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概论课件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决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概论课件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决策.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直接投资决策,【引导案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跨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对于它们来说,中国这个潜在市场,不仅陌生,而且风险巨大。因此跨国公司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投资区位的特征,采取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进入方式。其典型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三步曲”:经过在华销售产品和技术转让再进行直接投资日本松下公司是典型例子。20世纪80年代初期,松下公司在华销售其家用电器产品,松下品牌的彩色电视机、录像机、洗衣机等进入不少城市家庭。20世纪80年代后期,松下向不少中国厂家转让其生产技术、工艺、专利,由中国厂家在华生产。20世纪
2、90年代,松下开始在华大规模投资建厂,在中国当地生产松下产品。通过销售产品,松下品牌在中国这个陌生的市场取得了声誉,而且公司了解了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准和生产能力,这就为在华建厂寻找合作伙伴创造了条件。因此,进入投资阶段,松下公司得以迅速扩张。,2“三级跳”:投资规模由小到大,逐级递升德国巴斯夫公司是典型实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巴斯夫公司投资第一个项目时仅有100万美元,项目投产后很快盈利,于是巴斯夫公司投资第二个项目,约1000万美元,效果也很好。20世纪90年代初,巴斯夫公司投资项目规模扩大到1亿美元。这是一种既谨慎又大胆的进入方式。一方面,经过充分的逐级试验投资,公司了解了中国市场,积累
3、了经验;另一方面,取得了经验就大胆进入,数十亿美元的项目也果断决策。,3“滚雪球”:一个核心项目带动一批相关项目进入以德国大众公司为例。大众公司与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合资建立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后,为了实现轿车零部件的当地化,专门成立了中国项目支援小组,积极促进大众在国外的合作企业赴中国投资建立与上海大众相配套的零部件厂家。至今,由上海大众带动的汽车零部件投资项目已超过100个。,本章要点:,国际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包括备选区位的FDI政策框架、商业便利化措施、经济决定因素、是否参与国际政策框架等;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决策,包括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模式决策,包括股权参与模式和
4、非股权参与模式。,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决策,一、东道国的FDI政策框架二、商业便利化措施三、经济决定因素四、国际政策框架,一、东道国的FDI政策框架,一般而言,东道国FDI的核心政策由以下三方面组成:约束外国投资者进入和经营的规则和法规;给予外国投资者的待遇标准;外国投资者在其中运作的市场的功能。,(一)私有化政策,私有化涉及到向国家购买企业,这是并购的一种特例。如果私有化欢迎外国投资者,跨国公司在进行区位决策时就会将东道区位的私有化政策置于重要地位。,(二)自由化政策,1、减轻或取消由于专门针对外国投资者的限制。(如进入壁垒和经营壁垒)2、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某些积极的待遇标准。(如国民待
5、遇、最惠国待遇、公平和平等的待遇)3、加强市场监管以确保市场的正常运转。(如竞争规则、信息披露和审慎监管),(三)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决定东道国的利率,是直接影响跨国公司投资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但由于跨国公司一般有较多的融资来源选择,因而利率对FDI的影响比对国内投资小。财政政策:决定一般的税率水平,包括公司税率和个人税率,从而影响FDI的流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税率低的国家有更多的机会吸引FDI。个人税率则影响经理们对公司总部所在地点的选择和对外国职员的聘用。汇率政策:通过影响东道国的资产价格、转移利润的价值、外国子公司的出口竞争力而影响FDI的决策。,(四)宏观组织政策,产业
6、结构政策决定要素市场运作的政策影响东道国生产性资源供给和质量的政策,二、商业便利化措施,包括:促进投资的努力、向外国投资者提供种种激励、减少在东道国从事商业活动的“紊乱成本”(如减少或消除腐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提供有利于提高外派人员生活质量的种种舒适条件等。,(一)投资促进,投资促进首先是要改变本国在外国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问题,即跨国公司首先必须确信备选东道区位对FDI是友好的。投资促进活动的另一个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投资便利服务,包括引导、加快审批过程和帮助获得所有需要的批准,这些服务常常导致建立“一站式服务机构”。,(二)投资激励,投资激励是政府(或按照政府的指令)给特定企业或特定类
7、型企业提供可计量的经济好处,目的在于鼓励它们按照某种方式运作。投资激励主要包括:1、财政激励(减少公司所得税率、免征进口关税)2、金融激励(政府补贴、补贴性贷款、政府股权参与)3、市场特惠(给予垄断的权利、防止进口竞争)4、其他激励(外汇优惠待遇),注意!,商业便利化措施,包括投资促进和投资激励,作为影响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决策的因素仅仅起着辅助的作用,很少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如果东道国没有一些基本的经济决定因素,或者投资环境的其他部分不能令人满意,则任何投资促进努力和激励都不能帮助改过吸引大量的FDI。,三、经济决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的经济决定因素分为三类:传统经济决定因素 创
8、造性资产 聚集经济,(一)传统经济决定因素,1、自然资源2、国内市场3、其它传统决定因素(廉价的、在很大程度上不可流动的非熟练劳动力的供给),(二)创造性资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进行增强竞争力的FDI时,不仅追求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而且还希望获取技术和创新能力。技术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想要在东道区位获取的关键性的创造性资产。创造性资产可以是像金融资产存量和像通讯设施和销售网络等物质资产那样的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信息、商标、商誉、智能、技能、态度、才能、能力、关系)。,(三)聚集经济,所谓聚集经济,是指一种空间上的外部规模经济。跨国公司的区位决策必须考量备选东道
9、区位各种因素,即区位定位必须使其能够发挥其内部技术经济规模效益,这就要以周围众多的与之相联系的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条件,这些企业为其提供各种要素投入、公共设施、交通运输、产业服务等。换言之,在FDI区位定位的空间点上,必须有众多企业在局部空间范围的聚集,既为其提供业务活动的便利性,又有大量高质量的本地配套企业为其生产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四、国际政策框架,在各国努力吸引FDI和影响FDI质量的过程中,它们日益签订旨在解决广泛争议的国际协定。备选东道区位是否加入或签订这些协定,可能成为跨国公司FDI区位决策程序中的考量之一。,(一)双边投资协定,双边投资协定有助于减少跨国公司在签约国投资的风险,因此双
10、边投资协定可能影响跨国公司FDI区位决策。但双边投资协定没有改变FDI区位选择的经济决定因素,也很少规定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投资促进措施。因此,跨国公司很少将备选东道区位签订与其FDI政策框架有关的双边投资协定作为FDI区位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二)区域一体化框架,区域一体化框架(RIFs)对跨国公司FDI区位决策的影响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体化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政策协调的程度,并且随一体化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三)多边投资框架,多边投资框架将改善使FDI得以进行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它将给投资者提供更大的安全,以及投资政策和规则方面更大的稳定性、可预见性和更高的透明度。这些又可能刺激更多的FDI流动
11、及其重新分布,特别刺激FDI流向那些投资环境最新对多边投资框架做出反应的国家。不过,由于多边投资框架仅仅是个设想而不是事实,其将对现实的FDI流动的数量、质量和格局产生多大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因为这不像在双边投资协定情况下那样,一个能动的政策框架的作用使得其它决定因素,特别是经济决定因素可以表现其影响。,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决策,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主要以三种方式进入东道国: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注册一家新公司,建立新的投资设施进行生产和经营。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兼并或收购东道国本地企业而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置换投资:是指介于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之间的一种混合形式,类似于新建投
12、资项目的收购,即外国投资者收购企业后,替换掉几乎全部厂房、设备、劳动力和生产线。,一、跨国并购的类型,跨国并购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为“Cross-border Mergers&Acquisitions”,简称“Cross-border M&A”。这个术语中包含两个概念:一是“Merger”,即兼并或合并,泛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的合并,原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设)公司承担,一般是在双方经营者同意并得到股东支持的情况下,按法律程序进行合并;一是“Acquisition”,即收购或收买,指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营业部门或股票,从而居于控制定位的交易行为。兼并与收购这二者合在一起使用,简称“
13、并购”,并购行为跨越国界进行,即为“跨国并购”。,(一)跨国并购的界定,UNCTAD:跨国并购可以是少数股权收购(外国企业拥有被收购企业投票权股份的1049),多数股权收购(5099)或全额收购(外国企业拥有100的投票权)。有关跨国并购的数据显示,跨国收购占其中绝大部分。合并或兼并仅占跨国并购的不到3。实际上,即使是被认为相对平等的合作者之间的合并,其中绝大多数也是涉及到由一家公司控制另一家公司的收购,所以实际意义上的“并购”基本上意味着“收购”。,表31 跨国并购的一般形态,(二)跨国并购的类型,1、水平并购(Horizontal)又称为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具有
14、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出现此类并购的典型行业有制药、汽车、石油,并越来越多地包括一些服务业。,(二)跨国并购的类型,2、垂直并购(Vertical)又称为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是一种供货商与顾客之间的并购。垂直并购又分为前向并购和后向并购两种形式。前向并购是指生产原料或生产投入品的企业通过并购进而向经营第二加工程序的业务扩展,或者一般制造业通过并购进而向经营流通领域等业务扩展;后向并购是指装配或制造企业通过并购向零部件或原材料生产等业务扩展。,(二)跨国并购的类型,3、混合并购(Conglomerate)
15、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包含两种涵义:一是指水平并购与垂直并购相结合的企业并购,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没有上下游关系和技术经济关系的企业间的并购。此类并购是为寻求分散风险和深化范围经济,因此,混合并购可以按其行为动机再细分为三类:一是产品扩张型并购;二是市场扩张型并购;三是纯混合型并购。,数据说明:,1999年,跨国并购的70%左右是水平并购,而10年前只有59%。垂直并购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增长,但仍然低于10%;混合并购在80年代末期的并购中很普遍,但现在已越来越降低,从1991年的42%到1999年的27%;,二、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的比较,(一)
16、新建投资的特点(与跨国并购相比)1、有利于选择符合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目标的生产规模和投资区位2、投资费用较低3、易于获得东道国政府和社会支持4、新建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二、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的比较,(二)跨国并购的特点(与新建投资相比)1、可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2、具有协同效应3、具有速度与获得战略性资产的优势4、有利于寻求新市场和市场优势、迅速扩大产品种类5、可以逃避投资国政府的管制,协同效应:,由维斯顿()提出的协同效应(synergy)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益的,主要体现在通过协同效应改进效率方面。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两个公司并购后,企业总体效应大于并购前
17、两个公司独自经营的效应之和,即通常所称的“225”。例如,对于水平并购,225主要体现在管理协同效应和营运协同效应两个方面。,管理协同效应:,如果两个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兼并另一个公司之后,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协同效应。根据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的观点,如果某公司有一个很高效率的管理队伍,其管理能力超过了管理该公司的需要,那么通过兼并那些因缺乏管理人才而造成效率低下的公司的办法,使用这个管理队伍,将提高整个经济的运作效率。当然,对于具有过量管理人才的主兼并公司来说,如果能采取简单的形式释放出这批人才的能量,就不一定非去兼并别的公司不可。但是,如果这批人才只有
18、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体现其效率,那么,采取其他简单的形式可能难以释放其能量。这时,兼并方很可能把同行业中管理水平更低的公司作为兼并目标来达到这一目的。,营运协同效应:,营运协同效应也称为营运经济,它主要指由于经济上的互补性、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公司之后,造成收益增加或成本节约的效应。当然,其前提是产业中的确存在规模经济且兼并之前没有营运在规模经济的水平上。有些行业(如汽车制造、设备制造、石化、钢铁、电力等)其规模经济表现得较为明显,有些行业(如纺织、服装加工、精密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经济则表现得不十分明显。,三、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方式决策,跨国公司进行国际
19、直接投资时是以新建投资还是并购方式进行,应以公司自身条件(内在因素)为基础,并结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东道国和母国因素(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一)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1、企业资源企业资源包括专利技术、产品、商标、管理技术和财务实力等,拥有这些资源的跨国公司通常选择新建投资方式进行直接投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交易费用、防止丧失垄断优势;反之,则选择并购方式。由于现代技术研究需要巨额投入,同时技术生命周期趋于缩短,跨国公司不得不相互进行技术合作乃至完全合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的跨国公司也倾向于采取并购方式,收购或兼并现有企业可以克服人力资源短缺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快速发
20、展。,(一)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2、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企业发展战略对投资方式选择的影响与市场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寡占市场结构中,竞争对手对海外市场的任一投资行为都导致其它企业的连锁反应。至于具体投资方式还需视东道国有关产品市场结构而定。就经营战略而言,采取混合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为了使其产品多样化和经营地域多样化,往往采取并购方式,以便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占取市场份额。同时,对于实行市场跟随战略的跨国公司,采取收购方式可以迅速跟随领先者进入市场取得战略平衡。,(一)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3、发展速度一般而言,发展速度快、成长率较高的新兴跨国公司比老牌的、增长率缓慢
21、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并购方式。这是因为发展速度快的跨国公司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国际经营经验和缺乏管理及技术人员,加之新兴跨国公司的信息、经验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均要弱于老牌企业,因而以跨国并购方式占取市场份额进行直接投资更为有利。,(一)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4、跨国经营经验国际化经营经验在投资方式选择中往往具有重要影响。跨国经营经验较少的跨国公司倾向于采取并购方式;反之,跨国经营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大多数倾向于采取新建投资的方式。,(二)外部环境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1、东道国的法律与FDI政策框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都比较欢迎跨国公司在本国创建新企业而不特别欢迎并购本国企业,因为新建投资意
22、味着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能为东道国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只是实现了资产产权的转移,并不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因而不能完全具备新建投资方式所具有的所用。另外,发达国家一般也反对收购本国状态良好的企业,各国严格程度不同的反垄断法对并购行为也有制约作用。当然,对能带来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并购方式也会受到东道国不同程度的欢迎。,(二)外部环境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2、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采取并购方式,而在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则倾向于采取新建投资方式。这
23、是因为,工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现有企业的管理体系、技术水平等符合跨国公司发展要求的可能性比较大,有利于并购后迅速进入正常生产发展轨道。,(二)外部环境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3、东道国的市场特点增长较快的目标市场,收购进入速度快,有利于抢占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尤其是早先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已经确立了竞争优势,宜采取并购方式挤进目标市场;反之,则可以选择新建投资方式。,(二)外部环境因素对进入方式决策的影响,4、母国因素跨国公司的母国因素也是投资方式选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母国经济快速增长使该国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缺乏,并购方式有利于节省较多的管理和技术资源的投入;反之则采取新建投资
24、方式。当母国政策不利于企业发展时,如时间紧迫,则必须采取收购方式。,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股权参与模式决策,股权参与模式也称为股权策略,其核心是:选择股权参与还是非股权参与?若是股权参与,则选择多大程度参股或参股模式如何?这种选择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母公司的自身条件和总体跨国经营战略,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跨国公司在其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选择的参股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跨国公司FDI的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模式,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时,其类型主要有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两种模式,由于这两类投资的途径不同,它们拥有海外子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程度也不同。,(一)股权
25、参与模式,所谓股权参与,是指跨国公司以资金形式投资国外,经营企业并对企业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投资。目前,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股权参与模式有四种类型:1、全部控股,即拥有海外子公司95以上的股权;2、多数控股,即拥有海外子公司5194的股权;3、对等控股,即合资双方各占50的股权;4、少数控股,即拥有海外子公司的股权在49以下。,一般而言,跨国公司在其海外子公司占有股权的比例越高,对子公司的控制就越有效,从而可以运用母公司的控制力,将子公司的活动纳入其全球战略,使之服从于母公司的整体利益。但是,跨国公司对海外企业的实际控制,并不必然地与形式上的合同安排的所有权格局相一致。即使股权少,仍可以通过
26、选派经理和专业人员控制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以及掌握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等手段来对海外企业施加影响。例如:有的在投资合同中规定,跨国公司享有少数否决权;有的在董事会名额分配上处于优势地位;有的则将企业经营管理权置于另外规定的经营合同之下。,(二)非股权参与模式,所谓非股权参与,是指跨国公司不以持有股份为主要目的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即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区位企业通过签订不涉及股权投资的各种合同,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法,也称为合同参与模式。非股权参与模式也是跨国公司进入与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包括技术授权、管理合同、生产合同、补偿贸易合同、交钥匙工程合同,以及提供或租赁工厂设备、分包合同、共同研究开
27、发、专业化、合作销售、特许营销、共同投标和共同承担工程等等。,常见的非股权参与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国际工程承包,指以适当的方式、按照一定的价格条件,承包某项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业务活动;2、国际合作生产,指分处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各自生产不同零部件,然后在一方装配成制成品的国际经营活动;3、国际管理合同,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签订合同,将其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运用于当地企业的管理,收取管理提成费。4、国际技术转让,指某公司将本公司持有的专有技术和技术秘诀的使用权让渡给海外企业的贸易形式。,非股权参与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国有化政策和外资逐步退
28、出政策而采取的一种灵活措施,后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经营方式。在非股权参与模式下,跨国公司或明或暗地控制了当地企业。其控制可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两种,积极控制是指颁发许可证,将领许可证者纳入其全球经营网络中,如同外国投资者享有股份控制权一样;消极控制是指外国投资者将东道国的业务活动与其国际活动完全分离。因此,非股权投资模式的控制程度可大可小。,二、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模式的比较,(一)投资特点比较1、股权性 股权参与模式投入有形的资金或物质资产,获取海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权;非股权参与模式不直接投入有形的资金或物质资产,而以签订合约的方法,参与东道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种契约模式,具
29、有非股权性。2、期限性 股权参与模式的时间一般比较长,这里不仅指海外企业建成和投产的周期较长,而且指海外企业运营具有长期性,没有明确规定的终止期限;非股权参与模式由于受到契约关系的制约,资产运营的期限一般较短,通常随合同的履行完毕或到期而自然终止。,(一)投资特点比较,3、灵活性 股权参与相对于非股权参与模式,灵活性略差一些,企业形式主要有独资、合资、合作等,股权参与不容易退出,且退出时沉没成本较大;非股权参与模式形式多样,资产的运营也更具灵活性。4、风险性 股权参与模式容易受到东道国环境、政策、市场等不确定性的影响,且退出壁垒较大,所以投资的风险性也较大;在非股权参与模式下,投资者选择的余地
30、较大,不投入有形的资金或物质资产,退出壁垒较小,因而风险较小。,(二)优劣势比较,1、股权参与模式优势:股权参与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进行股权参与,因而能够得到对目标国市场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大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决策效率较高,可以灵活地调整在东道国的投资及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和满足其全球投资和营销战略。例如,缩短了生产和销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减少了运输成本,能够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反馈,更好地提供售后服务,保护商标、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的秘密和有限制的使用,能跨越目标国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获得东道国政府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能向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渗透等等。,(二)优劣势
31、比较,1、股权参与模式劣势:股权参与模式在增强对海外企业的控制程度的同时,也必然使跨国公司动用较多的资本,并由于在目标国卷入的深度和广度更强而具有较小的灵活性和较大的风险,如货币风险、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等,这些风险往往随着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扩大而增大。跨国公司要选择以股权参与模式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就必然要接受这些风险的考验。,2、非股权参与模式,优势:(1)跨国公司通过非股权经营方式,不用进行直接的货币资本和有形物质资源投资,可以减少风险;(2)跨国公司凭借其在生产、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和能力,通过转让技术、提供管理、服务、销售网络等,获取满意的利润,成本较低;(3)跨国公司通过非股权经营方式,表
32、面上虽然没有股权,但生产、技术和管理的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跨国公司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权并没有降低。,2、非股权参与模式,劣势:(1)对经营管理或有关项目的控制程度较低;(2)授权方从这种参与模式中获得的绝对收入量非常有限;(3)容易在东道国培育出潜在的竞争对手,为母公司在该市场的长远发展留下隐患。,小结,以上考察了跨国公司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模式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实际上各国跨国公司的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策略都非常灵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下所采取的参与模式各不相同。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模式有时单独运用,有时二者彼此之间是另一种参与模式的直接替代
33、,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跨国公司往往根据需要和可能,将这两种参与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型投资参与模式。,三、跨国公司FDI的参与模式决策,(一)影响参与模式选择的因素内部因素(跨国经营战略、实力与竞争优势、管理风格与高层决策者偏好、跨国经营经验、投入产出因素,以及母公司的文化背景)外部因素(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状况、当地合作伙伴的适宜性、行业特征以及母国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差异),1、内部因素,(1)跨国经营战略增加对东道国市场和经营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该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的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参与模式中的合资经营或非股权参与模式,利用东道国当地企业的条件开展跨国经营。增强管理和协调全球
34、性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以这个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的跨国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参与模式中的独资经营方式,以便有效地控制国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1、内部因素,(2)实力与竞争优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会更多地选择独资子公司,以便更好地保护其特定优势。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长期维持这种优势,就可以在与当地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反之,若跨国公司不具备特别的竞争优势,如技术不太先进或销售能力不太强的跨国公司,或转移到东道国的技术和产品不是最新的,就没有必要在股权参与模式中坚持独资经营,因而在子公司的股权要求上不很强烈,比较容易在590的股权参与结构范围内进行选择。,1、内部
35、因素,(3)管理风格与高层决策者偏好从个人管理风格来看,较为民主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授予国外子公司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因而参与模式选择余地比较大。较为武断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更倾向于集权管理,选择在国外子公司股权参与程度较高的形式。从整个公司的角度来看,管理风格往往随国别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别。,1、内部因素,(3)管理风格与高层决策者偏好美国跨国公司大多选择独资经营的股权参与模式,因为美国公司的最高层决策者强调统一控制、监督与协调,认为独资经营是推行全球战略的最佳选择;日本跨国公司大多选择合资经营的所有权结构,因为日本公司的最高层决策者则注重人际关系,通过合资经营能够同东道国合作伙伴同舟共济,并改善和
36、发展公司与当地居民及社区之间的各种关系,降低经营风险。,1、内部因素,(4)跨国经营经验跨国经营经验包括:跨国公司总部对国际业务管理的规模经济效应;由于学习曲线效应,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效益;经验导致了不确定性的减少,使企业更愿加深介入的程度。跨国公司参与模式的控制程度同跨国经营经验具有正向相关的关系:如果跨国公司拥有足够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管理人员,往往会选择独资经营;如果跨国公司缺乏足够多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管理人员,就不得不考虑选择参股程度较低的合资形式或非股权参与模式。,1、内部因素,(5)投入产品因素投入因素是指企业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等方面所
37、拥有的资源。一般来讲,这方面的资源越丰富,其参与模式的选择余地就越大。相反,如果企业缺乏资源,就只能被迫采取投入较少的参与模式。,1、内部因素,(5)投入产品因素产品因素主要包括产品要素的密集度、产品的差异性、产品的技术内涵、产品生命周期和产品在企业中的地位等方面。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宜采取股权参与模式的直接投资,以便充分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自然资源。差异性大的产品在竞争中具有明显优势,适宜采取贸易经营参与模式,差异性小的产品适宜以股权参与模式在东道国当地生产。技术内涵丰富的产品大多采取股权参与模式进入,以便控制技术、保守秘密。产品生命周期反映了产品本身的成熟程度及其技术专有性的
38、强弱,通常周期短的产品采取股权参与模式进入,而周期长的产品则较多地采取许可证贸易等非股权参与模式进入。,1、内部因素,(6)母公司的文化背景以美英为母国的跨国公司,一般不愿意与东道国企业共享资产所有权,它们认为当地合伙人只对怎样尽快地从合资企业谋利感兴趣,在处理企业收益时追求增加红利,不愿再增加投资,这会影响合资企业的长期利益,因此英美的投资者大多只愿采取独资、多数股合资或技术授权的方式。相反,日本公司对外投资则多为少数合资,它们认为这样的风险小,并可获得当地政府的许多优惠与特许。,2、外部因素,(1)东道国政府的FDI法律与政策框架FDI法律与政策框架主要指东道国对跨国公司FDI的监管与限制
39、和激励与促进措施的制度框架。对跨国公司的限制主要是股比限制和行业准入限制,有的国家还有业绩要求限制和利润汇回限制等。有些国家在法律上对外国投资者在当地拥有企业的股权比例没有明确限制,在这里投资的跨国公司便可以根据本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参与模式。但大多数国家出于不同目的,对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都有严格规定。对外国投资者的激励和促进促使主要通过财政激励和金融激励以及目标促进等方法,一是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二是引导外资进入国家政策导向的产业部门。,2、外部因素,(2)当地合作伙伴的适宜性和产业配套能力如果公司与合作伙伴的经营目标都是为了开拓当地市场,合作伙伴在当地有销售网络,并与当地金融机构和
40、原材料供应商关系良好,那么选择股权参与模式中的合资经营比较有利。如果当地没有适宜的合作伙伴,那么独资经营公司可能是较好的选择。产业配套能力是指当地企业群为前来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中间产品的能力,包括生产能力、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等。跨国公司注重其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往往通过外包方式,将其产品生产和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转包给当地中小企业。因此,当地企业群的配套能力也是跨国公司FDI参与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2、外部因素,(3)行业特征高新技术行业或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行业,如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和电机等行业,跨国公司为了长期维持技术垄断地位,往往采取独资经营或参股程度较高的合资
41、经营方式。在一般性制造加工行业,如石油加工、木材加工、纺织、基本金属和造纸业,跨国公司多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参股程度不是很高。投资风险较大的行业,如石油勘探,为了分散风险,跨国公司也倾向于合资经营的形式。,2、外部因素,(4)母国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差异在一般情况下,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越大,对跨国公司来说不确定性也越大。因此,跨国公司就越倾向于控制程度较低的参与模式,以减少资产的暴露,增强灵活性。这是因为: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不了解、不适应东道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以及东道国企业的经营方式,而且,在环境差异较大的地方,把母公司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引入东道国是很困难的;社会文化差异也导致了
42、较大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于是跨国公司就通过少数股权参与模式或非股权参与模式中的许可证交易来减少这种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四、国际直接投资参与模式的数量分析法,(一)赫奇法(二)净现值法,(一)赫奇法,赫奇法成本模型由以色列学者赫奇提出,用于出口、非股权安排和股权参与三种参与模式的比较选择。赫奇法有五个变量:跨国公司在母国生产的基本成本C;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基本成本C;出口销售的附加成本M;在国外经营的额外成本A;技术优势损失成本D。运用赫奇法,跨国公司必须掌握三种特别成本的全部资料,才能做出理想的决策。,表34 赫奇法国际直接投资参与模式(I),表35 赫奇法国际直接投资参与模式(II)
43、,(二)净现值法,跨国公司在母国生产的基本成本C;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的基本成本C;最终产品销售的总收入,即毛收入R;出口销售的附加成本M;在国外经营的额外成本,即环境差异成本A;技术优势损失成本,即转让无形资产的耗散费用D贴现率i;时期(年)t;净现值NPV;E、F、L分别表示出口、直接投资和许可证协议三种方式。,(1)出口净收入现值公式:,NPVF=,NPVE=,NPVL=,(2)直接投资净收入现值公式:,(3)许可证协议净收入现值公式:,将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的净收入现值进行比较后,可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NPVEMax(NPVF、NPVL),即出口净收入大于通过直接投资或许可证协议所
44、带来的净收入最大值,此时自然应该采取出口方式。(2)如果NPVFMax(NPVE、NPVL),即直接投资净收入大于通过出口或许可证协议所带来的净收入最大值,此时自然应该采取直接投资方式。(3)如果NPVLMax(NPVE、NPVF),即许可证协议所带来的净收入大于出口或直接投资的净收入,此时自然应该采取非股权参与模式(许可证转让)。(4)如果NPVE、NPVF、NPVL都不大于0,显然此时根本不应进入目标国市场。,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一、事件过程1.2005年3月9日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前完成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审查,交易正式生效。柳传志将把联
45、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位置留给现任总裁杨元庆。原IBM高级副总裁Steve Ward将接任杨元庆的CEO之职。2.2004年12月8日 经过13个月的艰苦谈判,联想正式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并承担IBM原电脑事业部5亿美元的债务,实际交易金额17.5亿美元。联想完成了中国IT企业最大的海外并构交易。3.2004年12月3日 美国媒体透露IBM将出售其PC业务,售价在1020亿美元4.3年前,IBM就主动向联想提出过购并合作的愿望,二、交易类型分析1.善意收购2.混合收购: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联想股票5亿美元债务3.横向收购,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
46、C业务,三、交易动机分析1.双方战略转型的契合联想:PC起家寻求信息服务为主的多元化(2001年成立六大业务群组)陷入多元化陷阱,2004年回归,专注PCIBM:专业的电气厂商全球最大PC厂商IT综合服务提供商PC业务逐渐被戴尔和惠普赶超,剥离亏损的PC业务,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03年PC业市场份额,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三、交易动机分析2.联想得到了什么年销售额从30亿美元左右一举突破100亿美元,从全球第九大PC厂商上升为第三大厂商,并跻身全球500强,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获得了IBM的全球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联想虽然是国内最大的P
47、C厂商,但海外市场份额很低)获得了IBM的高价值品牌(根据协议可继续使用IBM的PC品牌5年)获得IBM在PC方面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商用机、笔记本等高端产品)获得IBM的全球生产网络和销售网络与IBM结成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IBM将拥有联想19的股份,成为联想第二大股东),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三、交易动机分析3.IBM得到了什么剥离了亏损的沉重包袱(2003年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入为115.6亿美元,较前年增长3.3%,但税前营运亏损1.18亿美元)全力做好核心的IT服务业务通过参股联想,与联想达成紧密合作,同时可以分享联想的成果,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
48、全球PC业务,四、前景分析1.联想将面对巨大的债务压力和现金流压力2.联想将面对艰难的整合工作(考验联想的消化能力)组织架构的整合供应链的整合(节约成本的关键)生产网络的整合(IBM外包为主,联想自己生产为主)销售网络的整合(最大的互补)品牌的整合最难的是公司文化的整合3.市场压力日益加大,跨国购并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五、启示1.探索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稳扎稳打的自主发展、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2.无论成功无否,都将为以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积累经验参阅资料:海外并购:谋定而动、中国企业到美国跨国并购的方法与技巧,阅读材料:国外法律如何约束外资并购,全世界都在如火如荼地
49、开展跨国并购,这使得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对此极为关注,各国纷纷制订有关法律对其不当行为进行约束。美国等西方国家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一直实行严格的管制,包括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审查程序,实行积极有效的行政和法律干预等。可以说,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制的国家。美国的并购法规体系主要由两部分法规组成:一是国会规制并购行为的法律,二是政府规制并购的行为准则。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就制定了反托拉斯法,还设立了外国投资委员会,对重要行业的跨国并购进行评估和审查。从我国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以及中海油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海尔并购美泰公司等,均因美国政府干预而
50、失败的事例可以看出,一直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美国,对重点行业的并购和垄断也实行了严格的审查和限制,为保护本国的产业而建立有关限制性措施,给跨国公司对其并购造成困难。,阅读材料:国外法律如何约束外资并购,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并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将被禁止。在加拿大,目前,任何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协议都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批准方可生效。此外,韩国已经出台帮助国内企业抵御外资恶意收购的新规则。这项在2005年3月份生效的新规则规定,持有公司股份超过5%的投资者,在公开控制公司经营权的意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