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96642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海市小学数学编写组.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讲 2010年1月13日,第一章 复习与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 40”,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3、能利用乘法分配律,将一些简单的表外乘法题转化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4、会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5、理解有关“相差多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二)过程与方法1、在计算“146”这类表外乘法时,通过将14个6分拆成几个6加几个6,进一步体会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乘法问题的方法。2、解决相差多少的简单应用问题,理解和掌握有关“相

2、差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植树活动中的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2、将表外乘法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体会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未知问题的乐趣,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材设计】本单元分为3个内容:小复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相差多少。1、小复习:复习了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主要内容表内乘除法以及有关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用乘除法来解决关于植树活动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究了形如:5 40、7 30等题的解题方法,进一步巩固字母代数的思想。2、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

3、过乘法分配律的有关内容,这里是利用乘法分配律将146分拆成10个6加4个6,从而解决146的计算问题。3、相差多少:在这一小节中,主要解决小学数学中有关“相差多少”的一类常用的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2.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3.会数出简单组合图形中正方形的个数。4.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5.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5 40”的题目,找到合适的解和最大的解。,小 复 习,【教材设计】本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复习上一学期的主要学习内容表内乘除法及相应的两步计算式题、正方形、长方形的相关知识。教材设计

4、了一个登险峰的情境,“登险峰”是一个有趣的载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变换山门上的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登险峰”。解乘除法应用题是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这里借助“植树”这一场景让孩子们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乘法不等式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可以从题2第小题这类“够不够”问题引出。,第一课时一、登险峰,1创设情景引入。(可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登险峰的整个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从险峰的第一道山门往上攀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集体解题。第一道山门,门上是表内乘法题。,2第二道山门,门上是一组有余数的除法问题,被除数逐次增加10,除数逐次增加1,商相同,余数逐次增加1。,【从(1)通过逆运算得到(2),经过观察分析

5、可得出(1)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等式右边逐次增加10就等于等式左边逐次增加1个9与1个1,依次类推。教师在教学时可安排学生用(2)的形式对(1)的答案进行检验。】,3山门3 是两步计算式题 山门4 是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山门3与山门4以“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为基础,注意学生在答题时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及时进行反馈。,二、探究,1山门5是走迷宫。【这里走迷宫在本套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尚未有走迷宫的策略,只是凭直觉。】(1)组织学生进行交流。(2)寻找方法:从迷宫出口开始往里找寻道路取到钥匙这样比较容易。2山门6是最后一道门“数一数有几个正方形”,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考虑。【登上险峰后,

6、可以利用投影片与教学平台,改变山门上的题,然后再次登峰达到复习的目的。】,1.想一想,算一算。22 1010 184 10 33 99 285 3244 88 386 54,三、补充练习,2.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吗?988 878 1081877 767 971766 656 861655 545 751(结果都是平方数),小 复 习第二课时,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让孩子们自己整理题中的信息和数据、解决问题。【学生应该注意到每一小题所需的信息、数据有些已经在前提中进行描述。】3 学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书写格式,将算式、单位名称、答句写完整。,一、植树活动,1.摘苹果。二年级(3)班有40个同学,

7、平均分8组,女生有18人。(1)男生有多少人?(2)每个小组有多少人?(3)每个小组配3只箩筐,另加4只箩筐备用,一共要配多少只箩筐?(4)如果每个小组采摘3棵苹果树,这样缺2棵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5)如果这些苹果树都安排男生去采摘,1人负责摘1棵,这些苹果树够吗?,二、补充练习,2.第27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获得28枚金牌,德国运动员获得14块金牌,中国运动员比德国运动员多获得多少块金牌?3.有7只小兔,每只小兔要6根萝卜,兔妈妈有40根萝卜,够分吗?4.小丁丁家里有3盒光盘,每盒有8张,一共有多少张?小丁丁想把这些光盘放在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多少张光盘?5.(1)草地上有一群

8、羊,共有24条腿,草地上有多少只羊?(2)小鸡腿的条数是羊腿的一半,小鸡有几只?,1、可以利用第三册教材中的“在数射线上几格一跳”直观地引入乘法不等式。例如 小兔在数射线上3格一跳:,a)跳了几次后小兔还在20以内?3 20,b)跳了几次后小兔超过了20?3 20,三、乘法不等式,经过上述的准备练习,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解课本中的题,并从自己解出的答案中寻找“最大的是几”。【教学时要强调的是这些题都有多个解或无数多个解。】,a)跳了几次后小兔还在20以内?3 20,b)跳了几次后小兔超过了20?3 20,1 3 20 2 3 20 3 3 20 4 3 20 5 3 20 6 3 20,7 3 2

9、0 8 3 20 9 3 20 10 3 20,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学目标】1、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进行计算。2、进一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教学须知】在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中,已出现了几个几加几个几的题型,学生们现在学习的是它的逆向问题“将几个几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分拆办法有很多种。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为乘法分配律的出现作了准备 有学者认为,乘法分配律在数学中的作用,相当于人类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灵活运用分配律是一种数学技能能提高运算效率。因此,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感知和认识对于学生后面学习多位数的乘除法以及简便运算都是非常重要的。,1、从具体的生活中常见的情

10、节“海南大西瓜”引入例题:14箱大西瓜,每箱装6个,一共有几个?【孩子们很快就能列出算式:146,从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将146分拆为能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小丁丁将14个6分拆成10个6加4个6,小亚将14个6分拆成7个6加7个6,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2、这里要鼓励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分拆,但并不要求每个孩子找到所有不同的分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了解有很多不同的分拆并能列举出一、两种就行了。对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一年级)的策略列出所有分拆的情况。,3、在学生书面练习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书

11、写的格式,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147 147 10747 9757 7028 6335 98 98 147 147 8767 7777 5642 4949 98 98,二、分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算式分拆,并进行计算。2.通过集体交流得出不同的分拆方法。,3.“712”的计算。(1)先让学生尝试练习。(2)引导:通过交换再分拆。712 127 也可以直接分拆。712 71072【鼓励学生直接将乘法算式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4.“228”的计算。228 228 108128 10810828 10810828 808016 808016 16016 16016 176 176

12、【前者需要进行两次分拆,后者对分配律的应用要求较高。】,【教学目标】1、会在数射线的草图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2、理解有关“相差多少”的问题,并能用加减法正确求解。,相 差 多 少,【教学须知】学生已经能够利用数射线进行加减法,利用数射线进行加减法的好处是:生动、清楚地展示了加与减的过程。但数射线要有精确的刻度,学生难以自己绘制。本课中出现的数射线的草图是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草图上,数有严格的次序,却不必具有精确的比例刻度,它是学生自己能完成的,又能帮助学生清楚地思考。当然,对于是否要求全体学生画出数射线的草图帮助计算的问题,可作个性化处理,不做全体的要求。在数射线草图的帮

13、助下,学生可以用“补充”和“减去”的方法求得两数的差。,例如 45和72的差方法一.补充法:45+=72 从 45 到 72 必须补充多少?在数射线草图上标出45和72:学生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算出。可能1:差:5+20+2=27可能2:差:20+7=27可能3:差:30 3=27学生可以在数射线的草图上进行个性化的“补充”。,方法二.减去:72 45=从减法来说,必须从72中减去45,在数射线的草图上记录为结果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算出。可能1:差是27,计算 72 40=32 32 5=27可能2:差是27,计算 72 5=67 67 40=27可能3:差是27,计算 72 50=22 22+5

14、=27学生可以在数射线的草图上进行个性化的分步减法。,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清楚地显示“补充”与“减去”的思想是相互配合的:“补充”有“减去”在支持,“减去”也有“补充”在支持。45和72相差多少,也就是从 72 中减去了 45,而留下的是什么,则可通过补充来确定。数射线的草图上表示加上或减去的箭头,熟练后可以不画,只要列式正确即可。,1先引入数射线的草图,介绍画法:草图是徒手画的,数的顺序要正确列出,至于刻度比例并不讲究,也就是只要数的先后顺序正确,位置不必精确。【学生自己画数射线的草图,对学生数感的促进很有好处。】2、学生尝试画一画,并根据要求将数的位置标出:50,55,60,75。,第一课时

15、求差的问题,一、画数射线的草图,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展开情景:冬冬和丽丽比身高,用不同的方法直观地算出丽丽与冬冬相差多少厘米。补充法:丽丽需要长高多少厘米才能和冬冬一样高,介绍小亚用加法在数射线的草图上计算的方法。减去法:丽丽必须站在多高的凳子上才能和冬冬一样高,介绍小巧用减法在数射线的草图上计算的方法。2、通过演示数射线的草图上算的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冬冬和丽丽比身高的实例中探究“相差”、“少了多少”、“多了多少”的关系。,二、引入新课,3“68 和 84 之间的差有多少?”(1)分别用“补充”与“减去”两种方法来计算。(2)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孩

16、子们的思路越活跃越好,但并不要求把“补充”和“减去”中各种可能全都列出。】,【首先要尊重孩子们的意愿,然后才是引导孩子们探究其他可能的方法。】,三、课堂练习,第二课时比多比少等问题,1、题4教材以“有44张红色彩纸”为前提,提出两类不同的问题:(1)蓝色的比红色的多27张,问蓝色的彩纸有多少张?(2)黄色的比红色的少16张,问黄色的彩纸有多少张?【教材以比多比少的典型问题为例,让学生在学习如何求相差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一、探究,2、教师可先通过线段图的简图表示出蓝色的彩纸与红色的彩纸、黄色的彩纸与红色的彩纸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在理解题目含义。3、列出算式,再利用加减法进行解题。【

17、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使用数射线的草图这一刚刚学过的工具。】,1.练一练题1 就比多比少的问题进行简单的练习。,二、分层练习,题2.题3 分别就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相差多少以及比多比少等问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2.补充练习:用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求结果。(1)38比71少多少?(2)74比26多多少?(3)54与29的和是多少?(4)54与29的差是多少?,3.小实践:相差多少?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做。(1)爸爸和你相差多少岁?(2)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的高度和中央广播电视塔相差多少米?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的高度比中央广播电视塔相差_米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的高度比

18、中央广播电视塔高_ 米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比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矮_ 米【收集资料:上海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和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分别为468米、405米】,第二章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用算盘等多种表达形式来表示千以内的数。3、利用数射线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并能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4、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5、初步了解算盘的来源,知道在算盘上如何表示

19、数。,(二)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用千数图、板条块、算盘、数射线等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表示千以内的数,逐步发展数感。2、经历从千数图、简图到在数位顺序表中表示千以内的数的过程,体验数的抽象过程。3、通过位值图上的游戏的实践操作活动,进一步体验数的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的数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算盘的认识,加强对数的位置概念的学习,同时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历史。,【教材设计】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这个学期分两个部分来继续认数的学习。第二单元是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七单元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国际化潮流的影响下,千这个计数单位以及三位一级记数在日常

20、生活中有着愈来愈广的应用,比如说银行结算时,都是三位一级的。而且,数位的分级还可以与空间图形结合起来,可以认为“三位一级”数形结合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具体地说,一个小立方体表示1,那么10个一排就是10,10个10排成1个面就是一个百,每一百算一层,10层就是一个新立方体,表示“千”。再从“千立方体”出发,10个一排,10排构成面,10个面叠成新的立方体就是一百万。这就很形象地描绘出“三位一级”的构造。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的教学,教材先从实景图到数图,帮助学生建立千以内数的直观认识,然后结合千以内数的读写、在算盘上表示千以内的数、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以及千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百、几个十、

21、几个一组成),突出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位值概念,帮助学生初步系统地建立起千以内数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千以内数的数射线,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借助千数图直观认识千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能在数位顺序表中正确地表示出来。2、知道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所组成的,能用板条块模型及千数图简图或用算盘等多种表达形式来表示千以内的数。3、初步了解位值概念,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4、初步了解算盘的来源,知道在算盘上如何表示数。,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第一课时,1创设情景:体育馆A看台坐满了观众,“体育馆A看台坐了多少人?”,导入课题。2投影

22、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图。题1(1)让学生们先观察“看台中每一方阵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方阵?”、“A看台有10个方阵,坐了多少人?”(2)小兔指出:这么多人一个一个数太麻烦了,一个方阵有100人,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题2(1)由实景图引入千数图。“每一个人用一个点代表,一个方阵就变成一张百数图”。“A看台就变成了千数图”、“千数图由几张百数图组成?”、“千数图有几个点?”。(2)总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100,200,300,.1000”(3)介绍千数图:千数图由10个百数图组成,在千数图上可以标出11000所有的数。,题3 它表示哪个数 从实物

23、到数图经历了物到图的第一次抽象,从数图到简图经历了图阶段跨入符号阶段的第二次抽象。由简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将简图表示的信息填入数位顺序表,并引出数的写与读。【、体现了对数的多种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们数感的促进也很有好处。】,二、探究:它表示哪个数,练一练 题1 这里提供的4个小题都体现了下述环节:实物实物的个数(写)读它的组成,这对学生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非常有帮助。,三、分层练习,在数的读写中特别要注意十位与个位上出现零的情况:十位出现零要读“零”,个位出现零则不读。例如:“350”个位上的“0”不读,而“803”十位上的“0”要读。,千以

24、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第二课时,1、介绍:算盘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计算工具,甚至在今天有些情况下仍在使用。算盘能较好地体现出数的位值体系,因此,让学生初步地了解算盘,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算盘的构造以及来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我们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数的位值概念,这里仅要求学生从数学文化的角度进行初步地了解,看一看数是如何用算盘来表示数的。,一、认识算盘,2、算盘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算盘中:一个“上珠”表示一个“5”。一个“下珠”表示一个“1”,5个下珠表示5。,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表示各个数之前,必须在算盘上首先确定定位点,然后从定位点开始,从右到左分

25、别是个位、十位、百位、,二、在算盘上表示数,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第三课时(练习),练一练题2 按千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数。,一、读数、写数,练一练题3 数的分拆,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这题不但促进、巩固了学生对数分拆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数感。数的分拆为今后的加减法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小熊猫闯祸了,你能把涂去的字填出来吗?95 9 749 700 927 0 293 2 9 81 307 0 7 2.想一想:1000分是多少元?1000天大约是多少年?1000个小时大约是多少天?,二、拓展,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第四课时(小探究),1、引入,小丁丁的话“能不能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

26、表示千以内的数?”2、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正方体来建构千以内数的模型: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数=10块板组成一大块=10个百是千,一、探究1,3、将块、条、板、大块做成个、十、百、千的顺序表,自然地引出数位顺序表。4、动手操作:由学生们自己用这套小正方体组成的材料来表示数。,组织学生交流:243的组成。1、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表示243。2、小组交流、汇报。3、从而得出: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表达数的个、十、百、千结构体系。展示各种方法:小胖: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示243。小巧:用简图来表示24

27、3。小亚:用算盘来表示243。,二、探究2,1.练一练 这里的三个小题分别要求把用块条板模型、简图、算盘来表示的各个数写出来。由小正方块(体)表示的各数。由简图表示的各数。由算盘表示的各数。,三、分层练习,2.补充练习。(1)哪些数在它们之间。650和666:720和726:681和695:742和750:(2)将数列继续下去:0,25,50,75,100,305,310,315,800,799,798,750,745,740,25,50,100,300,400,500,880,870,860,,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第五课时,讨论两类问题:关于组成:16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10个十和6个十”

28、,因而是160。,一、数的分拆,关于分拆:23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230是200和30,因此是20个十和3个十组成”,因而是23个十。,【练一练 提供了类似的一些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二、练习,【教学目标】1、能在数射线上标出给定的数,能写出数射线上的点所表示的数。2、利用数射线,写出给定数相邻的数与相邻的整十数。3、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数射线(千),1引入。先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展示主题图“数射线(千)”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射线(千)”的兴趣。】2组织学生交流,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百以内数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到千以内数中。,一、引入新课,题 1 在数射线上标出给定的数

29、(1)在数射线上标出:20,200,220,350,530,180,810,460,640。(2)集体核对。【在小学数学中,通过数射线能将抽象的数与具体直观的图形建立起联系,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数概念的学习。其中有两个要点:能在数射线上用点来标出给定的数;能写出数射线上用点来标出的数。这样,数射线上的点与抽象的数就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题1就是要求学生在数射线上标出给定的数:20、200、220】,二、新授,题2 写出比699大1的数、比800小1的数、比1000小1的数。【进一步发展学生对于千以内数的认识。】,试一试 题1 写出数射线上用字母标出的数【写出数射线上用字母标出的

30、数的思维过程与题1的思维过程正好相反,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让学生切实学好。此外,这里学生初步接触字母代表数。】,三、练习,试一试 题2 在数射线上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再几个一数。】试一试 题3 写出相邻的数与相邻的整十数【这是在前面的学习中一直比较强调的,对学生而言是驾轻就熟,没有难度的。】,补充练习:将数列继续下去(1)369,366,363,(2)53,103,153,203,(3)99,198,297,(4)125,250,375,,数 射 线(千)第二课时,大小比较,在()内填入“”、“”或“”。244()424 301()310 280()228 312()321 661()616

31、400()399 587()578 608()680 507()570 425()254 761()689 700()699312()132 201()202 919()891【在百以内数中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比较大小,现在是将这种比较大小的知识与能力迁移到千以内的数内。引导学生将自己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包括没有数射线时)进行归纳,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交流。】,一、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二、分层练习,2.写出5个不同的三位数:(1)650和750之间的整十数:(2)小于700的整百数:(3)小于703大于685:(4)零在中间的数:,3.按要求做一做:(1)圈出小于500的数。501 490 540

32、 450 105 500(2)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202 201 210 120 102787 877 778 788(3)下列各数中,()最大,是()位数;()最小,是()位数。66 606 566 660 665,练一练 题2 先由学生自己来描述千以内的整百数、整十数,然后从与这些整十数、整百数相邻的数出发进或退到整十数、整百数,并用加减算式表示。,三、加或减得到相邻的整十、整百数,练一练 题3 是从整百数进到整千数,将整十数、整百数补充到1000。,进到或退到整十数。16()20 45()40136()140 165()160576()580 395()390进到或退到整百数。198()200 608()600392()400 709()700250()300 1005()1000,四、补充练习,1.我的数由6、4、1组成,它小于500,但大于4502.我的数是用不同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3.小丁丁想把这把数码锁打开。小兔说: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的加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数的加倍。小丁丁应该用哪些数去试:,五、数字探秘,谢 谢!,更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