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贸》PPT课件.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内容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2.1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一、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当今有三种程式化的贸易现象,无法用传统贸易理论得到解释:资源禀赋相似的国家间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大量相似产品间的贸易发展迅速;贸易保护活跃。另外,非价格因素在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 1.在20世纪前半期,以新古典模型为表达形式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20世纪50年代,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结果使得这一理论的追随者产生了怀疑。,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过程,2.20世纪60年代,林德(Linder
2、)和雷蒙德维农(R.vernon)等人从动态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基础,但要素禀赋理论并未受到真正的挑战。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的“新贸易理论”(new trade theory),即现代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资源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关系,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解释对象不同。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
3、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2.理论基础上。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2.2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提出者:Krugman主要观点:两国在各方面均相同,包括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商品均衡价格等,即不存在比较优势。但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则两国仍可开展贸易,并均可获利。因此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又一原因。,Krugman,1953年2月28日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现为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Krugman,在国际贸易中的贡献:传统国际贸
4、易理论是以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为代表,但是实际国际贸易中大量贸易是发生在同类产品内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保罗克鲁格曼提出“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解释,他在产业内贸易理论有关基本假设和结论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模型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成功的解释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新格局。保罗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以成熟的垄断竞争模型来分析规模经济以及产业内贸易。,一、规模经济,某一假定行业投入产出表,(一)规模经济的含义及分类,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1.内部规模经济: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
5、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2、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二)市场结构,外部和内部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具有不同的影响: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市场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2、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外部和内部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但由于它们对市场结构有不同的含义,很难在一个模型中包括两种不同的规模经济,因此需要分别论述。,二、简化模型,假设世界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组成,称它们为A国和B国,假定世界只有一种产品:汽车。每个国家中有一半的人喜欢红色汽车
6、,另一半人喜欢蓝色汽车。红车与蓝车之间除了颜色外没有任何的差别,它们的生产成本都是一样的,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也完全相同。假设每个国家有1000人,每人购买1辆汽车。请问这两个国家会发生贸易吗?,(一)规模报酬不变时,按着传统贸易理论,在规模报酬不变时,这两个国家不可能有贸易活动的产生。,500,1000,汽车产量,1,汽车平均成本,(二)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又称为规模经济,是指平均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原因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要素(人员、原材料、机器等)可以进一步专业化来提高效率,这是规模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1.规模报酬递增时平均成本,0.4,
7、1,汽车平均成本,500,1000,汽车产量,2.规模报酬递增时生产可能性边界,2000,2000,M,500,500,红车,蓝车,生产可能性边界,C,D,3.规模报酬递增时贸易收益,2000,2000,M,500,500,红车,蓝车,生产可能性边界,C,D,T,无差异曲线,1000,1000,为什么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会产生贸易收益?根本原因在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国际贸易收益不仅可以来源于比较优势,而且可以来源于规模经济,三、克鲁格曼的垄断断竞争模型(针对内部规模经济),克鲁格曼模型假设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与完全竞争的市场一样: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也有许多企业,它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与完全
8、竞争的市场不同,垄断竞争的市场上的产品不是同质的而是具有差异性的。消费者对产品品种具有不同的偏好;品种的数目是由市场决定的。,(一)垄断竞争模型框架,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一个行业:汽车行业 产品:汽车产品,汽车是差异化的产品 一种要素:劳动力 为简便起见,假定所有品牌的汽车是对称的,也就是说它们虽然有差异性,但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即我们不需要关心每个企业的情况,只需要求出汽车的品种数目和平均价格,(二)封闭经济均衡分析,1.平均成本和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假定品种为n,平均成本为AC,二者关系为,cc,AC,n,平均成本与产品种类之间存在正相关,封闭经济均衡分析,2.产品价格和产品种类的
9、关系,P,n,pp,产品价格与产品种类之间存在负相关,封闭经济均衡分析,3.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由于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自由的,因为当现有的企业能赚取正经济利润时,就会有新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当现有的企业的经济利润为负时,它们中的一些企业就会退出这个行业。所以在市场均衡时经济利润为零,即P=AC,封闭经济均衡的均衡点,pp,cc,10,30000,n,P=AC,E,(三)自由贸易均衡,A、B两国相互开放市场后会发生什么情况。在克鲁格曼模型中,当两个国家开展自由贸易时,对于一个汽车行业而言,它的潜在市场是开放前的两倍,市场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每个种类的汽车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因为存在规模经济,所以平均生产
10、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表现为CC线的下移。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改变产品价格和产品种类之间的关系,所以PP线的不会发生变化。,自由贸易时的图示,E0,E1,F,PP,C0CO,C1C1,G,10,16,20,13333,20000,3000,自由贸易均衡时的均衡点,E0是封闭经济均衡中每个国家的均衡点,E1是自由贸易均衡时两个国家的均衡点,贸易开放带来两个结果:第一,汽车价格从3万降低到2万;第二,对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而言,它们可以选择的汽车的种类从10个上升到16个。这两个结果就是贸易收益的具体体现。克鲁格曼模型显示,自由贸易不仅能使消费者享受低价的好处,而且能使消费者享受更多品种选择
11、的好处。,自由贸易均衡分析,在上面的图形中我们可以看到,贸易开放之前两个国家共有20个汽车品种,但开放后均衡时只有16个汽车品种。其原因是由于竞争的加剧,使一些企业退出了。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之所以会发生贸易是因为企业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两国之间的贸易类型(即出口和进口哪种汽车车型)则具有不可预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因素和偶然事件。在克鲁格曼模型中,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这类贸易被称为产业内贸易。,四、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在用垄断竞争模型解释二战后国际贸易新格局时,强调了将差异产品与规模经济相结合的重要性。1、差异产品与垄断竞争相互影响。(1)差异产品。从狭义上讲,所谓差异产品是指
12、在设计、品牌等方面明显不同于同类产品,且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产品差异可分为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垂直差异就是同一类产品在档次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的质量等级上;而那些具有完全相同的根本特性并属于同一档次的产品,只是在细节特征上存在的差异则是水平差异。(2)差异产品使厂商在确定其产品的价格时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但他又不能完全垄断,因为总是存在功用相同的其他替代产品与它竞争,差异产品造成了垄断竞争的格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差异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化和多样化。,2、差异产品又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产品的差异与规模经济密切相关。因为,如果一个厂商生产一个产品的全部系列品种,就不能利用规模经
13、济的优势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厂商也就没有竞争优势了。收入分配不均会影响消费者对垂直产品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则影响它对水平差异产品的需要。垄断厂商在进行差异化产品的生产时,总是尽量使产品的差异化能更多地反映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征。,3、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各国生产者为了利用规模经济优势,降低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仅选择少数几种最能反映国内大多数消费偏好的差异产品进行生产,而国内少数人的偏好则通过进口差异产品来满足。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能够在减少国内自产商品的品种的同时,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虽然自产品种类减少了,但其因生产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消费者也能够从
14、更广泛的选择中获利。,五、产业内贸易,(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是指发生在同一产业内差异性产品的贸易,即一国在出口某种产品的同时又进口同类型的产品,通常称为双向贸易或贸易重叠。,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衣,又从韩国进口某品牌的T恤。产业内贸易还包括中间产品的贸易,即某项产品的半制成品、零部件在两国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不同于产业间的贸易,产业内贸易是双向贸易,而产业间贸易在同一产业产品上基本上是单项流动。另外,产业间贸易一般通过分别处于不同国家间的独立产商交易来完成,而产业内贸易则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市场来实现。比如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
15、之间的贸易。,(二)产业内贸易的分类,根据美国经济学者格鲁贝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劳埃德(H.G.Grubel and P.J.Lloyd)1975年出版的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易理论与计量一书,把产业内贸易分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两大类。1.同质产品(homogeneous products)是指可以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或相同产品生产区位不同或制造时间不同。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认为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是由于运输、储存、销售和包装等成本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同质产品,(1)大宗原材料的国际贸易。例如水泥、黄沙和砖瓦等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非常大,从
16、而使这些产品的贸易半径比较小,这种产品的消费者会从最近的原料生产点来获得这些产品,而自然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这些产品生产的区位。因此会出现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这些产品的情况,便出现了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如边境贸易中在北部边境向某一国出口某一产品,在南部边境从邻国进口这一产品,而不必花多大成本去运输。,同质产品,(2)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活动。比如新加坡和香港等。转口贸易和再出口贸易的商品其基本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通过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来实现商品的增值,成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一种形式。(3)产量的季节性差别导致的国际贸易。一国供给和需求的不一致及其自然灾害可能会引起一个国家进口一些其他
17、时候出口的产品,同样出现了产业内同质产品的贸易。比如一个南半球国家可能在它的农产品收获之前从北半球进口,而在收获之后又向北半球出口等。,同质产品,(4)由于合作生产和特殊的技术条件,引起了一些完全同质的服务进行了国际贸易,如金融服务贸易中常常同时存在“进口”与“出口”。此外,还可能会由于政府干预造成了国内价格扭曲,而作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便从事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2.差异产品,差异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s)又叫异质产品,是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产品差别可具体表现在同类产品的质量性能差别、规格型号差别、使用材料的差别、色彩及商标牌号的差别、包装装潢的差别、
18、广告、售前、售后服务的差别、企业形象与企业信誉的差别等等方面。,差异产品,差异产品又分为垂直差异产品和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是指仅仅在质量上存在差异的产品。水平差异产品是指有着同样质量,但其特色或特质不同的产品。比如不同质量的同一品牌的电视机即为垂直差异产品,同一质量的电视机在款式和外观色彩上的不同即为水平差异产品。,(三)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一是规模经济作用.二是差异性产品的存在。三是零部件贸易的急剧上升,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将零部件在全球生产,利用各国不同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使成本极小化。,(四)产业内贸易的衡量,由于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贸易,因此同类产品的界定就显得非常重要,
19、如果同类产品的类界定得较为宽泛,则产业内贸易规模就比较大,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就会较高;相反就会较小。,产业内贸易的衡量,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时,同类产品按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10大类、63章、233个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项目)的三位数来划分的,属于同类、同章和同组的 公式:T=1-IX-MI/(X+M)其中,X为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M为一国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进口额,T为产业内贸易指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产业内贸易的衡量,当T=0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只有进口或出口,不存在产业内贸易,只有产业间贸易。当T=
20、1时,表示该国在这一产业或这类产品上既有进口又有出口,而且进口量等于出口量。此时,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化。T越接近于1,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T越接近于0,说明该国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小。,六、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1、行业间的贸易反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仍然是贸易的主要原因2、行业内的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即是两国具有完全一样的资本/劳动的比率,厂商仍然要生产差异产品。3、行业内贸易模式不可预测。4、行业内贸易与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国家间的相似性。若本国与外国资本/劳动比率相似,则行业内贸易多,反之,行业间的贸易多.,七、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外部规模经济的源泉 1
21、、厂商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商队伍的形成(比如:美国加州生产葡萄酒;意大利的皮革制品;再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乳都”、巴盟羊城、通辽的畜牧业(猪肉、羊肉)、西盟的羊肉加工等。2、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利于劳动力市场共享 3.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的外溢。(1)自己研究开发,抢先占领市场;(2)通过研究对手的知识,获取知识;(3)购买;(4)一个企业研究会对另一些企业有启发。,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以瑞士生产手表为例,O,P2,P1,C0,ACt1(泰国),ACs,Q2,Q1,2,1,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瑞士,(二)贸易模式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1.“先行优势“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
22、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2.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2.3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重叠需求理论,也叫相似需求理论,其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该理论是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在论贸易和转换一书中提出的。从而从需求角度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现象。,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
23、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代表性需求与规模经济,反映一般收入水平的需求水平,我们称之为“代表性需求”。无论一国居民对同一类产品的需求多样性如何,该国生产者总是随着其代表性需求的演变而发展的。因为只有代表性需求才能满足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果的目标。由于生产者的这种经营战略,必然导致国内消费者对不同档次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三、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24、,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OP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一)重叠需求,两国需求品质等级相同的部分叫重叠需求,处于重叠需求的部分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引发两国开展国际贸易。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重叠需求部分越多。,问题?,处于重叠部分的商品贸易的方向如何呢?在林德理论中并没有说明,是林德理论的疏忽吗?,(二)林德理论的要点,1、一种产品是否生产取决于国内市场的
25、有效需求,若要出口,还必须有国外市场的有效需求,同质的国外需求引起国际贸易。2、国外同质的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的相似性。,插入资料,例如:我们假定家用汽车共有五档:美对汽车需要:3、4、5档,代表性需求:5 日对汽车需要:2、3、4、5档,代表性需求4 韩对汽车需要:1、2、3、4、5档,代表性需求:3档中国对汽车需要:1、2、3、4档,代表性需求:2档。如果没有贸易,这些国家非代表性需求就不能满足,现假定有贸易,则:,插入资料,美国从日本进口第4档,从韩国进口第3档,同时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第5档。日本从美国进口5档,从韩国进口3档,从中国进口2档,同时出口4档韩国从美国进口5档,从日本进口4档,
26、从中国进口2档,同时出口3档中国则从日本进口4档,从韩国进口3档,同时向日本、韩国出口2档、向韩国出口1档,当然中国1档不可能出口的美国,美国第5档也不可能出口到中国。,(三)结论,1、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叠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2、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的重叠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四、重叠需求理论的适用性,1.林德曾指出其理论主要是针对工业产品或制成品。2.重叠需求理论则适用于解释发生
27、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五、重叠需求理论的意义,这一理论揭示在生产技术、资源禀赋、消费需求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分工和贸易的原因;其次该理论揭示了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原因之一;最后,该理论也是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的补充说明。,六、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1、分析面不同 各自从需求面、供给面分析贸易。2、适用范围不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28、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2.4 技术转移与国际贸易,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Posner)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并建立了技术差距模型。在此基础上,1966年,雷蒙德维农(R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时间和“技术创新”因素来分析制成品贸易现象,这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重大突破。,一、技术差距论,(一)模仿时滞 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它分为三类:1.需求时滞。新产品出口到其它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老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差。2.反应时滞。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
29、,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一段时间。3.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二)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如下图),创新国,模仿国,创新国消费,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反应滞后,需求滞后,掌握滞后,时间,生产/出口,t0,t2,t1,t3,创新国生产,模仿滞后,(三)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波斯纳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模仿生产,但由于与先进工业国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以
30、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创新国仍然保有该产品上的技术领先的地位,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要通过进口得到满足,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必然继续进行。,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技术差距模型基础上,1966年,雷蒙德维农(RVernon)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时间”和“技术创新”因素来分析制成品贸易现象,这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重大突破,这一分析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他认为,产品和生物一样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指产品要经历创新、成长、成熟和衰退阶段的全过程。伴随着技术的传播,还有一个比较优势在国家间转移的
31、过程。第一阶段是新产品阶段,属于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是技术成熟阶段。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第三阶段是标准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拥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见图表和图如下:,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
32、准阶段,技术特性看,生产地特性,从产品要素看,从成本特性,从产品的价格,从产品的进出口特性,创新国发明并垄断着新技术,要靠近市场和供应者,产地在创新国,技术密集型,此时没有竞争者,成本对企业来说不重要,此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产品,价格高,国外的富有者和在创新国的外国人开始购买,技术已定型,随着商品的出口,技术开始扩散,仿制开始,新产品制造公司,开始在国外设立子公司生产,向资本密集型转变,随着出口的增加,及技术的扩散,其他国家开始仿制,成本比较降低,因为有了竞争者,此时价格开始降低,创新国对东道国出口有所下降,对其它国家出口仍然继续,一般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掌握了该产品的技术,产品生产开始
33、向一般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开始下降,产品的生产开始在第三国市场和创新国产品竞争.,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二)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首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被认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化的延伸。其次,雷蒙德维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受到了林德的重叠需求理论的影响再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率先研究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的理论。强调动态动态变化,表现在:,(三)产品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强调动态动态变化1.生产要素动态的变化:由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2.国际贸易比较利益动态变化:由创新国 一般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3.国际贸易方向动态变化:创新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4.产业在国家之间动态变化.5.投资的动态转移:创新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