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城市职能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城市职能分类.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职能分类,5.1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5.2 城市职能5.3 城市职能分类5.4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5.1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一、基本概念二、划分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三、影响BN的因素四、乘数效应,5.1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一、基本概念,基本经济活动,基本职能,城市经济活动,非基本经济活动,非基本职能,城市,人口、生产要素,产品、服务,输入,输出,区域,基本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基本概念:,非基本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基本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
2、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划分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方法,1、普查法2、残差法3、区位商法4、正常城市法5、最小需要量法,三、影响BN的因素,1、人口规模2、专业化程度3、城市历史长短4、随时间变化5、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城市乘数效应。,5.2 城市职能,一、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含义二、城市职能的类型,5.2
3、城市职能一、城市职能的含义1、职能是指具有标志意义的人、事物、机构所应有的作用。因此城市职能就是城市所具有的作用。(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承载功能)2、希腊雅典宪章:城市具有为居民提供居住、工作、休息和交通服务的职能。3、于光远:现代城市具有流通、服务、文化、管理和科技、交通职能。,4、英国著名地理学家Carter另辟蹊径,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职能归纳为三类:中心地职能:为广大邻近地区提供各种服务(包 括物质的、精神的和管理的)的职能。交通职能 特殊职能指为非邻近地区的资源提供加工服务的职 能。据此他认为城市职能是由三方面决定的: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作用;与专门化有关的城市社会经济特殊
4、方面;职能与区位关系。,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二、城市职能的类型一般职能与特殊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采用基本与非基本职能来确定城市职能的主要作用:它把城市经济活动与区域范围内的经济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了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过程中为适应城市以外地区的需要而发展进来的。基本活动表达了城市与周围地区间的联系,也显示了城市职能的专业化程度。,5.3 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二、统计描述方法三、统计分析方法四、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五、多变
5、量分析法,5.3 城市职能分类,一、一般描述方法英国奥隆索(M.Auronsseau)分类法 这类方法的致命弱点是任意性和主观性较大。分类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研究者对每个城市职能特点的了解深度。确定一个描述性的城市职能分类的系统相对说来并不困难,每一类里选取几个典型城市作例子也是容易的。难的是要使大量的城镇在分类表中都各得其所。因为这种方法,一个城市只限于归入一类,绝大多数类别以一种职能命名,职能特点较为复杂的城市,不依靠一个客观标准,分类就遇到困难,只能用主观判断解决。,二、统计描述方法美国哈里斯()分类法。,三、统计分析方法 美国的纳尔逊()分类法。引入客观的统计量来衡量城市的主导职能,区位商
6、、平均值和标准差(见纳尔逊1955年的分类)1)把24个行业归并成9种经济活动,成为职能类别的基础 2)对897个城市计算9种经济活动的职工百分比 3)再算所有城市每种经济活动职工的平均比重和标准差 4)以平均值1个标准差为标准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以高于平均值几个标准差反映其职能强度 5)表示方法:例 迈阿密 Ps3RF(个人服务3级,零售1级,金融1级);纽约F2(金融2级)。表示了每个城市的职能特点。,以纳尔逊为代表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过去相比有三点进步:分类建立在比较客观、统一的统计推导的方法论基础上;一个城市可以有几个主导职能,属于几个城市类,较能反映实际的城市职能状况;可以反映城市主导职
7、能的专门化程度。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它实际上没有对城市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或者说没有进行完全的分类。城市有几个主导职能被筛选出来,与确定职能主导性的标准有很大关系。应该说纳尔逊采用平均值加一个标准差的标准是相当高的。这是导致有27.4%的城市被归入多样化城市的原因。所有城市,不论规模大小,全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它们为外地服务的作用与城市非基本部分的比重随城市规模的增大而提高的原理相违背,应该考虑城市的规模因素。,四、城市经济基础研究方法(阿列克山德逊)他主张城市职能分类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去掉非基本后进行。1)排队;2)找第5百分位城市的比重,K值 3)超过K值510个百分点的城市,成为C
8、型城市,大于K值1020个百分点的城市为B型城市,大于K值超过20百分点的城市为A型城市,以表示主导职能的强度。4)表示方法:普林斯顿 A 教育,C 仆役、职业服务 此方法和纳尔逊的方法大同小异。主要是标准高低不同;一个类别分得细,一个分得粗;都表示了职能强度,表示了多职能的特点,又都不能分成类。,五、多变量分析法1)背景:统计资料越来越丰富;计量方法得到发展;使用计算机 2)主要的分析技术是主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 3)最大的数据矩阵为1762个城市,97个变量。4)这种分类已经不是城市经济职能的分类,而是包括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特征的分类。从贝里的美国分类中的主因素和石水照雄的日本分类中
9、的主因素,可以说明这一点,经济特征已经不是主要特征。5)类别命名比较困难,5.4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5.4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方案),一、同济大学方案 城市规划原理: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城市分为五类七级: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工业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多种工业城市;单一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这类城市往往是由对外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交通用地占有较大比重。铁路枢纽城市;海港城市;内河港埠城市。省和地区的中心城市:这类城市既有政治、文教、科研等非经济机构的主要职能,也的经济方面的职能。县城:这类城市是联
10、系广大农村与城市的纽带,工农业物资的集散地,工业以支农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特殊职能城市:革命纪念地、风景旅游城市。,二、宋家泰、崔功豪方案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性质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三大类若干小类:各级行政中心城市:包括首都、省会、市、县城及集镇。除首都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义外,其它多具有政治、经济中心的特点。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包括工业、交通、风景旅游及其它单一性和综合性的经济职能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其它特殊职能的城市:包括革命纪念地、休养、疗养地和边防重镇。,三、张文奎等的方案-纳尔逊方案的深化。(论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人文地理,1990年第3期)选择、确定职能部门及相应
11、的数据;修正参数:均值:均值:X=(xi/pi)/N 方差:D(xi/pi)-X)/N)-2分类,第六章 城市规模分布,6.1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6.2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6.3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6.1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二、城市金字塔 三、位序-规模法则,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1、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 2、首位度:第一大城市人口(P1)/第二大城市人口(P2)首位度大的国家
12、与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是首位分布.3、四城市指数:S=P1/P2+P3+P4 4、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二、城市金字塔(书上图),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所有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Pr=p1/R,6.2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二、城市规模分布的利弊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四、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6.2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位序分布,首位分布,过渡类型,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贝里:在只有少数几个力量强大的因素作用的国家,城市规模常产生首位分
13、布,这些国家一般是人口少、面积小的小国,或城市化历史比较短的国家,或有单一出口的殖民地历史的国家;位序-规模分布是许多种力量在很长时间里作用的结果,以致一旦获得了位序-规模分布,那么这些力中的任何一个很可能只是产生一种随机的相对微小的作用。这种分布通常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国家或那些面积大、历史久、人口多、条件复杂的大国出现。,有些学者认为城市规模分布与政府类型有关系:社会主义的政府类型而常常与首位分布相联系,非社会主义的政府类型而常常与位序-规模分布相联系;政府控制越强的国家,企业紧靠权力中心布局的动力也越强;民族主义精神强的国家可产生首位分布等等。,埃尔莎科斯(E.Shaks)于1972年提出了
14、一个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分布的动态模式,试图将城市规模分布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联系起来。他认为位序-规模分布是与社会均衡发展相联系,这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起飞前和发展后产生的。首位分布是社会不均衡发展造成的,这种不均衡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二、城市规模分布的利弊 有许多人对首位分布提出种种指责。譬如说,首位分布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种寄生作用;首位分布的空间集中是资源的一种低效利用方式,有损于更合理的资源利用;首位分布代表了一种超国家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全国动员,因此对经济增长有害;首位分布反映了许多社会方面的不平等。,也有许多人从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角度提出不同见解,指出空间集中的有益影响。例如
15、,有人认为首位分布允许资金和人才的更大积累,有利于知识的更加专门化和思想的广泛交流;大城市内的各种运输成本一般比城市间的运输成本低,因此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是最高的;首位城市常常是交通运输网络中效益最好的地方,是革新的源地,比乡村地区更能吸引投资。,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位序-规模分布四、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一、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演变“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稳步前进;50年代未、60年代: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1980年改革开放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建设小城镇;1990年,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二、中国城市发展政策讨论 大城市重点论
16、 中等城市重点论 小城市重点论,6.3 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政策讨论,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7.1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7.2 中心地理论7.3 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7.4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7.1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分类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四、市场分割五、空间扩散,第七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任何一个城市为了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总是不断地与其它城市或区域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货币和信息的交换,并把空间上彼此分离的城市结合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叫城市空间分布体系。7.1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分类 传导、对流、辐射二、相
17、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1、互补性(Complementarity)2、可运输性(Transferability)3、中介机会(Intervening Opportunities),(Distancedecay Regularity),空间相互作用方向和作用量,ca1,三、空间相互作用度量 1、引力模式 2、潜力模式,四、市场分割,赖利的裂点理论:Ta/Tb=Pa/Pb(Db/Db)2康弗斯的断裂点公式:,五、空间扩散1、空间扩散的类型 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 重新区位扩散2、空间扩散的阻碍因素与作用 1)、阻力作用 2)、阻碍作用 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 不完全渗透型阻碍作用,7.2 中心地理论,一、相关
18、概念二、理论的假设条件三、理论体系,7.2 中心地理论,一、相关概念 1、中心商品(服务):在少数地区生产、供应,而在多数在点消费的商品。2、中心地职能:提供中心商品的职能3、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4、高级货物:销售范围大,价格高,需求低 5、低级货物:销售范围小,价格低,需求高,6、中心性指中心地对周围的相对重要性 C=B1-B2 C:中心性 B1: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供给自身的中心商品数量7、中心地域(市场区域、补充区域)中心地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8、需求门槛与销售范围门槛下限:满足中心地供给某种商品必须达到的最小限度的需求量销售上限:中心商品达到消费者
19、手中的空间边界,受费用、时间、劳动因素影响书上图9、中心地等级(职能等级)高级中心地:商品服务范围的上、下限都大的商品(高级消费品)称高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地。,二、理论的假设条件1、“孤立国”:自然条件无差别;(基础作用)人文条件的无差别(人口分布均匀);同级中心地提供的同类商品和服务无差别,其销售价格无差别;(供给者);居民的消费习惯无差别,收入水平相同;(消费者)商品的服务能自由流动,不存在壁垒和非壁垒障碍因素;(供给者消费者)(剔除了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异;中心地分布的均匀性;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只与中心地的等级层次相关;消费才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与中心地的层次有关。),2、唯一性 运
20、输方式唯一(马车运输);单位运费唯一(C=pd)3、经济合理性 供给者:获得利润最大。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市场区)需求者:节约费用而获得相应的需求。,三、理论体系1、一种商品假定均质平原上有一家香肠作坊,则这家作坊香肠的销售范围就取决于:(1)居民愿意购买和支付能力(X);(2)居民距作坊的距离(往返的路费)(元/km);(3)香肠在产地的价格(P);则居民实际能买到的香肠数量(Y)为:Y=(X-2C*D)/P式中:C为运费率;D为居民距作坊的距离。,又假设:香肠的销售价格为1.5元/kg;每户居民都愿意拿出6元来买香肠;运费率为0.05元/km;则:Y=(6-2*0.05*D)/1.
21、5=4-D/15 用图表示为:又假设:居民花6元至少要买回1 kg香肠,即 Y=1,否则就宁愿不吃香肠。由此形成最大销售范围。,距离D,香肠数量(Y),O,A,B,C,最大销售范围,门槛销售范围,1,2,4,30,45,60,这时假定均质平原上有另外一家香肠作坊,根据假设条件,此作坊与原作坊无差别。(1)若两家作坊相距90 km以上,则每家作坊都有最大销售范围,获得最大利润,互不干扰。,D2R,(2)但当香肠作坊的数量不断增加,以致相互挤压,使得彼此间的距离小于90 km时,则会出现何种后果:这时就要看挤压的结果会不会迫使作坊主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甚至造成亏损。(即再次突破假设条件的“经济合理
22、性”)假设:香肠作坊必须在30 km范围内销售香肠,才能够收回成本,并获得平均利润,那么30 km为最低界限,即形成最小销售范围(门槛范围:r)。很显然,rr.,D2r,D=2r,如前述,对作坊主而言,如果把两家作坊配置在相距90 km的地方是最有利的,都有可以获得最的的销售范围,得到相应的最大利润(第一经济合理性);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却是不利的。因为此时每家作坊的市场区都是圆形,而在两个圆或多个圆互切的圆之间必然要留有空隙,住在那里的居民就吃不到香肠。,在多家作坊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不可能存在下去,每一家作坊都想把这片空白区纳入到自己的市场区内,这就促使作坊间的距离缩短(即D2R),导致
23、各家作坊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有一部分相互重叠。重叠的部分看起来似乎是彼此争夺、相持不下的地区,其实不然,因为在重叠地区的大部分地点总是距某一家作坊比其它作坊更近一些。这样,各家作坊的实际市场区最终都形成了六边形,而不是圆形。这种六边形市场区既消灭了空白区,又最接近圆形,便于组织中心地与市场区的联系,但使得每个作坊的商品的实际销售范围都小于最大销售范围。当然只要它仍然大于最小销售范围,作坊主还是有利可图的。,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2、供应多种商品和服务 在现实世界中,只提供单一商品的中心地是很少的。事实上,任何一个中心地,取得聚集经济效应,总是在想方设法的生产多种商品,使其商品多元化。由于商品的种类
24、和档次不同,因而其形成的市场区(六边形区域)必然有所不同。高级货物和低级货物:,高级货物与低级货物只是一种粗分,中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类型,在每一大类里也可以进行细分。因此现实世界的商品的层次是非常多的,不同的商品都有各自合理的市场区,由此对应的中心地层次也是丰富多样的。总体上来说,高级货物只有分布地高级中心地才能控制较大的范围,获得合理的市场区域;而低级货物对应于低级中心地,也能获得其合理的市场区域。,(1)由于中心地的级别与数量之间存在着“金字塔”形相关关系,因此高级货物只能分布在有限的城市,而低级货物对应的城市数量很多。(2)高级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广,而低能中心地控制的范围小,所以高级货物的
25、市场区覆盖了低级货物的市场区。那么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中心地在空间上是如何配置的?这就涉及到中心地布局的三大模式:,3、中心地布局模式,市场原则(三三制原则K=3)(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的六边形市场区;(2)在它的六个角的顶端各布置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其面积=A级市场区的1/3。(3)依次建立C、D.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K=3(K值:各级中心地控制范围的比值)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面积是A级的1/3,是C级的3倍。按K=3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3、9.即3(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2、6、18、5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
26、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3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两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3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两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3个三级中心地。),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当于3个城市、或9个市镇、27个乡镇、81个村镇。从一个城市来讲,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商业区的商品销售范围应包括相当于3个街区中心、或9个社区中心、或27个邻里中心的供应范围。,交通原则(四四制原则K=4)为了弥补K=3的缺陷,提出了K=4原则,即交通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
27、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六边形的六条边的中点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K=4原则: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4、16、64.即4(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3、12、48.(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4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3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4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12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3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8个三级中心地。),行政(管理K=7)原则 按K=3或K=4原则组织起来的城市体系,其共同的缺陷就是使经济区与
28、行政区完全脱节,因而经济中心也就不能兼任行政中心。这是因为在上述两种城市网络中,在每一个A级市场区内实际上只包括一个完整的B级市场区(K=3时,三分“天下”;K=4时,四分“天下”),其结果在整个区划体系中的各级市场区中的绝大多数部分是跨界的。而行政区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在各级行政区中,下级行政区的界限不允许超出上级行政区的界线。(如省、市、县等)。因此要使经济区与行政区尽可能统一,这就提出了行政管理原则,即K=7原则。,(1)首先确定A级中心地及其六边形市场区;(2)然后在A级六边形市场的六个角上各布局一个B级中心地,并形成相应的六边形市场区。这样就把每个大市场区划分为七个低一级的市场区。
29、但这样一来,除A 级市场信息区外,其余各级市场区已经不能保持六边形,而是五边形。,K=7时,地区的管理单位划分的系列是1、7、49、343.即7(N-1)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的系列是1、6、42、294.(由于每个高级中心地市场区覆盖低级中心地市场区,即一级中心地同时也是二级乃至更低级的中心地,所以一级中心地所属的7个市场区内,只需在原有的一个一级中心地之外再增加6个二级中心地,即可满足7个二级市场区的需求.在49个三级市场区内,因已有1个一级中心地、6个二级中心地,因此只增加52个三级中心地。),正由于此,在实际规划可,不得不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在整个A级中心地市场区内,只配置3个B级中心地,
30、另三个则用C 级中心地来替代。其目的在于/;为了把每个B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扩大一倍。,总之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愈是高级的中心地,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种类愈全;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级别越低,距离越短。如K=3时,若相邻D级中心地间的距离为a,则:C级间的距离为31/2a;B级间的距离为32/2a;A级间的距离为33/2a。不同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之间应按K=3、K=4、K=7的原则保持着严格的比例关系;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客观上与外界隔绝,行政管理原则更主要;而在
31、新开发区,交通线起到重要作用。,7.3 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二、增长极(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理论,7.3 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理论,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均衡增长:纳克斯提出不均衡增长:赫希曼提出,均衡陷阱理论:需求恶性循环资金供给恶性循环,利润的流失,资金的外流,二、增长极(生长极)理论 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增长极。增长极是否存在决定于有无发动型工业。发动型工业就是能带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部门。它具有:产品增长率特别高
32、;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高;技术先进;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高。,增长极的发展过程:,聚集经济;规模经济;城市经济;产品的生命周期,回流效应,极化,扩散,增长极理论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本上是适应的,如许多国家的城市的主要产业集中在某些沿海地区或沿河地带,形成产业与城市的复合走廊,而资源丰富的广大地区,却城市城市分布的空白区。因此国家制订了干预政策,鼓励人口密度的城市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移民,培养新的增长极,再通过增长的作用,使国家不均衡的状况得到改善。但是,现实情况并非都是如此,如果当增长极的推动型产业属于资本密度型产业时,增长极往往与国内外大城市联系密切,而与它周围的腹地缺乏联
33、系,形成远辐射力强而近辐射力弱的格局,极易造成利益的双向流失。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增长极理论是不成熟的,由此提出了点轴扩散理论。,三、核心边缘理论 赫希曼提出1、概念核心:经济活动在空间集聚形成的核心区边缘:核心的影响区域核心边缘理论基本上是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来解决区域与边缘区的演变机制。,2、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 核心区域 弗里德曼所指的核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聚区,它工业发达,技术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一般有几类:国内都会区、区域中心城市、亚区中心、地方服务中心 边缘区域 边缘区域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3、核心-边缘理论在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国内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7.4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城市空间分布阶段理论二、城市经济区,7.4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城市空间分布阶段理论1、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4、成熟阶段,二、城市经济区 1、概念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2、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看书上的图)1、顾朝林的划分 2、周一星等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