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3937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典诗词鉴赏题 问答模式,2023/9/6,2,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典型例题:,2023/9/6,3,参考答案: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一)。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2023/9/6,4,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

2、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tu,笋壳。帙zh,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2023/9/6,5,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读形象具体特点)。,赏析: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寓意: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揭示这一形象的寓意和时代内涵)。,2023/9/6,6,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

3、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2023/9/6,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鹧鸪、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2023/9/6,8,“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

4、,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023/9/6,9,人物形象积累:(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苏轼(2)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屈(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王维、孟浩然(4)怀才不遇的形象-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5)儿女情长的形象-柳永、李清照、温庭筠,2023/9/6,10,景物形象积累:(1)绚丽阔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宽阔宏伟: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3)清幽静谧:春江花月夜。(4)空濛迷茫: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5)雄浑阔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6)雄壮伟丽:三峡星河影动摇。(阁夜)(

5、7)凄凉寒怆: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阁夜),2023/9/6,11,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2.长亭。3.南浦。4.酒。,2023/9/6,12,思乡类意象 1.月亮。2.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3.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

6、鲤鱼代指书信。4、“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2023/9/6,13,愁苦类意象1.梧桐。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2.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

7、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023/9/6,14,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8、”,2023/9/6,15,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菊 2.梅 3.松柏 4.竹。5、莲 6、冰雪6.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023/9/6,16,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2.莲

9、。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023/9/6,17,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

10、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023/9/6,18,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

11、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2023/9/6,19,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

12、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2023/9/6,20,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023/9/6,21,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2023/9/6,22,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

13、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案分三步完成:描绘形象图景概括图景特点剖析作者感情。,2023/9/6,23,典例分析2009年重庆卷: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

14、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感情?并简要分析。解答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瑰丽生机的景色(结合意象,描绘图景,简要概括)。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了冷寂落寞之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2023/9/6,24,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5、,2023/9/6,25,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2023/9/6,26,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

16、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5)写景的层次感或视角的变化,也即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空间顺序等(6)渲染,2023/9/6,27,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7)对比。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2023/9/6,28,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17、感情。,2023/9/6,29,典型分析2009年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解答:手法:对比(或反衬)(指出何种手法)。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作者如何运用这种手法)。,2023/9/6,30,(10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18、,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2023/9/6,31,(1)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2023/

19、9/6,32,(10年安徽卷)岁暮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2023/9/6,33,1、【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

20、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2、【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2023/9/6,34,第三节 高效作业第3、5、14题,2023/9/6,35,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风格型,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

21、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2023/9/6,36,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含蓄 自然,2023/9/6,37,(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2023/9/6,38,(2)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

22、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2023/9/6,39,(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2023/9/6,40,(4)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023/9/6,41,(5)含蓄 其特点是意

23、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的词。,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2023/9/6,42,(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2023/9/6,43,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

24、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2023/9/6,44,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023/9/6,45,典型例题观祈雨(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问:这首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答案】(步骤一)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步骤二)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步骤三)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

25、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2023/9/6,46,(2008年高考北京卷)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景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

26、凝重的风格。,2023/9/6,47,第二节 高效作业第 9 题,2023/9/6,48,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 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 哪里?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字好不好?为什么?请对某字进行赏析。,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2023/9/6,49,答题步骤: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

27、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2023/9/6,50,离 亭 燕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注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低亚:低垂。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2023/9/6,51,答案:“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2023/9

28、/6,5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2023/9/6,53,答(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清冷,由此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

29、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的寂寞之情和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2023/9/6,54,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参考答案: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

30、4分),2023/9/6,55,第二节 高效作业第4、6、11题,2023/9/6,56,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2023/9/6,57,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答题步骤

31、: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那些内容;3、分析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2023/9/6,58,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问题: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2023/9/6,59,参考答案:“清我心”的“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山水诗,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因为诗人在朝廷屡遭排挤和打击,实感官场污浊,今见清溪潺潺流水,认为可以“清心”,洁白自律,精神愉悦。(回

32、答“清”,给1分,回答“清我心”的“清”,给2分。分析思路正确,表达合理,再给2分。回答“悲”,又言之成理,亦可。),2023/9/6,60,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作简要分析。答:“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2023/9/6,61,山行即事 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

33、语,唤醒三日酲。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戏耍,玩弄。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案】(1)“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2023/9/6,62,第二节 高效作业第 7 题,2023/9/6,63,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

34、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2023/9/6,64,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我们在鉴赏一首好诗时,总是跟随着诗的形象、意境,并被其吸引和感染,因而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反应。诗歌一般表现出来的情感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等。,2023/9/6,65,思想情感型: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概括诗歌主旨型: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抒发什么情感或揭示诗歌主旨(总分总式)。,2023/9/6,66,阅

35、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全国卷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答: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明情感),2023/9/6,67,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 内容主旨。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2023/9/6,68,【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

36、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

37、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2023/9/6,69,(10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2023/9/6,70,8

3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023/9/6,71,第四节 高效作业第 2、4、6 题

39、,2023/9/6,72,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提问方式: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步骤:什么样的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2023/9/6,73,诗歌的形象定义:1、人物形象。(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2)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3)两种形象的统一。2、事物形象。(托物言志类诗歌)3、景物形象。(写景抒情类诗歌)(1)自然景象。(2)人文景象。,2023/9/6,74,瀑布联句 香严闲禅师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典型例

40、题:,2023/9/6,75,参考答案:作者描绘了不辞劳苦,汇涓涓细流,壮大自己,一心奔向大海的瀑布艺术形象(步骤一)。瀑布从高处流出,不辞劳苦,冲破溪涧,流经千岩万壑,冲向大海,形成汹涌的波涛(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决不满足现状,陶醉自己已取得的成绩,在艰辛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决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伟大理想抱负(步骤三)。,2023/9/6,76,典型分析2009年天津卷: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

41、的理解。,2023/9/6,77,解答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解读形象具体特点)。寓意: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揭示这一形象的寓意和时代内涵)。,2023/9/6,78,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2023/9/6,79,【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

42、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023/9/6,80,第一节 高效作业第7、8题,2023/9/6,81,第八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或某人的观点)?为什么?请说明你的理由。【答题步骤】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弄清要求品评的角度(内容还是形式,整首诗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语言风格);然后阅读诗作和对其的评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接着亮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合原诗具体分析并阐述理由。【答题范式】同意(不同意)()的看法。因为(),所以()。,2023/

43、9/6,82,【答题示例】蝶 恋 花 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问】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阙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2023/9/6,83,答:(1)同意。因为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

44、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023/9/6,84,(2)不同意。因为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苦涩,为整首词设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是说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2023/9/6,85,(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菩萨蛮(唐)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

45、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023/9/6,86,【参考答案】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

46、闲愁”的情思。,2023/9/6,87,第四节 高效作业第 3、11 题,2023/9/6,88,第九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023/9/6,89,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年浙江卷)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

47、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2023/9/6,90,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回答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步骤二即第一问,故省去)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

48、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步骤二即第一问,故省去)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三),2023/9/6,91,(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2023/9/6,92,【参考

49、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023/9/6,93,(10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

50、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2023/9/6,94,(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2)思念故乡之情(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