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第1章安全管理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知识第1章安全管理概述.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宋晓燕E-mail:,课程有关事项说明,课程性质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四门科目之一授课内容 课程大纲要求内容+习题串讲2011版教材,共19部分内容。,根据安全生产岗位工作实际需要,对2008版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考试大纲2011版。修订情况:一、考试大纲的编写方式有所改变。将考试大纲2008版考查考生了解、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的编写方式,改变为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判断、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编写方式。二、考试大纲的内容作了适当调整。,考试形式、题型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为客观题。“单项选择题”要求从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作为答案。“多项选择题
2、”的每题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错选、漏选均不得分。在全部选择题中,有7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5个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至少选2个)。几点建议1 两个阶段:系统学习阶段、模拟测试阶段 2 有重点、有针对,把握知识点3 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自我测验,并及时复习,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大纲要求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 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
3、、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05年考),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安全生产管理类别: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
4、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企业的员工,涉及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2005)3、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_,减少和控制_,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C)A、有害 事故 B、危险 有害 C、危害 事故 D、危险 事故(2006)5、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等。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
5、象是()。(C)A生产工艺 B设备设施 C人员 D作业环境,(2005)4、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 B。A、生产资源 B、员工 C、设备 D、环境(2007)58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等各种管理对象,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D)。A重大危险源B事故隐患C企业负责人 D企业员工,二、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一)事故一般定义:指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者灾祸。职业事故:由工作或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并导致致命或者非致命职业伤害。(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记录与通报使用规程ILO)事故分类: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
6、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成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生产安全事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国务院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划分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
7、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007)6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B)四个等级。A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B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C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小事故D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伤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2004)7.我国现行工伤事故
8、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C)类。A.17 B.21 C.20 D.42(2007)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下列事故中,不属于该20类工伤事故的是(C)。A物体打击 B淹溺.C尘肺病D瓦斯爆炸,(2007)29某建筑公司在对一办公大楼实行定向爆破拆除时,由于设计不合理,爆破时造成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伤人事故。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D)。A坍塌 B火药爆炸 C其它爆炸D放炮(2008)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企业工伤事故分为20类,其中不包
9、括(A)。A.交通伤害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D.冒顶片帮,(二)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分类:一般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体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2007)3某建筑工人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后,仍然未戴安全帽就进入现场作业施工。从事故隐患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
10、属于(A)。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管理上的缺陷D环境的缺陷,(三)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指系统中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程度。,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注意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区别。,(2004)10.根据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A)。A.承受程度 B.认知能力 C.实践水平 D.预计范围(2004)9.危险度可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D)确定。A.可能性与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性 C.危险性与危险源 D.可能性与严重性(2005)30、根据
11、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_C_.A、总和 B、差值 C、乘积 D、除数,(2007)1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发生不期望后聚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通常由(C)决定。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的类别 B事故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D事故的严重性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2008)3.危险度表示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它是由(C)决定的。A.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系统本质安全性 B.本质安全性与危险源性质 C.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D.危险源
12、的性质与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008)37.根据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下列关于危险性与事故频率及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关系的说法,最准确的是(C)。A.事故频率越大,危险性越大 B.事故后果越小,危险性越小 C.当事故频率不变时,危险性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成正比 D.当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不变时,危险性与事故频率成反比,(2009)27、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A)。(S有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包括W;Q和T有关,间接反映出T)A、SQB、SQ/TC、W/STD、WQ,(四)海因里希法则,无数次意外事
13、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五)危险源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分两类: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它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管理缺陷。它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企业管理中,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设阶段已采取措施,因此企业工作重点应是控制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
14、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例:充满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携带SARS病毒的人、没有操作标准(状态)等。,(2005)1、从安全生产的角度,C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A、危险 B、危险度 C、危险源 D、重大危险源,(六)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法96条)。当单元中存在多种物质,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Qi 物质i的临界量N 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我国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15、中给出了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等共142种物质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临界量。,三、安全、本质安全,(一)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系统工程中,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二)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者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表明它是指设备、设施或者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内容:1 失误-安全功能: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造成事故。2 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者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者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
16、动转变为安全状态。*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三)安全许可,是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2006/2007)1/10根据本质安全的概念,(A)是从本质安全角度出发而采取的安全措施。A切割机械上设置的光控断电装置 B汽车上设置的安全气囊 C为探险人员配备的卫星定位仪 D煤矿工人佩戴的自救器,(2007)14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主要是指(A)。A安全技术措施B个体防护措箍C安全教育措施D安全检查措施(2008)2.本质安全中的(C)功能是指:当
17、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或损坏时,仍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A.失误安全B.行为安全 C.故障安全D.控制安全,大纲要求: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熟悉事故致因理论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安全生产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安全管理的发展进程,国内安全管理的发展我国安全管理的起步是建国以后的事,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管理体系。50 年代至 60 年代建立了劳动保护管理体系;70 年代在劳动保护管理体系下,强调了事故管理系统;80 年代出现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18、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90 年代,现代安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发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提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风险管理,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2006)33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事故预防、风险控制及()。A环境改善 B事故调查 C应急管理 D持续改进,C,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和原则,两个概念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安全生产原则:在安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原则
19、。原理和原则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一)系统原理,1.含义: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合原则(3)反馈原则(4)封闭原则,1)动态相关性原则:含义:构成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对安全管理来说,动态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1)企业内部各要素处于动态之中并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得事故有发生的可能。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2)必须掌握与安全有
20、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例如:掌握人与设备之间、人与作业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资金与设施设备改造之间、安全信息与使用者之间等的动态相关性,是实现有效安全管理的前提。,2)整分合原则含义: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整分合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1)整,就是企业领导在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纳入,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2)分,就是安全管理必须做到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要建立健全安全组织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使每个人员都明确目标和责任;(3)合,就是要强化安全管理部门的
21、职能,树立其权威,以保证强有力的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综合。,3)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指的是:成功的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敏、准确、迅速的反馈。反馈是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被控制过程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反馈大量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4)封闭原则。含义: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是企业系统内各种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才能有效。,应用封闭原则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并使之各司其
22、职,相互制约。企业的机构从职能上可以分为决策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第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企业要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各种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要按照封闭原则,针对决策指挥、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制定规章制度,构成一个封闭的法规网。第三,把握封闭的相对性。从空间上看,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系统,它与环境之间存在着输入输出的关系,有着物质、能量、资金、人员、信息等的交换;从时间上看,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依靠预测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以新的封闭代替旧的封闭,以求得动态的发展。,(2004)3.某企业在负责人的领导下,建
23、立了有序的多级安全管理体系,该体系中各级(层次)部门各司其责,某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上一层次来协调,下一层次服从上一层次的有效控制。这种管理方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D)。A.动力原则 B.封闭原则 C.激励原则 D.整分合原则(2005多选)1、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的原则有 BCD.A、动力原则B、动态相关性原则 C、整分合原则和反馈原则 D、封闭原则 E、能级原则,(2007)9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各管理机构之问、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方能有效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思想遵循的原则是(C)。A因果原则B反馈原则C封闭原则D动态相关原则,(二)人本原理
24、,1.人本原理的含义1)含义:人本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两层含义:A.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体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对象和重要资源。,(二)人本原理,B.在管理活动中,(资金、物质、时间、信息等)和管理系统的诸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的搞好企业安全管理,避免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1)动力原则
25、 含义: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三类基本动力:物质、精神和信息物质动力,即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精神动力,即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信息动力,即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行为动机,达到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的。,2)能级原则能级的物理学概念:指的是原子中的电子分别具有一定的能量,并按能量大小分布在相应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转。这些轨道所对应的能量数值是不连续并按大小分级排列的,称为“能级”。现代管理学中的能级概念:组织中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
26、定的能量,并且可按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即形成现代管理中的能级。能级原则: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核心:量才使用、人尽其才,3)激励原则含义: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1)内在动力,指的是企业员工自身的奋斗精神;(2)外在压力,指的是外部施加于员工的某种力量,如加薪、降级、表扬、批评、信息等;(3)工作吸引力,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
27、和爱好的某种力量。,4)行为原则,人的行为的一般模式,需要,促使,内心紧张,动机,行为,目标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产生,引起,达到,萌发,安全工作重点: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2004)2.人本原理中的激励原则,是指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A),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有效的管理。A.内在潜力 B.创造热情 C.个人兴趣 D.合作精神(2006)2生产经营单位实行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遵循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中(B)。A系统原理的动态相关原则 B人本原理的激励原则 C系统原理的反馈原则 D预防原理的3E原则,(三)预防原理,1 含义: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
28、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2 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1)偶然损失原则含义: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以爆炸事故为例,爆炸时伤亡人数,伤亡部位与程度,被破坏的设备种类、程度,爆炸后有无并发火灾等都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一概无法预测。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
29、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原因存在,早晚必然发生事故,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3)3E原则(1)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4个主要原因:技术的原因。如作业环境不良(照明、温度等),设备、工具有缺陷并缺乏保养等。教育的原因。如缺乏安全生产的知识和经验,技术、技能不熟练等。身体和态度的原因。如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不佳;怠慢、反抗、不满等情绪,消极或亢
30、奋的工作态度等。管理的原因。如:企业主要领导人对安全不重视,人事配备不完善,操作规程不合适,安全规程缺乏或执行不力等。,(2)3E含义:针对上述四方面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这三种对策就是3E原则。技术对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生产设施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完善防护与报警装置,实现生产条件的安全和卫生。教育对策:提供各种层次的、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法制对策:利用法律、规程、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等必
31、要的强制性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达到消除不重视安全、违章作业等现象的目的。,4)本质安全化原则含义:来源于本质安全化理论,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就可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局限于设备、设施,还可以扩展到建设项目等。,(2007)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做到预防为主。下列对安全生产预防原理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C)。A安全生产的预防应以事故财产损失为衡量标准,对那些损失小的事故可投入较少资源B虽然存在诱发事故的因素,但并不一
32、定会诱发事故,可不预防C可以通过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有效地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D本质安全化主要应用于小型设备、设施上,对于大型项目,由于系统复杂,不可能得到应用,(四)强制原理,1 含义: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2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
33、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这就是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含义: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安全监督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国家监督(或监察),即国家职业安全监督(或监察,下同)。这是指国家授权专门的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各级经济、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执行安全 法规的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第二,企业监督。这是指由企业经营者直接领导、指挥企业安技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部门的安全状况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第三,群众
34、监督。这是指广大职工群众通过各级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自己的组织,对企业各级管理部门贯彻执行安全法规、改善劳动条件等情况进行的监督。上述三个层次的安全监督,性质不同,地位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监督体系。,(2006)8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此规定的指导思想与下列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D)最相符合。A.系统原理 B人本原理 C预防原理 D强制原理(2006多选)71根据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下列运用强制原理的是(AD)。A安全第一的原则B3E原则C动力原则 D监督原则 E整分合原则,
35、三、事故致因理论,阐明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一)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早期的事故统计结果表明,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1939年,法默 和查姆勃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二)事故因果连锁论1.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该理论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
36、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可概括为3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海因里希认为,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去掉中间因素,使系列中断,海因里希的理论有明显的不足,如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的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事实上,各个骨牌(因素)之间的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前面的牌倒下,后面的牌可能倒下,也可能不倒下。事故并不全都
37、造成伤害,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也不是必然造成事故,等等。尽管如此,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促进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成为事故研究科学化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2.现代因果连锁论,管 理 失误控制不足 完全依靠工程技术措施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完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大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系统要随着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完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不可能存在。由于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致使能够造成事故的其他原因出现。博德事故因果连锁中最具特色的是把事故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管理失误。管理失误主要表现为对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控制不足,也可以说是对危险源控制不足。,损坏
38、/损失,基本原因起源,直接原因征兆,控制不足,接触,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基本原因(起源)这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缺陷造成的。个人原因包括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行为动机不正确,生理或心理有问题等;工作条件原因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设备、材料不合适,存在温度、湿度、粉尘、气体、噪声、照明、场地(如打滑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支撑物)等有害作业环境因素。,直 接 原 因征兆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种原因一直是安全管理中必须重点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深层次原因的表征。不能停留在其上,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管理缺陷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
39、发生。,事 故接触 这里的事故被看做是人体或物体与超过其承受阈值的能量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可以通过对装置、材料、工艺等的改进来防止能量的释放,或者训练工人提高识别和回避危险的能力,佩带个人防护用具等来防止接触。伤亡损坏/损失人员伤害包括工伤、职业病、精神创伤等。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亚当斯提出了一种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类似的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称做现场失误,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性质。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研究。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和安技人员的管理失误
40、造成的。决策的失误、管理的差错或疏忽,对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失误又由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问题所导致。管理体系反映了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指导方针等重大问题。,(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理论概述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能量:(1)机械能:势能和动能(图1)(2)热能:灼烫人体、损坏财务、引起火灾(图2)(3)电能:各种电气事故,漏电、引燃易燃易爆物发生火灾、爆
41、炸事故,灼伤人体(4)化学能:使人员中毒,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造成伤害(图3)(5)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射线、射线等(6)声能,2006年德国9月22日,磁悬浮列车与服务机车相撞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10人受重伤。,一辆油罐车着火燃烧焚毁,共有三百多位民众需紧急疏散,2006年江苏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728爆炸事故,在吉布森的研究基础上,1966年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提出“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的不正常转移”,并提出了能量逆流于人体造成的伤害分两类:第一类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能量是否产生伤
42、害,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取决于:(1)人接触能量的大小;(2)接触时间和频率;(3)力的集中程度;(4)障碍设制的早晚,越早越好。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用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能量转移理论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意外转移的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造成工业伤害的主要能量形式,这就使得按能量转移观点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类的方法尽管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却存在困难
43、。它的实际应用尚有待于对机械能的分类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对机械能造成的伤害进行分类。,2.事故防范对策,1.限制能量的系统:如限制能量的速度和大小,规定极限量和使用低压测量仪表等等。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应用CO2灭火剂代替CCl4等等。3.防止能量蓄积:如控制爆炸性气体CH4的浓度,应用低高度的位能,应用尖状工具(防止钝器积聚热能)等,控制能量增加的限度。4.控制能量释放:如在贮存能源和实验时,采用保护性容器(如耐压氧气罐、盛装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容器),接地导除静电等。,5.延缓能量释放: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以及应用某些器件吸收振动等。6.开辟释
44、放能量的渠道:如接地电线,抽放煤体中的瓦斯等等。7.设置屏障:如防冲击波的消波室,安全围栏,防护罩,安全帽、安全鞋和手套,口罩等个体防护用具以及原子辐射防护屏等等。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障:如防护罩、防火门、密闭门、防水闸墙等。,9.提高防护标准: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低电压回路、连续监测和远距遥控等等,增强对伤害的抵抗能力(人的选拔,耐高温、高寒、高强度材料)。10.改变工艺流程:如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11.修复或急救: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搞好急救,防止事态扩大。,(四)轨迹交叉论,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其基本
45、思想是: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轨迹。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事故就会发生。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同等重要,可通过避免人与物同时同地出现来避免事故。,1)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人的不安全行为基于生理、心理、环境、行为几个方面而产生:(1)生理、心理缺陷;(2)社会环境、企业管理上的缺陷;(3)后天的身体缺陷;(4)视、听、嗅、味、触五器官能量分配上的差异;(5)行为失误。,物的因素运动轨迹:(1)设计上的缺陷;(2)制造
46、工艺流程上的缺陷;(3)维修保养上的缺陷,降低了可靠性;(4)使用运转上的缺陷;(5)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该理论突出强调砍断物的事件链,提倡采用可靠性高,结构完整性强的系统和设备,大力提倡保险系统,防控系统和信号系统及高度自动化和遥控装置,这样即使人的不安全行动等缺陷已经展现,安全装置特别是fail-safe系统,也因备有安全闭锁装置,可完全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五)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 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能够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 在新系统的构思阶段就考虑其安全性
47、,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规划系统安全活动,并把系统安全活动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1)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但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宁可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及其风险,并且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减到最低,即使万一发生事故时,也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
48、。,主要观点:,(2004)1.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把事故发生过程概况为五个因素,对该五个因素的正确描述是(D)。A.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C.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D.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2007)5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根据这一原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以(D)为中心。A形成注重安全的良好环境B使用无缺点的人C由机器代替人进行操作D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
49、状态(2004)6.在工业生产中,设置防爆墙、防火门等设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B)A.系统安全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D.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2007)17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人员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的长短和频率,以及(C)。A人的健康状况B产生能量的原因C力的集中程度D事故的类别(2008)6.在工业生产中,经常利用各种屏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其应用的安全理论是(D)。A.因果连锁理论B.系统安全理论C.事故频发倾向理论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2008)5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
50、错误的是(A)。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2008)71.依据系统安全理论的思想,下列情况中,企业必须进行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有(BCD)。A.新员工入厂B.变更生产工艺C.采用新材料或新能源 D.颁布新适用的安全生产法规标准 E.更换企业领导人,(2008多选)77.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有(ABDE)。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 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