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3891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描写手法,常见描写手法,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褒贬,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衬托=正衬(烘托)+反衬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映衬衬托,衬托=正衬(烘托)+反衬,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叫烘托,烘云托月,有时称作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的条件,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反衬指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突出主体。,衬托的演化,虚实相衬:以虚衬实或以实

2、衬虚动静相衬:动衬静色彩相衬:落霞与孤鹜齐飞人物相衬:配角和主角景物衬情:哀乐关系。,反衬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 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的种类,今昔对比:哀江头柳永遇乐李易安盛衰兴亡:永遇乐李 哀江头小桃红年轻与年老:诉衷情 永遇乐李人生短暂渺小与宇宙永恒博大:登幽州台歌历史人物和自己:过陈琳墓好坏、美丑、正反:看岳王传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诉衷情 鹧鸪天辛。,映衬衬托,“映衬”,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

3、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有时又称“衬托”。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映衬的“两”是并列的,对比的,相互衬托;衬托的主体为一个,衬体可以有多个,主次分明,可以形成对比,也可以不对比,是单向的。,试一试身手,1、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5、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7、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8、万绿丛中一点红,15678衬托,234为反衬,但2以动衬

4、静,4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的方式 主要有2种:遥想和梦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虚实结合

5、,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中心的。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结合,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

6、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动静结合,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一试身手,视听结合,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

7、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白描,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

8、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细节描写,细节也叫“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细节的恰当运用,往往能使作品产生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可以使读者赏心悦目,得到一种美感的享受。此所谓“细节描写须细,细节作用不细”。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洛阳城里见秋风

9、,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刻画心理,细致入微,抒发感情,真切动人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是“小事”,但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

10、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早雁,点面结合,描写到一个重要的点时,要使这个点与整个面相呼应相合拍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联想和想象,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若为化得身千亿,

11、散上峰头望故乡。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褒贬,“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

12、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试一试身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