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39996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7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门敏华电器有限公司,讲师:钟秀望,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江门敏华电器有限公司,第一章危险化学品的种类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至800万种化学物质,有相当多属于危险化学品,比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油漆、汽油、火柴、液化石油气等都属于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灾难事故,或对人体产生危害。危险化学品通常分为八类:1、爆炸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遇湿易燃品;5、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6、有毒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第二章危险化品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具有爆炸、燃烧、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每一类危险化学品具有各种危险特性,比如油漆属于

2、易燃液体,容易发生燃烧、爆炸,氰化钠属于剧毒,容易发生中毒,因此,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十分小心。,第三章认识危险化学物品 接触一种危险化学品,要先通过危险化学品标志、安全技术说明书来了解、辨识某种危险化学品的性能。标志分为主标和副标志,主标志用来表示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性类别,副标志用来表示其它危险性。主标志由表示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品类别四个部分组成,副标志图形中没有危险品类别号,图案,文字,底色,类别,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危险化学品包装上均贴有相应的安全标签,用来表示化学品的危险性和安全注意事项,警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和使用,由于生产销售单位提供,附在化学品包装上

3、,内容包括物质名称、编号、危险性标志、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灭火方法、生产厂家地址、电话、应急咨询电话等内容,不要随便撕毁,要通过查看安全标签来了解危险化学品的主要性能。,第五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 1、为了确保使用、操作化学品的安全,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放置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分装、使用等场所的作业场所安全标签所载明的相关事项,包括化学品名称,危险特性、理化我、急救和应急措施以及个体防护要求等。2、为进一步了解化学品详细性能,使用人员要详细阅读安全技术说明书,明了化学品的有关危害和预防方法。这是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方法、泄漏的应急处置方法、

4、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由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第六章危险化学品的贮存方法 不同性质的危险化学品要按照规定的贮存方式储存,不能互相混存,特别是在搬运过程中因包装破损,不能使其混合,否则可能酿成事故。贮存方式有三种:1、化学性质相近、灭火方法相同的不同化学物料,可贮存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贮存,称为隔离贮存。2、有些危险化学品虽然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但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可在同一建筑或同呈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分离开,称为隔开贮存。3、有些危险化学品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且容易发生剧烈的反应,采用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贮

5、存的方式,称为分离贮存。,第七章危险化学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1、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2、爆炸物品、一级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3、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4、贮存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第八章危险化学品贮存的注意事项 1、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2、受日光照射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应贮存在一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3、爆炸物品不准和

6、其它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隔离限量贮存。4、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5、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贮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6、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它物品共存。,第九章废弃物处理 危险化学品废弃物仍然具有危险特性,在处置危险化学品时,一定要按规定处理。1、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要交由具有资质的专门机构进行处理;2、要按照危险化学品特性,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3、危险化学品包装容器泄漏或渗漏,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4、防止在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废弃物品。,第十

7、章危险化学品的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会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范围或爆炸极限,通常用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例如:气油爆炸范围1.0%-6.0%,1.0%称为爆炸下限,6.0%称为爆炸上限.因此,当空气泄漏时,为防止发生爆炸,应采取通风等措施降低危险化学品的浓度,第十一章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特性 燃烧是危险化学品的主要特性之一,往往因此酿成大灾难,要了解各种化学品燃烧的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1、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饱和蒸气与空气的混事物接触火焰时,能闪出火花,发生瞬间燃烧,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8、。引发闪燃时的温度称为闪点。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可能被火焰点燃的危险,因此,注意不能产生火花。2、固体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这一温度称为燃点或着火点,要避免让贮在可燃固体受热超过着火点。3、有些可燃物质虽然没有受到火焰、电火花等的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也可引起燃烧,称为自燃。对这一类物质,更要严格按规范进行保存。4、有些氧化性固体物与原性固体物接触后,在大气中水分参与下能发生激烈反应、放热,甚至燃烧,因此,对于这类危险化学品特别强调要分类储存。,第十二章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许多化学品对人体有危害,如苯、甲

9、苯、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能使人引起中毒。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内,在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和皮肤进入人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1、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内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内。因此,在使用这类化学品时,要加强通风或佩戴防毒面具。2、毒物经皮肤吸引收起中毒亦比较常见。因此在使用化学品时,应穿戴防护服,避免与身体直接接触。3、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造成,因此,在进食、饮水或吸烟前要洗手。,第十三章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由于操作不当,危险化学品经常会发生意外事故。一但发生事故,

10、及时报警是使事故损失降低至最低水平的关键环节。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福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及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迅速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第十四章紧急疏散时注意事项 1、如果发生事故的化学物质有毒,需 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2、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3、人员不要在低洼处滞留。4、

11、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第十五章 现场急救 1、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防护。2、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氧;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冲洗要及时、彻底、反复多次;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就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避免伤面污染;不要随意把水疱弄破。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第十六章火灾扑救 1、针对每一类化学品,应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来安全地

12、控制火灾;2、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应由专业消防队来进行,其他人员不可盲目行动,要等消防队到达后,介绍物料介质,配合扑救。必需时采取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大;3、当火灭了之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第十七章生产中注意事项 1、有毒有害场所要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2、身体不要直接接触有毒性和腐蚀性的化学品,更不要误服,特别是接触到有腐蚀性的化学品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易燃易爆场所禁止使用明火,如确实需要动用明火,事先要得到批准,并做好充分的防范措施;4、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不要穿化纤面料的服装。,第十八章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 1、不要把发胶、杀虫剂等有压力包装的物品在烈日下曝晒,使用时不要接近火源;2、炎热天气不要把打火机等放置在车辆内容易受到太阳光照射的位置,以免因高温爆裂后引起爆炸、燃烧;3、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作为日常生活中广泛的热源材料,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要防止因泄漏引起火灾、爆炸或中毒。,本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