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终身教育兴起与趋势一终身教育产生背景终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节终身教育兴起与趋势一终身教育产生背景终身.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终身教育的兴起与趋势 一、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终身教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世界性教育思潮并在实践中得到推行,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社会条件的变化 1.科学技术的发展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日益膨胀和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终身教育更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美国未来学家 阿尔温托夫勒 在未来的振荡中说:就知识的增长的速率来说,今天出生的小孩到了大学毕业,世界上的知识总量将增至4倍;当这个小孩50岁时,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时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将都是在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知识猛增的现象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更为显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
2、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已从60年代的9.5%提高到80年代的12.5%。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在这种情况下,只是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只有不断接受再教育才能与时俱进。,2.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战以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终身教育的出现。许多殖民地国家纷纷
3、走上了独立的民族国家的道路,都对旧有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改造。这些国家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来促进民主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尤其注重通过扫盲运动及成人培训来提高民族的素质。在各发达国家争取人权的民主运动的高涨,人民大众要求在教育上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这些国家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与范围,采取了更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得到更好的结合。3.人口结构的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结构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人口剧增和人的寿命延长 是其中的两个主要的方面。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人口问题小资料(一)世界总人口达到10亿(1830年左右)用了几千年,而
4、达到20亿却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1925年)。在此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加快:达到30亿人口用了30年,达到40亿人口则只用了15年(1975年)。1980年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到45亿。2002年达到60亿。(仅20世纪一个世纪就增加了40多亿。)1800年: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5年:40亿;1988年?50亿;2000年:60亿。按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不过也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放慢的趋势,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我国正在研究调整实施了三十年之久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少生了3-4亿人口),具体
5、措施现在还不清楚。,人均寿命的演变情况,人口问题小资料(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5岁算青老年人,75-90岁算正式老年人,90-120岁算高龄老年人。那么人的寿命应该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应为100岁,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120岁。另据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专家奥布里德格雷博士近日声称,随着干细胞医学研究的进展,人类不久以后有望最长活上1000岁。据说他们已掌握了如何将人的寿命延长25年的方法。,4.闲暇时间的增加 闲暇时间指人们除工作时间和生活
6、必要时间(含睡眠、用餐及家务劳动等)以外,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消遣、社会交往等自由支配的时间。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说,原始人一生中的劳动时间占33,闲暇时间只有16;农业社会劳动时间占28,闲暇时间占22.9;到了工业社会,劳动时间约为10.4,闲暇时间能占到38.6。(闲暇时间分别小于1/5、小于1/4、大小1/3)另有资料说,蒸汽机的发明,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23%;电动机器的普及,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41%;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工作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
7、家的周工作时间已不到40小时,一些欧洲国家仅为30小时。,我国自1995年5月起,开始了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开始,又推行“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今年虽然取消了“五一”长假,但增加了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等传统节日作为假日,总假日比调整前多一天(共11天)。现在每年已有法定假日115天(含双休日104天)。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8、,现在我国国民的闲暇时间已经超过三分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又据北京的一项题为“首都居民生活质量实证研究”的调查显示:2001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每天的闲暇时间为5小时45分。目前北京人的人均每天的闲暇时间大致为6小时左右。,全面地看,闲暇并不只是纯粹的休息。人们既可以利用闲暇来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也可以无所事事而将闲暇白白浪费掉,甚至还可能用来从事
9、不健康的活动。正如学会生存所指出的:“休闲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复杂的现象,它既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这说明,在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闲暇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利用闲暇时间对人们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便不断充实和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自然也就成了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二)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 终身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贯穿于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这是以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为基础的。尤其是关于幼儿和成年人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的新成果,对终身教育的推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早期儿童学习的潜力有了新的认识。人类的许多重要的行为和反应的形成,在人的早期发展阶段
10、存在着许多最为有效的发展期。成人学习能力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成人的智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这主要取决于他是否不断地学习。(用进废退)对早期儿童和成人智力与学习能力认识的深化,为将人的一生都纳入到教育范畴中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证明,婴幼儿有着惊人的学习潜在能力。正常足月的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出生不到两分钟的婴儿已能感知某些事物,听到声音就能抬头追逐声源,有听觉、视觉、动作的空间定向的协同活动;在出生两三天后,能在30分钟内学会对某种声音的反应,这就表明新生儿已有相当良好的听觉辨别能力,已具有知识和动作协调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用实验证明,胎儿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学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
11、姆认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4岁起就约有50%的智力,其余30%是在4-8岁获得的,最后的20%是在8-17岁获得的。,人的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年龄(岁)学习能力 5 41%10 66%15 88%20 98%25 100%30 98%35 93%40 90%45 8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实验结果。转引自毕淑芝等主编比较成人教育,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不同能力的平均发展水平(100为最高水平,其它数字为与最高水平的比较)引自余博:成人学习方法论,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7页,(三)传统教育的弊端 不可否认,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发挥
12、过并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看来,传统的教育制度已日益显示出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传统教育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这种教育将人的一生人为地分割成孤立的两个部分,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学校教育的结束也就意味着人整个一生受教育的结束。这种把教育与生活相割裂的情况,既不利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也不利于人们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2.传统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不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加上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人们希望不断充实和改善个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传统学校教育显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13、(终身教育除了教知识还要教生活),3.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保守性。传统的学校教育内容基本上是已有的知识,并且认为青少年掌握以后即可享用一辈子。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唯一途径的地位开始动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及少年宫以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对人们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各种传播途径与工具,以使之与学校一道发挥最佳教育功能,成为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总之,传统教育本身存在不能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以及人的新的需要相适应等诸多弊端,社会需要一种新的能更有效地为其服务的教育。这样,以根本改变各级教育的结构、职能、内容和方法的终身教育便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