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备考.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4278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备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备考.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备考,1.理 解 B,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内容的地位,一、鉴赏“六看”帮你正确理解古诗词,看题目,看作者,看意象,看情感词语,看注释,看前人评价,六看,看题目,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看题目,时间:岁暮鹊桥仙七夕地点:越调 平湖乐 尧庙秋社定林 菩萨蛮北固题壁人物、事件:峡口送友人送蜀客梦中作 送魏二送人归京师访隐者诗人情感、诗歌类型。,看作者,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的文学鉴赏方法之一。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是正确理解其作品的前提。,看作者,(唐)李白、(唐)杜甫、(宋)王安石、(宋)陆游、(宋)欧阳修

2、、(晋)阮籍、(唐)王昌龄、(南朝陈)江总、(宋)黄庭坚、(宋)陈与义、(宋)范成大、(唐)司空曙(南朝梁)刘孝绰、(唐)雍陶、(宋)郭祥正、(宋)向子湮、(元)王恽、(清)郭麟,看意象,把握意象的特征形态(色彩),情状(声音、动静等),时间或节令,文化,内涵等,分析寓于意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意象的典型意义,是理解鉴赏古诗词作品的关键。,看意象,2010全国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

3、忌恨,仕途数起数伏。(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这首诗通过对素蝶的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看情感词语,诗中的情感词语,是提示诗歌作品思想情感的关键信息,一定要特别注意。,看情感词语,10湖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

4、,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看情感词语,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 雪 曲 江 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侍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9.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

5、乡之情。,看注释,注释,或介绍作者及写作时间、写作背景,或解释关键词语,是理解诗词作品的钥匙。,看注释,10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看注释,10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定 林 宋王安石

6、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看前人评价,前人评价提示理解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答题的角度,要引起特别重视。,看前人评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江苏卷)送 魏 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

7、,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看前人评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0辽宁卷)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二、命题与备考,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

8、查一览表,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一览表,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综合分析,一、体裁上,诗歌大增,词曲减少。诗歌由2009年的9首增加到13首,词由2009年的9首减至5首,曲与2009年一样选1首。19首诗歌中涉及唐诗的试题4套,宋诗5套,宋词4套,元曲1套,清词1套,魏晋南北朝诗3套。累计13套试卷涉及唐宋诗词。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综合分析,二、题材多样,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题材上,咏物言志、山水田园、边塞征战、羁旅思乡都有涉及,但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一种以写景为主,抒情较含蓄;一种景、

9、事、情交织,抒情议论较明显。,2010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综合分析,三、考点全面,侧重诗歌感情内容、手法语言、意象的鉴赏。2010年18套试题中,涉及考查情感或内容的有16套,考查手法与表达技巧的有11套,考查形象的有7套,考查语言的6套。考查重点仍然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赏析诗歌手法,品味诗歌语言仍是诗歌考查的核心要素。,考点透视,鉴赏,形 象,评价,语 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几个要点,备考策略,命题方式,例题解析,1、考查形象,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孕着诗人感情的单个意象,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叙事诗中塑造的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多意象组合而构造出的情

10、境,命题方式,1.考查形象,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10全国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10山东),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10新课标全国),请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10上海),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10天津),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10江西),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10江苏),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10福建),时令,情状,内涵,把握形象的特征时间或节令,形态(色彩),情状(

11、声音、动静等),文化内涵等,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备考策略,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杨花:象征离散,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竹:象征正直、不俗向上、有气节,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松柏:表现坚强、坚贞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荒凉、偏僻 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杜鹃:表哀怨、凄恻、思归冤魂悲鸣,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花落

12、: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惜春之情,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备考策略,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猿猴:表现凄厉、哀伤,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鱼:表现自由、闲适,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备考策略,常见意象日月雨雪类,朝阳:表现希望、活力,夕阳:比喻年老或失落时光流逝,月亮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寄托思乡、思亲之情;表现旷达、潇洒,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

13、环境的恶劣,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云:表现游子漂泊,“浓云”表现愁肠压抑,晴天:表现光明、欢娱,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备考策略,常见意象其它类,玉:象征高洁、脱俗,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表现 建功立业的抱负,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尺素:指代书信,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备考策略,例题解析,全国1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 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

14、诗 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这首诗描写了素碟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准确翻译解说,适当展开联想,例题解析,2010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

15、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准确翻译解说,概括形象特征,例题解析,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14(1)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闻 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

16、,高斋闻雁来。寒 塘 赵 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这两首是一写“归思”,一写“乡心”实际都是游子思乡的主题,因此,都用雁来强化这种情感。,解释意象的文化内涵,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例题解析,2010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17、)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例题解析,2009全国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点出意象,概括意境特点(时间+地

18、点+特征),例题解析,2009全国1 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概括意境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19、),例题解析,点出意象,2、考查思想情感,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这首诗有什么含意?(10全国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10山东),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10新课标全国),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0全国2),针对整体,直接考查,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0上海),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10湖南卷),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10辽宁卷),针对部分,直接考查,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

20、感?(10天津),词人抒发了怎样的伤感之情?(10四川),点明情感,细致考查,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0上海),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10江苏),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0北京),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0安徽),选取诗句,整体分析,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10江西),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10浙江),词的上阕说“依

21、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10重庆卷),针对“矛盾”,明辨情感,命题方式,2.考查情感,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10湖北卷),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0福建卷),两相比较,关注异同,备考策略,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人(言行),事(表现),物(特征),景(特征),象的塑造,境的复

22、现,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感其温如触其质,语言:动态性的、描述性的词语是读者与诗人对话的平台,情的体悟,想像力,感知觉角度的描述,例题解析,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

23、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百花所喻君子的伤感。,知人论世,例题解析,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

24、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理清层次,阐释内容,例题解析,(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 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 宋 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

25、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3、考查语言,命题方式,“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10四川卷,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10湖南卷,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10广东,语言类命题,“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 甫“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杜 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 岛,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

26、住”字的含义。10重庆,选词炼字,评价作品选词炼字,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动 词,形容词,叠 词,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朦胧晦涩),李贺(奇丽)。(4)明快。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5)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

27、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诗家之一般风格,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李煜的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

28、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苏轼的词风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词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清妙秀远,词人之一般风格,修辞手法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夸张,设问,拟人,反问,互文,对偶,借代,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反语,通感,增强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顶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

29、的鉴赏,例题解析,(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客观的景,主观的情,释义,例题解析,2005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

30、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准确把握,使用术语,3、考查表达技巧,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山东),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浙江),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全国2),技巧类命题,命题与读题,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国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安徽),关注整体,直接考查,局部考查,意在修辞,技巧类命题,命题与读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广东),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

31、例并结合作品赏析。(湖北),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天津),点明手法,具体考查,技巧类命题,命题与读题,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辽宁),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江苏),巧借评论,定点分析,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梳理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眼花缭乱的术语,虚实相生,贬词褒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有序化条理化清晰化,象征,借物喻人,寓情于景,照应,烘托,衬托,铺垫,白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 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过渡,线索,照应

32、,铺垫,层递,白描,渲染,虚实、动静,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手法,情节,不同表达方式的考查,间接,抒情,角度,议论,叙述,描写,虚 实,动 静,细节描写,渲 染,白 描,点 面,对象,直接,意象组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不同艺术手法的考查,绘画艺术,文学艺术,要点,象 征,衬 托,白 描,以小见大,想象联想,借古讽今,渲 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 比,赋比兴,烘 托,不同结构手法的考查,开门见山,过渡,线索,呼应,铺垫,层递,卒章显志,层次,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结构手法线索,“微风”是全诗的线索,或明或暗地贯穿全篇。除了首联明写之外,下面三联都是暗写微风的,颔联写

33、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

34、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结构手法铺垫,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结构手法过渡,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象,境,情,A描写了什么 形象,B营造了什么 意境,C抒发了什么 情感,D 运用了什么 语言,E 运用了什么 技巧,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入诗境如何品诗情,考点透视,古代诗歌鉴赏的特点与要点1.高考考查的诗歌鉴赏是鉴赏的准备与基础。理解诗歌是回答问题的基础。2.回答问题要扣住三个层次的要点:,语言、技巧,形象、意境,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