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48554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原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5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本章我们进一步介绍解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这些理论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分析框架也不同,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挑战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论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2,5.1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3,5.1.1 挑战之一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传统的古典新古典贸易理论,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础,行业间贸易,现实:

2、行业内贸易盛行,对传统贸易理论 提出挑战!,不同行业(产业)产品的贸易活动,同行业(产业)产品的贸易活动,GO,4,行业内贸易指数(ITT),行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是用来测量国家间在同一个产业(即同类产品)间进行贸易程度的指标:其中:X和M分别为某行业(或同类产品)的出口值和进口值。ITT0,表明无行业内贸易;ITT0,则表明一国有行业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行业内贸易程度越高。,5,表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6

3、,课堂练习,给定某国某些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各行业的行业内贸易指数。(单位:万美元),7,根据公式,、,、,、,、,BACK,8,5.1.2 挑战之二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资源禀赋差异比较大的国家比较容易发生贸易,“南北贸易”,20世纪50年代,贸易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北贸易”,对传统贸易理论 提出挑战!,20世纪60年代以后,贸易主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北北贸易”,现实,GO,9,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10,5.1.3 挑战之三

4、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传统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11,案例:世界产业领先地位的变化半导体工业,请大家关注以下事实:、20世纪50年代以晶体管为主的半导体工业在美国逐渐形成。60年代美国企业发明了集成电路,取代晶体管成为半导体工业的主要产品。美国由此主宰了全球 半导体产品市场达30年之久。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达70%,到90年代初仅剩30%左右,美国开始成为半导体产品的净出口国。,12,2、日本的半导体工业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市场占有率为24%,到1990

5、年达到49%。在广泛用于数控设备的集成电路DRAM的全球市场上,日本产品曾一度占有80%的份额。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半导体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也逐渐动摇。到1998年末,在DRAM市场上,日本的分额从最高峰的80%下降到30%,并进而在2000年跌至20%左右。3、进入21世纪,韩国和中国台湾随后迅速崛起。,13,5.2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理论,请大家思考:古典和新古典贸易不能解释当代国际贸易行为的重要原因?,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不完全竞争厂商存在,差异产品,14,5.2.

6、1 不完全竞争,价格歧视与国际贸易,价格歧视,国际贸易中“价格歧视”-倾销,不完全竞争下倾销对行业内贸易的解释,15,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企业具有垄断势力,有能力决定产品价格;市场必须是分割的,不存在转售现象;在不同的市场上,企业面临不同的需求弹性。,P,Q,有垄断势力企业的需求曲线:P=P(Q),P1,P2,Q1,Q2,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16,国际贸易中满足实施价格歧视的三个条件,国际贸易中很多产品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垄断力的企业所生产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使各国市场被分割;对本国企业而言,外国市场的需求比本国市场的需求更有弹性。,17,基于价格歧视的行业内贸易,MC,P,P,内销Q

7、d,出口Qf,Pd,Pf,Pf,MRd,MRf,Dd,Df,Q,Q,本国市场,外国市场,价格歧视条件下的行业内贸易,价格歧视行为可以解释行业内贸易:只要一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满足价格歧视的条件,即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企业为追求利润极大化,仍有出口动力,因为这比将这些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要好,如果国外同类企业也采取类似行为,就会形成行业内贸易(本例中假设没有运输成本,MC为常数)。,18,5.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19,(1)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规模经济的的内涵规模经济的判断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20,

8、a.规模经济的含义,所谓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21,b.规模经济的度量,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成本,产量,LAC,长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22,c.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由于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即产量的增加)而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这是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指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现象,即由“聚集效应”而带来的规模经济,23,课堂练习,1、下述例子中,主要显示出的是内部规模经

9、济的是()。A、美国的大型家庭农场 B、美国硅谷 C、南京的珠江路 D、微软公司,2、美国投资银行与娱乐业分别集中在纽约与好莱坞的事实表明()存在,24,、下述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Intel生产了世界上半数以上的CPU;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复印机;中国是主要的电视机出口国;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和鞋。,、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BACK,25,.规模经济与发达国家间贸易:一个例子,“规模经济”与行业内双向贸易,上图表明,即使发达国家具有相同的资源禀赋,相同的技术条件,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发达国家间进行贸易也

10、是有利可图的。,(2)基于内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26,坎姆模型:外部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贸易,说明外部规模导致国际贸易,从而解释“北北贸易”的一个模型是由经济学家默瑞.坎姆在1964年提出的。利用这个模型可以说明为什么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消费者需求偏好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3)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27,照相机W,电脑T,Wmax,Tmax,E1,PPT曲线,无差异曲线I,PT/PW,规模经济和PPT及生产模式,反映规模经济的PPT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表明增加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递减的。还假设两国生产技术、资源禀赋和需求偏好相同,表现为两国的PPT和I是完全

11、相同的。在没有贸易时,两国的生产和消费均衡点为E,两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的产品。,规模经济与PPT及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生产和消费模式,W1,T1,28,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坎姆模型,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如国一国专门生产W,另一国家专门生产T,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W和T的生产成本都会下降,然后两国再进行交换,则双方的福利都会增加,在图中表现为贸易后的均衡点E2比没有分工和贸易前的均衡点E1所达到的效用水平更高。,PT/PW,29,5.3 产品生命周期论理论,在如何解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

12、理论就是所谓的“产品生命周期论”。,30,5.3.1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知识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领先地位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则贸易模式则发生相应改变,31,5.3.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进口,出口,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模仿国生产,模仿国消费,进口,0 T1 T2 T3 T4 T(时间),Q(产量),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出口,产品生命周期模型,3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新产品的发明与出口首先是()。A.知

13、识充裕型国家 B.资本充裕型国家 C.劳动充裕型国家 D.知识与资本均充裕2、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和比较优势都会发生变化()3、试说明剽窃美国产品或增加仿制品的生产销售却又不支付专利使用费,这将如何影响美国的产品生命周期,课堂练习,33,5.6 基于需求差异的国际贸易理论,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在l961年出版的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原因作出了分析,34,观点一、一种产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观点二、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大,林德的主要观点,35,林德的主要观点,观点三、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以用来作为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由于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比较接近,消费有的偏好相似程度比较高,这为工业制成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这就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