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345459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十三五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子课题五:湖北省现代农业领域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10月目 录一、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现状3(二)全球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4(三)国内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研究5二、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与问题分析14(一)农业信息化科技需求分析14(二)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重大瓶颈问题19三、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研究22(一)发展思路22(二)基本原则22(三)发展目标23四、湖北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与重点任务研究25(

2、一)湖北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研究25(二)湖北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重点任务研究27(三)湖北现代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重大专项32五、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保障措施研究34(一)九省比较34(二)措施建议36附表 41湖北省现代农业领域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2014年10月26日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相伴相随。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是指农业信息化领域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农业信息化原创性科学研究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其原创性的科学

3、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最活跃的因素。考虑到省级层面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偏重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技术创新。根据鄂科技厅201416号文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本课题组承担了专题6“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的子课题“湖北省现代农业领域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的相关工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一、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国外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现状国外农业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

4、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灾害监测预报、农业育种、农业资源、畜禽饲养、水产养殖、植物保护及经济决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应用。在强大的数据系统支持下,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收集、处理并传递来自各地的农业技术信息;开展病虫害预测、作物专家诊断、智能化作业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的研究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如美国的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德国强大的涉农数据库系统,法国集成信息、通信卫星及专家系统服务于现代农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全程信息化及农产品安全追溯,韩国建立的农场信息技术系统、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农产品出口

5、产品管理系统等,这些是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代表和趋势。(二)全球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分析全球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总体上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信息采集、处理、存储、表示越来越智能化。神经元网络、面向对象、机器学习、多媒体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日趋普遍。研究的热点包括各类多媒体信息的表示、存储、显示;各种用于数据表格、推理中间结果显示;地理导航和GIS功能;预制文本、路径跟踪和策略解释等。从信息处理的环节上看,农业数据采集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受到更多的关注。面向特定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将继续成为发展重点。二是技术交叉融合化。如3S(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6、)与作物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型的结合。通过建立GIS+GPS+DSS的综合作物生产管理集成系统,为作物的播种、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实现精确管理提供技术决策支持。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谷物流量传感器及在线测量理论方法、产量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差分GPS基准站的建立,GPS游动站与基站的通讯,GIS在农田空间地理信息的数学建模;田间数据信息的数据快速采集技术等。三是研发手段工具化。面向不同用户层(程序员、知识工程师、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开发建立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生成和辅助工具,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四是农业信息技术集成化。某些农业信息技术单独应用局限性大,通过技术集成,把

7、它们作为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这些系统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可以从信息技术发展为市场上的销售商品。今后应特别关注农业信息技术的集成。五是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网络化。网络信息资源将得到充分开发,包括智能决策系统的网络移植,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开发、农业市场经济信息数据库开发、区域性农业生产动态信息服务数据库开发、农业科技政策及管理数据库开发、农业科技资源数据库开发等可借助网络技术完成。(三)国内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研究1、全国概况我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本世纪初开始,发展速度加快。“十五”期间,以互联网平台应用的科技创新为特征;“十一五”以低成本信息终端应

8、用的科技创新为标志;“十二五”以移动互联终端应用的科技创新为主流。迄今已在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处理、农业信息管理与推广服务、农业规划与决策、农业生产过程实时处理与控制、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信息网络研究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专利为例,从1986至2013年全国共取得涉农信息技术专利3973件,其中2013年为689件。主要技术包括:(1)农业信息采集、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2)农业生产决策技术,主要包括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3)农业生产过程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模型、精确施肥、精确播种、精确施药、精确灌溉、自动检测、远

9、程监控、智能控制,及农作物增长模型等;(4)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5)农产品电子交易技术;(6)农业物联网技术;(7)农业信息存储、加工、处理及搜索技术,包括:智能搜索、云计算等。当前,全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形势开始出现六个转变:一是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向注重资源整合转变;二是终端开发应用开始由传统终端向高效便捷智能终端转变;三是产业信息化开始由单一环节的信息化科技创新向全产业链信息化科技创新转变;四是开始由单一信息技术创新向集成技术创新转变;五是农业信息服务科技手段开始由传统单一方式向协同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六是在创新机制上开始由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国家无偿投

10、入为主,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国家有偿投入的方向转变。2、湖北概况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起步于70年代末。在专利方面,全省共取得涉农信息技术专利479项,其中,2000年前20项,2001至2013年底一共459项。在软件开发方面,2010年至2013年底登记的涉农信息技术软件共185件。农业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如湖北省林科院1999年开发了兴林灭螺专家系统并在疫区应用。2002年开始,在政府的推动下,一些科研单位开发了波尔山羊等15个品种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并在鹤峰、五峰、长阳等少数民族地区应用示范;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开发了麦田杂草综合治理专家系

11、统,并在江汉平原、鄂北岗地应用。二是3S技术研发与应用。如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3S技术在蕲春县等地应用示范。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技术研发。近年来我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开发开始重视。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相继开发出农业不同领域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开展应用。中百仓储旗下100多家超市已实现预包装食品全程可追溯。目前我省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平台,下设18个分中心。四是农业模拟模型技术。如三峡大学研究的“一种模拟土体受极端气候作用的装置及运用该装置测试的方法”;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研发的“一种温排水模型多点水流温度同

12、步测量系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开发的“一种用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系模型试验的人工气候系统”等。五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如武汉恒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爱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九洲农信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针对农业不同领域和生产环节开发了一批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今年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湖北省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年),对物联网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做了全面安排。其中涉农领域包括森林、水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生态监测,以及冷链物流及全程监控管理等。农业信息

13、化科技创新对湖北农村经济的贡献是明显的。我们对表1-1中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7个指标:农村信息消费(XX)、邮电业务总量(YZ)、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固资投入(XT)、R&D经费内部支出(YF)、R&D人员数(RY)、涉农信息技术软件收入(NC)、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NZ)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得到1个主成分。采用皮尔逊(Pearson)分析方法和双尾检验法(2-tailed),将这个主成分与反映农业经济的指标农林牧渔产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与农林牧渔产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82,呈高度相关。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对湖北农村农业经济有正向推动作用。其影响主要是:(1)农业信息化科技

14、创新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如采用3S技术对土地精确定位,按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和施肥量,可节省肥料 lO,节约农药23 %;依靠精量播种,每公顷可节省种子25公斤, 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2)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可以使贫困山区的农副产品走出深山、流向海内外,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339户村民,开了32家淘宝网店,2014年前三季度网上农副产品交易金额就达到3000万元。(3)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对农业机械化有强力促进作用。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对农机具进行改造,使农机具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降低能耗、物耗,且大幅度提

15、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远程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培训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掌握操作技能、懂得新型农机的性能、原理、构造,能进行故障维修、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4)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智能化管理、精准化作业,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5)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有利于控制农业风险。如利用3S技术等信息技术可对自然风险进行预测;利用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可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表1-1 2003-2013年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相关数据

16、年份农林牧渔产值(现价)(亿元)NC农村信息消费(亿元)XX邮电业务总量(亿元)YZ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固资投入(亿元)XT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YFR&D人员数(万人)RY涉农信息技术软件收入(亿元)RC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件)NZ20031342.0914.88162.6155.6754.825.190.70520041695.4418.31176.5972.0156.764.810.68720051775.5829.42373.6349.6284.156.531.221420061842.2031.96456.677.0194.756.261.591920072296.8440.5

17、6580.9455.17112.506.794.792620082940.4740.46713.862.98149.067.306.763120092985.1942.62841.7879.19213.4513.1710.364620103501.9947.431028.0975.6264.1214.2712.075320114253.9063.671233.7182.16323.0116.6415.107220124732.1077.541480.4594.29384.5218.5719.878720135161.0081.831785.27114.95446.2720.5240.6599注

18、:1、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其2011、2012、2013 年数据因与以前的统计口径不一致,进行了技术处理(按过往平均增长率计算)。3、湖北与其他省份比较 我们对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做得比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江苏、广东、山东、吉林、宁夏、四川、安徽、湖南等8个兄弟省份进行了重点调查。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可比性、科学性,我们共设置了8个指标:包括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投入,用2个指标代替,即:万人R&D研究人员数,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产出,设置4个指标,即: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论文数、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人均涉农信

19、息技术软件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值;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环境用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两项指标代表。通过上述指标的比较分析,湖北在9项指标中,在9省中处于前列的有万人R&D研究人员数、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论文数、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各项指标在中部基本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加权平均,湖北在9省中综合排名为第3位。(详见表1-2)湖北的主要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研发力量较强。湖北的教育科研力量在中部是“领头羊”,在全国也处于前列。全省每万人R&D研究人员数为10.84,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10位。在涉农信息技术研发上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家队,

20、也有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代表队。二是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学术研究实力雄厚。湖北每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论文数为14.07篇,位居全国第9位,九省中排第2位,中部第1位。三是农业信息化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湖北每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达到1.65件,位居九省第3位,中部第1位。湖北与农业信息化强省主要差距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江苏、广东、山东等省设立有农村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四川设立了省级农业信息化专项;吉林连续三年设立“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专项”。我省尚没有这样的专项。二是相关软件开发

21、差距较大。湖北2013年人均涉农信息技术软件收入为67.89元,而江苏则达到124.35元,是湖北的近1倍,广东更是湖北的5倍多,四川也比湖北高。三是在电子商务、信息终端、食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信息化科技创新也落后于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如浙江的电子商务、广东的无线互联网与即时通信、江苏的终端开发、山东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科技创新都走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前列,湖北差距很大。表1-2 2013年九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相关指标一览表省份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加权值及综合排名万人R&D研究人员数(人/万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论文数(篇/百万人)

22、百万人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件/百万人)人均涉农信息技术软件收入(元/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值(%)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台/百户)万人国际互联网上网人数(人/万人)123456789江苏16,535/22.384/119.485/13.17/2124.356/22.0416/578.36/25022.028/284.43(2)广东17.474/12.175/210.3813/41.16/6357.733/12.845/286.14/16347.123/1141.7(1)山东11.019/32.047/37.8920/81.24/550.0513/51.1129/86

23、0.079/34032.1817/455.2(5)吉林10.512/50.9221/811.0310/31.04/717.5315/72.114/449.5514/53866.620/647.42(6)宁夏5.9622/90.7823/98.3717/64.20/17.9522/82.943/138.7623/84076.0916/347.21(7)四川6.4719/81.4712/68.4516/51.29/4105.738/32.5310/335.8325/93184.6225/857.05(4)安徽7.2615/61.6410/57.2921/90.63/84.5828/91.1130/

24、942.1518/63137.6426/936.06(9)湖南6.7518/71.315/78.0719/70.50/922.1014/61.9219/639.1522/73348.524/741.7(8)湖北10.8410/41.739/414.079/21.65/367.8911/41.823/750.6511/44031.1418/560.3(3)加权0.10.10.250.30.20.020.020.011备注:1、数据来源:1-2、6-8栏来自科技部统计网站,第3栏根据科技部统计网站数据,结合维普全文数据库统计得出;第4栏根据清华同方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统计得出;第5栏根据工信部网站数

25、据及湖北省经信委登记软件数据统计;2、各省数据下方数据为排名:分子为各省该项指标在全国排名,分母为九省中排名,第9栏括号内数据为综合排名。4、发展趋势预测 我们通过对湖北2003-2013年各项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相关数据(详见表1-2)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了F检验和T检验,对未来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进行了预测(详见表1-3)。表1-3 湖北省2003-2020年涉农信息技术实际值与预测值单位:件年份实际预测200355.04200476.7320051415.8720061918.7120072625.1920083131.5120094643.5720105354.2

26、820117270.9320128787.0920139999.532014123.452015152.772016188.762017232.962018287.312019354.182020436.51从表1-3中可以看出,2003年至2013的预测数据与实际值基本一致,其吻合度非常高,说明模型具有可靠性。到2020年我省涉农信息技术专利数将达到436件,是2013年的4倍以上,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对农业信息化及其科研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农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因此,我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

27、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现代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上下功夫。重点在平台、信息资源整合、农业大数据、信息终端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二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上下功夫。重点在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储运、农产品交易、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领域开展信息化应用的科技创新。同时,努力实现机制、模式创新。二、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与问题分析 (一)农业信息化科技需求分析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是农业信息化的保障,湖北要抓住“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契机,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以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精准智能化、农产品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灵活便

28、捷化、行政管理高效透明化及特色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源于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需要。1、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对科技创新需求的分析 本文中,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是指信息服务主体合理组织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组织等要素所形成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信息化科技创新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根据2013年“湖北农民应用涉农信息技术及装备状况”调查显示,我省农民手机拥有量占53.6%,电脑拥有量占26.7%,测土配方施肥占25.4%,自动灌溉

29、装置占5.8%,自动播种机占4.8%,远程问诊占6.5%,网上买卖占3.8%。说明信息化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但信息化技术与装备应用不均衡,还处于浅层次应用阶段。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民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课题组“进村入户”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省农民不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触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认为“宽带费用过高、信息获取成本大”是农民采用新型信息工具获得信息的主要障碍。因此,综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科技创新需求将主要体现在:面向农民易于操作的手机终端设备科技创新;农村WiFi无线网络覆盖集成技术创新;宽带费用降低和传输速率提高的科技创新等。信息资源

30、整合及建设的需求。湖北省注重整合农业信息资源,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随着我省农民信息需求深化以及农业生产、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信息资源内容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调查分析表明,我省在信息资源开发与集成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渠道缺乏整合,采集方法不够科学、采集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迅速增长,但内容重复且多偏重于政策宣传,针对性不强;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不足,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程度低;农业数据库零星分散,集成存储技术应用欠缺,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鉴于此,“十三五”期间,我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需求将重点体现在:智能物联网技术、3S技术、计算机智能控制等信

31、息采集技术的融合创新、多种采集技术的标准化创新;农业大数据的横纵向深度挖掘、智能分析、可视化技术等信息加工技术的科技创新;多种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信息资源整合的科技创新。农业信息服务的科技需求。相关调研表明,我省的信息服务的实际效果仍有待提升,主要问题体现在:信息服务影响能力分散、信息化协调力度弱;人员素质方面,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农民信息能力较低;此外,开展个性化、满意度高的信息服务能力明显不足。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实现整合信息服务应用,提供针对性强、响应速度快的服务系统以及便捷终端。因此,在信息服务中的科技创新需求将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的应用集成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开发技术创新

32、 ;图片语音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创新; 村庄型快速响应互动信息服务系统等 ;基于服务应用集成的便捷信息终端创新。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分析 农业生产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农产品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合理安排生产,价格反映供求关系的信息传播不灵敏,信息不对称及农产品生产的长周期性使种养殖生产结构调整难以与市场需求同步,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既面临耕地、水资源等刚性约束条件,也面临资源质量下降、面源污染加重等多重考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技指导、田间管理指导,建立病虫害、自然灾害应对快速响应机制。因此,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建立综合性

33、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平台,研发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预警预测系统,预测农产品市场供求与价格变化趋势,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信息终端、互联网、数据库、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工具与技术,打通信息生产、信息传播、信息接收、信息利用中的“肠梗阻”问题。农产品加工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3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湖北农产品加工业在经历了三年年均38.8%持续高速增长后,2013年上半年首次放慢了增速。现实表明,农产品加工业面临从追求总量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到提升质量的集约型发展方式关键期

34、,需要通过信息化科技创新加速农产品加工业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型。农产品加工属于流程作业,原辅材料品种多元,中间产品、副产品、联产品工序多,协调管理难度高,对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积极推进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研发,将自动化技术、农产品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等有机结合,优化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流程。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2014年湖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调研报告数据显示,调研农业企业中已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约占96%,未开展电商的企业占4%。其中,专门设立电子商务部门的约占36%,大多数企业在网上没有销售或月销售额在1万元以下。数据分析表明:目前湖北省农产品整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35、不高,尽管几乎所有企业都已开展电子商务,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试水阶段,线上销售额都不高。湖北作为农业大省,要把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必须有信息化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农产品网络化经营的电子商务模式,研发基于精准营销的大数据挖掘系统,及时、快捷地把农业经营信息传递给农产品经营者和目标消费者,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农村农业物流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电子商务发展给农产品交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但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瓶颈,需要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供应链为导向的集成物流、配送物流,打造物流发展软硬平台,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可视化。农产品由于时效性强、易损耗等特点,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和精

36、细化服务要求更高,需要采用高效物流系统组织模式和物流管理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实现冷链农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农产品从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偏高,尤其是近年来网购的蓬勃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亟待以城市社区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为突破口,积极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科技创新需求。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的全过程,农产品产供销链体系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破坏市场调节机制、降低政府监管能力、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加强质量检

37、测与控制、追溯系统建设等,实现农产品质量产供销链全过程高效快捷追溯。突破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移动数据采集技术与稳定可靠传输技术,研发推广便携式快速检验设备,加强前端过程信息的采集、传递和查询。重点推进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后端信息价值挖掘上的应用,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提取有效的信息为政府监管决策服务,提升质量安全追溯技术的市场运作。(二)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重大瓶颈问题 1、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目标不明确、重点任务不突出 要结合农业信息科技发展,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学科体系,针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揭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流规律,提出农业信息获取、处理、传播的系统理论、方法、技术体系

38、,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兼顾,加强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建设,以掌握农业信息科技核心技术为出发点,以形成重大突破性原创科技成果为目标,组织开展农业信息科技自主创新研究,加快创新成果中试熟化和转化应用。目前,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科技手段缺乏。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和数据库,信息形式多元化,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需要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二是实用、易用、低成本的信息终端技术亟待开发。三是缺乏好用、农民会用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集成化信息技术。四是缺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化技术等等。2、创新主体能力不足,开发创新规模小全省涉农信息技术开发机构和企

39、业数量少、规模小、成果少,缺少具有承担重大项目和系统开发的大型研发机构和企业。全省涉农信息技术开发机构、企业不足50家,还没有一家企业(公司)的涉农信息技术及设备年产值规模过亿元,且研发项目重复分散。开发机构(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相互配套的协作体系,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创新联盟。无序竞争,分散了资源和人才,影响了成果的应用推广。3、农业科技资源分布不合理,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用人机制不活湖北省农业科技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集中在武汉。全省3 所涉农高校中的2 家位于武汉,涉农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全部在武汉,6家省级涉农重点实验室中的5家位于武汉。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

40、,现有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4000 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2 名,高级职称1781 人,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真正在农业科技推广中最具辐射带动作用、贴近农民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和经营型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多。用人机制不活、人才流失较严重。我省是科技大省,但配套政策不完善,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人才流失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开发能力,使涉农信息技术研发机构及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承担重大开发项目。4、开发创新资金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我省涉农信息技术开发企业大多是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发展起来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科研院所靠少量的项目资金维持,缺乏配套资金。这就使得广大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引

41、进人才和先进开发工具,开拓市场等方面存在困难;政府管理部门对涉农信息技术开发机构和企业缺乏扶持和引导,也缺乏固定的资金渠道;风险投资数量少、规模小,机制不完善,投融资渠道单一,致使这些单位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来源,院所、企业扩大规模、扩展市场能力受到限制,已有产品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5、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完善,需求动力不足农业信息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公益性事业,亟需各项政策扶持。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信息化科技的政策法规,各地缺乏面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由于农业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受自然条件制约度高,风险大,因此推广成本较高,加之农

42、民文化素质较低,不易掌握技术要点,因而需求动力严重不足。三、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一)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我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现状,以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全省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加强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和智能装备的集成研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面向全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促进生产、加工、物流、交易、质量安全保障等环节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开展科技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面向市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研发水平,催生创新成果,从而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

43、、集成化方向发展,促进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将越来越凸显其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特点。十三五期间,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做到科学决策,做好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推动农业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企业主导、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使“十三五”期间,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逐步过渡到企业主导阶段,即相关企业在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中发挥核心和主体作用,汇集创新的关键人才和各类要素资源,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并面向市场开展应用示范。协作共享、

44、整体推进。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与建设涉及对象多、范围广,需要在做好发展规划基础上,围绕农业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整体推进。要加强相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相互之间的协调与资源共享,提高运行效率,力求取得实效。(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遵循面向农业全产业链开展信息化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到2020年,全省在农业信息化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基础和整体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居于中部领先、全国前列。农业信息服务科技进步水平和信息化科技研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撑湖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和“创新湖北”提供可靠的支

45、持和保障,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做出贡献。具体目标:平台建设。围绕全省十大农业产业创新链,建设稳定性强、安全性好、包容能力强大、柔性扩展、绿色节能、智能化的创新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性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和整合全省农业信息服务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产业信息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可视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农业各个环节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处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省农业大数据挖掘、云计算、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集成应用的能力大幅提升,成为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技术创新。在云计算、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化、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

46、溯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展面向农业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装备和低成本、易操作、便携、智能信息终端研发,大幅提升农业产业信息化科技进步水平。“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信息化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并可形成一批专利产品和技术标准。预计到2020年,全省农业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专利年授权量突破4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30%;涉农信息技术软件著作权年登记量突破250件。创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全省农业信息化领域产学研用合作,使科技创新逐步过渡到企业主导阶段。发挥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组建湖北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并争取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建立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产业园,开展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同时,推动农业信息技术、信息服务产品和智能装备生产的市场化。人才建设。组建省级农业信息化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