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947060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主讲:袁际军,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我们首先抽象掉货币因素,讨论商品市场平衡时确定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这一分析有如下假定:在某一固定价格水平上,厂商可以提供所需要的全部产品,所以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2)不考虑货币因素。(名义变量、实际变量)(3)不考虑资金流动及服务的进出口、经常转移,因此国际收支完全反映为商品的进出口。(4)一国只生产一种可贸易商品,这一商品部分供本国消费,部分供出口。,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 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 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分析,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构成:,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

2、收入,前三项合称为国内吸收,用A表示:,后二项合称为贸易账户余额,用T表示:,下面我们依次分析贸易余额、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以确定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名义贸易余额(以货币形式表现其价值):TN=XN-MN=PM*-eP*MTN:名义贸易余额M*:本国产品出口的实物数量M:本国进口的外国产品实物数量P:本国产品的本币价格P*:外国产品的外币价格e: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用实际变量(直接用实物形式表现其价值)表示的贸易余额:TP*(e*P)M*qM,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1)q(e*P):表示扣除了价格水平因素

3、后,用本国商品直接表示的所进口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q是我们分析的核心变量。,(2)本国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决定的。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外国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即:*(,*),可得本国贸易余额函数为:T*(,*)M(,)T(,*,)0m1,由第二行可知,本国的贸易余额是由实际汇率、外国国民收入与本国国民收入这三个变量决定的。在第三行中,则简单地将贸易余额分为两部分:与本国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贸易余额,以及随本国国民收入增加而改变的部分贸易余额m,这里m指一国边际进口倾向。,本国贸易余额就可以表示为本国国民收入的函数,如图3-1所示,图31 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贸易余

4、额函数,自主性贸易余额,进口边际倾向,(2)私人消费主要与国民收入有关,即:,2.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1)受利率影响的私人投资,和受政府决策支配的政府支出均为外生变量。,2.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国内吸收表示为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即:,上式中,国内吸收被分为两部分: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吸收,以及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国内吸收a。,当国内吸收国民收入时,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为“窖藏”(hoarding),用表示,即:A 由此可得,窖藏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式:,我们用图32表示窖藏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图32 窖藏与国民收入

5、之间的关系,窖藏函数,(1)国民收入为零时,居民的支出体现为自主性吸收,窖藏为负,支出超过 收入;(2)窖藏为负时,一国必需动用其积累的货币资产或国际储备;(3)当收入不全用来消费时,则随着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收入会被用于储蓄,这样窖藏函数的负值逐渐减少,直至为正,始终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自主性吸收,3.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窖藏,贸易余额,乘数: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有效需求变动使国民收入成倍变动的倍数。,3.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图 3-3 简单商品市场的平衡条件,(1)当国民收入处于Y0时,仅仅意味着在商品市场上达到平衡。,(3)开放经济乘数小于封闭经济乘数(1/s):自主开支所导致的总需求

6、的每一轮增加都将会有一部分由进口来满足,因而每一轮收入的增加将小于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收入的增加。即,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支出乘数作用小于封闭经济下的乘数作用。,(4)自主性吸收及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按乘数扩张或收缩。,(2)a为开放经济的凯恩斯收入乘数,该乘数由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决定。其意义在于:自主性吸收或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动,将会依这一比例引起国民收入的相应倍数的变动。即:,二、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贬值与贸易余额,为确定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必须同时考虑进出口数量与相对价格这两者变动的效果。将商品数量变动与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的变量是价格弹性。因此出口的需求弹性就是价格(汇

7、率)变动率与出口需求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它可表示为:,进口的需求弹性是价格(汇率)变动率与进口需求变动率之间关系。,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是否可以改善贸易余额?,四个假设:1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2不考虑资本流动,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3其他条件(包括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 变。4贬值前贸易帐户处于均衡状态,即出口等于进口。,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本国货币贬值未必会改善进出口贸易状况:本币贬值出口增加(数量)和进口减少(数量)?贸易收支改善,可见,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具体推导过程如下:,贬值

8、对贸易余额的这一影响还可以用图34表示,图3-4 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贸易余额的改善实际上是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2.考虑国民收入变动因素后的贬值效应分析 在考虑收入的变动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影响;其二是自主性贸易余额变动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动引起与收入有关的贸易余额主要是进口的调整。可见,在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因素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不如原来的大,这主要是由于贬值引起收入增加导致了进口上升,这部分抵消了贬值的效果。,数学推导:,在国民收入Y不变时,贬值对贸易余额造成的变动,实际上就是自主性贸易余额的变动,即:,又因为:,则在自主性吸收不发生变动时,贬值

9、造成国民收入的变动为:,国民收入的增长,又会通过边际进口来影响贸易余额,即:,可见在 和S0的条件下,贬值仍可以改善贸易余额。,(因为:),再从国民收入与吸收这一宏观角度分析:,假定贬值对自主性吸收无直接影响,若1-a0,即a1时,则贬值会使窖藏数额提高,从而贸易余额得到改善。,综合上面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在贬值可以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即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还要求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国内吸收的增加幅度(即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当商品市场均衡时,贸易余额与窖藏相等。因此,判断贬值是否改善贸易余额,只需看贬值后窖藏数额是否提高?,因为:,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

10、响,图35 考虑收入变动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3.考虑自主性吸收因素的贬值效应分析 贬值对自主性吸收的影响非常复杂。我们只介绍这其中的一种影响:劳尔森梅茨勒效应(LausenMetzler effects),贬值会使以本国商品衡量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这实际上意味着本国居民原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下降。这样,在以本国商品衡量的收入及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下,贬值使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了(因为居民需求消费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会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这一效应就是我们所称的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根据

11、公式:若自主性吸收 和Y同时变化,则窖藏H的变化就难以确定了,3.考虑自主性吸收因素的贬值效应分析,图36 考虑吸收恶化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在分析中,必须将对贸易余额的直接影响以及对收入与吸收的影响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分析贬值的经济效应。这一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对国际收支理论中两种方法的综合。在国际收支理论发展中,最早出现的是由马歇尔(A.Marshall)、勒纳(A.Lerner)以及罗宾逊(J.Robinson)等人于20世纪30年代倡导的“弹性分析法”,这一分析法只考虑TM这一方程,从而得出只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就可以改善贸易余额这一结论。随后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由亚历山大(A

12、lexander)等人倡导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主要研究的是TA这一方程,得出了要相对于吸收提高收入才能改善贸易余额的结论。,图37 J曲线效应,4.贬值效应的时滞问题 即使满足前文分析的贬值所能改善贸易余额的前提条件,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余额。因为,第一,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第二,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之后有可能使贸易余额首先恶化。过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这是主要的)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余额才慢慢开始改善。整个过程用曲线

13、描述出来,呈字母J形。贬值对贸易余额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三、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分析,1.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当其他条件不变(如不考虑贬值),本国收入增加时,这会造成进口的上升,即:Tm,本国对外国商品进口的上升,从外国的角度看,就是该国出口的上升,即该国的自主性贸易余额得到改善:,这一自主性贸易余额变动会对该国收入产生乘数效应,即:,可见,一国收入的变动,会通过贸易渠道引起另一国收入的相应变动,这一开放经济间存在的相互依存性,我们称之为“溢出效应”,2.开放经济的反馈效应,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在对外国国民收入产生扩张效果后,外国国民收入的扩张又进一步地反作用于本国的国民收入,我们称

14、之为反馈效应。,图 3-8 开放经济间的溢出效应与反馈效应,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开放经济下的IS、LM、CA曲线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IS曲线是考虑货币因素后,反映商品市场平衡的曲线。(1)现在,我们取消投资函数是外生变量的限制,令私人投资需求与利率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有:,一、开放经济下的IS、LM、曲线,1.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需求,投资的利率弹性,(2)原有的吸收函数更新为:,自主性吸收:包括自主性消费、自主性投资和政府支出,此时的商品市场平衡条件为:,1.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商品市场平衡时国民收入

15、与利率之间的关系,1.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第三、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初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曲线形状的变化问题?),图 3-9 开放经济的IS曲线,IS,IS,第一、这一曲线的斜率为负。,第二、在推导这一曲线的过程,我们假定政府支出及自主性贸易余额不变。(曲线的移动问题?),LM曲线是反映货币市场平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的曲线。s/Ld(,)kh k0,h0 MS:名义货币供给;:价格水平;MS/P:对价格水平进行调整后的实际货币供给水平;Ld: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固定名义货币供给水平,令MS=M0,则有:(1/)

16、(0/),货币市场平衡时利率水平与国民收入的组合,2.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2.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图 3-10 开放经济的LM曲线,ML,ML,第三、这一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的最大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表3-1 开放经济下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示意),分析: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LM曲线的移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第一、这一曲线的斜率为正。,第二、我们是在名义货币供给及物价水平固定的情况下推导出这一曲线的。,3.开放经济下的曲线 是反映经常账户收支平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的曲线。对于经常账户收支,有:,图

17、311 开放经济的CA曲线,思考:若马歇尔-勒纳条件等要求满足,则当实际汇率贬值时,CA曲线如何移动?,顺差,逆差,二、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1.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图 3-12 封闭条件下的经济平衡,(1)封闭经济中,只需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平衡时经济就处于平衡状态,如图3-12中的A点,思考:图3-12中的C点,经济处于平衡状态吗,若不是,分析其自发平衡机制?(利用所学过的宏观经济知识进行分析),C,B,二、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1.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2)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因素会对经济平衡产生影响。固定汇率制下,经常账户收支不平衡,会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导致LM曲线的移动。

18、,图313 不考虑国际资金流动时,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平衡,因此,开放经济的一般平衡还要求经常账户也处于平衡之中。如图3-13中的A点,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发挥作用。第一,收入机制(短期内),收入机制的基本原理:,第二,货币价格机制(中长期内,价格能灵活调整),货币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图315 固定汇率制下经济调整的货币价格机制,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在浮动汇率制下,不存在国家资金流动时,经常账户收支实际上构成了外汇市场的供求,这一供求的变化将会直接引起外汇市场上的价格汇率的调整,两条假定:,(1):经常账户逆差(顺差)会导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小

19、于求(供大于求),这会带来本币的贬值(升值)。,(2):在马歇尔-勒纳条件等要求可以满足时,本币的一定幅度的贬值(升值)会增加出口(进口),减少进口(出口),从而使外汇市场与经常账户收支恢复平衡。,这两条假定的含义:在外汇市场上,可以通过汇率的变动来自发保持外汇市场的平衡,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浮动汇率制下经济的平衡条件,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则汇率就会发生变动,这会带来一系列变量的调整。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只有当 曲线、曲线、曲线相交于一点时,开放经济才会处于平衡状态。,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2.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图316 浮动

20、汇率制下经济自动调整的货币价格机制,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价格机制的调整过程还可以描述如下:,LM,开放经济由单市场平衡至多市场平衡的条件及自动调整过程,这可归结为:,第二、从本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依靠经济的自发调节解决上述两个任务之间的矛盾,同时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不可能的。,第三、在本章分析过程中,我们基本上假定不存在价格调整,这意味着我们的分析集中于经济的总需求方面,没有考虑总供给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分析。,第一、当经济处于开放状态时,这一经济的开放性在使经济发展获得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使维持经济稳定的努力更加困难了。,本章习题,一、判断1.本币贬值,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额必定增加。2.本币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出口额必定增加。3.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果越好。4.本币贬值将导致本国贸易条件恶化。5.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Ms减少。,二、简答1.马歇尔-勒纳条件2.J型曲线 3.劳尔森-梅茨勒效应三、当考虑货币因素后,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与封闭经济的平衡条件有何区别?,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