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788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265 大小:1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5页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5页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5页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5页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t(2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园艺产业现代化、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园艺学是一门传统学科,园艺产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使园艺科学和园艺产业不断发展,传统学科和古老产业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园艺产业现代化就是以现代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技术成就应用于园艺产业,引导园艺产业的现代化。园艺产业现代化也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和应用的结果,也包含着产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园艺产业现代化还包含园艺生态功能体现和人文作用的增强。,园艺产业的多元化,传统园艺产业的主要功能是生产,是为消费者提供园艺产品。因此,传统园艺产业的功能是单一的,以物

2、质生产为主要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园艺产业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园艺产业的多元化,就是指园艺产业从单一的物质生产功能向陶冶情操、满足精神享受的文化功能转化,向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生态功能转化,以及调节心理、增强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医疗功能转化。,园艺产业现代化与多元化主要内容:(1)现代高新技术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2)园艺产品及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园艺生产经营 的产业化;(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4)拓展园艺产业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都市园艺 与观光园艺;(5)使园艺产业走向家庭的园艺文化与园艺疗法。,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当人类社会更加关注环境与可持

3、续发展时,当生态环保与生存安全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就是指要发展生态园艺、无公害园艺和有机园艺。,一、高新技术在园艺业中的应用,高新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在园艺产业中应用的空间,都存在推动园艺产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1、生物技术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对植物品种和性状进行改造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工程、性状的分子标记和分子育种以及基因遗传转化(基因工程)等。植物基因工程和与之相关的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技术在园艺产业中均得到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或称植物细胞工程是在园艺产业中应用最早、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产业中的主要应用是种苗快速繁殖、脱毒育苗、种质资源保存和创新、新品种选育等。,(1)植物组织培养,1965年,法国学者Morer率先建立了通过原球茎途径进行兰花扩繁的技术体系,利用兰花的一个芽经过原球茎,一年可获得400多万个兰花芽并再生成完整植株,从而促进了所谓“兰花工业”的形成。,兰花组织培养,兰花组培苗开花,目前,已有葡萄、苹果、柑桔、草莓、香蕉等大部分果树,马铃薯、大蒜、芋头等多种蔬菜,以及众多的木本和草本花卉,尤其是兰花、红掌、一品红等高档花卉,通过组

5、织培养的方式进行快速繁殖,其中有相当多的种类和品种实现了产业化。,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如草莓、葡萄、香蕉、马铃薯、大蒜、非洲菊、一品红等,长期栽培和繁殖会感染并积累病毒。当病毒积累较多时,就会导致生长变弱、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效益减少低。但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大蒜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一品红组织培养,大岩桐组织培养,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基础的微茎尖培养,能够有效脱除病毒,再利用获得的脱毒苗进行扩繁,可以进行脱毒种苗的繁育。已在葡萄、草莓、苹果、柑桔、香蕉、大蒜、马铃薯、非洲菊等多种园艺作物上获得成功,实现脱毒种苗的产业化生产。我国马铃薯脱毒快繁产业化技术,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

6、地位。,马铃薯脱毒种薯工厂化生产,脱 毒,未 脱 毒,植株生长势强,蒜头大,植株生长势弱,蒜头小,(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亲缘关系分析、品种鉴定、亲本选择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借助于对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的基因型分析,鉴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提高选择的效率,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加速育种进程。,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对果树、蔬菜、花卉等多种园艺作物的重要经济性状进行标记,为这些重要性状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分子标记种类:RFLP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7、),AFLP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SSR标记(简单重复序列)等。,通过分子标记和遗传作用,已建立了西红柿、黄瓜等多种园艺作物分子图谱。而将分子标记用于亲本之间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的确立,有助于杂种优势群的划分,提高杂种优势潜力。,(3)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自从1983年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第一株转基因植物,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抗虫剂、抗除草剂、杂种优势的利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已有众多转基因作物品种得到应用,其中以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园艺作物转基因育种与大田作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部分品种已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新的性状,成为具有某种特定性状和功能的转

8、基因品种,如番茄、马铃薯、白菜、香蕉、木瓜、香木瓜、康乃馨等。,美国加州基因公司利用他们获得专利的生物基因技术,将番茄中引起腐烂的基因加以复制,获得第一种转基因作物品种番茄。,1997年,我国第一例转基因耐贮藏番茄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2002年又有抗病毒番茄、抗病毒甜椒、改变花色的矮牵牛花等园艺作物品种进入商品化生产。,我国第一例转基因番茄品种,转基因棉花 抗虫棉,2、信息技术在园艺产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业信息

9、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机地结合。农业信息技术着重研究农业系统中生物、土壤、气候、经济和社会等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通过建立智能化信息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单机决策或网络系统服务。,农业信息技术使得农业生产系统从定性理解到定量分析,从概念模式到模拟模型,从专家经验到优化决策,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智能化农作管理。,农业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网络、农业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3S技术(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简称3S技术)、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农业多媒体、精准农业、生物信息学、数字图书馆等内容。,在农业信息科学

10、技术中,以3S技术和精准农业应用最为广泛和成功。而信息化自动控制技术在设施园艺和工厂化农业中应用广泛,生物信息学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科,农业信息网络和农业数据库更是延伸到农业各个部门和领域,甚至开始走向千家万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大致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由低级向高级、由单机到网络化的发展过程。在短短几十年中,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使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3S”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

11、领域的综合发展及其应用日益深广,最终促使了“农业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农业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的农业生产中,82%的土壤采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74%的农田用GIS制图,38%的收割机带有测产器,61%的作物采用产量分析系统,90%的耕地采用精确农业技术。,法国农业部植保总局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可适时提供病虫害实况、农药残毒预报和农药评价信息。日本农林水产省建立了水稻、大豆、大麦等多种作物品种、品系的数据库系统。新西兰农牧研究院利用信息技术向农场提供土地肥力测定、动物接种免疫、草场建设、饲料质量分析等信息服务。,我国引进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

12、80年代。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已在系统开发、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遥感技术应用、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端研究领域取得了成果,某些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信息技术在园艺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如果树、蔬菜的专家管理系统,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辅助专家决策系统,工厂化农业的作物生长模拟和信息自动控制系统,农业数据库和园产品交易信息网络系统,“3S”技术在果树、蔬菜精确种植及农产品安全生产监测检测,农业信息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等。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渗透到园艺产业和园艺科研的所有方面,显示出巨大大应用和发展潜力。,3、植物工厂,植物工厂(Plant

13、 Factory)是在设施园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度自动化的植物生产系统,是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高度体现。,植物工厂是指通过对栽培设施内的环境进行高精度的控制,实现农作物,主要是蔬菜等园艺作物的周年连续高效生产的系统。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以及营养液供应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环境条件不受或少受自然环境条件制约,完全按植物生长发育要求设置,实现集约型、高效率、省力化生产。植物工厂的生产对象包括蔬菜、花卉、果品、药材和食用菌园艺作物等。,植物工厂的建立和生产管理依托建筑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讯

14、、人工智能、模拟与控制)等学科技术为基础,是知识与技术密集的集约型农业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高新技术在园艺产业的综合应用。,植物工厂具有以下特点:,产品生产计划性强,可实现周年均衡生产。植物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环境自动调控,生产管理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甚至有 机器人参与生产和管理。能有效地防止有害昆虫和病原物侵入,不必施用农药,不 仅产品安全性高,对环境也没有污染,实现清洗生产。可采用多层立体方式栽培,节省土地和能源。不受或很少受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限制,摆脱了 灾害性气候的影响,对场地条件没有特殊要求。,植物工厂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投资大、建设成本高,限制了

15、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应用和发展。此外,在环境控制技术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才能更加符合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根据1987年日本电力中央研究所资料,建造的一座1000m2人工光源利用型植物工厂,仅空调和照明、厂房建筑及栽培设施三项,每平方米造价折合人民币7820元,其中空调和照明设备占39%,厂房建筑占28%,栽培设施占22%,其他占11%。如果加上附属设备,则每平方米造价折合人民币约10000元左右。不仅建造成本高,运行成本也高,其中最大支出是电能成本,全人工光源的电能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不同生产方式的特性比较,从上个世纪50年开始,国际上开始研究植物工厂的可行性。1953年和1957

16、年日本和前苏联相继建成了大型人工气候室,进行人工可控环境下植物栽培的试验。世界上第一座植物工厂于1957年在丹麦约克里斯顿农场建成,面积1000m2。,1973年,英国温室作物研究所Coopre教授发明营养液膜法(NFT)无土栽培方式,推动了植物工厂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挪威、希腊等国近20个企业都曾利用植物工厂进行莴苣(生菜)、番茄、菠菜、药材的生产,但除日本发展较快外,其它国家大都停留在小规模研究示范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欧美各国及日本相继建起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工厂,如美国亚基塔尼约卢米德兰农场建立的一座面积为18000m2的植物工厂为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

17、工厂。,1985年在筑波世博会上,日本展示了一套三层楼高的塔式人工光源植物工厂,随后千叶、东京等地陆续出现了生产莴苣、苜蓿苗、豆芽菜和菠菜等蔬菜的植物工厂。从1992年到2002年的10年间,日本建成和运行的植物工厂有26个,总规模达18900m2,其中以神内公司的植物工厂规模最大。其总面积为8828.46m2,生产“沙拉莴苣”和“桑秋莴苣”。,我国“九五”期间,原国家科委立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辽宁同时展开,对我国工厂化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999年前后,我国还分别在北京和深圳引进两套加拿大植物工厂水培生产系统,生产水培生菜,对

18、我国植物工厂有一定示范作用。但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工厂在我国仍属空白,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准植物工厂,黄瓜无土栽培,生菜无土栽培,生 菜 深 水 培,植 物 工 厂,4、航天育种,航天育种也称太空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卫星、飞船等返回式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太空诱变因子作用下,使其发生性状变异,利用有益的变异选育出作物新品种的技术。,目前太空育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飞船作为运输工具,将种子带到200千米到300千米的空间,经过815天的太空旅行,使作物基因产生一定的变异;另一种是让作物种子依赖高空气球运行到30千米至40千米的高度,停留1

19、0小时左右,也能导致作物基因变异。,航天育种的原理:利用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交变磁场等因素,对农作物种子或微生物产生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再经地面常规选育,培育出新种质、新品系、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由于航天环境有许多地面难以获得的诱变因素和多因子综合作用的条件,某些作物品种可能出现一些在地面难以出现的特异性状,这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从而创造出更优良的作物新品种。,空间植物和微生物变异理论由美俄科学家率先提出,但国外航天育种工作开展的很少。美国曾将玫瑰和大豆进行太空诱变,以期获得高玫瑰油产量的玫瑰植株突变体,以及优良的大豆新性状。俄罗斯则将圣诞树进行太空诱变,诱变后的圣诞

20、树长得非常高大。太空育种是我国独创的育种方式,自1987年中期以来,我国成功进行了10多次搭载试验,作物涉及粮棉油及蔬菜等。,航天育种有以下特点:,能诱发作物种子产生遗传变异。多数变异性状稳定较快,有利于加速育种过程。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具试验,番茄、黄瓜不仅口感好、耐 贮存;还可提高产量20%以上。能改良农作物的品质。航天青椒果实大、品质优,平均单 果重350,果实中的Vc含量提高10%25%。具有变异谱宽、变异率高、有益变异多,抗病抗逆性提高 等特点。可出现常规育种不易出现的变异航天育种显现出。,太空育种图解,1987年我国开始将农作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中科院植物所、微生物所、遗传所、上海植

21、物生理所、昆明植物所和解放军兽医大学等单位,调来20多种微生物材料和植物种子,总重量不足5kg。将上述种子等材料密封在玻璃管中,送入太空转了7,从此揭开了中国航天育种的序幕。,目前我国已进行10多次航天搭载育种中,共搭载了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微生物菌株等800多个品种,经全国23个省市109个科研和生产单位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试验选育,取得了可喜成果。,已培育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粮食、蔬菜新品系及有特殊性状的种质资源。目前已有水稻、小麦、油菜、青椒、黄瓜、番茄、大葱、西瓜等作物在试种、示范和推广。,园艺作物航天育种的重要成果表现在“航天蔬菜品种”的成功培育。青椒通过航天搭载,

22、变得果大色艳,又嫩又香,子少肉厚,除了产量提高20%左右外,平均单果重达350,最大单果重达500以上,保护地单产910.5万kg/hm2。果实Vc和可溶性固态物及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原来高出7%20%。,太空樱桃番茄含糖量高达13%,口感鲜甜,可当水果食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将卫星搭载的黄瓜种子后代经5年选育,已经获得产量高、口味好、果型大的新品系,单产达9万kg/hm2左右。太空黄瓜不仅口感好、耐贮存,而且产量提高20%以上。一条黄瓜最重可达1500 g。这些品种还具有很强的地面环境适应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在1996年搭载了20种花卉种子,后代出现了一些有益性状

23、突变。一串红获得了花朵大、花期长、分枝多、矮化性状明显等变化;三色堇的花色变为浅红色,花期更长;纯红色的矮牵牛出现了花色相间,一株上 长出不同颜色的花朵。,一般认为,航天技术育成的新品种,不存在基因安全性的问题,不存在放射性的问题,不存在辐射剂量过高的问题,也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问题。因此,人们食用航天育成的农作物新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发生遗传性的影响和为害。,二、园艺产业的标准化与产业化,1、园艺产业的标准化,标准的定义:国家标准GB/T3935.1-1996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过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中,根据ISO/IEC对标准概念进行规定:“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

24、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定义:根据ISO/IEC规定,国标GB/T 3935.1-1996对标准化给出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标准化活动是指制定和发布标准、实施标准和修订标准,农业标准化定义:农业标准化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的标准化,即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并进行实施,以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农

25、业标准化的目的是为在农业领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截止到2003年,我国制定发布了农业国家标准近2000项,农业行业标准近4000项,农业地方标准6000项,其中涉及到农产品和食品标准2100余项,包括国家标准1032项,行业标准1125项。,特别是2000年开始,我国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国家农业和各省市政治区分别制定了包括果品、蔬菜在内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无公害农产品质标准、产地环境要求及生产技术规程,大大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园艺产品标准和园艺标准化的意义:,(1)标准和标准化是对现代园艺进行全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 求和条件。(2)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先

26、进成熟生产经验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续带。(3)标准化是发展现代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可持续农 业的重要途径。(4)标准化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5)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市场准入水平和园产品竞争力,有利 园产品国际贸易。,农业标准化书籍,2、园艺产业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施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形成一个完整产业系统,即产生链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继农村实施联产承包获得成功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又

27、一重大举措。,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内涵是经营的一体化,农业产业的不同组成单位和不同环节通过经济利益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成主体都能从产业链条获得应有的利润。,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形式: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带农户”,即:“公司+基地+农业”。在这一基本形式的基础又演化出不同类型:“公司+基地+农业工厂”、“公司+基地+农民组织”、“市场+基地+农户”、“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比、股份制合作化)+基地+农户”、“经济人组织+基地+农户”等。,农民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农业的市场化过程、农业的工业化过程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运行和可

28、持续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而将农业产业中的种养环节纳入加工和流通的产业链中,则更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市场化。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能解决我国农产生产中的深层次矛盾,更有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园艺产业是农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也是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更是种植业调整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具有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农业产业化在园艺产业中的发展更为迅速,效果更为明显。,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和初步概念也是在我国蔬菜重点产区的山东省维纺提出的,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提出这一概念。维纺市在1993年

29、率先推出了“确立主导产业,实施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在园艺产业中,既有以蔬菜出口加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也有以大型果品、蔬菜、花卉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还有以园艺产业协会股份制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组织为带动的模式。如各地以蔬菜加工出口的大型业、产地或销地的大型专业或综合批发市场,各地区农业主导产业的协会如果品、蔬菜和花卉产业协会。,西兰花保鲜加工,花卉栽培和保鲜包装,出口大葱基地,蔬菜连锁店,人类在享受化学物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益处之时,也正在受到他们的危害。农药残留和土壤盐渍化使人类生存环境和生产环境不断恶化,农产品化学污染成为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

30、所有这一切,不仅限制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三、都市园艺与观光园艺,都市农业首先在美国、日本、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出现,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都市型农业”的概念。,1、都市农业,我国都市农业出现较晚,大体在20世纪90年代,但一经出现则发展迅速。全国不同地区很多大中城市都已建成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由以发达地区的环勃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都市农业不仅成为现代农业的代表和体现,更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市农业内涵广泛,其中观光是都市农业的主要功能。,都市农业一般是指在都市化区域,利用自然田园景观、生态环

31、境以及人工建造的农业设施工程,为城市生产和供应优质鲜活农产品,为观光休闲、体验参与和科学普及提供场所,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园艺产业多元化的一种体现。,都市农业的主功能表现在: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功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功能;观光旅游休闲功能;科普教育功能;科技成果展示和示范功能;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功能。,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功能。这是都市农业的重要功能,利用都市农业所提供匠现代设施条件和生产能力,为城市居民生产安全卫生、数量充足、质量优良、方便洁净的鲜活农产品,其中优质果品、蔬菜和花卉是主要部分。,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功能。充分利用都市农业的绿化、美化和净化作用,构建园林化和生态化都市,

32、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乡村和谐的环境,使整个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实现都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的绿化森林,成为城市之肺;而都市湿地则成为城市之肾。,观光旅游休闲功能。利用自然田园风光、农业生态景观和建造农业生产生活场所,形成以农业旅游观光、渡假休闲及参与体验为主要功能的观光休闲产业。从而体现都市农业的文化内涵,提高都市人们的休闲质量。如各地建设的景观农园、现代设施农业园、园艺采摘园等。,科普教育功能。这也是农业基本功能的拓展。在都市农业区域内设置以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农业科学常识,让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接触农业、体验农业、了解农业,从而获得农业领域的知识,感受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33、,激发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热情。,科技成果展示和示范功能。大多数都市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的窗口。很多都市农业园区都引进和建设了体现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示范基地,也有些都市农业园区设置了农业优新品种展示园、无公害生产示范区、滴灌技术及无土栽培示范区等。,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创汇功能。都市农业园区大多具有农产品采后处理和贮藏加工能力,建立了采后处理加工厂,对园区及周边的优质安全农产品进行采后处理和加工,采用配送、连锁专卖等形式供应城市市场。同时,利用国际交流的优势和农产品安全优质的优势,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形成当地农产

34、品加工和出口创汇的龙头。,2、都市园艺与观光园艺,都市园艺是都市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有些地区,园艺是都市农业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都市农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化。,观光园艺又是都市园艺的组成部分,都市园艺是以园艺为主的生产、生态、观光、休闲、科普、示范等多功能的综合,而观光园艺则突出体现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的功能。如果说都市园艺是综合性园区,那么观光园艺则属于主题式园区。,园艺是园区主体。无论是生产方式、种类品种、产品类型,还是拓展的人文和社会及景观生态功能,都是围绕园艺展开的。,都市园艺的特点:,在生产方式上,以设施园艺、无土栽培、植物工厂、园艺名特新品种展示为主;在景观生态上,以各类花卉和园林树木及

35、观赏果园、观赏菜园为主;在生产的产品方面,则主要为果品、蔬菜、花卉及绿化苗木。,具有高度现代化和集约化的特点。都市园艺对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等生产诸要素的投入上远远高于传统园艺,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也远远高于传统园艺。因此,都市园艺有必要,也有条件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实行高水平的产业化经营。由于都市园艺依托大中城市,又属于集约化农业。因此,受现代产业经营管理影响,也有物质、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持,有条件实行高水平的产业化经营。多数都市园艺产业都成为园艺产业化组织中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中的核心企业。,功能的转变和拓展。传统园艺产业以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为主,如果品、蔬菜、花卉等。都市

36、园艺除仍然生产这些有形园艺产品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和观光、休闲场所,为城市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园艺的人文内涵和生态景观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精神消费和城市美化与生态净化需求。,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国家和地区新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建设、社会和谐都要求建设都市园艺和观光园艺与之相适应,我国建设都市园艺的客观需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张,造成对周边农业区域的渗透和挤压,城市区域向农村扩展,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生态、经济、社区等方面的渗透与融合,客观导致了都市园艺的出现与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37、,提高了建设和发展都市园艺的紧迫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属于园艺作物生产和生长的绿色空间被城市区域所取代,人口、建筑物、交通的密集对城市造成挤压,不仅导致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劣化,也对城市居民的心灵空间造成挤压。,为了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和时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城镇居民对田园绿色的渴望和向往,发展都市园艺不仅是必然之举,而且更加紧迫。,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使都市园艺成为新的消费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不断改变、消费质量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求不断有品种新、数量足的安全优质园艺产品供应,满足对园艺的物质需求;另

38、一方面以园艺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休闲渡假、体验参予、生态餐饮活动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对都市园艺和观光园艺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都市园艺主要模式:,1)安全优质园艺产品供应型都市园艺通过应用园艺作物新品种,采用先进实用的栽培技术,生产和供应都市消费需求,特别宾馆饭店特需的安全、优质、特色园艺产品,而且应实现数量充足和满足周年供应。,这一类型都是园艺以生产安全、优质、特色园艺产品为主。生产的产品可以是国外引进的名、特、优、果品、蔬菜、花卉,也可以是当地传统特色园艺产品。虽然投入高,但因产品附加值高,可以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也中满足市场需求。,2)旅游观光休闲型都市园艺 这一类型是以农

39、业资源为依托,整合园艺的不同功能,将园艺与旅游观光、生产、消费有机结合,是都市农业的重要模式。城镇居民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偿到时鲜果品蔬菜,欣赏到名花异草,更能体验到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现代园艺生产。通过参与农业操作、采摘,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培养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的情操。,这一类型都市园艺除观光和休闲功能外,一般还融入科学教育和生态餐饮功能。在都市园艺区域内开辟科普教育区域,为游人普及园艺植物品种类别、生产方式和栽培技术、营养和观赏价值、食用与应用方法等知识。,一些都市园艺企业在园区内设立专门场所,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餐厅、菜室、咖啡屋,在红花绿叶之间进行餐饮、品茗、聚亲会友,不仅品偿美味

40、佳肴,还能体验优美的环境,感受生态氛围,成为一种餐饮消费时尚。,3)绿化生态与景观美化型都市园艺 这一类型的都市园艺,其功能主要在于通过搞好绿化美化建设,通过发展园林景观和生态绿地,达到美化环境、恢复生态、净化空间,实现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如以观赏绿化树木、经济林木、草皮与湿地相结合的城市森林公园,以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乔木和冠木果树,木本和草本花卉建成的都市园艺绿地。,除大型生态绿化,还包括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墙面和家居环境的阳台进行绿化美化,这种被称为屋顶园艺或家庭园艺的绿化美化方式,不仅可为城市提供洁净、优美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还可以吸蓄热量,遮挡强光,减少空调的使用

41、,从而节约能源。,4)综合型都市园艺 是集中上述三种主题式都市园艺特点和功能的综合性都市园艺园区。具有园产品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绿化美化等多种功能。有些还具有农产品采后处理和加工以及营销配送功能。,这类都市园艺一般规模较大,设施水平和生产技术较高,运行管理能力强。因此,投入资本和运行成本也较高,如果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和成熟经验,容易造成运行困难甚至亏损。但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可创造出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甚至可以成为当地主要的农业龙头企业。,生态观光园,叶菜立体栽培,彩色甜椒,设施果树,高档花卉,巨型南瓜,娱乐休闲,采摘体验,番茄树,观光游览,室内公园,生态餐厅,

42、四、园艺文化与园艺疗法,1、园艺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有7000年的农业文明史,而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园艺业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在农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园艺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本身就属于文化的范畴。,园艺业一旦出现,就与人类文化密切连在一起,不可分割。随着社会发展,园艺的影响涉及到思想、情感、文学、绘画、哲学、宗教、社会习俗等人类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园艺文化”体系。其中以“花文化”和“茶文化”影响最为广泛。,属于园艺植物的许多花卉可以反映情感,代表一种精神。我国历代文人喜欢以花表情,以花承志。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李白醉卧花丛,杜甫对花溅

43、泪,等等。,许多历史名著或直接咏花,或描写到花。截止到清代,前人留下咏花诗词不下3万首。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中,以花名为唱词,涉及到桃花、杏花、李花、荷花、菊花、牡丹花、玫瑰花等不下40余种。,清代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许多主人公都是花的化身,如花仙,花精。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更成为古代文学中咏花卉最为丰富,最为成功者。书中有38种园艺植物被用以命名人物,比喻人物的性格,以此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文学作品,在书画作品中更是把园艺文化表现到极致,画果、画树、画蔬,尤其画花,形成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派和花鸟画派,并涌现出近现代著名花卉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园艺文化不断漫延和渗透

44、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花卉更用于礼仪交往、情感表达和“托物言志”中。中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均出现了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种类。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很多花木命名也充满人间烟火气息,君子兰、含羞草、仙人掌、罗汉松、美人蕉、湘妃竹。我国春节赏水仙、中秋节赏桂花、重阳节赏菊花、西方复活节送百合、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园艺文化已成为社会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上升为一个地区以至于国家的形象。很多国家有自己的国花,很多城市有自己的市花。在西方社会,园艺甚至被认为是“仅次于宗教的传播博爱的思想者”。可见,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园艺一直在影响着我们

45、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园艺在保留其生产功能的同时,表现在文化方面的生活和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都市园艺、观光园艺、休闲园艺的兴起和发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们到园艺观光园去品果赏花,更多地是体验自然,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甚至近年兴起的生态餐饮,其核心也不在餐饮,而在于感受自然,其饮食的物质享受在后,而放松心情的精神享受在先。,在我国,园艺的文化功能不仅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表现在园艺文化上。不同地区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和特色举办以园艺作物为主题的文化节,如牡丹节、菊花节、桃花节、梨花节、苹果节、荷花节、大蒜节、银杏节等不一而足

46、。,园艺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而科学与艺术都是文化的范畴。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园艺文化已不再局限于茶文化、花文化、竹文化。,园艺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表现在园艺各学科的科学研究之中,表现在园林绿化与生态美化之中,更表现在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雕塑、盆景、花艺、服饰。园艺文化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果树盆景,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和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群,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园艺疗法既是一种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传统自疗方法,又是结合现代医学和心

47、理学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医疗方法,属于新兴的交叉学科。,2、园艺疗法,园艺疗法的主要适应人群:包括残疾人、高龄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低下者、乱用药者、犯罪者及社会的弱者,主要是心理、生理或身体方面的弱势群体。实施园艺疗法的场所为:精神疗养院、老人福利院、残疾人学校、工读学校、医院、大专院校等单位。,(1)调理精神 能消除不安心理与急噪情绪。高扬气氛。可以培养创造激情。抑制冲动。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培养行动的计划性,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增强责任感。树立自信心。,园艺疗法主要有以下功效:,()提高社会意思,增强身体技能。有利于提高社交能力。增强社会公共道德观念。刺激感官。强化运动机能。,(3)劳动和工

48、作技能的培养。职业培训。服务社会。,园艺疗法最初产生于17世纪末的英国,一位叫李那托麦加的人在定期刊物英国庭园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记述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到了19世纪,英国园艺疗法已普遍得到社会的公认和病人的接受。1978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园艺疗法协会”。由于园艺疗法效果不断得到体现以及社会对园艺疗法的关注和重视,在英国园艺疗法已作为一门“治疗的园艺”课程堂被请进大学课堂。,虽然园艺疗法起源在英国,但美国对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发展速度却超过英国。1812年美国一位医学博士报道了园艺活动有助于治疗。到了20世纪初,

49、美国已认识到园艺疗法对智力低下者智能的提高和由贫困导致的变态心理的消除均有效果。,1950年密执安大学就开始了“园艺疗法研讨会”,1955年诞生了第一位园艺疗法硕士研究生,1971年堪萨斯州立大学开设“园艺疗法”大学课程,1973年创立了园艺疗法协会,1975年开设了园艺疗法研究生课程。,日本园艺疗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日本绿化中心于1991年对欧美各国的园艺疗法状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1995年日本创设了“园艺疗法研修会”,同年秋季成立“日本园艺疗法研究会”,据日本绿化中心1996年的调查,全国60%以上的残疾人疗养院已经进行园艺疗法。1997年日本各地相继建立疗法的庭园设施,积极开展园艺

50、疗法活动,同时相继邀请世界园艺疗法学者来日本讲学,并且拟定2002年园艺疗法将进入高校课堂。,与国外相比,我国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但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更有价值,园艺疗法的实施具有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已有学校、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在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群开展园艺疗法,收到一定效果。,我国在主观上比任何国都更需要园艺疗法,在客观上中国也有实施园艺疗法优势。我国在园艺疗法的实施场所和自然资源条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相信我国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学科体系和应用体系。,五、园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园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