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96703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三部分。2 .胚胎学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内容包括胚前、胚胎和胚后三阶段。3 .上皮组织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4 .被覆上皮包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和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七大类型。5 .上皮细胞底面的特殊结构有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6 .根据腺细胞分泌物的性质不同,外分泌腺分为浆液腺、粘液腺和混合腺7 .固有结缔组织按其结构和功能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8 .致密结缔组织根据纤维的成分和排列不同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三种类型。9

2、.根据软骨组织中细胞间质的不同,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10 .软骨的生长方式:附加性生长和间质性生长。IL骨组织中骨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12 .血液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13 .血液中有粒白细胞有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14 .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淋巴细胞分为胸腺依赖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15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16 .根据结构和功能不同,肌组织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17 .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是肌节。18 .心肌细胞间以闰盘连接。14 .组成微循环的血管通常包括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六个相连续的部分。15 .神经元根据突起的数目不同,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假单极神经元。16 .神经元根据其在反射弧中的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17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有两种,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18 .根据神经纤维有无髓鞘,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种,19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称为灰质,只有神经纤维的部分称

4、白质。20 .在小脑皮质中,唯一的传出神经元是蒲肯野细胞。21 .脊髓灰质腹角含躯体运动神经元;脊髓灰质侧角含内脏运动神经元。22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织由神经节、神经和神经末梢组成。23 .神经末梢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24 .感觉神经末梢有: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及肌梭。25 .运动神经末梢包括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神经末梢。26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封闭管道系统。27 .心脏传导系统中三类特殊细胞是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蒲肯野纤维。28 .根据结构差异,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窦状毛细血管。29 .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以下几种:微动

5、脉、毛细血管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及微静脉。30 .微循环通路有微动脉一真毛细血管一微静脉、微动脉一直捷通路微静脉、微动脉一动静脉吻合一微静脉。3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组成,其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32 .淋巴系统的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33 .免疫细胞是指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巨噬细胞等。34 .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结构、表面标志和免疫功能不同,淋巴细胞分为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杀伤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淋巴细胞四种。35 .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主

6、要参与体液免疫。36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朗格汗斯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37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宜和周围免疫器官两大类。中枢淋巴器官有胸腺和骨髓。外周淋巴器官有淋巴结、脾、扁桃体。38 .内分泌腺细胞的分泌和作用方式有:内分泌、旁分泌和外分泌。39 .内分泌的腺细胞分泌物经血到达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40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41 .根据细胞的排列方式,肾上腺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42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网状带分泌性激素。43 .肾上腺髓质细胞分

7、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44 .脑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45 .脑垂体远侧部嗜碱性细胞分泌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46 .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参与调节生物钟、情绪、性成熟等。47 .除口腔和咽外,消化管壁组织结构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48 .胃底腺是胃的主要腺体,由主细胞、壁细胞、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42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胃酶,璧细胞分泌盐酸。43 .十二指肠肠腺位于粘膜下层。44 .唾液腺是复管泡状腺。45 .肝是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促进脂肪分解与吸收。46 .胰腺外分泌部是浆液性复管泡状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

8、47 .泡心细胞是闰管起始部的上皮细胞,是胰腺腺泡的特征性细胞。48 .胰岛的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岛的细胞分泌胰岛素,降血糖。49 .肝门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门三联管,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41 .雄性生殖系统的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42 .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是单倍体。43 .曲精小管的生精上皮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44 .精子在附睾内获得运动能力,达到功能成熟。45 .雌性生殖系统的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46 .卵泡的发育可分为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三个阶段。47 .根据卵泡有无卵泡腔,生长卵泡分为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48

9、 .初级卵泡的标志性特征是出现透明带。49 .次级卵泡的标志性特征是出现卵泡腔、卵丘、放射管和生发泡等。50 .成熟卵泡的特征性标志是初级卵母细胞放出第一极体形成次级卵母细胞。51 .子宫产生黄体和孕育胎儿。52 .哺乳动物胎膜包括卵黄囊、绒毛膜、羊膜和尿囊。53 .根据绒毛膜上绒毛的分布方式不同分类,胎盘分为弥散型胎盘、子叶型胎盘、带状胎盘和盘状胎盘。54 .根据屏障组织不同分类,胎盘分为上皮绒毛膜胎盘、结缔绒毛膜胎盘、内皮绒毛膜胎盘和血绒毛膜胎盘。动物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研究水平包括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组织:是由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构成。器

10、官: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系统: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动物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包括胚前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前发育:指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和结构0胚胎发育:从受精到胎儿分娩出的过程。胚后发育:指动物出生后至性成熟阶段。细胞增殖:是指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即细胞数量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具有稳定特征的不同类型细胞群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分裂增殖能力以及分化能力退化的现象。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活动的过程。染色质断裂,与细胞器和细胞膜一起形成刁亡小体。纹状缘: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

11、形(表面观),细胞游离缘有密集的微绒毛,构成纹状缘。被覆上皮:是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内表面的上皮。特点是细胞紧密排列,有极性,无血管,有神经分布,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排泄等功能。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外分泌腺:腺分泌物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发挥作用。如汗腺、唾液腺等。内分泌腺:腺无导管,分泌物释入血液,随血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如甲状腺。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特点是细胞散在于间质中,无极性,数量少,种类多;间质成分多;具有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等的功能;各种结缔组织均来源于胚胎的间充质。蜂窝组织:是存在于器官、组织和细胞间结构

12、疏松的组织。组成为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功能是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细胞核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根据纤维成分和排列,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腱膜;大量密集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其间有腱细胞;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器官被膜等;粗大胶原纤维纵横交错,形成致密板层结构,其间有成纤维细胞;弹性组织:构成韧带、弹性膜等;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或编织成膜状。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网状细胞包括星形多突起,突

13、起互连成网;胞质RER丰富,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网状纤维:纤维交织成网。是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基本成分,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微环境。同源细胞群:28个成熟软骨细胞聚集成群,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位于软骨中央。成骨细胞: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骨馅窝:骨板内和骨板间骨细胞周围的腔隙。血浆:是血液细胞间质,为浅黄色、有黏性的透明液体。其功能为:运载血细胞、血小板、营养物质和机体代谢物;所含补体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机能;运

14、输各种激素,参与机体体液调节;所含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参与血凝;运输无机盐参与体液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等。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含血小板因子IV、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致密颗粒含5羟色胺、钙离子等,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造血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的最早血细胞,分化为造血祖细胞,再分化为血细胞。神经元:神经元:也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尼氏体;是特化的神经细胞粗面内质网。具有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的功能。

15、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腺细胞等)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突出,神经元间、神经元与支配细胞间形成神经网络,完成各种神经活动。树突:每个神经元有1个或多个树突,传入神经冲动。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传出神经冲动。血-脑屏障:是脑室壁特化的室管膜结构,由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为紧密连接)、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其功能是阻止血液中某些物质进入脑,选择性允许营养和代谢产物通过,维持脑内环境稳定。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郎飞结:是有髓神经纤维相邻施万细胞间的狭窄处。神经核:脑白质中的灰质团块称神经核。神经节:是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16、胞体集中的部位。节细胞:神经节中的神经元称节细胞。神经: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构成神经。神经末梢:是指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遍布全身。感觉神经末梢:是指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末端,感受环境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在肌组织和腺体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周细胞:薄体扁长,位于内皮细胞和基膜之间,细胞突起紧贴内皮;含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具收缩功能;可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再生。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血液与组织在此进行充分

17、的物质交换。直捷通路:是指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组成,其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功能为“内审诸己,外察诸异”,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分子);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细胞;是指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由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形成,具有特异性、转化性和记忆性。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

18、时,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增殖分化为效应和记忆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能。抗原呈递细胞:又称免疫辅佐细胞,是指能捕获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淋巴细胞,激发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朗格汗斯细胞、滤泡树突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等。淋巴小结:呈球形小体,界限明确,含大量B细胞,少量T细胞等。抗原刺激后,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标志。生发中心: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标志。包括暗区和明区。喑区,位于淋巴小结一端,着色深(细胞嗜碱性强),主要含大而幼稚的B细胞;明区:位于淋巴小结中心,含中等大

19、的B细胞、部分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小结帽。小结帽由密集小淋巴细胞构成,含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当有抗原刺激时,暗区淋巴干细胞一大B细胞一明区的中B细胞一帽部的小淋巴细胞(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血一胸腺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完整的紧密连接)、血管内皮外完整基膜、血管周隙(含巨噬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基膜和连续胸腺上皮细胞构成。其功能是阻挡抗原物质进入胸腺皮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单核细胞及进入组织形成的腹腔巨噬细胞、肝脏枯否氏细胞、肺脏尘细胞、神经小胶质细胞等组成。其功能是吞噬异物,并将信息呈递给其它免疫细胞,发挥免疫防御

20、作用。动脉周围淋巴鞘:是指脾脏白髓区的中央动脉及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该淋巴组织含大量T细胞及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脾小结:是指脾脏中的淋巴小结。内分泌系统:是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系统。内分泌腺细胞分泌激素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调节许多组织和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味蕾:卵圆形小体,顶部有味孔,主要分布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是味觉感受器。由味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三种细胞组成。浆膜:由薄层结缔组织覆以间皮组成,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肠隐窝:是小肠绒毛基部上皮内陷至固有层形成的管状结构。为单管状腺,由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未分化

21、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构成。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腔突出形成。十二指肠段和空肠前段较发达。乳糜管:以盲管始于小肠粘膜上皮绒毛顶端,向下延伸至黏膜下层形成淋巴管丛。肝小叶: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多角棱柱状。肝板:由单层肝细胞排列形成,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状排列,并吻合成网。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腔大而不规则,汇入中央静脉;内皮细胞有大量窗孔,无基膜,通透性高。窦周隙:是肝细胞与血窦内皮间的腔隙。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质膜局部凹陷围成的微细管道,连接成网,腔面有微绒毛,肝细胞间隙有连接复合体封闭。肝门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小区,含门三联管,即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22、精子发生:是指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的过程。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f精子血一睾屏障:由血管内皮及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组成。其功能是防止某些物质进入生精小管,维持精子发育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外逸,引发自身免疫。同源细胞群现象:精原细胞在形成精子的过程中,除前几次分裂为完全分裂外,其余多次分裂均为不完全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以胞质桥相连,如此,同一个母细胞来源的同族细胞联呈成一个整体细胞群,同步分裂、分化,并同步移向管腔,发育变态为同一批精子,同时成熟释放,这种现象称为同源细胞群现象。生精上皮周期:将一群同族细胞发育并移向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图像称为生精

23、上皮周期。生精上皮波:生精小管纵切,生精上皮周期性变化不同步形成的波浪线,称为生精上皮波。卵泡:是由中央的一个卵母细胞及其周围卵泡细胞组成的一个球状结构。从胚胎时期开始发育,以后数量逐渐减少。原始卵泡:由周围一层卵泡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构成。胚胎时期已形成,居卵巢皮质浅层,数量多,体积小。生长卵泡:性成熟后,在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中的部分原始卵泡开始生长发育,形成生长卵泡。根据卵泡有无卵泡腔,生长卵泡分为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透明带:是位于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之间的一层糖蛋白膜。由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与初级卵母细胞的微绒毛或胞膜接触,并有缝隙连接,传递来源于卵泡中的

24、营养和信息分子。次级卵泡:卵泡体积增大,卵泡细胞增至6T2层,卵泡细胞间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并融合为半月形卵泡腔,腔内充满卵泡液,含营养成分、雌激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卵泡周围形成卵泡膜。此期卵泡的标志性特征是有卵泡腔、卵丘、放射管和生发泡等。卵丘:由于卵泡腔增大和卵泡液增多,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卵丘。放射冠:卵丘中紧贴透明带外表面的一层卵泡细胞随卵泡发育而变为高柱状,排列疏松,呈放射状。生发泡:次级卵泡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核增大呈空泡状,形成生发泡。成熟卵泡:卵泡液急剧增多,卵泡增大,直径可超过2cm;卵泡壁变薄,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特征性标志是放出第一极体。优势卵

25、泡:自然状况下,能发育到排卵阶段的成熟卵泡是极少数,大部分退化为闭锁卵泡。越过闭锁期的卵泡进行选择,仅有少数成为优势卵泡。卵泡募集:自然状况下,能发育到排卵阶段的成熟卵泡是极少数,大部分退化为闭锁卵泡。这种大量卵泡被选择和淘汰的过程就称为卵泡募集。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从卵巢排除的过程,称为排卵。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向腔内塌陷,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闭锁卵泡:从胎儿时期至出生后,整个生殖期,绝大多数卵泡在发育的各个阶段停止生长并退化,退化的卵泡称闭锁卵泡。其特征是初级卵母细胞自溶消失,死亡的卵泡细胞或颗粒细胞被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26、胞吞噬。生殖细胞:是指存在于睾丸或卵巢内,延续物种的特化细胞。雄性生殖细胞称精子,雌性生殖细胞称卵子。配子发生:是性腺分化后,原始生殖细胞分化为精(卵)原细胞,并成熟为精(卵)子的过程。包括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精子发生:是指精原细胞发育分化为精子的过程。卵子发生:是指卵原细胞分化成熟为卵子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精子获能:是哺乳动物射出的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内或类似于生殖道的环境(如培养液)中停留一段时间,具备受精能力的过程。顶体反应:是指精子质膜与顶体外膜发生点状融合,释放顶体酶的过程。皮质反应:是卵质膜下规则排列的皮质颗粒胞吐到卵周隙中的过程。排出的皮质颗粒内容物

27、中有蛋白酶或糖甘酶,能分解ZP3,阻止多余精子与透明带结合。桑根胚:受精卵按2n进行卵裂,至16细胞时,内层细胞发育为桑根状,形成桑根胚。植入:又称着床,是胚泡包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胚胎孵化:是指胚胎由透明带内释放出的过程。系统发生:哺乳动物三个胚层的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过程,称为系统发生。胎盘:由胎儿的胎膜和母体的子宫内膜形成,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L什么是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其研究内容有哪些?有何意义?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两方面内容:动物组织学和动物胚胎学。动物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研究水平包括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组织是由形态相

28、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是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形成。类型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组织以不同的种类、数量和方式组合形成器官,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系统。动物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包括(1)胚前发育,指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和结构。(2)胚胎发育,从受精到胎儿分娩出的过程。(3)胚后发育,指动物出生后至性成熟阶段。意义:(1)促进了生理学的进步;(2)是病理学的基础;(3)促进人类对动物的深入了解。2 .什么是被覆上皮?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被覆上皮是指分布于体表,体内管、腔、囊内表面的上皮。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

29、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特点:细胞紧密排列成薄层或薄膜状;细胞有极性,朝向体表或管腔的一侧形成游离面,相对的另一侧形成基底面;无血管,结缔组织中的营养物质经基膜渗入;有神经分布,感觉灵敏;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排泄等的功能。3 .什么是结缔组织?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细胞间质由纤维、基质和组织液组成。分类:(1)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2)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特点:细胞散在于间质中,无极性,数量少,种类多;间质成分多;具有连接、支持、营养、运输、

30、保护等的功能;各种结缔组织均来源于胚胎的间充质。4 .比较疏松结缔组织与致密结缔组织的异同点。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的组织。细胞间质由纤维、基质和组织液组成。结缔组织分为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和特殊结缔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是存在于器官、组织和细胞间结构疏松的组织。组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功能:连接、支持、防御、修复等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细胞核基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

31、。根据纤维成分和排列,分为: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腱膜;大量密集平行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其间有腱细胞。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器官被膜等;粗大胶原纤维纵横交错,形成致密板层结构,其间有成纤维细胞。弹性组织:构成韧带、弹性膜等;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或编织成膜状。5 .红细胞的形态如何?有何生物学功能?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呈红色。而禽类的红细胞则有核,椭圆形。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结合与运输02和C0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0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6 .血液中的有粒白细胞有哪些种类?各有何形态特征和生物学功能?根据颗粒对染料的

32、亲和性不同,血液中的有粒白细胞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呈球形,直径7T5m;核形态多样,呈杆状或分叶(2-3叶多见)。胞质染成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乔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细胞呈球形,直径10T5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呈橘红色。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8-20m,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7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哪些种类?各

33、有何形态特征?有何生物学功能?根据有无特殊颗粒,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1)有粒白细胞:根据颗粒对染料的亲和性不同,又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呈球形,直径7T5m;核形态多样,呈杆状或分叶(2-3叶多见)。胞质染成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细胞呈球形,直径10T5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呈橘红色。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8-20m,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功能:组胺酶

34、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2)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0-20m;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呈球形,直径为5-20m,核大,胞质少。根据体积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小淋巴细胞,5-8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m,胞质稍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13-20即1。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90%)o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8 .血

35、液有形成分有哪些,其形态有何特点?各有何功能?血液有形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结合与运输02和C0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0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白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球形细胞。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1)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对染料的亲和性不同,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呈球形,直径7-15m;核形态多样,呈杆状或分叶(2-3叶多见)。胞质染成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功能:

36、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即1,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呈橘红色。功能: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8-20m,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功能: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2)无粒白细胞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0-20m;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淋

37、巴细胞:呈球形,直径为5-20m,核大,胞质少。根据体积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小淋巴细胞,5-8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m,胞质稍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大淋巴细胞,13-20m0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90%)。功能: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m;受刺激后伸出突起;功能: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9 .软骨可分为哪几类,其分布、功能如何?根据细胞间质不同,软骨分为:(1)透明软骨:纤维为胶原原纤维,基质含大量水分。分布:肋、关节、呼吸道。功能:抗压性强,有一定的弹

38、性和韧性。(2)纤维软骨:软骨细胞较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胶原纤维束平行或交叉排列;基质较少。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功能:韧性强。(3)弹性软骨:大量弹性纤维交织分布,密集。分布:耳廓、咽喉及会厌。功能:有较强的弹性。10 .软骨怎样生长?两种生长方式并存:(1)附加性生长(软骨膜下生长):软骨膜内骨祖细胞一成软骨细胞一软骨细胞一产生纤维和基质一软骨加厚;(2)间质性生长(软骨内生长):软骨细胞增殖和生长一产生新基质一软骨由内至外扩大。11 .骨细胞有哪几种?其形态、分布和生物学功能各有何特点?骨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四种。(1)骨原细胞:为梭形,较小,是

39、骨组织中的干细胞。分布于骨膜。可增殖分化为成骨细胞。(2)成骨细胞:为立方或矮柱状,有突起。单层排列于骨组织表面。其功能是分泌类骨质;释放基质小泡,促进类骨质钙化。成骨细胞被自身产生的骨质包埋,转变为骨细胞。(3)骨细胞:细胞小、扁椭圆形,多突起。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4)破骨细胞:细胞体积大,胞质嗜酸性,多核,贴骨侧有皱褶缘。分布于骨组织边缘。功能是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溶解骨质;吞噬分解的骨质成分。12 .简答长骨的结构。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1)骨松质:由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孔内充满骨髓,分

40、布于长骨的骨垢和骨干深部。骨小梁由数层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骨细胞借助骨小管开口于骨髓腔获得营养和排除代谢物。(2)骨密质:构成骨干的大部分和骨垢的表层。分为环骨板、骨单位和间骨板。环骨板:指环绕骨干内、外表面排列的骨板。外环骨板:厚,由数层或十多层骨板组成,较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内环骨板:薄,仅由数层骨板组成,不如外环骨板平整。骨单位:指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由哈弗斯骨板和中央管构成。哈弗斯骨板,420层,以中央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有小血管、神经及少量结缔组织,与穿通管相通。间骨板:指骨单位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间的骨板,形状不规则,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未被吸收的残留骨

41、板。13 .骨是如何形成的?骨祖细胞增殖分化-*成骨细胞f分泌类骨质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f骨细胞一类骨质钙化为骨质一骨组织形成;骨组织的吸收:破骨细胞起作用。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同时存在,处于动态平衡。14 .软骨如何成骨?软骨内成骨是指在预先形成的软骨雏形的基础上,软骨逐步被替换为骨,见于四肢骨、躯干骨等。其过程:软骨雏形形成,间充质细胞一骨祖细胞一软骨细胞一软骨;骨领形成:于软骨雏形中段表面形成的薄层骨组织(骨祖细胞一骨细胞);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软骨雏形中央软骨基质钙化,软骨细胞死亡;血管和多种细胞进入一破骨细胞分解软骨,成骨细胞形成过渡型骨小梁一网状细胞形成网状组织,造血干细胞进入

42、形成骨髓一过渡型骨小梁被吸收,骨髓腔扩大,骨化过程向两端扩展,骨加长。15 .比较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的异同点。(1)骨骼肌是由骨骼肌纤维平行排列,结缔组织包绕构成。骨骼肌借肌腱附着于骨骼。胞体长圆柱状;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横纹有暗带和明带。(2)心肌由心肌纤维组成,属横纹肌。收缩具自动节律性。胞体为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核12个,居中;细胞以闰盘连接。(3)平滑肌广泛分布于中空性器官管壁内。胞体长梭形,大小和形状因所在部位和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异;单核,杆状或椭圆形;无横纹。16 .简述中动脉的组织结构。管璧富

43、含平滑肌,又称肌性动脉。包括:(1)内膜:位于腔内,较薄,自内向外由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组成。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为薄层结缔组织;内弹性膜呈波浪状,由弹性蛋白构成。(2)中膜:较厚,主要由数十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在某些病理或老龄情况下,若形成过多纤维,造成动脉硬化。(3)外膜:厚度同中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密集的弹性纤维组成外弹性膜。17 .什么是微循环?微循环通路有哪些?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血液与组织在此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微循环通路:微动脉f真毛细血管f微静脉微动脉f

44、直捷通路f微静脉;微动脉f动静脉吻合f微静脉18 .什么是微循环?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哪些?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血液与组织在此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组成微循环的血管有以下几种:(1)微动脉:通过管壁平滑肌的收缩,起控制微循环的总闸门的作用;(2)毛细血管后微动脉(中间微动脉);(3)真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分支形成的相互吻合的毛细血管网,即通称的毛细血管;(4)直捷通路:中间微动脉与微静脉直接相通、距离最短的毛细血管;(5)动静脉吻合:微动脉发出的、直接与微静脉相通的血管;(6)微静脉19 .毛细血管有哪几种?其结构、分布和功能各有何特点?毛细血管是动物体内

45、分布最光、分支最多、管径最小、管璧最薄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电镜下,根据结构差异,毛细血管分为三种:(1)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由紧密连接封闭细胞间隙,基膜完整;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等处;以吞饮小泡方式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2)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续,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但内皮细胞胞质部极薄,有内皮窗孔(直径6080nm),一般有隔膜封闭;分布于胃肠粘膜、一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处;窗孔为物质交换的途径。(3)窦状毛细血管(血窦)管腔较大且不规则,内皮细胞上有窗孔,且细胞间隙较大,基膜间断或缺乏;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

46、内分泌腺;血细胞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细胞窗孔和间隙出入血液。20 .简述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组成,其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和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淋巴组织:包括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浆细胞、粒细胞等功能:“内审诸己,外察诸异”免疫防御:识别和清除进入机体的抗原(病原微生物、异体细胞和异体分子);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异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免疫稳定:识别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稳定。21 .简述淋巴小结的组织结构及其在

47、免疫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淋巴小结呈球形小体,界限明确,含大量B细胞,少量T细胞等。抗原刺激后,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标志。包括暗区和明区。暗区,位于淋巴小结一端,着色深(细胞嗜碱性强),主要含大而幼稚的B细胞;明区:位于淋巴小结中心,含中等大的B细胞、部分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小结帽。小结帽由密集小淋巴细胞构成,含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当有抗原刺激时,暗区淋巴干细胞一大B细胞一明区的中B细胞一帽部的小淋巴细胞(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22 .简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淋巴结由被膜和被膜下实质构成,实质包括皮质和髓质。(1)皮质位于被膜下,由浅层皮质、深层皮质和皮质淋巴窦构成。浅层皮质是B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深层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后微静脉。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星状内皮细胞支撑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内皮外有薄层基质、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与皮窦相通,再与髓窦相通,最后在门部汇合成输出淋巴管。(2)髓质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主要含B细胞、也有一些T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