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65097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本0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促进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员工教育培训必须坚持服务企业、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第二章教育培训职责第三条经理和书记为培训第一负责人,负责审批员工的培训申请。第四条综有关部门培训职责(一)综合办负责按照公司要求结合本站实际,上报培训需求计划;(二)综合办负责根据现场生产实际,制定本站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公司备案;(三)安全环保办负责组织、重点开展新进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日常安全、环保教育等;保存有关培训记录,报送相关培训报表和资料;(四)安全环保办负责对本站外雇劳务队伍及临时性用

2、工人员开展安全、环保、技能培训,使其安全意识和能力满足安全、文明生产要求,保存适当培训记录,报送相关培训报表和资料。第三章教育培训类型及组织形式第五条员工教育培训类型主要有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第六条岗位培训是员工教育培训的重点,包括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培训,提高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素养、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适应性培训。第七条岗前培训包括:(一)新进员工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知识与技能等。(二)转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本岗位基本操作技能与安全规程教育等。(三)特种作业人员岗前培训、持证。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3、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方能上岗。(四)关键岗位管理、技术人员岗前培训、持证。安全、质检、试验、统计、等岗位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持有国家、行业颁发的合格证书或资格证书,方能上岗。拌和站鼓励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企业经营资质与施工履约检查需要的重要岗位证书的取证。第八条在岗培训: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以满足履行职责的知识与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定期规范化培训。重点包括日常安全教育、法纪条规教育、岗位技能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实施和应用等培训。第九条适应性培训: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随时开展的各种应急性、针对性培训。第十条继续教育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扩展和更新知识的培训I。第十

4、一条劳务工培训必须执行三个坚持制度,即: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坚持特种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坚持日常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培训内容重点有:(一)新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转岗、换岗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四)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要经常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教育培训;(五)应对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新设备、新材料的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技术、使用方法、安全、环保及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第十二条主要培训组织形式(一)集中脱产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通常采用该形式。(二)现场培训:适应性培训、在岗培训通常采用该形式。(三)远程教育:管理

5、、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通常采用该形式。(四)师带徒:新进员工培训及在岗员工岗位技能提高培训通常采用该形式。第四章教育培训工作程序第十三条岗位培训。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等程序组织实施,本站不能承担的培训报公司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安排培训,员工必须按照公司、的安排按时参加培训。(一)确定培训需求。根据员工现有能力与岗位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家、行业和企业对持证上岗作业的要求上确定培训需求计划,并于每年12月底前向公司呈报下一年培训需求。(二)制定培训计划与培训方案。结合本站实际编制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公司备案。对自办的培训须制定必要的培训方案,主要内容包

6、括:培训对象、培训原因、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地点与形式、培训审核人等。(三)组织实施自培。按照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师带徒等自培工作。(四)评估培训效果。在各类培训工作结束后均需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以确认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活动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将培训评估结果反馈到公司主管培训的相关部门。第十四条继续教育。根据需要选送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结束后,持继续教育证书,由办学单位记录并盖章,证书上交公司保存。第五章培训费报销标准第十五条培训费报销标准:(一)经批准参加的各种委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所发生的培训费、资料费、报考费等,检据报销,但无故中止学习和未取得

7、培训合格证书者,上述费用自理。委外培训取得的相应证件须交回公司保管。(二)经公司批准参加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或重要岗位证书考取的人员,取得资格证书后,检据报销一次教材费、当年报考费等考试取证费用。证书由公司统一注册、保管和复审,按照相关规定申报奖励申请。(三)凡报销岗位培训I、继续教育的所有培训费用均须报公司审核后,方可按规定报销。第六章教育培训管理制度第十六条全面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公司规定,落实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通过对员工进行分类培训,实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持相应资格证书或合格证书上岗的制度。第十七条

8、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明确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别是外部劳务队伍及临时性用工人员)以及新上岗、转岗人员、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的要求,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确保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第十八条员工培训报表与培训记录内容。报表主要包括:1、年度培训需求计划(调查)表2、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主要包括:1、新入企员工三级安全生产教育登记卡及考试试卷;2、师徒培训合同及考试考核记录、转岗基本培训记录表及考试考核记录。3、员工培训汇总表;4、岗位持证情况登记表5、培训自检记录及整改汇总;第七章教育培训检查第十九条综合办必须认真履行

9、员工培训质量、培训结果的监督和检查职能。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培训需求提出的针对性,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培训实施过程的完整性、真实性,培训方式方法的实效性,持证上岗培训的时效性,培训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等。第二十条综合办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督导,特别重点检查本单位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劳务工培训与持证情况,并保存必要的检查记录。第八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一)公司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二)帮助员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员工不断学习成长,激

10、发员工潜能,做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三)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员工达到本岗位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方面的规范标准;并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科技、管理的进步,适时对员工进行更新知识培训,促进员工专业技能和综合知识向纵深发展。第二条原则结合公司业务发展与组织能力提升的需要,全员参与,重点提高,讲究实效,推动学习型组织的简历第三条适用范围:适用于集团总部及各业务单位培训管理全过程。第四条职责(一)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公司级培训的组织实施,并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计划实施、资料存档以及本制度的执行。(二)人力资源部(中心行政部)负责本部门内部培训的组织实施记录与资料存档。(

11、三)集团总裁负责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各部门临时专项培训计划的审批。第二章培训的对象及分类第五条培训对象:集团总部和各业务单位全体员工均为培训对象。第六条培训类别:为方便管理,本制度将员工培训按照培训的组织实施机构(或方式)的不同分为内部培训和在职学习两大类;按照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的不同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转岗和晋升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和综合类培训。(一)内部培训本制度所称内部培训是指集团总部和各业务单位分别或联合组织员工集中上课、野外训练的培训活动,由公司内部培训负责人,内部培训师/外聘培训讲师讲课、教练指导,或采用放光盘、录音方式上课等。(二)在职学习本制度所称在职学习是指经公司批

12、准的包括各类学历教育、研修班、参观考察、特殊岗位资格培训等需要到外部培训机构(院校)参训的培训。详见员工在职培训管理规定。(三)新员工入职培训1 .培训目的:使新员工迅速了解公司状况、融入工作环境,知晓在本单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各项规章制度。2 .培训内容:公司及各业务单位的基本情况,公司各项规章制度。3 .培训责任人: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心行政部)及部门负责人。4 .培训方式:个别沟通或集中上课。5 .培训记录:企业文化及规章制度考试、员工入职培训签到记录表。详细见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规定。(四)专业技能培训1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资格。2 .培训内容:财务会计、审计

13、、统计、人力资源管理、电工等特殊岗位。3 .培训责任人:集团人力资源部(总新行政部)和部门负责人。4 .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内部培训。5 .培训记录:考试考核、获取资格证书。(五)转岗和晋升培训1 .培训目的:使员工适应岗位需要2 .培训内容:岗位技能培训3 .培训责任人: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心行政不)和部门负责人。4 .培训方式:内部培训5 .培训记录:考试考核(六)管理技能培训1 .培训目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2 .培训内容:根据公司的管理需求和管理者的能力状况确定具体的培训内容3 .培训责任部门:集团人力资源部4 .培训方式:在职培训、内部培训5 .培训收益记录:课堂作业、培训结业

14、证书(七)综合类培训综合类培训涉及通用类、综合性的培训,集团培训部牵头制订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各部门/事业部配合实施及提出需求。第三章培训计划管理第七条制定培训计划(一)培训计划的制定必须密切围绕公司战略与当前阶段的需求,以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公司培训管理的根本原则。(二)每年10月,集团培训部组织制定下一年度集团层面年度培训计划。各事业部、中心视业务进展情况制定本事业部、中心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报送集团培训部。(三)制定培训计划前,需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填写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依据员工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四)培训计划需报主管领导及集团培训部审定,报总裁批准。第八条实施培训计划(.)培训组

15、织者根据培训计划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联系师资、场地,发放通知,准备培训资料等。(二)培训组织者做好培训考核记录。(三)集团培训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中心行政部)组织参加培训的人员填写培训效果调查表,或听取学员的反馈意见。第九条汇总培训记录(一)记录整理:每次培训后集团培训部(事业部人力资源部/中心行政部)要对以下培训记录进行整理:培训签到表、考核试卷(如果考评方式采用试卷式)、培训效果调查表、其它培训产生的资料。每次培训结束,培训实施或组织部门要进行满意度评估,填写培训满意度统计表。(二)培训总结:结合培训目的,综合培训效果及学员评价,对培训进行全面总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培训计划完成

16、情况、培训效果如何及改善措施等。第四章师资队伍及资源共享第十条建立内、外相结合的讲师队伍为确保培训的顺利实施,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培训需求的讲师队伍。讲师来源主要以内部为主,内外并举的形式。内部讲师指经过公司内部认证的员工,公司每年聘请一次。内部讲师享受一定的待遇,按课程和课时给予适当奖励(专业课程),具体奖励办法见内部培训师管理规定。外部讲师指从公司外部聘请的专业讲师,该类讲师的聘请事先需经集团培训部进行资质确认后方可到公司授课。建立员工内、外部“导师制”新员工必须由中心/部门负责人指定“导师”,导师原则上应具有一年以上的入奥司龄,高度认同奥瑞金企业文化且业绩优秀。第十一条建立培训资源共享

17、机制由集团培训部负责收集、分析和总结各中心培训项目实施情况,整合培训资源,对中心效果较好的培训项目,加以总结并组织推广。第五章培训费用管理第十二条培训费用定义(一)本制度所称培训费用分为内部培训费用和专项培训费用两大类。内部培训费用指用于员工培训的教材、器材的购置、内部培训师费用等专项培训费指用于培训的报名费、考试费、培训费、资料费、学费、交通费、住宿、汽油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租车费、所使用车辆的车船使用税、差旅费、手续费、工时费、与培训相关的费用(培训期间的工资、补贴、补助、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费等)及因受训员工补充所支付的人工成本付费用等。(二)培训费用的使用原则: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第六章:培训纪律第十三条培训组织纪律一、培训组织责任人应在开课前达到培训地点,并在培训课前做好培训教材、教具、器材,培训评估资料等的准备工作。二、培训责任人和讲师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检查教具的准备情况。三、学员应在开课前到达培训地点,并签到。第十四条课堂纪律学员、培训责任人在课间应关闭手机铃声,不准在讲课时间说电话,有妨碍他人听课的行为。第十五条考勤纪律准时参加培训签到,因特殊情况需缺课的,应经培训负责人同意办理请假手续。附件:新员工入职培训管理规定内部培训师管理规定在职学习管理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