的,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3.表演者依照著作权法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三、表演者的权利1.表明

25、表演者身份的权利。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4.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5.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的权利。6.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第三节 音像制作者的权利,一、音像制作者的定义 音像制作者,是指将声音、形象或两者的结合首次固定于物质载体上的人。二、音像制作者的义务1.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他人作品制作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2.录音录像制作者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著作

26、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3.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4.被许可人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表演者的许可,并支付报酬。5.音像制作者在制作发行作品时,除应尊重作者的权利外,还应尊重表演者的权利,即应当同表演者订立合同,并支付报酬。三、音像制作者的权利,第四节 广播组织者的权利,一、广播组织者的定义 广播组织者,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由声音或图像或由二者构成的实况或录音制品的人。二、广播组织者的义务1.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

27、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2.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除本法规定可以不支付报酬的以外,应当支付报酬。,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4.电视台播放他人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录像制品,应当取得制片者或者录像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的录像制品,还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三、广播组织者的权利1.许可他人播放的权利。2.许可他人将其制作的广播、电视录制在音像载体上以及复制音像载体的权利。,第七章 著作权限制,第一节 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

28、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是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6

29、.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第二节 法定许可使用,法定许可使用,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

30、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1.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2.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经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按照规定向其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3.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4.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除作者事先声明不许使用的外,可

31、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在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或者单幅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但应按照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所享有的其他权利。,第三节 强制许可使用,强制许可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由著作权主管机关根据情况,将对已发表作品进行特殊使用的权利授予申请获得此项权利的使用人的制度。著作权的利用,通常是指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等行使作品著作权的行为。,第八章 著作权利用,第一节 著作权转让,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著作权的转让具有以下特征:1.著作权转让的对象是财产

32、权。2.著作权的转让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3.著作权的转让与作品载体的所有权无关。,第二节 著作权许可使用,著作权许可使用,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许可使用人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使用的法律行为。1.著作权许可使用不改变著作权的归属,被许可人取得的只是使用权,并不能成为著作权的主体。而著作权的转让,受让人取得的是著作权。,2.在著作权许可使用中,被许可人只能是自己按照约定方式、地域范围和期限使用作品,不能将所获得的使用权再让渡给第三人,当然著作权人同意的除外。而著作权转让以后,受让人不仅自己可以使用作品,也可以将获得的权利再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受让人有处分权。3.在著作权许可使用中,非

33、专有使用权的被许可人不可能因权利被侵害而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只有专有使用权的被许可人才能因专有使用权被侵害提起诉讼。而著作权转让中,任何受让人对侵害其财产权利的行为均可提起侵权之诉。,第三节 著作权合同,一、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一)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就著作权的某一权能或多项权能的使用而达成的协议。1.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诺成合同。2.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双务合同。3.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是有偿合同。,(二)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的主要条款1.许可使用的权利种类。2.许可使用的权利是专有使用权或者非专有使用权。3.许可使用的地域范围、期间。4.付酬标准

34、和办法。5.违约责任。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三)几种具体的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1.图书出版合同。2.合作出版合同。3.报刊刊登作品合同。4.作品改编合同。5.作品翻译许可合同。6.表演合同。7.音像制作者权许可使用合同。,二、著作权转让合同 著作权转让合同是指著作权人与受让人就权利人对作品享有的财产权部分或全部的转让而达成的协议。著作权转让合同一般应采用书面形式,合同应包含下列主要条款:1.作品的名称。2.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3.转让价金。4.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5.违约责任。6.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第九章 著作权管理,第一节 著作权行政管理,一、著作权行政管

35、理的概念和特征 著作权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对著作权工作进行管理的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的特征:1.著作权行政管理的性质是行政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就是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依据著作权法及相关法规,实施行政权的行为。2.行政管理工作是以著作权管理为内容,即运用行政手段协调规范版权市场中的各种行政法律关系。,二、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一)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1.贯彻著作权法律、法规,制定与著作权行政管理有关的各项规定。2.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侵权案件。3.批准设立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涉外代理机构和合同纠纷仲裁机构,并监督、指导其工作。4.负责著作权涉外管

36、理工作。5.负责国家享有的著作权管理工作。6.指导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7.颁发强制许可证。8.承担国务院交办的其他著作权管理工作。,(二)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1.检查本地区内著作权法的实施情况,了解本地区著作权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及时向国家版权局反映。2.对于发生在本地区的侵权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3.接待来信、来访,并为著作权人及有关部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宣传、普及著作权法律知识,组织本地区内的各种宣传工作,为各行业部门举办讲座、培训,编写、出版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资料、刊物。5.在人民法院需要时,为其处理著作权纠纷案件提供帮助。,第二节 著作权

37、集体管理,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邻接权的制度。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对权利人的权利实现和保护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1.协调著作权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2.保证著作权人权利的实现。3.减少和避免纠纷。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立和职能(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立(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职能,第十章 著作权法律保护,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一、擅自发表他人的作品二、歪曲、篡改他人作品三、侵占他人作品四、强行在他人的作品上署名五、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六、拒付报酬七、剽窃他人的作品八、侵犯专有出版权和版式设计权九、制作、出售假冒他

38、人署名的作品十、侵犯邻接权十一、其他侵权行为,第二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民事责任1.停止侵害,即责令正在实施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人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2.消除影响,即责令侵权行为人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以消除人们对受害人或其作品的不良印象。3.公开赔礼道歉,4.赔偿损失,,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侵犯著作权行为人给予的行政处罚。三、刑事责任四、执行措施1.诉前权利保全。2.诉前证据保全。3.人民法院依法处置权。,第三节 著作权纠纷的处理,一、调解二、仲裁三、诉讼,第三编 专利权法律制度,第十一章 专利权法律制度概述,第一节 专利、专利权与专

39、利法,一、专利二、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法律赋予专利权人对其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定范围内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1.专利权具有鲜明的独占性。2.专利权的客体具有公开性。3.专利权具有法定授权性。4.专利权的效力具有局限性。,三、专利法(一)专利法的概念 专利法,是指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和因发明创造的实施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专利法的特征1.专利法是国内法。2.专利法是特别法。3.专利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4.专利法随科技发展而发展。,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一、专利制度的概念和特征(一)专利制度的概念 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而形成的保障发明创造人的利益,鼓励发明

40、创造,促进发明创造成果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二)专利制度的特征1.法律保护。2.科学审查。3.技术公开。4.国际交流。,二、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一)专利制度的起源 专利制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二)专利制度的发展 英国专利制度的产生标志着现代专利制度步入发展阶段。,第三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专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二、新中国专利制度的发展三、1992年对专利法的修改(一)1992年专利法修改的背景(二)1992年专利法修改的内容四、2000年对专利法的修改(一)2000年专利法修改的背景(二)2000年专利法修改的主要内容,第四节 专利制度的作用,一、

41、保护和鼓励发明创造二、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四、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第十二章 专利权客体,第一节 发 明,一、发明的概念和特征(一)发明的概念 一般意义上的发明,是指通过智力劳动创造或设计出了前所未有的东西。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二)发明的特征1.发明是一种技术方案。2.发明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3.发明必须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4.发明必须是一种符合法律要求的技术方案。二、发明的种类(一)产品发明(二)方法发明(三)改进发明,第二节 实 用 新 型,一、实用新型的概念和特征(一)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用新型,是

42、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二)实用新型的特征1.实用新型必须是一种具有形状或者构造的产品。2.实用新型必须具有应用性技术特征,即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实施,并可以工业方法再现。3.实用新型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即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它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创造性,但对实用新型的创造性要求低于发明专利。,二、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的区别1.两者的专利性要求不同。2.两者的保护范围不同。3.两者的申请审批程序不同。4.两者的保护期限不同。,第三节 外 观 设 计,一、外观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

43、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1.外观设计必须是对产品的外表所作的设计,即外观设计必须以产品的外表为依托,构成产品和设计的组合。2.构成外观设计的是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3.外观设计是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4.外观设计必须富有美感。,二、外观设计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1.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产品外表的设计,不涉及产品本身的技术性能;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既涉及产品的外形和外部结构,也涉及产品的内部构造。2.外观设计的目的是利用美学原理达到美感效果,而不重视技术效果;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技术方案,旨在实现一定的技术效果。3.外观设计把产品作为载体仅对其外表进行独

44、特设计;实用新型的创造性方案与产品本身融为一体,体现于产品本身。4.外观设计产品既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实用新型产品必须以固定的立体形态存在。,第四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一)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二)违反社会公德的发明创造(三)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二、不授予专利权的对象(一)科学发现(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三)针对人或者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三、暂不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一)动物和植物新品种(二)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三)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第十三章 专利权主体,第一

45、节 专利权主体概述,一、专利权主体的概念 专利权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并承担与此相应义务的人。二、专利权主体与专利申请权主体 联系与区别,三、确定相同发明创造专利权主体的原则1.先发明原则。2.先申请原则。四、专利权的继受主体 专利权的继受主体是指通过转让、继承或者赠与方式依法获得专利权的人。,第二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概念和特征 发明人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完成人,即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提出新技术方案的人。设计人是指外观设计的完成人。1.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自然人且不受行为能力的限制。2.发明人或设计人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二、共

46、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 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同一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共同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第三节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工作单位,一、职务发明创造(一)职务发明的概念及条件 职务发明创造在国外也称为雇员发明,是指发明创造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条件:1.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2.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二)职务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二、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 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或者个人合作研究、设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三、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 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是指一个单

47、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第四节 外 国 人,一、在中国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二、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第十四章 专利授权条件,第一节 新 颖 性,一、新颖性的概念 新颖性(novelty)是指发明创造在申请专利之前是现有技术中所没有的、未被公知公用的。二、判断新颖性的标准(一)公开标准1.书面公开,2.使用公开,3.其他方式的公开。(二)时间标准,(三)地域标准1.绝对新颖性标准(absolute novelty),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可以引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出版物或实际活动去否定一项发明的新颖性,即要求发明创造不构

48、成全世界范围内的“现有技术”,没有以任何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公开过。2.相对新颖性标准(relative novelty),是指在专利审查中,专利主管部门只引用一国之内的出版物或实际活动来判断一项发明是否具有新颖性,即要求发明创造没有在该国相对时间内被公开过。3.混合新颖性标准,是指兼顾绝对与相对新颖性的标准,即在出版物方面以世界范围内的出版物上是否公开为标准,而在实际活动方面则在一国范围内分析是否公开使用过或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三、影响新颖性的抵触申请四、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1.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2.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3.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

49、而泄露其内容的。五、我国专利法对不同专利的新颖性要求,第二节 创 造 性,一、创造性的概念二、判断创造性的标准1.判断创造性应参照申请日以前的现有技术。2.判断创造性的人应为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3.判断创造性的客观标准,发明应以“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实用新型应以“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为标准。三、我国专利法对不同专利的创造性要求,第三节 实 用 性,一、实用性的概念 实用性(practical utility)又称工业实用性或产业实用性,是发明创造获得专利必须具备的实质条件之一。二、判断实用性的标准(一)可实施性(二)可再现性(三)有益性三、我国专利法对不同专利的实用性要

50、求,第十五章 专利权取得,第一节 专 利 申 请,一、专利申请的原则 专利申请的原则,是指专利申请人及专利管理机关在专利申请阶段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一)书面申请原则(二)单一性原则(三)优先权原则(四)国际申请原则 专利的国际申请也称为“PCT申请”,是指依据专利合作条约(即PCT条约)提出的专利申请。,二、专利申请应当提交的文件(一)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 1.请求书。2.说明书及其摘要。3.权利要求书。(二)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应当提交的文件1.请求书。2.图片或者照片。3.简要说明。4.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样品或者模型。,三、专利申请文件的提交、修改和撤回(一)专利申请文件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